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港电厂三期泵房和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5511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阳港电厂三期泵房和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射阳港电厂三期泵房和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射阳港电厂三期泵房和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射阳港电厂三期泵房和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射阳港电厂三期泵房和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阳港电厂三期泵房和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阳港电厂三期泵房和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稿.docx(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厂三期泵房和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目 录附件:1. 概述1.1 建设项目概况1.1.1 立项简述*电厂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的射阳河入海口,是江苏省沿海第一座火电厂,也是江苏沿海目前唯一的一座火电厂,是苏北沿海电网最适中的电源支撑点之一。电厂历经两次建设(改造),安装4台级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550MW。一期工程安装2台容量为125MW国产燃煤发电机组,是国家“八五”期间大中型电力基建项目之一,于1993年2月开工建设,1995年建成投产发电;2002年6月和2002年12月分别完成了对一期2台机组控制系统以及汽机本体通流部分的技术改造,改造后2台

2、机组出力达到。二期工程安装2台容量为国产燃煤发电机组,是江苏省为缓解严重缺电局面的短、平、快“打补丁”项目,于2003年2月开工建设,2台机组分别于2004年2月和6月相继建成投产运行。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工业企业的迅速增加,带来了用电量的急剧增加,凸现电力供应的不足。为满足江苏省及盐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对电力供应的需求,缓解“十一五”后期江苏电网缺电严重的局面,同时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电力保障,充分利用*电厂已开发的厂址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加快建设步伐,江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在*电厂现有一、二期工程550MW容量的基础上再分二期建设4台600MW发电机组。三期扩

3、建工程计划安装2600MW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台机组计划于2006年开工,于2008年底和2009年上半年各投产一台机组,并留有再扩建的条件。江苏*电厂三期(2600MW)扩建工程的建设,对发展地方工业和振兴地方经济的电力需求,完善江苏电网结构,提高苏北500kv电网的安全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又是适时的,必将为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比较广阔的用电空间。电厂三期工程需要建设与该工程规模相匹配的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及灰码头各一座,作为整个项目的重要配套设施。还需建设与泵房、码头工程配套的港池整治工程。1.1.2 项目名称和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名称:江苏*电厂三期(2600MW)扩建工程。

4、已有建设规模:一、二期工程共安装4台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550MW。本期建设规模:三期工程计划安装2台600MW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200MW。1.1.3 建设单位及投资单位江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为江苏*电厂三期(2600MW)扩建工程的建设单位。2003年4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盐城市热电公司、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建设*电厂三期工程的协议,分别按40%、35%、25%的比例进行投资,资本金为20%,其余80%资金从商业银行融资。*电厂三期(2600MW)扩建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473163万元。1.1.4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概况目前,*电厂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已取

5、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已取得电力、规划、建设、国土、水利、环保、珍禽保护等部门同意或原则同意的文件(有关批准文件附后)。由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完成的*电厂三期(2600MW)扩建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4年8月通过了由华东电网有限公司主持的审查;2004年12月28日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完成了*电厂三期(2600MW)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初稿),现已提交业主进行外部评审。由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的*电厂三期(2600MW)扩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已通过了江苏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组审查。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电厂三期取水和码头工程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已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查。1.1.5 建设项

6、目所在地理位置、占地面积*电厂位于盐城市射阳县城以东24km处,射阳外向型农业开发区东南端,与新建*北港区相邻,东临黄海,西距射阳河闸13km,南依射阳河口裁弯河,北靠运料河;*电厂三期工程位于*电厂二期工程扩建端西侧,可用场地范围南北约1300m,东西约1000m,面积约130万m2。*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地理位置详见图。三期工程厂区约需占用土地面积为40万m2,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及灰码头需占用河道土地面积分别约为3250m2(5065)、5200m2(8065)、20800m2(32065)、4550m2(7065)。图*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地理位置图1.2 建设项目评估目的在*电厂三期

7、扩建工程建设项目中,因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及灰码头均建在射阳河闸下游引河河口附近(以下简称裁弯河)海堤与主泓之间的河道滩地中,鉴于射阳河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的重要行洪河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三条和江苏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四款的有关规定,为了配合本工程的组织实施,受业主江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由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编制*电厂三期泵房和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报告编制单位根据规范规定和有关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客观公正地对该项目进行防洪影响评价,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项目审批提供科学依据。1.3 评价依据1.3.1 法律法规及规

