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中国六大国家级新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中国六大国家级新区.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以来,我国已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共6个国家级新区。 1、上海浦东新区获批时间: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定位及目标: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在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环境优势、创新优势和枢纽功能、服务功能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
2、谐的生态区。 2、天津滨海新区获批时间: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这一方案,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改革、开发开放出现新的局面。定位及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3、重庆两江新区获批时间: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
3、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定位及目标: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央赋予重庆两江新区五大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4、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时间: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定位及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目标:舟山群岛新区将建成中
4、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中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中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5、兰州新区获批时间: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批复甘肃省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定位及目标: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向西开放。发展目标:到2015年,兰州新区城市框架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及市政设施相对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具备较强的
5、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吸纳能力,产业集聚发展,初步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产业新区。 6、南沙新区获批时间: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定位及目标: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一、滨海新区(1)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1、一轴:沿京津
6、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2、一带: 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3、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4、七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2)滨海新区地域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
7、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对外,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包括: 三个功能区: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全部; 三个行政区:
8、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城区部分; 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东丽区无瑕街、津南区葛沽镇。 (3)滨海新区的发展概况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去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 “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总结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4年市人大十二
9、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其基本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亿元,增长12.3倍,平均每年递增20.6%。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64
10、亿美元,增长31.8倍,年均递增33.8%。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
11、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1.28亿元,可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1.02亿元,可比增长4.1%,二、三产业比例为84.3:15.7。全员劳动生产率24.11万元,可比增长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
12、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4)滨海新区未来发展规划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推进滨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1、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2
13、、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3、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4、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5、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
14、、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二、浦东新区(1)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浦东新一轮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轴三带六区”。“一轴”:就是从虹桥机场到浦东国际机场的上海城市发展轴。“三带”:就是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核心的沿黄浦江发展带;以“一江三桥”(张江、金桥、外高桥、孙桥)等国家级开发区为主体的中部发展带;以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为依托的滨江临海发展带。“六区”:一是以金融贸易为核心的陆家嘴功能区域;二是以科技
15、创新为主导的张江功能区域;三是以现代制造和出口加工为主导的金桥功能区域;四是以国际贸易和海港物流为主导的外高桥功能区域;五是以会展旅游为主导的三林(世博)功能区域;六是以航空枢纽、空港物流、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川沙功能区域。(2)浦东新区地域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东缘。东濒长江口,南与南汇区,闵行区接壤,西和北分别与徐汇,卢湾,黄埔,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江相望。浦东新区地处中国海岸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依物阜民丰的长江三角洲。而整个长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浦东新区面对着太平洋,它的局形面正好对
16、着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就使浦东新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是各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大门。(3)浦东新区的发展概况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为国家战略拓展空间、增强动力,更好地发挥浦东在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以此为起点,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南汇划入浦东后,浦东新区区域面积达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万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合并后的生产总值3676亿元,占上海市的26.8%;0.8:47.4:51.8的三次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
17、导的发展格局。在新浦东区域内,集聚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洋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国家级的临港装备产业基地,集聚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要素。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100亿元,2008年的3100 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总产值超过4200亿元,占全市近1/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49%左右。2005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4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0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372亿美元。截至20
