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金融学浙大级金融学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6031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0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金融学浙大级金融学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经济学]金融学浙大级金融学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经济学]金融学浙大级金融学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经济学]金融学浙大级金融学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经济学]金融学浙大级金融学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金融学浙大级金融学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金融学浙大级金融学培养方案.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011A0030计量经济学3必修课程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二春夏页码011A0050金融学3必修课程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二秋冬1011A0060中级微观经济学 3必修课程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二春夏7201A0030会计学3必修课程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一春夏11061B0190微积分1.50必修课程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一夏061B909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50必修课程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二秋冬061B0010常微分方程1必修课程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二春01189010毕业论文8必修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四冬,春夏01189020社会调查3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二短01188070专

2、业实习3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三短01120400金融工程学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春夏1701120421金融市场营销学2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秋1901120730证券投资学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秋冬2101120940公司理财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二春夏2301120970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秋冬2501121020中级计量经济学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秋冬2901121070国际财务管理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春夏3301121090国际贸易学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秋冬3501121110国际投资学2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冬3701121130金融经济学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四秋冬4001121210

3、公司金融研究2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冬4401121220行为金融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春夏4601120391金融法2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四秋4801192340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春夏5001120010保险学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三春夏5201120260国际金融学3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二春夏5601192071国际结算2选修课程个性课程四冬5801192281风险管理2选修课程个性课程四春6001196140比较金融制度2选修课程个性课程三冬6201192381银行会计学2选修课程个性课程四秋6401192391中国金融问题研究2选修课程个性课程四冬6701192371信托与租赁2选修

4、课程个性课程三夏7073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且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本课程首先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计量经济模型的重要性和如何学好计量经济学;适当介绍计量经济学中必须具备的数学知识如高等代数中矩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假设检验、大样本与极限理论等。经典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和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法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最后介绍一些单方程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模型。一、学习目标本课程为已具备经济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以及初级计量经济学的学生开设的。目的是为他

5、们今后在经济和金融领域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调查提供坚实的统计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与技巧。二、可测量结果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1.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原则;2.计量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统计推断知识,方法与技巧;3.各种模型需要的条件与模型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与要求教师讲课,课堂讨论,课后分组作业与课堂展示(二)考试评分与建议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占75%,平时与大型作业25%四、教学安排(一)引言 3学时1.计量经济学概念2.为什么学计量经济学3.计量经济学模型4.数学知识与经济条件5.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二)计量经济学的预备

6、知识 3学时1.矩阵的概念与运算2.矩阵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3.矩阵的二次型与二项式4.矩阵的微分5.随机变量与概率6.分布函数与中心极限定理 7.二元态分布与多元正态分布8.样本与样本的分布函数9.统计量及其分布10.点估计11.有效估计12.一致估计13.区间估计14.假设检验(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9学时1.回归分析基本概念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4.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预测问题5.实例(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学时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5.可以化为线性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

7、型6.受约束回归(五)异方差性 3学时1.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异方差性及其后果2.异方差性的检验3.异方差的解决方法4.案例 (六)序列相关性 3学时1.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序列相关性及其后果2.序列相关性的检验3.序列相关的补救4.案例(七)多重共线性 3学时1.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多重共线性及其后果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3.克服多重共线性的方法4.案例(八)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3学时1.实际经济问题中的随机解释变量问题及其后果2.工具变量法3.案例(九)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几个专门问题 6学时1.虚拟变量模型2.滞后变量模型(十)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6学时1.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提出2.联立方

8、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若干基本概念3.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识别4.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单方程估计方法5.简单宏观经济模型实例(十一)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3学时1.生产函数模型2.需求函数模型实习课: 上机实习 6学时五、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William H. Greene,Econometrics Analysis, fourth edition, Presentice Hall.3.Learning and Practicing Econometrics by W.E. Griffiths, R.C. Hill and G