8、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1998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修订通过,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3号令,1998年6月10日起施行;(4)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江苏省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1987年7月1日起施行;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修正;(5)江苏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6)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水利部2004年7月。

9、1.3.2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1)防洪标准(GB50201-94);(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3)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4)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6)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7)水文普通测量规范(SL58-93);(8)海港水文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1998年;1.3.3 相关规划文件及参考资料(1)盐城水利 盐城地区水利局,1983年3月;(2)盐城市防汛防旱手册 盐城市防汛防旱办公室,2001年12月;(3)盐城市水利发展“十五”

10、计划和到2010年规划报告 盐城市水利局,2000年;(4)盐城统计年鉴 盐城市统计局,2004年5月;(5)盐城市水利志 盐城市水利局,1999年11月;(6)射阳县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0年规划报告 射阳县水利局,2000年;(7)射阳县水利志 射阳县水利局,1999年10月;(8)*电厂三期(2600MW)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2004年12月;(9)*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取水和码头工程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5年1月;(10)江苏省水利厅苏水管199780号关于印发“江苏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修订设计标准”的通知;(11)里下河地区水利规划 江

11、苏省水利工程规划办公室、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3年4月;(12)*电厂三期(2600MW)扩建工程射阳河裁弯段北侧海堤南移论证报告 盐城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年7月。1.4 评价技术路线及主要评价内容1.4.1 评价技术路线射阳河为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最大干河,承担着重要的泄洪排涝任务。为此,论证单位通过实地查勘、组织水文测量、水文调查,收集相关水利、历史水文、地质、电厂可研、设计、施工等方面资料,采用物理模型分析计算、水文与水力分析计算等方法,主要对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拟建的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输排水管道穿堤及港池整治工程,按照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

12、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对河道泄洪影响、对河势稳定影响、对堤防和护岸影响及项目本身防御洪涝等方面的防洪影响评价。1.4.2 主要评价内容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厂三期工程选址在盐城市射阳县海通镇境内,射阳河闸下引河裁弯河北岸,射阳外向型农业开发区东南端,与新建*北港区相邻,东临黄海,西距射阳河闸13km。拟建的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及灰码头均建在裁弯河海堤与主泓之间的河道滩地上,输、排水管道穿堤工程将破坏裁弯河海堤和电厂东侧黄海海堤。所以,本报告主要分析研究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及其港池整治工程与裁弯河泄洪、防洪及河势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输、排水管

13、道穿堤工程对海堤防洪的影响。本报告主要评价内容为:(1)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及港池整治等工程对裁弯河行洪的影响评价;(2)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及港池整治等工程对堤防、护岸工程与管理的影响评价;(3)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及港池整治等工程对裁弯河河势的影响评价;(4)裁弯河行洪及海水潮汐对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及港池整治等工程的影响评价;(5)输、排水管道穿堤工程对海堤防洪的影响评价。1.4.3 基础资料和采用高程本报告基础资料采用射阳河闸水文站历年水文实测资料,射阳河口部分实测水文资料,*测量队2004年11月水下地形实测资料,本次实

14、测断面资料。本报告标高均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与电厂可研、设计相同。该高程与废黄河口高程系的改正数为+,与射阳河闸水文站测站基面高程系的改正数为+。2. 基本情况2.1 建设项目概况2.1.1 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1)名称*电厂三期(2600MW)扩建工程主要涉河建筑物有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及输、排水管道穿堤、港池整治工程。(2)地点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均建在裁弯河北岸,本期循环水泵房规划布置在二期循环水泵房西侧60m、二期灰码头以东处,在一期工程设备码头西侧依次规划布置本期设备码头、煤码头和灰码头。(3)建设目的循环水泵房:取用裁弯河段海水作

15、为本期工程2600MW机组冷却水。设备码头:主要用于电厂运输大件设备。煤码头:用于电厂三期工程燃煤运至港口后的卸煤任务。灰码头:是电厂的除灰渣系统设施。港池整治工程:为了泵房、码头前沿达到设计水深,满足取水和运输船只对水深的要求,结合港池维护,采用丁坝和开挖港池工程措施对港池进行整治。2.1.2 建筑物的建设规模、防洪标准本期工程安装2600MW燃煤发电机组,并预留再扩建的条件。三期工程厂区约需占用土地面积为40公顷,需新征土地13公顷。厂区占用裁弯河海堤外滩地面积为170m925m,各种码头及预留循环水泵房扩占河道面积约为65m925m(含码头至海堤间部分及码头之间部分),本期循环水泵房建在