18、05年底,浦东新区累计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家外资企业,合同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吸引9300多家国内企业入驻浦东,累计金额超过600亿元。目前,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市的1/4,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市的1/2,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约占全市的1/3,浦东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随着临港新城开发的深入,原南汇地区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度、2009年度经济增长率在上海各区县中名列首位。(4)浦东新区未来发展规划浦东新一轮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主线,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动力,到2010年基本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19、。根据这一总体要就,浦东将在2010年力争实现“五个基本形成”:基本形成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适应国际通行规则、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人民群众较为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国家生态城区。今后五年浦东将全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率先建立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商务环境;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把社会领域的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三、两江新区(1)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1心4带” 1、心 :金融商务中心。包括石马河、大石坝、观
20、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龙溪、龙山、龙塔、天宫殿、人和等街镇。突出提升中央商务功能、国家级研发创新基地功能,重点发展创新金融、资讯研发、商贸商务3大核心产业,大力发展设计、创意、总部经济、产业楼宇等产业,重点打造江北嘴金融核心区、观音桥商贸核心区、人和总部基地、五里店研发设计中心,加快科技研发机构、科技服务平台、高端科技人才集聚,建成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基地的主要载体、西部一流的总部产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研发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2、4带:都市功能产业带。包括大竹林、礼嘉、鸳鸯、翠云、悦来、双龙湖、回兴等街镇。培育发展国际商务功能、新兴都市功能,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汽车、电子信息、仪器仪表、
21、生物医药等5大核心产业,重点打造悦来会展城、双龙湖国际商务新城、金山商务中心、大竹林高尚居住区,建设和谐宜居之城和现代都市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蔡家、施家梁、水土、复兴等街镇。突出研发创新、绿色低碳、清洁制造功能,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研发设计等5大核心产业,重点打造同兴工业园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适当发展高品质生态居住及休闲等产业。物流加工产业带。包括保税港区、铁山坪、玉峰山、两路、双凤桥、王家、木耳、古路等街镇。突出和完善保税物流、出口加工、临港临空功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仓储物流、保税加工等3大核心产业,大力发展电气机械等出口加工业,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等服
22、务业,加快江北机场、寸滩港、果园港、重庆北站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寸滩港物流园区、石坪轻加工出口基地、江北机场物流园区、临空机电出口基地,建成内陆地区最具规模和实力的保税物流及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 先进制造产业带。包括郭家沱、鱼嘴、复盛、龙兴、石船等街镇。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平台功能,重点发展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品等5大核心产业,以鱼复现代物流功能区、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为载体,打造万亿工业基地,建成国内最具影响和实力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两江新区地域重庆地处中西结合部、是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承东启西、沟
23、通南北,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将形成中国第四大国际机场、内河航运最大港口和8条铁路汇集等三大交通枢纽。长三角海运到达欧洲28天,重庆铁海联运到达欧洲27天,其次,两江新区创新的物流方式伴随新欧亚大陆桥和印度洋出海通道的打通,极大的降低了物流交易成本,为两江新区汇聚全球生产要素、搭建快速结转平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江北国际航空港枢纽、内陆唯一保税港区影响力、以流量经济服务、辐射中西部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由此可见两江新区已经处于中国内陆开放的最前沿。(3)两江新区的发展概况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也就是重庆直辖13周年之际挂牌成立,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
24、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规划面积1200km2,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km2,涵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北部新区,拥有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所属的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两江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在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重大时刻,两江新区的横空出世是中央促进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是中央深刻把握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大势,培育西部地区增长极,带动中西部崛起的国家开发开放大战略。改革开放前三十年
25、,国家实施了3个大的开发开放战略,每一次国家开发开放战略的确立,都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80年代之于深圳、90年代之于浦东、新世纪之于滨海,撬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三次大开发高潮,清晰勾勒出国家改革开放前30年从南到北的大开放进程。在新世纪的又一个十年,国家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推动中西部的大开发大开放,标志着中国大开放进程从东到西的战略大转移。两江新区堪称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必将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 (4)两江新区未来发展规划重庆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定位,按照“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
26、、面向国内外”的思路,明确了两江新区“三步走”发展战略:1、到2012年,实现GDP翻番,达到16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230万人, 5大核心版块取得突破性进展:江北嘴金融总部聚集,基本形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核心区;悦来会展城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基本形成,建成西部一流的国际会展中心;寸滩保税港区形成30万辆商品车滚装和200万标集装箱吞吐能力,建成内陆标志性开放口岸;江北机场建成西部国际复合型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北部新区建成宜居城市示范区,现代都市风貌展示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1个重点版块两江工业开发区万亿工业基地坚实起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建成轨道
27、交通设备制造基地和汽车制造基地。2、到2015年,实现GDP翻两番,达到3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大大提升;十大功能区全面建设,大见成效;两江工业开发区万亿工业基地大规模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重大工业产业布局完成,成为新区重要的产业支撑和增长动力板块。3、到2020年,实现GDP翻3番,达到640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分别占全市1/4以上;直接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量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1/3以上;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4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500万人次,常住人口规模400万人左右;建成功能现代、产