9、.G. Judge (1993). 4.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s by G.S. Maddala (1992). 5.Statistical Inference George Casella, Roger L. Berger, (the second Edition), Duxbury, Wadsworth Group 2002.6.Robert. V. Hogg, Allen T. Craig,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econd Edition),The Macmillan Company, New

10、 York,1965.7.Yuexiang Jiang, Modern Regression Notebook 2000.金融学金融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金融工具,主要包括货币、票据和资本证券等;第二部分为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第三部分为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第四部分为金融管理,主要包括宏观金融调控与宏观金融监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为从事金融实际操作和进行现代化金融管理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导论:金融与国民经济运行 3学时第一章

11、金融工具 12学时第一节 金融工具概述 2学时第二节 货币性金融工具 4学时第三节 非货币性金融工具(1):票据 3学时第四节 非货币性金融工具(2):有价证券 3学时第二章 金融机构 15学时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3学时第二节 中央银行 3学时第三节 商业银行 6学时第四节 其他金融机构 3学时第三章 金融市场 9学时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3学时第二节 货币市场 3学时第三节 资本市场 3学时第四章 金融管理 12学时第一节 金融管理概述 3学时第二节 金融调控(货币政策) 6学时第三节 金融监管 3学时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2二次课堂讨论考试方式及要求:1全校实行统一试

12、卷,采用闭卷考试; 2考试成绩按照正态分布。推荐教材或参考书:教材:现代金融学 王维安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参考书:1(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美)博迪、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江凌怀,金融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彭兴韵,金融学原理,三联书店,2003中级微观经济学一、本课程是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升级版,着重介绍中级微观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包括预算约束、偏好与效用、选择与需求、厂商供给、市场与均衡、竞争与垄断、交换与生产、市场失灵等众多方面,是一个逻辑严密且较初级微观经济学更加深入的微观

13、经济学体系。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本课程为已具备微观经济学和高等数学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经济学类核心课程之一。目的是为他们在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训练,同时也为其今后在经济领域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调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1)能掌握经济学主要命题和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2)能用规范的逻辑阐述经济学的现象。(3)能比较全面的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体系。(4)能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构建简单的微观经济模型。(二)可测量目标1、能描述微观经济学的供需两条逻辑链和整个框架,包括偏好、需求、消费者选择、不确定性选

14、择、跨期选择、技术、生产、厂商选择、市场竞争、市场势力和垄断竞争、市场失灵等。2、能准确描述个微观经济学主要概念3、能用最优化方法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选择进行计算。4、能用数学方法进行均衡分析、边际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5、能在给定参数下,定量计算模型。6、能用经济学的思维简单分析现象。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与要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为主,灵活辅之以课堂讨论和习题讲解。教学环节建议:1、课堂上除老师讲授每章的主要理论外,进行一定的案例讨论,以活跃气氛和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2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各章后的复习题及教师课堂布置的练习题与思考题,每个学生应于期中和期末上交两次作业。3课件、课

15、程作业等通过课程邮箱(授课教师ftp)和“本科教学课程中心”上传与下载。(二)考试评分建议1.本课程的成绩由两个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20,期末考试成绩80。2.期末实行闭卷考试,试题以计算题、分析题和计算兼分析题为主,具有一定灵活性,成绩呈正态分布。本课程考试要求学生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把握微观经济学各章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学会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一些现实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四、教学安排1导论、市场与预算约束 3学时经济学基本概念回顾与讨论;保留价格;消费束;预算约束2偏好、效用与选择 3学时从偏好到效用;边际替代率;边际效用;最优选择3需求与显示偏好 3学时

16、需求曲线;收入提供曲线;显示偏好的概念;显示偏好弱公理4斯勒茨基方程 3学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斯勒茨基分解;斯勒茨基恒等式5购买与销售、跨时期选择 3学时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禀赋收入效应;提供曲线6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 3学时离散商品的消费者剩余;补偿变化与等价变化;反需求函数;弹性与边际收益7期中习题课 3学时课后习题;补充习题8技术与利润最大化 3学时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与欧拉定理;利润最大化9成本最小化与成本曲线 3学时成本最小化;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10厂商供给与行业供给 3学时厂商供给;行业供给11垄断与垄断行为 3学时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价格歧视12寡头垄断、博弈论及其应用 3学时古