16、二期码头区(码头前沿已建有钢筋混凝土板桩护岸),占用河道面积约为65m50m。循环水泵房按本期扩建工程安装2600MW机组冷却水需水量约为40m3/s规模建设。设备码头按停靠1000t级驳船、码头上设置起重量为500t级的固定式扒杆标准设计。电厂一期、二期工程建有1500t级二泊位专用卸煤码头一座,本期新建2300t级三泊位专用卸煤码头一座。本期工程年总运量为267万吨(设计煤种)。灰码头按2600MW机组容量设计,本期工程年灰渣量为万吨。在灰码头上新建三座灰库。电厂三期工程裁弯河段港池整治方案仍采用短丁坝群方案。该工程实施后,结合港池开挖工程,能基本满足循环水泵房前沿河底高程达、煤码头前沿河

17、底高程达的要求。本期工程建成后,全厂装机容量达到1750MW,为大型火电企业。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电厂防洪等级为级,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2.1.3 设计方案方案一:即原设计方案。为电厂可研、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和海堤南移等报告中的设计方案。方案二:即优化设计方案。通过防洪影响评价分析和咨询专家后,由于方案一中*电厂三期泵房、码头、丁坝等涉河工程对防洪、泄洪、河势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方案一进行调整和优化。方案二的主要内容为:取消南岸丁坝、优化堤线和码头前沿线、河道整治工程的调整和优化;其它同方案一。2.1.3.1 方案一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均建在裁弯河北岸

18、,本期循环水泵房规划布置在二期循环水泵房西侧60m、二期灰码头以东处,在一期工程设备码头西侧依次规划布置本期设备码头、煤码头和灰码头。涉河宽度距南移后海堤65m,泵房、码头前沿线与电厂南侧裁弯河海堤平行,与一期工程的煤码头前沿齐;涉河长度距二期工程扩建端西侧(一期工程设备码头)以西925m,以东约200m。主厂区建在电厂二期工程扩建端西侧,并拟将位于厂址西南部的裁弯河海堤外移170m,外移海堤长925m。港池整治工程中:丁坝建在裁弯河南岸,与一、二期丁坝齐;港池开挖区域在三期煤码头、取水口附近。方案一河道及泵房、码头等平面布置详见图(附后)。(1)循环水泵房及取水构筑物循环水系统采用扩大单元制

19、直流供水系统,即每台600MW机组配三台循环水泵、一根DN3000压力供水管、2根DN2400进水支管(均为压力钢管)。供水系统流程为:循环水泵房(位于海堤外) 压力管道 凝汽器 排水管 排水沟 排水口(兼做虹吸井)。本工程循环水泵房为开敞式取水,裁弯河岸边设取水泵房。根据电厂前期工程经验以及本期的取水条件,本阶段进行了本河段河工物理模型试验,根据对取水构筑物方案头部不同布置形式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确定取水泵房采用六流道的布置形式,即1台机组配3台水泵,共设6台立式混(斜)流泵,泵房内共设6个流道。泵房内每个流道(顺水流方向)设有钢闸门、拦污栅清污机、旋转滤网、循环水泵、液控缓闭止回蝶阀等。循

20、环水泵房地下部分(包括进水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为30m(长)34m(宽)10m(深),泵房底板下为钻孔灌注桩地基处理,桩体采用砼C25和钢筋级、级材料,桩径800mm,桩长33m,桩顶标高(56黄海基面),底板宽,厚,立板厚。地上部分的进水间平面尺寸为30m23m,零米以上为有屋顶的半露天式结构,高,跨度。水泵间平面尺寸为,地上部分高18m,跨度15m,为封闭式结构。泵房零米高程为。循环水泵房平面布置图见图(附后),循环水泵房剖面图见图(附后)。暂选用循环水泵技术参数如下:单泵流量Q7m3/s,扬程H,配套电机功率N1500kW,电压U=6000V。取水口窗口尺寸为;取水口下沿标高为,

