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5999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济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济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新系统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手机、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2. 功能结构(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3. MRP系统(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管理理念:供需平衡原则,优先级计划原则。基本任务:从所需求产品的生产计划导出相关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的时间。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信息是MRP的三项基本输入数据。4. MRP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基本

2、思想: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订生产计划,围绕物料集成组织内的各种信息,实现按需、按时进行生产。5. ERP是一种企业内部所有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交换和分享信息的系统;是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工具,技术和流程,是管理决策和供应链流程优化不可缺少的手段,它有助于实现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6.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7. 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关系:管理的过程就是基于信息的决策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准确的收集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决策,提高管理的质量。8.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对未来事件作出预测,以制定

3、行动方案。9. 组织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财物的配备等。指挥指对所属对象的行为进行发令,调度,检查。10. 协调指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集体目标,是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11. 控制指对下属人员的行为进行检测,纠正偏差,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工作。管理的上述职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通过计划职能,明确组织的目标与方向;通过组织职能,建立实现目标的手段;通过指挥协调职能,把个人的工作与所要达到的集体目标协调一致;通过控制职能,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保证计划的实现。12.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或“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有

4、效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当超过某个限度时,管理的效率就会随之下降。管理者要想有效的领导下属,就必须认真考虑能直接管辖多少下属的问题,即管理幅度问题。13.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是有一定含义,能减少不确定性,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记载,数据由一些可以鉴别的物理符号组成。信息与数据的概念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4. 普遍性: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事物运动和状态改变的方式。因此只要有事物存在,只要有事物的运动,就会有它们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就存在信息。15. 事实性:信息描述了事物运动和状态的改变,因此它具有事实性,这是信息的重要性质之一

5、,事实使信息具有价值。16. 层次性:按照管理层次的高、中、低,不同的管理层次要求不同的信息。17. 可压缩性:信息经过浓缩、集中、综合和概括等处理后,不丢失信息的本质。18. 扩散性:这是信息的本性,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管理。19. 非消耗性: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不但不会被消耗,而且还可能出现再生或者增殖。20. 变换性:信息不仅可以在各种物质和能量形式之间进行转换,而且可以经受一切不会破坏“数字不变性”的数字变换。21. 可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及其他。22. 信息收集:原始数据的获取过程。信息收集方法:自底向上广泛收集,有目的的转向收集,随机积累。2

6、3. 信息传输: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效率,要做到一下三点:1)建立大容量的信息通道;2)规定合理的信息流程;3)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24. 信息的处理:是信息生命周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信息加工就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过程。25. 管理信息:经过加工的、反映管理活动的数据,它与资金、劳动力一样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本。26. 系统: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27.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7、28.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是: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29. 网络分类:按通信介质分有线网和无线网;按地理范围分局域网和广域网。30. 网络协议: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31. 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最基本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形和环形三种。32. 网络安全: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进行,网络服务不中断。33. 数据库的概念: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和容器。34. 数据表: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存放数据的基本数据结构。35. 数据

8、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和工具。36. 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简称SQL语言。37. 3.计算机语言: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是开发MIS软件的必备工具。38. 对象:是数据结构以及作用于此结构上的数据操作的封装体,这个封装体具有自身行动能力。39. 类:是对象的抽象描述,概括了具有共同性质的一组对象的方法和数据。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由类到对象的过程称为实例化过程。40. 方法与消息:方法使对象具有了处理封装数据的功能,而消息则激活了这种功能并建立了对象间通信的桥梁。消息由消息的标识

9、、接受消息的对象、若干个变元组成。方法一面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另一面定义了响应消息的机制。41. 继承:子类自动共享父类中的方法和数据的机制,描述了人类由一般到特殊、自顶向下的演绎能力。42. 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封装机制使对象成为数据与方法的集成体。43. 多态性:是指在一般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操作被特殊类继承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44. 重载:是一个类中对自身已有的同名方法的重新定义。45. 系统生命周期: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这个过程符合自然界中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被称作系统的生命周期。46. 总体规划: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分析