28、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四 舟山群岛新区2011年7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为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功能定位:舟山群岛新区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的重要增长极。发展目标:逐步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房门户,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陆海流等发展先行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个中国走向太平洋最近的地方,有足够的优势傲视中国海岸线。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国
29、家一项做深做强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规划瞄准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新区优势:1. 海洋资源丰富。“港、景、渔”是舟山新区最大的海洋特色资源。港口方面。新区深水岸线众多,港口资源丰富。全区水深15米以上岸线200公里,港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主航道可通行20万吨以上船舶,境内的虾峙门国际航线可全天候通行30万吨以上巨轮。海景方面。舟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佛教名山“海天佛国”普陀山、“南方北戴河”嵊泗列岛),其中普陀山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有两个省级
30、风景名胜区(岱山、桃花岛)。渔业方面。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海域内盛产鱼、虾、贝、藻类等海水产品500多种,主要以虾峙镇渔产量为主,历史渔产量最高的1978年达5.15万吨。全市渔业年产量在120万吨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渔场。近年来先后荣获了“中国渔都”、“中国海鲜之都”荣誉称号。2. 区位优势明显舟山新区处在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的组合部,扼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型交汇要冲,是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目前已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集疏运网络,其中普陀山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厦门、晋江等多条航线;海上客运通达沿海各大港口城市,远洋运输直达韩国、
31、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总长近50公里的舟山跨海大桥于2009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使舟山本岛及附近小岛成为与大陆连接的半岛。此外,还有多条高速客轮航线、汽车轮渡航线与上海、宁波连接,水、电、通信实现了与大陆联网,全市口岸开放面积1165平方公里。3. 产业特色鲜明舟山今年来一直围绕“海”字做文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医药、海洋渔业等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08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1048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4%,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0.0:46.2:43.8,经济结构实现
32、了由单一的传统渔业经济向综合的现代海洋经济转变。4. 临港工业初具特色已形成了以船舶修造、临港石化、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为支柱的海岛型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832.6亿元,造船能力已突破500万载重吨,产值达到319.2亿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港口物流步伐加快。已由地方小港口发展为区域性水水中转大港,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9亿吨,海运业运力达到293万吨,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海洋旅游推陈出新。舟山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观音文化节等影响不断扩大,海岛海洋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08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16万人次。海洋医药不断创新。涌现出一批以
33、浙江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型、创新型海洋药物、食品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国际优势明显。海洋渔业加快转型。从传统的以捕为主逐步向捕、养、加、销一体的现代渔业转变,以舟山震洋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集水产捕捞、加工、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型综合性企业也颇具规模。水产加工业年产值在150亿元左右,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新区规划: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建设国际物流基地,打造国际物流岛,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要创新口岸监管模式,规划建设“一港多区”保税港区。加快港口开发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铁矿砂中转贸易、煤炭中转加工配送、油品中转贸易储存、
34、粮食中转加工配送、化工品中转储运加工、集装箱中转运输等六大基地,推进航运业发展,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到2015年,力争全市海运运力达到800万载重吨,其中参与国际航运的船舶运力达到60万载重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亿吨,港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努力实现舟山港口向综合物流贸易港口转变,建设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国际性、综合型枢纽港和外贸集装箱集散基地。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海洋产业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要以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产业优化提升,促进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船舶、海洋旅游、现代渔业、临港石化和大宗物资加工等产业
35、集群,积极培育临港装备、海洋生物、新能源和海水综合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海洋工程,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积极推进纺织、螺杆、化纤、汽配、电子电机等传统行业改造,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业,培育有舟山特色的涉海类建筑产业。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提升商贸服务、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促进商贸业态和模式创新。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一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扶持渔农业龙头企业,健全产供销一体的渔农产品营销体系。 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 打造海洋科技、教育和人才集聚高地,是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的关键。要全面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海洋科技领军
36、人才集聚等重大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设海洋经济人才高地。要以海洋科学城为载体,深化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推进科创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做特做优浙江海洋学院和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实施学前教育标准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多样化,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强市。 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 群岛型花园城市是统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形载体。要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推进以海洋科学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建设,促进