21、上沿标高为;在97%的低水位条件下为淹没取水,取水口前沿流速(进水口流速)为s左右;设计泵房前沿河底标高。泵房北侧出水管道中心高程为。泵房北侧与海堤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工作桥连接,工作桥长,桥面高程为,宽;桥桩间距左右,采用独立基础;与海堤交界处用阶梯连接(海堤顶高程)。(2)设备码头本期设备码头为浆砌块石重力式结构,基础为块石基床,码头面层为素砼。设备码头设计水位(正常通航水位):历年平均高潮位,历年平均低潮位。码头前沿河底高程为。本期规划设备码头长80m、宽15m,码头平台前沿顶面高程为,平台部分设i=%坡度(排水),平台后沿高程,与海堤之间距离50m,采用混凝土坡道与海堤连接,连接坡度为i

22、=%(坡道长度44m,海堤顶高程),坡道宽度。码头前沿干砌块石基床下底宽,高程,厚,向上分别为碎石垫层、C10素砼垫层、C15砼层,厚度分别为、;C15砼层上底宽,高程。再向上码头前沿部分为浆砌块石挡墙,下底宽,上底宽。设备码头平面布置图见图(附后),设备码头剖面图见图(附后)。原一期设备码头改建为石灰石码头。(3)煤码头电厂一期、二期工程建有1500t级二泊位专用卸煤码头一座,码头总长263m宽。本期新建2300t级三泊位专用卸煤码头一座,码头长320m、宽,为板桩结构码头。该码头为固定顺岸式板桩码头。码头前沿采用钢筋砼板桩护岸,立板厚,底部桩尖标高,桩顶高程,采用钢筋砼胸墙压顶,胸墙底标高

23、,宽,顶部标高,宽,胸墙向板桩外伸出。煤码头的结构形式与一期煤码头相同。煤码头平面布置图见图(附后),煤码头剖面图见图(附后)。码头前沿工作面高程为,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设计河底高程。煤码头与海堤之间距离为,采用道路与海堤连接,道路总宽,中间混凝土路面宽,连接坡度为i=%。海堤顶高程。(4)灰码头本期2600MW机组设灰码头1座,在灰码头上新建三座灰库,其中两座粗灰库,一座细灰库。本期工程的年灰渣量为万吨。灰码头采用高桩承台梁板结构,码头长70m、宽15m,码头工作面高程为,基础采用钻孔钢筋砼灌注桩,桩长,桩直径,桩底高程为,桩顶高程,桩顶至工作面为码头承台部分,工作面上为三座灰库,灰库底

24、部高程为,顶部高程为。灰码头的结构形式与二期灰码头相同。灰码头及引桥结构布置图见图(附后)。灰码头按停靠150t船舶设计,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设计码头前沿河底高程为。码头与海堤之间距离为50m,采用引桥(灰码头一侧,桥面广场作汽车运灰用)和道路(海堤一侧)与海堤连接,引桥长,桥面宽,高,桥桩间距,采用独立基础;混凝土道路长,宽,连接坡度为i=%。海堤顶高程。除灰系统输送至干灰库的管道采用钢管,穿越海堤处架空高度大于5m。(5)护坡、护岸工程码头前沿之间顺岸段均采用钢筋砼板桩护岸,立板厚,底部桩尖标高,桩顶高程,采用C25砼压顶。码头前沿之间顺岸段外侧港池、丁坝上游岸坡均采用块石

25、护坡,碎石垫层厚,块石护坡厚,坡比1:。港池护坡剖面图见图(附后)。(6)堤防工程三期工程范围内原925m长的裁弯河北海堤要南移170m,与现有厂区裁弯河海堤(一、二期建海堤)一线平齐,需新建海堤约1095m(其中,东西向925m,南北向170m,平面布置见图),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 一、二期工程已建裁弯河海堤堤线布置一、二期工程已建裁弯河海堤,堤顶宽,中间宽为混凝土路面(作为电厂内部道路,标准同外部道路),堤中心高程,堤两边高程;堤外侧设计浆砌块石防浪墙,防浪墙顶部宽、高程;内坡坡比1:,为草皮护坡;外坡在不同部位分别使用浆砌块石、干砌块石、水泥土护面等方法施工,东西向、南北向大堤外坡坡