17、诺模型;伯川德模型;斯达克尔伯格模型;领导价格模型;博弈均衡13交换、生产与福利 3学时帕累托最优;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第一第二定理14外部效应 3学时污染的外部性;科斯定理;交易费用与制度演化15公共物品与信息不对称 3学时公地悲剧;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搭便车16期末习题课 3学时课后习题;补充习题;总复习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课堂上除老师讲授每章的主要理论外,进行一定的案例讨论,以活跃气氛和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2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各章后的复习题及教师课堂布置的练习题与思考题,每个学生应于期中和期末上交两次作业。3课件、课程作业等通过课程邮箱(授课教师ftp)和“本科教学课程中心

18、”上传与下载。五、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美)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六、相关教学网站通过“精品课程”网站链接会计学(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会计要素的经济意义及相互关系;(2)会计循环;(3)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与规范;(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各项要素的具体确认和计量的方法与程序;(5)财务报告及其分析。本课程主要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及其他对会计感兴趣的学生。二

19、、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了解会计的本质,掌握会计要素的涵义,掌握会计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方法,能够理解企业财务报告(主要是会计报表)所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通过财务报告能够对企业情况和会计信息质量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二)可测量结果(1)能解释各会计要素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静态和动态数量关系;(2)能说明会计循环基本程序,并能了解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的格式、内容与相互联系,并可以动手填制基本的会计凭证和帐簿;(3)能解释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以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4)能解释资产、负债、所有

20、者权益等具体各项目的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并能够根据相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5)能解释收入、费用、利润等具体各项目的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并能够根据相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6)能说明现金流量的概念与内容,能分析现金流量与利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7)能说明财务报告各组成部分的内容,并能够理解实际的财务报告,并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作出自己的判断。以上结果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习题和案例分析等课后作业以及期末考试等环节进行测量。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与要求授课方式: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并必须辅以相当的作业量。这种授课方式是由本课程的特点

21、决定的。会计信息(特别是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报告,都是在经济理论、会计研究和会计实践前提下所制定的会计准则等规范的严格规定下进行的,这些内容必须讲解清楚,学生才能处理会计信息,从而读懂财务报告。而会计信息的处理是理解财务报告的基础,学生能够针对复杂的经济业务作出合理的会计处理,则必须自己动手进行大量的练习。 课程要求:熟悉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会计、理解会计基本信息、形成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和进行相关经济或管理决策的习惯。(二)考试评分与建议期末闭卷考试占70,课堂表现占10,课后作业占20。(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试题中没有填空、名词解释等纯粹记忆题。判断、案例分析等题型所占比重较大,要求学

22、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四、教学安排第一次 诸论(3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内涵、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会计规范和会计职业。教材:第一章思考题:教材P17第二次 会计要素(一)(3学时)主要内容是会计假设,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3 个会计要素的概念和互相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基本内容等。教材:第二章的第一节至第第三节思考题:教材P36第三次 会计要素(二)(3学时)主要内容是会计假设、6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概念和互相之间的关系,会计要素与会计报表结构和基本内容等。教材:第二章的第四节至第六节思考题:教材P36习题与案例:教材P36-P

23、39第四次 会计循环(一)(3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循环概述、帐户与复式记帐、审核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都是会计信息处理程序和方法,是以复式记帐下的会计凭证、帐簿为线索,说明会计的日常确认、计量过程。教材:第三章的第一节至第四节思考题:第三章的思考题1-7,教材P90习题与案例:教材P90-P97(或教师另加)第五次 会计循环(二)(3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循环中的调整与结帐程序和编制会计报表。也是会计信息处理程序和方法,说明日常核算中以会计期间为基础的调整与结帐程序,以及最后的报表编制。教材:第三章的第五节、第六节思考题:第三章的思考题8-12,教材P90习题与案例:教材P90-P97(

