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5494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家长怎样同子女沟通郭碧颖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同子女交流的重要性,是子女成长的重要环节。2掌握同子女交流沟通的方法途径,使之更好的同子女沟通交流。3让家长懂得交流沟通的艺术。二教学重点如何恰当好处和不失时机的同孩子沟通交流。三教学方法案例法研讨法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语(1)尊敬的各位家长,很高兴今天又见面了,在这里我要衷心的感谢各位家长在过去的岁月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理解。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家长们一起来探讨家庭教育中最头痛的问题,如何同子女沟通交流的问题。(2)一位母亲的心愿,作为一个母亲,我经常想,我把女儿带到这世界上来,我所要给予她的是什么我一是希望她有个健康的体

2、魄,这是人作为社会个体的立世之本;二是希望她有个向上的心态,能够独立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三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2、研讨问题什么是沟通交流,大部分家长可能把平时的无休的唠叨当成了沟通交流。其实是一个误区,真正的沟通交流是建立在朋友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他所产生的应该是双双情感的碰撞和共鸣。3、材料导语:(1)一位母亲诉说,孩子经常和她顶撞,非常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留长发,扎耳孔。因为孩子住校,校外经常有社会青年闲逛,孩子不慎和他们这些人1/4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就在一起了。她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发现以后打骂过孩子。打骂过后,孩子表示愿意悔改,知道自己错了。孩子哭,她也

3、哭。可是,现在老师告诉她,孩子已经不在学校,她这才知道孩子离家和离校已经七天了。(2)2006年春节刚过,四川省罗江县5名初中生集体离家出走,原因都是家里太压抑了,想到外面走一走,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其中一位平时成绩很好的初二女生在家书中写道:“我真的很压抑,很不开心,我害怕妈妈的眼泪、爸爸的叹息和你们那种伤心的眼神。你们是好父母,但是你们忽略了我的感受。生活让我觉得好艰辛,没有满足,全是失望,我感觉不到快乐,只觉得压抑、痛苦。”(3)一组数据的警示,最容易逃学和离家出走的是处于“青春期”年龄段的人,具体就是初、高中的学生。有一组调查数据:85%的出走的孩子是在“青春期”。70%的出走的孩子

4、的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值。90%的出走的孩子是处于单亲家庭并由母亲抚养。70%的出走的孩子是所谓的“差生”。后两者往往有相关关系。4、听一听家长平时是如何同孩子沟通交流的(家长探讨)5、那么造成不愿意同家长沟通交流的原因有那些?(1)是一种自然现象。初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呈现出“自主性”和“闭锁性”的特点。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总想尝试着脱离父母的保护;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轻易表露出来,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但是对父母感情还是很真挚的。(2)父母的言行失当。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父母身上。孩子最烦心的是家长只问学习成绩,最讨厌的是母亲唠唠叨

5、叨,最反感的是父亲动辄指责训斥,最忌讳的是对孩子与异性接触的无端猜测和偷看日记、信函,侵犯孩子隐私,最看不起的是家长自身的言行不一。(看几幅图片)(3)孩子的压力太大。从小学到大学,压力最大的是初中学段。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孩子给家长争2/4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气,在学校,领导、老师要孩子为学校争光。社会上,对孩子优劣的认同只是片面地看孩子是否考上了名牌高中。一天到晚10多个小时的学习,不少孩子身心疲惫不堪。巨大的心理压力已经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父母再说些他们不感兴趣话题,孩子怎不反感?(4)父母对孩子不了解,不尊重。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理想是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关心、热心的人

6、和事是什么,在家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没有共同的话题和语言,久之形成“代沟”、“隔膜”。(看几个情景片段)6、如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作为家长应该采取哪些对策?(1)父母应该改变观念A亲子沟通,父母是示范者。B亲子沟通,父母是主导者。亲子沟通的成败,父母是主要责任人。要有长期计划,不能临时抱佛脚。C亲子沟通,信任是前提,尊重、理解、欣赏、鼓励是关键。D爱是一切教育的依托,好孩子是夸出来的。(2)、父母要讲究策略(A)要了解孩子关心的话题,拓宽交流内容。(B)不能只说不听,要多听少说。(C)要创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沟通环境。所有的沟通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小环境,比如可以走进孩子的书房谈,可以

7、和孩子去公园谈,可以跟孩子在看电视时聊,但是千万别在饭桌上与孩子谈学习,谈过错。(3)、父母要讲究沟通的方式。(A)口头交流。口头交流是主要沟通方式。父母与孩子交谈时,言语要温和慈爱,多用关切商量的语气,切忌居高临下地训导、审问。要善于引导孩子倾诉,哪怕孩子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也不要马上打断和批驳,一定要让他把话说完。无论孩子说什么,父母都要对孩子的话很在意。孩子得到父母的尊重和鼓励,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要知道,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等过激行为,看似是一时的冲动,实际上是孩子长久积压的情绪得不到安慰、支持和宣泄而导致的结果。(B)书信交流。好的书信,不仅可以使孩子在当时受到教育,对孩子日后的

8、发展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书信与孩子沟通,更易于表达感情,显得更为慎重。书信还可以3/4家庭教育篇教学教案设计长久保存,孩子可以随时翻看。(C)体态交流有一种语言叫体态语,就是用姿势、动作、表情等传输出来的信息。很多场合,这种无声的沟通远比有声的语言更有效。父母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所蕴含的内容,都会随时传递给孩子,孩子能从父母的神态中读出家长的赞同与反对、高兴或恼怒。比如儿子要去参加考试,父亲送儿子出门时,拍拍孩子的肩头,配上坚定的眼神和微笑,也许比你唠唠叨叨说上半小时的鼓励话还有效。(D)会议交流不少家庭有开家庭会的好习惯,那么,不妨把与孩子的沟通也引进家庭会。当然,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大胆发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的合理建议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孩子问题,父母事先要统一意见,不能有的批评、有的护短,让孩子莫衷一是。7、怎样才能达到心灵的共鸣。(1)家长同孩子应该建立一种朋友关系。(2)父母的爱不应该变成溺爱。(3)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4)对孩子应该充满信心(5)适当给孩子合理的空间。(6)多表扬,少批评。多商讨,少指责。8、温馨提示,送上一剂良药。热茶一杯+真诚一份+耐心六两+勇气一钱+理解一斤=沟通无限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