《高中地理第2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必修3(共80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2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必修3(共80张PPT).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知识整合,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4%,我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荒漠化,因素,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2、QQ:1476360113,荒漠化,人为因素,人口激增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西北地区,32.7%过度樵采,30.1%过度放牧,26.9%过度农垦,9.6%水资源利用不当,0.7%工程施工,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全球性行动,防治方针,防治措施,荒漠化的危害,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全球性行动,防治方针,防治措施,荒漠化的危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荒漠化的危害与
3、防治,全球性行动,防治方针,防治措施,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全球性行动,防治方针,防治措施,荒漠化的危害,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解题探究,题组一,荒漠化的形成,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解析答案,解析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
4、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解析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答案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
5、为河谷,风力强劲。,解析答案,(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解析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答案(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解析答案,方法技巧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沙漠带中。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
6、起荒漠化。,题组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015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右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解析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了“生态裂谷”。,C,解析答案,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
7、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答案,解析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发展植树造林;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改善工作;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可合理开采地下水。,答案D,知识整合,自然原因,地处多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人为原因,黄
8、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
9、况对比,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上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固沟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
10、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同地段综合治理措施图解如下:,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解题探究,题组一,水土流失的危害,1.(2015上海地理)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1)分
11、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解析答案,解析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几千米或几十千米。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解析答案,答案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
12、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解析答案,解析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答案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
13、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答案,解析有利可以从对黄土地貌的改善分析,不利可以从对土质的影响分析。,答案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任答一点即可)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任答一点即可),题组二,水土流失的治理,(2013江苏地理)读右图,回答23题。,2.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C.防洪抗旱
14、D.调节气候,解析根据经纬度、海拔判断,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第2题,图示堤坝修建在沟谷地区,主要作用是拦沙蓄水。,A,解析答案,3.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甲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解析甲处是塬地,要平整土地;乙处是陡坡,要封坡育林育草;丙处是缓坡,可修筑梯田;丁处是沟谷,要打坝建库。,D,解析答案,方法技巧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练出高分,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强 B.气
15、温年较差大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解析能使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因素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图示区域降水稀少而光照强。,A,解析答案,模拟题组,1,2,3,4,5,6,7,8,2.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解析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B,模拟题组,1,2,3,4,5,6,7,8,解析答案,3.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全部种树B.种草、种树C.种树、种草D.种树、种草,解析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的由
16、于降水少而适宜种草。,C,模拟题组,1,2,3,4,5,6,7,8,解析答案,读图甲“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图乙“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回答45题。,模拟题组,1,2,3,4,5,6,7,8,4.据图分析()A.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C.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D.阔叶林带环境人口容量较大,模拟题组,1,2,3,4,5,6,7,8,解析答案,解析图乙显示侵蚀强度并未随人口密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大;图乙给出了侵蚀强度与人口、植被的相关性,并非指侵蚀强度与其他因素无关,比如降水;由题目给出的信息无法判断区内是否出现人口大规模外迁;阔叶林带人口密度最大,说明阔
17、叶林带自然条件更优越,比如降水更丰富,土壤更肥沃,环境人口容量更大。,答案D,模拟题组,1,2,3,4,5,6,7,8,5.该区域()A.地势总体南高北低B.自然带分异的基础是水分的差异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D.河流治理的核心是水污染防治,模拟题组,1,2,3,4,5,6,7,8,解析答案,解析图甲中河流流向表明区域内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本区是传统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过度开垦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黄河中游河流治理的核心是防治水土流失;区域内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由渭河平原的半湿润气候逐渐过渡到陕北的干旱气候,因此自然带分异的基础为水分。,答案B
18、,模拟题组,1,2,3,4,5,6,7,8,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模拟题组,1,2,3,4,5,6,7,8,6.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A.侧蚀 B.下蚀C.沟头崩塌 D.溯源侵蚀,解析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坡面进入沟道或有控制的进入沟道,制止沟头前进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切割破坏。侧蚀、下蚀发生在河流的干支流沿线,不是在沟头位置。防护工程的目的不是沟头崩塌,主要是防止溯源侵蚀。,D,模拟题组,1,2,3,4,5,6,7,8,解析答案,7.种
19、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A.A点 B.B点C.C点 D.D点,解析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A、C、D处种树,不能减少对沟头B坡的侵蚀。在B处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B,模拟题组,1,2,3,4,5,6,7,8,解析答案,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物地貌区的地地退化现
20、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上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模拟题组,1,2,3,4,5,6,7,8,(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答案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模拟题组,1,2,3,4,5,6,7,8,答案,(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答案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模拟题组,1,2,3,4,5,6,7,8,答案,(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答案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
21、恶化。,模拟题组,1,2,3,4,5,6,7,8,答案,(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答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模拟题组,1,2,3,4,5,6,7,8,答案,(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9.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双选)()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解析绿洲在沙漠戈壁中,河流水量小,故在此处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一定不是开发水能资源
22、和进行水产养殖,而是保障城镇用水与农田灌溉。,AC,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解析答案,10.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双选)()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 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解析答案,解析该地为沙漠中的绿洲,气候干旱,且山区地形崎岖,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影响环境;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营造防护林网等措施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答案CD,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1
23、1.(2014广东文综)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降低风的携沙能力,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D,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解析答案,(2013重庆文综)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214题。12.在调查之前
24、,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解析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形起伏大,坡面水流流速快,冲刷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平坦地区,水土流失较轻。气候主要是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B,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解析答案,13.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
25、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解析本题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流域产沙量”的测定,不可能对“每次”暴雨造成水土流失量进行测定;又因测量对象是整个流域,所以泥沙收集池应设置在流域出口处。,D,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解析答案,14.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B.C.D.,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解析答案,解析在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坡面水流流速越快,流水冲刷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单位面积产沙量越
26、多,即单位面积产沙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坡度25以下地区,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人类活动强度大,水土流失随坡度增加急剧加重,单位面积产沙量快速增多;坡度25以上地区,农业活动以林牧业为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较小,随坡度增加,单位面积产沙量变化不大,曲线符合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答案A,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15.(2011浙江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说出该区域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解析答案,解析图示区域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描述区域的自然特征,结合图中呈现的信息加以描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在明确沙地和旱地分别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沙地主要是荒漠化的问题,旱地主要是水土流失的问题。,答案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高考题组,9,10,11,1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