26、比分别为1:、1:。一、二期工程已建裁弯河海堤剖面图见图(附后),堤线平面布置详见图(附后)。 规划三期工程海堤堤线布置南移海堤长925m,采用断面为:设计堤顶高程,实际填筑高程,内坡1:3,迎潮面间边坡1:。高程处设20m青坎。高程港池边坡坡比1:3。新老海堤连接堤,采用断面为:设计堤顶高程,实际填筑高程,内坡1:3,外坡坡脚高程,边坡1:。堤脚局部高程以下采用1:4土坡。详见图 裁弯河南移新海堤断面图,图 裁弯河新旧海堤连接断面图(附后,图中高程采用废黄河口高程系),堤线平面布置详见图(附后)。(7)输水管道穿堤自循环水泵房通过输水管道向主厂区输水,输水管道为两根DN3000供水压力钢管,

27、垂直穿越二期工程建设的裁弯河海堤,输水管道在穿堤处钢管中心高程为,穿堤长度约。该处海堤两侧现状地面高程左右,海堤顶高程为。输水管道穿堤位置平面布置见图。图 输水管道穿堤位置平面布置图(8)排水暗沟穿堤及排出口循环水排水采用管道方式排放,出水管口的位置低于低潮线以下。循环水排水通过2根DN2400压力排水支管进入排水沟道,排水沟采用一根双孔钢筋混凝土暗沟(23m3m)。排水暗沟的基本走向为向北穿过运料河后,转向东再穿过海堤河及东海堤,海堤外设排出口、排水明渠,将循环水排入海中。排水暗沟垂直穿越电厂东侧海堤,过堤处排水沟道断面为23m3m,沟道顶面标高为,沟道底面标高为,穿越海堤长度约为47m,双

28、孔暗沟总宽(含护层)。该处海堤内侧滩地高程左右,外侧滩地高程左右,海堤顶高程。循环水排出口设在运料河北侧,距离二期排出口北约400m左右,排出口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排出口下游设有排水明渠,排出口与排水明渠之间通过一定的扩散角排出以降低流速,明渠与排出口之间的过渡段采用干砌块石护底、护坡。平面布置见图(附后)。(9)输煤栈桥输煤系统采用输煤栈桥方式,输煤皮带传送通道宽,高,从煤码头平台上以1503向海堤方向爬升,翻越海堤处底部最低高程为,与海堤顶距离超过5m,在海堤处两侧支柱间水平距离为。输煤栈桥翻越海堤处剖面图见图(附后)。(10)港池整治工程为使三期煤码头前沿达到与一二期煤码头相同的水深及相

29、应的航道并兼顾三期取水口取水的要求,需要对该河段进行必要的整治。整治采用下述工程。 丁坝工程丁坝总体设计:电厂三期工程裁弯河段港池整治方案仍采用中低水短丁坝群方案。即在三期煤码头、设备码头河道右侧修建8个短丁坝,坝头到三期煤码头前沿距离控制在160m,丁坝间距为108m,丁坝顶高程为。短丁坝群上游在三期灰码头对面,下游在三期取水口对面。丁坝总体平面布置见图。图 治理工程丁坝总体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个丁坝设计:丁坝从岸边向河心方向布置14根混凝土灌注桩,桩径为800mm,桩长,桩顶高程为,桩底高程,桩距为;灌注桩之间采用护筒插板,插板厚160mm,间距,插板底部高程,每个灌注桩之间布置311块插板。

30、丁坝板墙两侧采用编织袋充土抛筑棱体,前端半园头表面抛石护坡。详见丁坝平面图(图,附后)和丁坝剖面图(图,附后)。 港池开挖工程根据三期煤码头与取水口附近区域河底高程的设计要求,需对港池进行开挖,具体开挖范围如下:三期煤码头上下游各超出码头两侧50m,煤码头前沿开挖至河道中间,开挖宽度80m,开挖床面高程为,开挖量约27655m3。三期取水口上下游各超出取水口两侧50m,开挖宽度70m,开挖床面高程为,开挖量约5665m3。港池开挖平面布置见图。图2.1.3.2 方案二通过防洪影响评价分析和咨询专家后,为尽量避免方案一中*电厂三期泵房、码头、丁坝等涉河工程对防洪、泄洪、河势稳定的影响,对方案一工

