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营销]大高炉冶炼岗位技术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60510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7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管营销]大高炉冶炼岗位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经管营销]大高炉冶炼岗位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经管营销]大高炉冶炼岗位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经管营销]大高炉冶炼岗位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经管营销]大高炉冶炼岗位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管营销]大高炉冶炼岗位技术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管营销]大高炉冶炼岗位技术操作规程.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涟钢大高炉冶炼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涟钢炼铁厂大高炉冶炼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010-8-23目录1 原料管理11.1 原燃料质量管理11.1.1 精料11.1.2 原燃料公司标准11.1.3 公司内产原燃料检验21.1.4 入炉料管理21.1.5 外来原料翻车21.1.6 新原燃料31.1.7 翻、卸焦炭31.2 运料管理31.3 卸料管理31.4 贮料管理31.4.1 贮料能力31.4.2 贮料注意事项41.5 配料管理51.6 装料管理51.6.1 振动筛(附表)51.6.2 返矿51.6.3 称量51.6.4 炉顶设备51.6.5 探尺62 高炉操作制度72.1 高炉操作制度的内容72.2 制定

2、高炉操作制度的目的和依据72.2.1 目的72.2.2 依据72.3 下部操作制度(送风制度)82.3.1 风量82.3.2 风口的选择82.3.3 风温82.3.4 富氧92.3.5 燃料喷吹92.4 上部操作制度(装料制度)92.4.1 装料制度92.4.2 选择合理装料制度的目的92.4.3 无料钟炉顶布料的特点102.4.4 无料钟炉顶布料102.5 造渣制度及热制度112.5.1 造渣制度112.5.2 热制度112.6 高压操作112.6.1 炉顶压力设计值112.6.2 高压操作应注意的问题112.6.3 高炉由常压改高压时的操作程序122.6.4 高炉由高压改常压时的操作程序1

3、22.6.5 本高炉高压阀组的构成122.6.6 高炉炉顶压力调节及控制122.7 操作制度调整的基本规律133 炉况调剂133.1 炉况正常的特征133.2 炉况调剂的方法143.2.1 上部调剂143.2.2 下部调剂143.2.3 负荷调剂183.2.4 碱度调剂193.3 失常炉况及处理193.3.1 煤气流分布失常193.3.2 炉缸的热制度失常243.3.3 造渣制度失常263.4 操作炉型异常263.4.1 产生原因263.4.2 象征263.4.3 处理措施274 出渣铁管理275 高炉的休风与送风285.1 1短期休风与送风285.1.1 短期休风程序285.1.2 送风程序

4、285.1.3 煤气切断阀不能正常使用295.2 长期休风与送风程序295.2.1 炉顶不点火的长期休风305.2.2 炉顶点火的长期休风305.3 检修炉顶设备的休风与送风335.3.1 顶温控制335.3.2 其它检测335.3.3 上休风料345.3.4 空料线及休风操作345.3.5 压料345.3.6 检修炉顶设备后的送风355.3.7 送风前的准备工作355.3.8 送风程序355.3.9 送风后的炉况恢复356 事故的预防和处理366.1 停风366.1.1 停风的危害366.1.2 停风的处理366.2 停水366.2.1 停水的危害366.2.2 停水的处理366.3 停电3

5、76.3.1 上料系统停电376.3.2 热风炉系统停电376.3.3 荒煤气系统停电386.3.4 软水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动力电源停电386.3.5 高炉监控系统停电、停机386.3.6 全部停电386.4 停氮气386.4.1 受影响的系统386.4.2 停氮气的处理方法396.5 停汽396.6 风、水、电、汽(气)全停396.7 风口断水396.8 风口烧穿406.9 风口连续烧坏406.10 风管烧穿406.11 炉前事故处理406.11.1 铁口过浅406.11.2 铁口溃裂416.11.3 泥炮故障416.11.4 砂口眼漏416.11.5 砂口凝死416.11.6 铁罐烧穿416

6、.11.7 跑铁426.11.8 跑渣426.12 煤气切断阀自动关闭426.12.1 象征426.12.2 处理方法426.13 高压阀组工作失常426.14 放风阀故障时的放风426.15 热风阀漏水436.16 低料线的处理436.17 炉缸冻结436.17.1 造成炉缸冻结的基本原因436.17.2 处理方法436.18 风口以上炉壳烧穿的处理方法436.19 软水冷却高炉炉缸,炉底烧穿的预防和处理446.19.1 预防措施446.19.2 炉缸、炉底水温差及热流强度的控制范围及处理方法446.19.3 处理方法466.20 防止煤气爆炸467 高炉本体设备的维护487.1 保护好炉顶