10、和确定系统目标;分析子系统的组成以及基本功能;拟定系统实施方案;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编写可行性报告。成果是可行性报告(系统规划报告)47. 系统分析:详细调查;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成果是系统说明书。48. 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其中总体设计要划分系统的子系统和模块,确定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详细设计则是确定每个模块内部的详细执行过程。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49. 系统实施:主要包括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和系统切换等内容,用户操作手册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文档。50. 运行与维护:包括程序、数据、代码、设备的维护等四个方面。成果是系统运行状况报告。51. 这

11、个阶段的工作量约占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70%左右。52. 系统评价:系统的功能性能,系统的经济效果和其他方面的评价。成果是系统评价报告。53. 项目管理:为了使系统开发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需要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这就是项目管理。54. BSP的定义: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简称BSP),它是一种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把企业战略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这种方法一般经历如下过程:首先自上而下识别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信息系统,以支持企业目标。55. 业务流程

12、重组(BPR):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56. 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57. 数据流:企业中所有的输入输出流均可用数字等形式表示,从而形成了企业的数据流。58. 物流是输入与输出物品的流动。59. 事务流是企业与外部环境或子系统间发生的交往活动所引起的信息处理活动,伴随物流的产生,事物流也随之出现。60. 资金流是资金的流动。61. 人员流是企业内工作人员的增减和流动。62. 数据流是人们用以记录上

13、述各种流的抽象表达形式。63. 数据字典:对数据流图上的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加以描述,组成的集合就是数据字典(DD)64. 调用:用连接两个模块的箭头表示调用,箭头指向由调用模块指向被调用模块。65. 系统实现是指利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把系统设计的结果翻译成可为计算机理解66. 可执行的代码过程,是指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过程67. 黑盒测试法(Black-Box Testing)是测试者把程序看成是一个黑盒,即测试者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特性,而仅仅关心寻找程序未按规范运行的情况,并且仅仅按程序的规范导出测试数据。68. 白盒测试法(White-Box Testing)是把软件看成装在一个

14、透明的白盒子里,也就是完全了解软件的结构和处理过程。这种方法按照软件的内部逻辑测试软件,检验软件中的每条通路是否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这种方法是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进行测试,允许人们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69. 模块测试:也称单元测试,其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测试所发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程序设计或者详细设计中的错误。70. 子系统测试又称分调,是在模块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渐增式测试和非渐增式测试)71. 系统总体测试又称总调,是将经过测试的若干个子系统组装在一起来测试,用以发现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的错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

15、明书的要求。72. 系统切换是指新系统与旧系统的交替,旧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投入运行,这个过程就是系统切换过程。73. 直接切换:在原有系统停止运行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这种方式人力和费用最省,但风险最大。74. 平行切换:新老系统平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的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换下原有系统。优点是风险较小,缺点是人力和费用消耗较大。75. 分段切换:采取分期分批逐步切换的策略,实际上是直接切换和平行切换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一般比较大的系统采用这种方式较适宜,它能保证平稳运行,费用也不太大。76. .首席信息官(CIO):CIO作为企业的主要高层管理人员,需

16、要从企业的全局和整体需求出发,直接领导和参与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并担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高层管理之间沟通与对话的桥梁职责。77. 显性效益是可以反映在会计账目上的,比如增加销售收入、消除交易成本、降低要素配置成本、节省库存成本、降低日常活动费用等。78. 隐性效益是不能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的,比如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作业效率,节省时间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驱逐假冒、创新防伪等。79. 系统评价报告是对新系统开发工作的评定和总结,也是今后进行系统维护工作的依据。填空:1. 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服务于组织的内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活动和服务职能

17、),电子商务系统(商贸活动)2. 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3. 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4. 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四大部件。)5. 软硬件结构(硬件:机器的实体部分;软件结构:计算机的灵魂和思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6. 网络计算结构(四种网络计算模式:中央主机集中分时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7. 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顾客驱动、基