31、程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主要内容有:(1)堤防工程由方案一南移170m与一、二期海堤一线平齐改为南移150m,并与原海堤采用圆弧连接,设计尺寸仍按方案一。(2)灰码头、煤码头和设备码头在方案一基础上后退20m布设,设计数据仍采用方案一。三期循环水泵房工程由于选址在现有二期工程段,因此泵房前沿线不作调整。(3)输水管道穿堤、排水口、输煤栈桥、护坡护岸工程与方案一一致。(4)港池整治工程中,取消中低水丁坝群方案,扩大港池疏浚范围。港池疏浚方案为:将三期煤码头西侧50米至三期取水口西侧50米,从码头前沿开挖至河道中间,开挖宽度120150m,开挖河床面高程为;三期取水口西侧50米以下港池,从泵房

32、前沿开挖至河道中间,开挖宽度130m,开挖河床面高程为。方案二河道及泵房、码头等平面布置详见图(附后)。东小海至河口段平面图见图(附后)。工程前后各方案断面图见章节。2.1.4 施工方案2.1.4.1 工期安排本工程计划于2006年开工,分别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6月两台机组相继投入运行。循环水泵房、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安排在建设初期施工,完工后建设三期海堤,建成后拆除三期工程范围内的老海堤。泵房、码头、护坡护岸、建堤、穿堤等工程均安排在非汛期施工。2.1.4.2 施工围堰本期工程循环水泵房布置在裁弯河段海堤外,采用围堰内基坑支护法施工,灌注桩地基处理。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均建

33、在裁弯河左岸,采用钢板围堰内开挖法施工。护坡工程也采用钢板围堰施工。施工最高潮位,围堰顶高程为,顶宽。循环水泵房工程采用围堰方法:在泵房前沿5m处施打前排钢板桩,桩顶高程,桩长15m;在泵房前沿3m处采用15%700水泥搅拌桩止水,桩顶高程,桩长18m;在泵房前沿1m处施打后排钢板桩,桩顶高程,桩长18m;在高程桩顶处搭建厚平台,在泵房前沿3m至5m处平台上再采用充土编织袋建防浪子堰,堰顶高程为,顶宽。在泵房北侧及两侧1m、3m处分别施打钢板桩和施工15%700水泥搅拌桩,钢板桩顶高程,桩长18m,水泥搅拌桩顶高程,桩长;上边充土编织袋防浪子堰,堰顶高程为,顶宽。详见图 循环水泵房基坑支护结构

34、图(附后)。循环水泵房水下工程施工应急措施:当支护北侧地面土体开裂时,说明可能出现整体滑移,此时在支护南侧抛填充土编织袋阻滑,并在支护北侧增设轻型井点,降低北侧地下水位,减轻水压力作用。当出现大于特殊高潮位时,暂停施工,向堰内灌水,使之堰内外水位差不大于,待高潮后抽水恢复施工。当坑基内发生管涌现象时,采用堰内沿钢板桩抛填充土编织袋,并启用两个大口井和堰内轻型井点同时降水。当钢板桩围檩、杆件变形超标时,采用局部加强或增换措施。设备码头、煤码头、灰码头工程由于水下施工量较少,深度较浅,同泵房工程相比,钢板桩长度适当减短,水下施工当出现大于特殊高潮位时,暂停施工,待高潮后抽水恢复施工。2.1.4.3

35、 水工主体结构施工循环水泵房地下部分(包括进水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备码头为浆砌块石重力式结构;煤码头为固定顺岸式板桩码头;灰码头基础采用钻孔钢筋砼灌注桩,煤码头、灰码头前沿采用钢筋砼板桩护岸,等等。施工时要根据各自结构特点,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浇筑底板前,底板下如有少量2层土要予以挖除,并回填素砼。由于码头采用薄壁结构,施工时要十分重视前沿立板系缆设施预埋件的定位工作。2.1.4.4 土方施工厂区填土量约400000m3,在东海堤外灰场内取土,泵房、码头等弃土亦填充厂区内需要填土的地方。土方施工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作业。机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上300mm后,停止机械