24、或教师另加)第六次 资产(一)(3学时)主要内容是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的定义、计量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教材:第四章的第一节至第三节思考题:第四章的思考题1-3,教材P138习题与案例:第四章的习题一至习题三,教材P139-P140第七次 资产(二)(3学时)主要内容是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计量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教材:第四章的第四节、第五节思考题:第四章的思考题4、5,教材P138习题与案例:第四章的习题四至习题八,教材P140-P142第八次 资产(三)(3学时)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定义、计量和具体的会计处理,以及资产计量问题。教材:第四章的第六节至第九节思考题:第四

25、章的思考题6-8,教材P138习题与案例:第四章的习题九、习题十,教材P142-P143;案例,P143第九次 负债(3学时)主要内容是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项的定义、计量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教材:第五章的第一节至第五节思考题:第五章的思考题1-5,教材P175习题与案例:第五章的习题一至习题七,教材P176-P178第十次 所有者权益(3学时)主要内容是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定义、计量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教材:第五章的第六节至第七节思考题:第五章的思考题6-8,教材P175习题与案例:第五章的习题八、习题九,教材P179;案例,P179第十一次 收入(3学时)主要内容是收入各项目的

26、内容、确认条件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教材:第六章的第一节思考题:第六章的思考题1-4,教材P211习题与案例:第六章的习题一、习题二,教材P212第十二次 费用和利润(3学时)主要内容是费用、损失的各项目的内容,利润的确定和分配,以及相关内容的具体会计处理。教材:第六章的第二节至第四节思考题:第六章的思考题5-7,教材P211习题与案例:第六章的习题三、习题四,教材P212-P213第十三次 财务报告(一)(3学时)主要内容是财务报告概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教材:第七章的第一节至第五节思考题:第七章的思考题1、2,教材P242习题与案例:第七章的习题,教材P2

27、43-P245第十四次 财务报告(二)(3学时)主要内容是审计报告、财务报表附注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信息的作用和意义。教材:第七章的第六节至第八节思考题:第七章的思考题3-5,教材P242习题与案例:第七章的案例,教材P245第十五次 财务报告分析(3学时)主要内容是如何解读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方法、指标体系,会计信息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财务报表附注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信息的作用和意义。教材:第八章思考题:第八章的习题,教材P274、275习题与案例:第八章的案例,教材P276(注:本章根据教学进程,可简可详,不作教学重点)第十六次 总复习(3学时)五、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教材:车幼梅主编,会计

28、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年11月阅读材料:1、陈信元主编,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2、戴维马歇尔等,沈洁译,会计学-数字意味着什么(David H. Marshall,Accounting: What the Numbers Mean),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2008年3月第3次印刷)六、课程教学网站:将通过校内网络提供必要的课件和文字材料链接。金融工程学金融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的一门新兴金融学科。它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金融工程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

29、但由于其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科学的研究,融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与工程方法于一体,因而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在把金融科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对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金融工程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界创造的主要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如金融远期、金融互换、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信用衍生品及其多种组合技术与技巧;重点掌握金融工程学的思想方法,即利用工程化的手段来解决现实生产与生活中的金融问题(主要包括金融产品的设计、定价、交易策略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为同学今后所从事的金融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

30、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1、金融工程概述 3学时2、远期与期货概述 3学时3、外汇远期、利率远期协议、远期外汇综合协议、股指指数期货、利率期货 6学时4、远期与期货定价 3学时5、远期与期货的运用 3学时6、互换概述、互换的定价、互换的运用 6学时7、期权与期权市场、期权的回报与盈亏分析 3学时8、期权的交易易策略及其运用 3学时9、期权定价 3学时10、期权价格的敏感性和期权的套期保值 3学时11、外汇期权、认股权证、利率期权与期货期权 3学时12、专题讨论 6学时13、复习、机动 6学时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 据课堂讨论专题分组,每组人数视选课人数及同学研究兴趣决定。2. 讲授与课堂讨论相