18、于时间、面向整个供应链为三个主要特征,以资金、货物、人员和信息为四大元素。8. ERP主要功能: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分销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ERP系统的核心功能)(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人力资源管理。9. 管理过程的步骤:发现问题、拟订方案、作出决策。10. 管理现代化的内容: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11.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直接促使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现代化进程。12.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3. .管理的组织机构:直线制组织结构(从上到下实

19、行垂直领导,适合于小型企业),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适合于大型企业)。14. 管理部门的划分原则:(1)按职能划分指根据专业原则,以工作或任务的性质为基础来划分部门;(2)按地区划分部门指将一个地区的业务组织成一个部门,每一个部门委派一个管理者负责;(3)按产品划分部门15. 管理层次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通常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战略级)、中层管理(战术级)、基层管理(执行层或作业层)16. 按照管理幅度的大小以及管理层次的多少分成两种结构:扁平结构(层次少宽度大)和直式结构(层次较多)17. 管理层次与决策类型的关系:管理活动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三种类型的决策过程

20、,即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18. 信息的基本属性(九个)19. 普遍性、事实性、层次性、可压缩性、扩散性、非消耗性、共享性、变换性、可转化性。20. 信息的存储:存储活动主要涉及保存什么信息、存储介质、保存时间、存储方式(集中/分散式)四个问题。21. 信息的维护:维护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保密性。22. 信息处理的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的特点:信息来源分散性;信息量大且多样性;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信息的发生、加工和使用时间、空间的不一致性。23. 系统的五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24. 需求、收集、传输、处理、存储、维护、使用和退出25. 系统

21、的分类:按复杂程度分类:物理结构系统,生物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宇宙系统;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封闭系统,开发系统;按是否有反馈机制分类:开环系统(无反馈控制系统,一般只有输入、处理、输出和控制四个部分),闭环系统(输入端和输出端存在反馈机制,包括输入,处理,输出,控制和反馈五个部件)按抽象程度分类:概念系统(最抽象),逻辑系统(数据流图),物理系统(可以实际运作)26.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 27. 系统的分解:分解目的:减少分析问题的难度;分解的原则:可控制性原则、功能内聚性原则(各功能模块按功能相关性聚集成子系统)、接口标准化原则(接口是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点,即

22、子系统输入、输出的界面)28. 信息技术: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各种技术的总称,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29. MIS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原因:上下级间的信息交流;横向部门间的信息交流;节省投资;有利于信息的安全存储。30. 安全的网络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五个特征。31. 计算机语言: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是开发MIS软件的必备工具。发展过程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32. 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现需求提出新系统方案系统产生、成长系统成熟系统衰退系统废弃3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包括:34. 总体规划系

23、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6个阶段。35. 项目管理主要任务是: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对人员进行组织、分工,并按照计划进度和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系统开发并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36.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任务划分、计划安排、经费管理、审计控制、风险管理和质量保证。37. 质量保证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它分为三个阶段:事前准备、过程监控、事后评审等。38. 项目管理组的组成:项目组长、用户、系统分析员、硬件网络设计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39. 系统分析员是用户和系统开发其他人员之间的桥梁和接口,是系统开发的核心人物。40. 文档管理应遵循的原则:(1)

24、文档要标准化和规范化;(2)维护文档的一致性;(3)维持文档的可追踪性;(4)文档管理的制度化。41. 总体规划的目的:1)保证信息共享,企业的信息只有被集中起来,被全企业所共享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资源。2)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各个子系统除了完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公用数据,并需要实时或定期进行信息交换。3)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42. 总体规划的步骤:1)需求初步调查2)确定新系统的目标3)初步确定子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4)拟定系统实施方案5)可行性分析6)可行性分析报告43. 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1)现行系统的目标和任务2)现行系统概况 3)现行系统

25、的环境和约束条件 4)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和子系统的划分 5)新系统的开发条件。44. 在制订具体的新系统目标时,应考虑使目标具备以下重要特性:目标的总体战略性2)目标的多重性3)目标的依附性4)目标的适应性5)目标的长期性45. 可行性分析内容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开发环境可行性。46. 可行性分析报告:(总体规划报告)包括引言、现行系统调查与分析、新系统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结论。47.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48. SP方法工作流程的核心部分为:1)定义企业过程和数据类2)分析研究现行系