36、开挖,采用人工挖土,以防超挖。水上方除码头本身回填土方需要外,其余至电厂陆域作回填之用。港池开挖水下方采用铰吸式挖泥船疏浚,土方要妥善处理,不能堆放在滩地上。码头墙后回填须在墙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能进行。回填土要求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要大于30cm,同时要控制好回填土的速度。2.1.4.5 输水管道、排水暗沟穿堤施工(1)输水管道穿堤施工循环水供水管道采用大开挖施工,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其中钢管防腐考虑采用牺牲阳极加防腐涂料。循环水输水管道穿越裁弯河海堤处,采用大开挖施工,过堤处钢管设二道截渗环。破海堤处挡潮任务由循环水泵房工程围堰承担(见施工围堰部分),堰顶高程。开挖大堤沟道底部高

37、程,海堤底面高程为外侧、内侧,堤顶高程。基底宽11m,深,按1:1:进行放坡,则基口宽46m左右。大堤宽度为。沟槽开挖至地面后,进行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待地下水位降下去后,立即打钢板桩支撑。钢板桩支撑完毕后,方可继续进行土方施工。穿海堤处钢管两侧采用水泥土回填。钢管两侧从管底到管顶范围内回填的水泥土要对称回填,分层夯实,层厚2003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管顶以上部分回填的水泥土、中粗砂、粉土压实系数不小于。输水管道施工结束后立即按海堤建设标准恢复海堤,并按要求进行海堤护坡、护岸施工,海堤破除部分恢复后的断面、护坡做法要与原设计一致。沟道回填完成后,立即恢复路面,恢复的程度要达到公路建设的相关

38、要求。(2)排水暗沟穿堤施工循环水排水沟采用大开挖施工,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排水暗沟穿越电厂东侧海堤处,采用大开挖施工。破海堤处外侧采用开挖土方构筑子堰挡潮,围堰顶高程以上。开挖大堤沟道底部高程,海堤底面高程为左右,堤顶高程。基底宽9m,深,按1:1:进行放坡,则基口宽46m左右。大堤宽度为47m。沟槽开挖至地面后,进行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待地下水位降下去后,立即打钢板桩支撑。钢板桩支撑完毕后,方可继续进行土方施工。海堤破除部分在该段沟道砼达设计强度,灌水试验结束后,用粘性土进行填筑,土料粘粒含量为15%30%,塑性指数为1020,压实系数不小于。在排水沟施工期间,为防止海水涨潮倒灌需采取以下措

39、施:随时监测潮位变化,在施工现场备足草包;排出口施工完后及时安装闸门;在闸门外砌筑两道挡墙,待海堤恢复、排水沟道结束后拆除。排水沟道施工结束后立即按海堤建设标准恢复海堤,并按要求进行海堤护岸施工。沟道回填完成后,立即恢复路面,恢复的程度要达到公路建设的相关要求。输水管道、排水暗沟破堤按海堤建设标准恢复大堤施工结束后,要注意大堤在施工处沉降和稳定性,定期检查和处理。2.1.4.6 排出口、排水明渠施工循环水排出口采用大开挖施工,板桩支护。排水明渠采用大开挖施工,明渠与排出口之间的过渡段采用干砌块石护底、护坡。水下土方采用钢板围堰和轻型井点降水方法施工,围堰顶高程。2.1.4.7 丁坝施工编织袋采

40、用耐老化聚丙烯材料,织成长形袋子,棱体芯部可用小型袋,外部用较大型袋。为使棱体加快固结,充填土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粉砂或粉土,采用水上抛放,水下整平的方法施工,充填完毕的编织袋应采用厂家提供的专用缝线封口。充填编织袋要求按上下层交错方向抛放。施工时应尽量安排在低潮的平潮位期间进行。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制定有效的施工措施,保证丁坝、护岸水下施工达设计断面。桩混凝土强度达到70%,立即进行插板、袋装土及抛石施工,插板与桩槽间空隙应封堵后注入砂浆填实。方案二无丁坝施工方案。2.2 河道基本情况2.2.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河流水系、水文气象(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射阳县位于盐城市东侧沿海,东经11959

41、12033、北纬33343407,南接大丰市,西连阜宁、建湖、亭湖三县(区),北与滨海县接壤,东濒黄海。全县总人口万,总面积2795km2,其中水域面积 km2,总耕地万公顷,并有丰富的沿海滩涂资源,海岸线全长110km,沿海滩涂面积726km2,资源优势独特,素有粮棉大县、水产之乡的美誉。射阳县境内有多条省道和正在兴建的高速公路沿海大通道纵横交错,紧邻204国道和宁靖盐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及盐城机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路直通京杭大运河。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约1073km。内河主要有运粮河、射阳河、黄沙港、运棉河、利民河和新洋港等多条航道,总通航里程约880km,其中干线约220km。*港口位于