31、结合,教辅同学负责课堂发言记录。3. 课件、课程作业采用FTP服务器上传下载。四、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与专题讨论五、考试方式及要求:平时30%(考勤 10%+专题书面作业及发言表现20%,其中得到老师及全班大多数同学肯定的优秀专题书面作业、发言表现优秀的同学分数可适当上浮);期末考试 70%六、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金融工程(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郑振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二版金融工程(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郑振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金融工程,基思卡思伯森、德克尼奇著,张陶伟、彭永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金融工程学,叶永刚,东北

32、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金融工程学,王维安、何嗣江、范晓清,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金融工程学,范龙振、胡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信用衍生工具,英Andrew Kasapi著,于研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风险价值论,英Cormac Butler著,于研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结构化金融产品,刘莉亚、邵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金融市场营销学本课程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系统讲授金融服务营销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金融营销概念、特征和金融营销职能,金融营销的发展和理念演进;金融市场营销调研;金融市场细

33、分与定位;金融产品开发和定价;金融产品分销;金融产品促销;金融服务质量和客户管理;金融服务营销策略;金融营销过程管理,等等。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金融市场营销基本知识,能针对金融服务企业的具体需要运用营销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掌握比较全面的金融市场营销知识体系,培养合理的营销理念、服务意识和习惯,具有相应的组织营销管理技巧与能力。二、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导论1学时 相关概念,作用,教学目标和方法 第一章金融营销的一般问题4学时 金融营销概念及其特征,金融营销职能,金融营销的发展和理念演进第二章金融市场营销调研3学时营销调研的概念和功能,调研程序和方法,营销研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

34、应用第三章金融市场细分与定位4学时 市场细分的目的和意义,市场细分的标准和方法,市场定位和策略第四章金融产品开发和定价3学时金融产品.及其开发,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金融产品的开发策略,新技术在金融产品开发中的应用,金融产品定价及其方法第五章金融产品分销3学时金融产品分销渠道类型,金融产品分销渠道选择,金融产品分销渠道管理第六章金融产品促销3学时金融产品促销决策的内容,广告策略,人员推销,其他促销策略第七章金融关系营销管理4学时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服务质量评估,关系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第八章 有形展示和金融营销过程管理3学时有形展示,金融营销过程管理作业和课堂讨论 4学时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

35、讨论、团队任务。 四、考试方式及要求:本门课程的评分分为3 个部分,每个部分分数分配如下:出勤:10;小组作业与报告:30;课程论文:60。 五、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万后芬:金融营销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英)蒂娜哈里森:金融服务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英)亚瑟梅丹:金融服务营销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学向学生讲授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证券投资工具的基本概念,研究证券市场的结构、制度以及资本定价等理论。要求掌握证券和证券市场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主要法规。通过对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技巧和能力。课程还提供大量的投资案例和模拟交易

36、,使学生理解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过程。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对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证券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运作过程,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业务、基本方法与程序、掌握证券投资的策略和技巧。2基本要求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其应用性的特点,努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二、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证券投资学概论 6学时证券的概念及其特征;有价证券; 投资与投机;投资三要素; 第二章 证券投资的对象 6学时股票;债券;基金和其它派生投资工具;第三章 证券市场 6学时证券市场的功能与作用;证券市场的构成;证券市场的波动;第四章 效率市场、资本市场理论与资产组合理论 6学时效率市场假设,资本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金融学实证研究;第五章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6学时证券投资的宏观分析;行业分析; 公司分析(投资案例研究)第六章 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 6学时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技术分析的核心要素; 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第七章 证券投资实务 6学时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