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5727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9-2020年下学期四年级语文总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田园生活、科普知识、现代诗、动物朋友、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七彩童年、人物的品质、童话之美。其中第二单元有“快乐读书吧”,第三单元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

2、“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二、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

3、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重、难点1.再识字300500个,会写字达到150-200个。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6.练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7.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会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8.习作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可开展限时作文及专门书写速度训练。9.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写内容

4、梗概。10.书信格式,学会写书信11.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12.练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13.会转述,能生动的讲述故事。四、教学措施与方法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

5、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4、辅优补差活动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班级后进生帮助主要措施有:、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

6、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鼓励为主,及时表扬。、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5.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计划表年级:四年级 科目:语文 填表人: 填表时间:2020年2月周次日期课题与教学内容节次完成情况一二2.102.211、古诗词三首32、乡下人家23、天窗2

7、4、三月桃花水1口语交际:转述1习作:我的乐园2语文园地(一)2三四2.243.65、琥珀26、飞向蓝天的恐龙2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28、千年梦圆在今朝1口语交际:说新闻1习作:我的奇思妙想2语文园地(二)2快乐读书吧机动五六3.93.209、短诗三首210、绿211、白桦212、在天晴了的时候1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2语文园地(三)2七八3.234.313、猫214、母鸡215、白鹅2习作:我的动物朋友2语文园地(四)2九4.74.10 期中考试十 十一4.134.2416、海上日出217、记金华的双龙洞2习作例文:颐和园1习作例文 :七月的天山 1习作:游 2十二十四4.275.15

8、18、小英雄雨来(节选)219、我们家的男子汉220、芦花鞋1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1习作:我学会了 2语文园地(六)2十五十六5.185.2921、古诗三首322、文言文二则223、“诺曼底号”遇难记224、黄继光1口语交际:自我介绍1习作:我的“自画像”2语文园地(七)2十七十八6.26.12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226、巨人的花园227、海的女儿2习作:故事新编2语文园地(八)2十九二十6.156.24复习 期末考试11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

9、、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词三首21.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乡下人家2天窗2三月桃花水1习作21.转述时

10、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课 题1、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时2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教学难点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自 我 调 整- 第一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能来背一背?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

11、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诗题是什么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

12、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3.讲诗歌,读诗歌。(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男生一起来读一读。(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感觉非常有趣)4.思考一

13、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2)填空式背诵。(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5.美读:诗中

14、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1.动动手,画一画。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第二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4.简介作者。(1)你知道

15、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2.注意节奏。(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3)指名试读,评议。(4)教师示范指导。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2.交流感想。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家忙)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4.理解诗意。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

16、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齐读本诗。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 第三课时 -清平乐村居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

17、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4.指名学生朗读。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7.讨论交流。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

18、的理解了。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教师相机解释“押韵”)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1.品读乡村美景。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2.品读人物画面。在这样美

19、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

20、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1.带着感情来朗读。(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2.师生合作引读。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好”。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六、

21、展开想象,拓展延伸。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2.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遍!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板 书 设 计宿新市徐公店田园春光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追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赞美春色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描写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衬托篱落无人过蜻蜓蛱蝶飞更显寂静对田园风光的热爱清平乐村居景物:茅屋、小溪、青青草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悠然自得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勤劳可爱恬静优美平和无忧课 后 反 思

22、课 题2、乡下人家课型讲读课时2教学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教学准

23、备 过 教 学程自 我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2.认读生字新词。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

24、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

25、理解体会。(独特、迷人)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是哪里?(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1.品读第1自然段。(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出示课件(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生:可爱多了。生机勃勃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谁想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名学生说)2.品读第2自然段。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绽放。(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

26、画面呢?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课件出示:“有些人家的农家风光。”(学生齐读)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用在这里毫无违和之感。乡村的花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丽”的,因此称其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2)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的风光也别有一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课件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谁来读读写竹笋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

27、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可以吗? (好奇、渴望、兴奋、激动)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3.默读第3自然段。(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鸡觅食。)(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的母鸡,()的公鸡,它们走来走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4.品读第4自然段。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自由读句子)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小结:这些动物、植物