7、设备的规定487.2 保护炉体冷却壁、内衬和炉喉钢砖,规定487.3 为保护好炉缸、炉底的规定498 高炉的开炉和停炉588.1 开炉588.1.1 开炉前的准备工作588.1.2 装料598.1.3 点火609.2 停炉619.2.1 停炉要求619.2.2 停炉方法619.2.3 空料线炉顶打水放散法619.2.4 煤气回收法639.2.5 大修停炉出残铁工作63- 70 -1 原料管理原料是高炉生产的物质基础,搞好原料管理,做到精料入炉是使高炉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安全、长寿的重要环节。原料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客观条件许可范围内,充分发挥原料预测、计划、验收、中和、贮存、分配、漏料、称量等

8、各环节的作用,尽可能为高炉生产创造条件。1.1 原燃料质量管理1.1.1 精料高炉生产必须坚持精料方针。精料内容包括:(1)冶金性能优良。(2)成份稳定,粒度适中,杂质少。(3)熟料率高。1.1.2 原燃料公司标准高炉所使用的原燃料,必须符合公司批准的技术标准。凡不符合标准的原燃料,必须报告调度室。1.1.2.1 焦炭的质量要求入炉焦炭的质量要求: 粒度范围:2560mm 水分:干熄焦0.5 湿熄焦5.0灰份: 125 挥发份:19 硫含量:050 M40:干熄焦84 湿熄焦80 M10:干熄焦6.5 湿熄焦7.5 1.1.2.2 入炉矿的质量要求入炉矿的质量要求: (1)烧结矿 铁份波动:5

9、8.01.0 FeO波动: 702R波动: 1950.05S含量: O04 MgO含量: 23 残C含量: 04 转鼓:79 筛分(5mm):5 RDI: 35 ( 31 5mm)(2) 球团矿 抗压强度 2500N个球(3) 铁矿石 粒度范围: 1040mm(4) 石灰石 CaO含量: 52 Si02含量: 3 粒度范围: 20 40 mm(5) 锰矿 锰含量: 25粒度范围: 6mm 1.1.3 公司内产原燃料检验公司内部生产的原燃料,必须对其性能指标进行随机检验。对于烧结矿,按每两小时一次,每班四次进行检验,检验的指标包括:TFe、FeO、SiO2、CaO、S、Cu、MgO、AL203、

10、转鼓、筛分、碱金属等,操作人员及时从咨讯系统查看并录入生产日报。对于焦炭,按每四小时一次,每班两次进行检验,检验的指标包括:水份、灰份、挥发份、S、M40、M10等,由调度室在交班前将成份及转鼓指标通知高炉和原料操作盘,遇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高炉。1.1.4 入炉料管理值班主任及原料值班负责人应经常了解和掌握焦化、烧结、原料场等单位的生产信息,如烧结矿配料结构、焦炭的配煤比发生变化可能引起原燃料质量波动时,应及时通知高炉并采取相应措施。1.1.5 外来原料翻车高炉用的各种外来原料,必须有成分预报方能翻车。翻车前,必须取得的成份包括:TFe、Si02、CaO、Mn、S、P、Cu等。原料操作工必

11、须将原料成份准确、及时通知高炉。1.1.6 新原燃料新原燃料品种,必须先有成份分析和理化性能参数,经厂长批准后才能使用。1.1.7 翻、卸焦炭翻、卸焦炭应及时通知高炉。1.2 运料管理1.3 卸料管理 (1)各种原燃料应逆皮带运转方向依次卸入各指定槽内。矿石采用中心卸料法,焦炭采用先边缘后中心卸料法,充分发挥矿槽的中和作用,减少偏析和破碎。 (2)每个矿槽必须是同一品种的原料,不许混、错料,矿槽变换品种前必须确认漏空无料。 (3)不准木块、铁板等杂物入槽,以免堵塞溜嘴。 (4)翻、卸焦炭原则上只能入高炉一个焦槽。1.4 贮料管理槽存量由生产副厂长决定,临时变动由原料车间决定。下限槽存应视为休风