37、定海、普陀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岱山、嵊泗县城建设,培育六横等海岛小城市和一批中心镇、中心村。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研究。大力推行“数字城管”,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全面建设“美丽海岛”,深入实施城乡统筹七大行动计划,推进渔农村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进公共财政向渔农村倾斜、重大基础设施向渔农村延伸。建设具有海岛特色、城乡一体、山海秀美、生态和谐的宜居城市。五 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
38、户,距兰州市区38.5公里,距西宁198公里,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2012年)总人口10万人。 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座中四联,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土地和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开阔,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横穿新区,水资源完全能满足新区未来发展需求;交通便利,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吉利汽车等一批产业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总体目标: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核心目标
39、:引领兰白经济区形成区域核心,带动兰西地区全面发展,满足国家战略在西部的战略意图。使兰西地区与关中天水地区、成渝地区等共同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分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达到1000亿元左右。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平方公里。到2030
40、年,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协调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不含机场控制范围,其中重化工业和储备区40平方公里)。全省发展重要增长极根据在国家、西部、甘肃层面的不同,兰州新区的发展定位也有一定差异。国家层面:新区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西部层面:新区被定位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集聚区,沟通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示范区,生态
41、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甘肃层面:新区将成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沟通全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新区主要职能新区的主要职能可概括为“六基地、三中心、两区”。六基地: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基地。三中心:西部地区向西开放和承东启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西北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兰白核心经济区的重要副中心。两区:生态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两带一轴”产业布局新区的功能结构为“两带一轴”,生态格局为“两区
42、四廊”。东部产业发展带:充分利用新区东部土地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少等优势,集中布局新材料产业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片区和装备制造产业片区。西部产业发展带:临空加工制造与物流产业片区、综合产业片区。一轴:以水系为轴,打造行政文化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商务金融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形成综合服务片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片区。两区: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与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共同形成兰州新区的生态屏障。三廊:东西向的绿化廊道主要结合北侧的引大东一干渠防护隔离带设置,是石化产业组团与其他功能区之间重要的绿化隔离屏障;中部廊道结合贯穿新区的水系和周边的公共绿地设置,形成具有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绿化廊道;东部廊道依托东部产业
43、带之间的生态隔离带设置,主要作用是生态防护功能。一廊:依托兰州新区外围山体,在城市外围形成环状绿廊,同时与南北两区联通,构筑新区生态屏障。 “三纵一横”交通网络通过对对外交通、城市交通的精心打造,新区将形成综合交通体系。对外交通方面,新区将建设“三纵一横”的区域交通廊道。三纵:兰州张掖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快速路(201省道提级)形成西部交通廊道;兰州新区安宁快速路,形成中部廊道;兰州新区城关快速路,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市域轨道形成东部廊道。一横:白银兰州新区兰新铁路联络线、白银兰州新区城际铁路、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形成兰州新区至白银交通廊道。功能 (1)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内联外引的综合性交通与通
44、信枢纽;(2)国家重要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和转运枢纽;(3)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4)国家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技术等研发生产基地;(5)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6)甘肃省经济、行政、文化与科教中心。城市交通方面,新区将形成“分区路网+联系通道”的城市道路系统整体格局。干路网络主要解决跨组团快速交通问题,一般道路网络将满足组团内部交通需求。快速路:“三纵三横”,通过高速出入口的设置与高速体系有效对接,提供联系新区各个组团的快速通道。与快速路相交的主干道全部采用立交形式,保证快速交通与城区交通的良好转换。骨架性主干路网:“
45、六纵八横”,满足城市内部各组团快速联系。重推十大主导产业兰州新区将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临空现代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十大主导产业。根据新区总规确定的发展时序,20102015年之间,将重点打造3片区,启动2片区。打造3片区:重点打造以行政文化中心为核心的综合服务片区,同时也是体现新区形象的重要片区,构建新区富有人文气息,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生活片区;依托现有吉利汽车等企业,打造发展汽车与机械制造产业的综合产业片区;在新区北部,结合国家石油储备库和西固石化产业扩能,重点引进与石化产业相关的项目类型,打造石化产业片区。启
46、动2片区:在兰石集团等项目的带动下,引进相关产业类型,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组团;通过对机场航站楼周边用地改造,形成临空特色商贸物流区。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一)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双城五带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双城,即主城兰州中心城区和副城兰州新区;五带:依托交通廊道形成五条主要城镇发展带;多点:五条城镇发展带上的形成各级重点城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兰州新区发展指引(1)功能定位指引结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兰州新区的功能定位为1台5区2心1极。在国家层面: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在西部层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
47、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集聚区,沟通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示范区,生态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在甘肃省层面: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沟通全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2)发展规模指引至2020年,兰州新区城镇人口规模为6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10平方公里左右(不含机场控制范围,其中重化工业和储备区40平方公里)。(3)功能结构指引规划形成两带一轴,两区四廊的总体空间结构。两带: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两条产业集聚发展带。一轴:以水系为轴,打造行政文化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商务金融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形成综合服务片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片区。两区: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与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共同形成兰州新区的生态屏障。四廊:依托山体、水系,形成贯穿南北三条城市绿廊和一条城市外围环状绿廊。六 南沙新区 南沙新区是位于广州市,依托珠三角地区。1990年6月,南沙确定为重点对外开放区域和经济开发区。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2005年,南沙变身为独立行政区,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2012年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新近批复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