42、电厂东侧、射阳河入海口处,自九十年代初建设以来已初具规模,该港系国家二类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距离日本和韩国最近的港口之一。射阳县工业经济近年迅速崛起,全县已形成轻工、纺织、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建材、医药等十大支柱行业,有外商投资企业近百家,并建成一批境外企业。200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河流水系盐城市属淮河流域,分属淮河下游、沂沭泗两大水系。境内河流众多、河网交错、圩垸成群、水流贯通,无封闭的集水周界,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区。自古以来是淮河行洪走廊,故区域河道大都为东西走向。东西向的主要河流有:灌河、废黄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川东

43、港等,南北向的河流主要为串场河、通榆河等。射阳县属淮河下游里下河东部沿海垦区斗北区范围内,占斗北垦区总面积的。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全县有骨干河道19条,大沟231条,中沟2571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排航运体系。其中流域性河道即为“三港一渠”(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和苏北灌溉总渠),苏北灌溉总渠为淮河下游区的重点行洪、灌溉河道,“三港”主要承担里下河腹部区泄洪排涝任务,兼有灌溉、航运之利。里下河地区涝水三分之二以上流经“三港”入海,淮河下游洪水分泄总渠、入海水道入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该县成为着名的洪水走廊。“三港”沿线均建立堤防及封闭建筑物。区域性骨干河道主要有八丈河、运粮河、夸套河、运棉

44、河、利民河和西潮河等,实施分区治理,各自建立独立的排水体系单独排水入海。射阳县水系及水文站网分布情况详见图。图*电厂附近水系及水文站网分布图 (3)水文气象射阳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季风气候明显,兼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雨水适中。多年平均日照2362小时,无霜期约240天,多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多年平均雨量,多年平均蒸发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决定了射阳县易受洪、涝、旱、渍、潮、碱和台风等多种自然灾害袭击。随着治淮工程的建设和各项水利配套设施的完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但淮河洪水始终是该县的心腹大患,内涝更是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

45、然灾害。新中国成立后,大涝有11年,大旱有12年,小涝小旱几乎年年有。其中大旱年以1953、1978、1988、1992、1994、1997年为最重;大涝年以1954年、1962年、1965年、1990年、1991年、2003年最重。潮灾几乎均是因台风过境,特别是台风配合夏秋交替的大潮汛引起的,历史上发生潮灾的年份主要有1896年、1939年、1948年、1951年、1977年。(4)海域自然条件射阳县海域以射阳河口为中心,北至扁担港36km与滨海县相邻,南至中路港29km与大丰市相连,海岸线直线全长65km,自然岸线110km。010m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为390km2,1020m等深线以内

46、的海域面积为487km2。2.2.2 建设项目所在河道概况(1)射阳河概况射阳河,亦称*,简称射河、阳河。发源于江苏建湖县、宝应县、楚州区交界处的射阳湖,向东蜿蜒曲折流经建湖、阜宁、滨海,由射阳县海通镇沙歪港流入黄海。永兴以上至射阳湖荡为上段,永兴至通榆河为中段,自通榆河口至射阳河闸为下段(闸下在裁弯河概况中另述),全长约198km,曲折系数43%,河底宽在70300m之间,堤顶距100400m,河底高程一般在之间,最低以上,堤顶高程,正常水深在46m之间。射阳河目前受水范围:西始里运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东临黄海、南与新洋港水系相邻,其受水面积约6200km2,是里下河地区东部排水入海最大的干河。射阳县境流程150km,主要支河有通洋港、海河、小洋河。1921年洪水,实测千秋港过水泄量1760m3/s,1954年大涝,实测最大入海流量2710 m3/s。1956年在射阳县海通建成35孔、总宽的射阳河闸,与以南的黄沙港闸、新洋港闸、斗龙港闸组成着名的四大港闸,以射阳河闸为最大,其年排水量占四闸的40%左右,其多年平均年入海水量为亿m3。射阳河闸闸底高程为,1%设计最大流量为3360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