26、统寻企业支持3)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4)确定新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5)确定新信息系统的实现优化顺序。49. BSP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50. 支持企业目标,面向企业中管理各层次的要求,从方法论上摆脱信息系统对旧组织机构的依从性,使信息系统在结构上有良好的整体性,自上而下规划和自下而上实施相结合51. BSP方法的工作流程:52. 研究项目的确定。BSP的研究必须在企业高层领导和最高管理部门参与的前提下才能开始。研究的准备活动。制定研究计划。研究的开始阶段。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当前的系统支持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提出判断和结论设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确定子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

27、评价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研究成果报告。53. 定义企业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54. 定义企业过程的基本方法是对企业的现实活动进行调查,以企业的关键资源为线索,追踪其生命周期,通过分析与综合,最终完成企业过程的定义。55. 企业资源是被管理的对象。56. 资源的生命周期是指一项资源由取得到退出过程所经历的阶段,分为需求、获取、服务和退出四个阶段。57. 企业过程定义的一般步骤:从计划和控制资源着手,识别产品/服务过程,支持资源识别企业过程。58. 按照资源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可将企业的数据分为四种类型:库存文档型、事务型、计划型、综合统计型。59. 识别企业数据的

28、方法:一是企业实体法即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东西,二是企业过程法,工具是“过程/数据类”矩阵。60. 子系统划分的方法:U/C图,U表示使用(Use),C表示产生(Create)61. 子系统开发顺序的基本原则:子系统需求程度与潜在效益的评估、技术约束分析。62. 系统分析的任务:详细调查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确定新系统初步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说明书。63. 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详细调查 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64. 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组织结构的调查、业务流程的调查、数据流程调查、薄弱环节的调查、其他信息的调查共五个方面65. 详细调查的方法与原则方法:收集资料、开调查会或个别访

29、问、书面调查、参加业务实践。66. 原则:事先计划、采访持关键信息的人、自顶向下全面展开、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相结合、主动沟通的工作方式。67. 业务流程特点:目标性、逻辑性、层次性68. 业务流程功能:1)实现不同分工活动的结果连接;2)反应活动间的关系69. 业务流程分析的方法:分析步骤:1)调查企业的组织结构2)调查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3)绘制业务流程图 4)业务流程优化。70. 业务流程图:组成:外部实体、业务功能描述、业务和数据流动的方向71. 分析方法:业务流程的分析采用的是自顶向下的方法。72. BPR基本特征: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改善、流程四个核心特征。73. 数据流

30、程分析的三种工具: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这三者是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74. 数据流程分析的步骤:业务流程图绘制数据流图绘制数据字典撰写处理说明75. 绘制步骤:识别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绘制系统内部数据流对复杂加工进行分解检查、修改、完善。76. 数据字典描述对象: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77. 加工说明:对数据流图中最小功能单位的描述。至少描述三件事情:数据来源、处理逻辑和数据去向。78. 新系统逻辑模型是指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结果,是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的依据。79. 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任务:对系统

31、业务流程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对数据流程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在现行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新系统的目标,设计出新系统逻辑模型。80. 系统分析报告主要有三个作用:1)描述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2)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交流和监督提供基础。3)为新系统验收和评价提供依据。81. 模块结构图:表示模块结合的图形,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和转接5种基本符号组成。82. 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特点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系统中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成一个模块。83. 模块的构成要素:输入和输出、加工处理功能、内部数据和程序代码,前两个是模块的外部特性,反映模块的外貌。84.

32、 模块间的调用有三种,即判断调用、循环调用和直接调用。85. 模块结构的质量标准:耦合和内聚来衡量模块之间的独立性,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内聚表示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联系程度。86. 模块的耦合方式: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第一种的耦合程度最低,性能最好。87. 内聚方式:巧合、逻辑、过程、通信、顺序、功能内聚,其中功能内聚的聚合度最高,性能最好。88. 评价模块结构的标准:耦合小,内聚大。89. 编码的种类:顺序码、层次码、助记码90. 系统输入人机界面实现原则:可靠性、简单性、立即反馈性、明了性、色彩适中、风格统一。91.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92.