12、槽存。是否休风由值班主任决定。预计焦炭槽存一小时内可能达下限时,要报告原料台,准备采取翻焦、卸焦措施。槽存应力争维持上限。块矿应先翻入仓库,再从仓库中取料。1.5 配料管理(1)各高炉的用料结构,由生产科根据公司供矿计划制定方案,经生产副厂长批准后,原料车间及各高炉遵照执行。(2)对乙级废钢等杂碎铁的使用由生产科统一安排。1.6 装料管理1.6.1.1 注意事项(1)返矿皮带的运行通常应处于自动联锁控制,特殊情况可进行非连锁操作。(2)返矿皮带应正常运转,入炉烧结矿过筛率要求达到100。(3)若返矿皮带不能正常运转,可采取以下措施。 事先将圆盘倒空,空圆盘约维持高炉正常过筛45分钟。 返矿临时

13、落地。(4)如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正常过筛,则应请示值班主任休风。(5)超过0.5小时的计划检修并影响过筛,需经生产副厂长批准。1.6.2 称量 (1)允许称量误差:焦炭 50kg,矿石100kg。 如发现误差过大,应立即通知高炉,采取补救措施,并组织有关人员校对。 (2)对各秤校对的要求: 每天调各秤供检电源一次。 每班对各秤最少清零两次。 每月校各表头一次。 应定期用砝码校正焦、矿秤。 必要时,随时对各秤进行校正调试。1.6.3 炉顶设备1.6.3.1 主皮带(1)根据上料品种、重量、堆比重进行计算,严禁装料超过称量斗、料罐料车容积造成满料。(2) 为了确保安全运行,主皮带上设置A、B、C三

14、个实际检测点。A点为料头与料尾间距检测点,当该批料尾越过A点时,才允许下一批料对主皮带卸料,以保证在该段时间内炉顶有关设备按指令完成动作;B点为炉顶设备动作指令点,即当料头到达B点时发出有关炉顶设备动作的指令,以作好受料的准备;C点为检测炉顶设备动作是否完成,即料头到达C点时有关炉顶设备的动作必须完成,否则主皮带自动停车,以避免装料事故的发生。(3) 主皮带由两组传动装置驱动,每组两台电机,即使某一台电机停止工作,也不影响主皮带连续运行。此外,在其中一组传动装置的轴上,连接一台慢动电机及传动装置,供主皮带调试或安装用。主皮带拉紧装置设在集中转运站与传动房之间,主皮带还设有防跑偏、防撕裂、防打滑

15、、防堵料的报警、安全拉线开关等装置。(4) 遇炉顶着火时,主皮带应全空运行,若主皮带着火,应立即打水并停车)。1.6.3.2 料罐严禁人为取消各种上料信号及程序保护,防止料罐装料过满。1.6.3.3 下料闸和旋转溜槽(1)下料闸由炉顶PLC、比例放大器和自整角机控制,旋转溜槽由炉项PLC、自整角机控制。自整角机、比例放大器均有工作和备用各一套。(2)下料闸开度和溜槽倾动角度误差0.5(3)应经常观察下料闸及溜槽工作状况,注意旋转、倾动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检查、处理。1.6.4 探尺(1)探尺零点的规定炉喉钢砖上拐点为探尺零点。(2)探尺指示误差0.05m。(3)所有探尺应同时工

16、作,有一根探尺工作失常时应立即处理,不允许一根探尺单独工作超过6小时。 (4)探尺都失灵,应按炉顶温度及平时冶炼强度时的下料间隔时间控制上料,短时间内可不减风,但严禁装料过满。(5)料线正常时,若要处理上料设备,需经高炉工长同意,先赶浅料线,在料罐先存一批料后方可进行。(6) 低料线时应严格控制炉项温度350。(7)料线低于规定料线05m以上时,应酌情减风降压直至休风。 (8)高炉休风时,应将探尺提起,以免烧坏。 (9)定休时应校对探尺零点一次,并作记录。 (10)休风时校对探尺零点的步骤:高炉校对探尺零点步骤:将探尺工作选择开关置于“现场”方式,现场操作联系,提探尺至“检修”位置。将探尺球阀