28、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5.品读第5、6自然段。(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也不乏甜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师生接读)(2)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缓缓的、柔柔的,像催眠曲)(指名读)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你们眼中乡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板 书 设 计乡下人家空间屋前:瓜藤攀檐鲜花绽放屋后:雨后春笋鸡鸭觅食时间夏天:院落晚餐秋天:秋夜睡梦总结:风景独特、迷人别

29、致生动课 后 反 思课 题3、天窗课型讲读课时2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教学重点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自 我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生活是

30、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1、天窗的神奇、有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唯一的慰藉。”“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课文第4、5自然段的语句)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2.把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一瞥”分别换成“雨点”“一闪”,好不

32、好?(不好。“雨脚”“一瞥”凸显了孩子眼光的独特,令人感受到童心的跃动,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难怪作者说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

33、”,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出示句子)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夜的美丽神奇)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小结:看到的只是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神奇,难怪作者说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

34、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份神奇之美。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课件出示)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总结全文: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应该被感谢。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夜的美丽神奇、天窗的无限魅力,所以我们感谢写下天窗的茅盾先生!2.作业: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吧。板 书 设 计天窗天窗的来历慰藉夏天阵雨时晚上“休息”时神奇:看到、想到想象的世界课 后 反 思课 题4、三月桃花水课型略读课时1教学

35、目标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4.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自 我 调 整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想一想:我们会领略到怎样的风景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读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

36、确,把比较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3.结合学生的质疑辨析字音、字形。 绮谈和(多音字)4.小组朗读,初谈印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师: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课文?(欢快、愉悦)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交流第1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流畅而有感情。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句式?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疑问句。分别对应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教师引读体会

37、:“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课件展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比喻)男生、女生合作朗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3.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8、?(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第6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三月桃花水的美丽。)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读出你们的理解。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回顾总结: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板 书 设 计三月桃花水声音:竖琴光芒:明镜沉醉课 后 反 思课 题转述课型口语交际课时1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转述,掌握转述的基本要求。2.根据要求进

39、行转述训练。 3.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自 我 调 整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在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转述。(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二、结合通知,把握要点。1.谈话:让我们来看这个通知,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么来转述呢。通知本周五(3月23

40、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选“书香家庭”。温馨提示:(1)请家长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2)因为学校停车不便,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3)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随意走动,保持安静。 新华路小学四年级(3)班3月21日2.思考:根据上面的通知,转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自己先认真读一读上面的通知,想一想自己该怎样转述。(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3.转述要求: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别人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通知该怎么转述?引导学生针

41、对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讨论后小结: 转述要求。(1)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要注意人称的转换。三、小组讨论,学生互动。1.阅读通知,小组讨论。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讲述对这个通知转述的方式,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讨论时,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四、创设情境,练习转述。1.向父母转述。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由儿子或者女儿向爸爸或妈妈转述通知的内容。2.其他学生做倾听者,听后进行评价,并进行新一轮的转述。3.拓展活动。小组内开展转述活动,各小组创设不同的情境,练习转述。4.小结:让我们运用这次口语交际学到的好方法来解

42、决生活中遇到的转述内容吧!板 书 设 计转述 注意:听清、记准说清楚、说明白要求:要抓住要点,不遗漏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课 后 反 思课 题我的乐园课型习作课时2教学目标1.明确“我的乐园”的写作内容。2.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3.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教学难点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教 学 过 程自 我 调 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欢乐,同学们,你们的乐园是哪里呢?(引入)2.组织同学交流介绍。(学生各抒己见)现在,让我们以

43、“我的乐园”为题开始这次习作之旅吧!(板题)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1.打开思路。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是“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班级图书角”“自己家的院子”?或者是“学校的篮球场”“爷爷的菜地”?2.汇报交流。(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2)乐园有什么特点?(此处可作细节描写)三、习作指导。1.阅读感受。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2.整理思路。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四、习作点评。五、习作小结。我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园,抓住乐园的特点,写出了乐园里做的事情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