33、网络安全应具有的五个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93. 可执行的代码过程,是指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过程,包括准备工作、编码、代码审查、缺陷跟踪与改错和调试等若干活动。94. 程序的注释:分为两类序言性注释和描述性注释。95. 黑盒测试的具体方法:等价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96. 白盒测试的具体方法: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97. 按照“自底向上”的原则按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测试三个阶段进行系统测试工作。98. 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用户培训、数据准备、文档准备等几个方面进行。99. 系统切换的方式:直接切换、。平

34、行切换、分段切换三种。100. .运行管理机构的人员构成:网络组、硬件组、软件组、业务组、行政组。101. CIO的主要职能:(1)参谋作用,CIO的主要任务是为CEO做参谋,把信息论、控制论、现代管理等理念应用与企业管理操作中。(2)桥梁作用,是战略整合的桥梁。(3)企业信息化的总领队。(4)信息化培训。102.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是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保障。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机房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运行操作规程、运行记录制度。103. 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系统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网络维护、数据维护和运行环境六部分内容。104. 硬件维护由专职的硬件维护人员来负

35、责,有两种类型:定期保养性维护、突发性故障维修。105. 运行环境维护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照明度、电磁干扰、静电、噪音等。106. 网络维护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通信的顺畅和网络的安全,网络维护的重点工作是预防性维护。107. 数据维护主要工作内容是数据备份与恢复。108. 系统维护的步骤:提出维护申请、技术评估、下达任务、制定详细计划、计划实施、组织验收、资料存档等7个阶段。109. 系统的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系统效率、系统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四个方面。110. 评价报告的评价内容包括:技术性能指标评价、经济指标评价、综合性评价三个方面。简答:1. 请简要说明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起源和演进

36、过程。2. 简要说明管理信息系统定义。3. 按不同的视角可以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不同分类,请简述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内容。4. 简要说明MRP、MRPII和ERP的主要内容。5.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有哪些部件组成?请绘制出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6.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通常包括哪几类功能?7.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它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什么?8. 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职能结构?9. 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结构有哪几种?请简述各自的原理。10. 简述管理的含义。11. 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12. 如何理解管理的五大职能。13. 请说明信息信息与数据的

37、关系。14. 信息具有哪些基本属性?15. 决策分位哪些类型?他们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如何?16. 什么是系统?他有哪些属性和分类方式?17.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包括哪些?请简要说明各种技术的主要内容。18. 系统开发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请简要说明原因。19.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应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20. 简述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必要性,通常的开发方法有哪些?21. 请画出管信息系统开发的瀑布模型,并说明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档。22. 结构设计方法的特点有哪些?23. 简述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4. 简述原型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式。25. 与面向对象方法相关的术语主要有哪

38、些?请简要说明他们的含义。26. 简述总体规划的目的和主要步骤。27. 需求初步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28. 什么是管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主要内容有哪些?29.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主要工作流程是什么?30. 简述企业系统规划法定义企业过程的方法.31. 简述设计系统总体结构与开发顺序的方法。32. 详细调查的主要目的和那点是什么?33. 详细调查的而主要内容是什么?34. 详细调查的方法与原则是什么?35. 系统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为了建立这样的模型,一般按照增援的步骤进行系统分析?36. 请指出描述业务处理过程业务流程图和描述数据之间联系的数据流图有哪些

39、一同?37. 什么是数据流?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程分析?38. 数据流图的功能是什么?有哪些组成要素?如何画好数据流图?39.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什么?应遵循哪些原则?40. 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41. 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什么?42. 模块结构图与框图、数据流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3. 如何理解“耦合小、内聚大”原则?44. 编码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45. 请说明输入、输出设计的主要形式和设计原则?46. 人机界面其设计的原则?47. 什么是范式?为什么要进行规范化处理?48. 系统实施前应做得准备工作有哪些?49. 程序设计风格反应在哪些方面?50. 系统测试分哪些阶段?它和系统开发过

40、程的关系如何?51. 为什么说系统开发过程中最早犯下的错误要到最迟才能发现?52. 系统测试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53. 什么叫黑盒测试?什么叫白盒测试?54. 什么是系统切换,请简述系统切换的方式,并画出系统切换方式的示意图。55. 系统维护的内容和类型有哪些?56. 在系统测试阶段已经对管信息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修改工作,为什么还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软件维护?57. 什么是可维护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如何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58. 如何进行系统评价?59. 简述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60.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61. 简述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62. 决策分为哪些类型,它

41、们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如何? 63. 简述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64.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由哪些部件组成,请绘制出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65. 简述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66. 简述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手段和基本策略。67. 什么是“耦合小、内聚大”原则,请简要说明。68. 简述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图分析? 69. 试述如何对系统进行测试。70.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关系。71.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72. 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73.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的准确工作。74. 简述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75. 简述需求分析的难点。为什么说需求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42、中最重要的阶段?76. 什么是数据流程分析? 77. 简述模块设计的任务和必须考虑的问题。78. 简述系统设计的任务。79. 系统维护的内容和类型有哪些? 80. 请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的含义。81. 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82. 简述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主要阶段和各阶段产生的文档。83. 简要说明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84. 简述需求分析的目的。85. 简述系统划分的原则。86. 什么是系统切换,请简述系统切换的方式。87. B/S模式工作原理是什么?88. C/S模式结构、工作原理、特点有?89. 简述系统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90. 简述管理信息与决策的关系。91. 简述建立“过程/数

43、据类”矩阵的大致过程92. 简述BPR的原则93. 简述设置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和岗位时主要依据的原则1. 请简要说明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起源和演进过程。答: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高登。戴维斯给管信息系统做了个完整的定义:他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他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演进: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管信息系统过分强调集中、大而全。20世纪90年代后,支持管信息系统的一些环境和技术有了很大的变化,因而管信息系统的概念饿有了发展。近年来一个比较普遍的的趋势是用信息系统代替管理信息系统。2. 简

44、要说明管理信息系统定义。答: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监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期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简言之,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3. 按不同的视角可以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不同分类,请简述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内容。答: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物型管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

45、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按行业和业务只能分类:铁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电力管理信息系统;港口管理信息系统等等。4. 简要说明MRP、MRPII和ERP的主要内容。答:MRP即物料需求计划是以物料需求活动为对象的物料需求管理,是一种安排未来生产的方法,他的核心是考核物料与时间和数量之间的关系.MRPII即制造资源计划指财务部门从MRPII系统中及时取得资金信息用于控制成本,通过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料流动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实时分析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提供决策需求的数据,指导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企业内部所有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通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交换和分享信息的系统;

46、是集成供应链管理工具、技术和流程,是管理决策和供应链流程优化不可缺少的手段,他有助于实现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5.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有哪些部件组成?请绘制出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答:答案: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大部件组成,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地;信息处理器担负着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应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6.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通常包括哪几类结构?答:功能结构是指从使用者角度看,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有若干具体功能组

47、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各功能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着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通常包括:概念结构、功能结构、管理职能结构、软硬件结构和网络计算机构。7.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它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什么?答:层次机构包括:1事务性管信息系统2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3战略型管理新系统关于管理层次关系:1事务性管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组织的基层管理者,主要目的是具体业务过程的自动化。2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提供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表等功能,涉及多项综合管理。主要目的是使组织中的中层管理人员通过固定格式的报表、报告和综合查询、统计分析,了解和监视管理领域的运行情况。3战略型管理新系统主要服务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主要目的是为战略计划的定制提供辅助决策功能。8. 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职能结构?答:1纵向视角:管理组织从纵向开均是分层次的,管理活动也是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不同管理层所所需要的决策支持信息是不同的,具有金字塔结构,即越向上越需要汇总性、全局性、非结构化的信息,且对外部信息的需求逐步增加。我们可以针对着不同层次管理者的需求,开发信息系统。2从横视角:从横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