17、关死。打开探尺方孔。校对探尺现场码盘及仪表显示等。使探尺砣下缘置于方孔下端水平面,且码盘读数及仪表显示与“机械尺寸”相同,则探尺零点正确,若砣下缘在方孔水平面之上,说明实际料线比规定料线浅,反之则深。现场操作,使探尺砣下缘置于方孔下端水平面,然后,脱开“接手”,调整码盘及仪表显示数,对应于“机械尺寸”,待相互校对统一后,再合上“接手”。封探尺方孔,开探尺球阀。 “现场”操作放探尺于“上极限”点以下,然后将“现场”控制改为“自动控制”,投入正常工作。2 高炉操作制度2.1 高炉操作制度的内容高炉操作制度包括下部操作制度(送风制度)、上部操作制度(装料制度)、造渣制度和热制度。2.2 制定高炉操作

18、制度的目的和依据2.2.1 目的根据现有的冶炼条件,调整好各种冶炼参数,维护合理的操作炉型,改善煤气利用,降低能耗,保持高炉炉况稳定顺行,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指标。2.2.2 依据(1)生产调度计划,包括产量、焦比、煤比、顶压、氧量配给、风压限制等。 (2)冶炼品种。 (3)原燃料条件和性质 (4)设备能力及状况。 (5)操作炉型。 (6)气温和大气湿度。2.3 下部操作制度(送风制度) 送风制度包括:风量、风温、湿分、富氧、燃料喷吹、风口直径、长度、内型及其布局的选择等。送风制度对初始煤气流的分布和软融带的形状、位置有重大影响,对热制度的稳定性和炉缸工作状态也有影响。2.3.1 风量在一定的原燃

19、料条件和炉顶压力下。风量有一最佳范围。一般来说,风量愈大, 冶炼强度愈高。为保证高炉的稳定顺行,在正常炉况下。上下班料批差以2批为限,且班中前后四小时料批差2批。(1)风量调剂的作用有: 控制料速,实现计划的冶炼强度,并保持料线。稳定气流,炉况不顺初期,及时减风降压,适当降低压差,可消除管道,防止难行、崩料和悬料的发生:切忌勉强维持现有风量,顶压差操作。(2)风量调剂应注意:减风宜快,争取一次到位;加风宜缓,以免使压差大幅上升,影响炉况顺行。风量变化对煤气流分布和高炉产量影响最大,一般不用风量调剂炉况。2.3.2 风口的选择 风口的选择包括对风口的直径、长度、内型及布局的选择。 风口布局的目的

20、是获得适宜的风速、鼓风动能和焦炭回旋区,使初始煤气流分布合理,炉缸工作均匀活跃。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使用大风口、短风口利于发展边缘气流,消除炉墙粘结:使用小风口、长风口可活跃炉缸中心,保护炉墙。在炉体冷却设备损坏严重时可在该区域堵风口;在炉况不顺,风量长期偏少时也可堵风口恢复。堵风口超过8小时需经厂部同意。2.3.3 风温热风是高炉主要热量来源之一。 (1)提高风温主要有以下作用: 增加鼓风带入的热量,增加炉缸的热量收入。 降低焦比。 利于喷吹燃料的燃烧。 (2)风温调剂的特点:小幅度改变风温,对炉况影响不大;大幅度改变风温,将引起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炉缸温度、鼓风动能、高炉内部各种化学反应速

21、度的明显变化。 炉温向热时降低风温的幅度可较大,炉温向凉时每次提高风温的幅度宜小。 喷吹燃料时,由于喷吹物分解吸热,提高风温利于喷吹物燃烧,提高其与焦炭的置换比。风温对炉温的影响随风温水平的提高而减弱。 为发挥热风炉能力,降焦节能,应尽可能采用高风温。2.3.4 富氧 (1) 可在不增加风量的条件下,提高产量。富氧率每增加1,可提高产量3。 (2)提高风口前的氧势,利于燃料燃烧,利于提高燃料置换比。 (3)提高理论燃烧温度,影响热制度。 (4)使高炉边缘煤气流发展。 。(5)炉况不顺及炉况恢复时不宜富氧。2.3.5 燃料喷吹 燃料喷吹是当前高炉降低焦比、强化冶炼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对高炉冶炼过程

22、有较大影响。 (1)燃料喷吹的作用及特点: 喷吹燃料时可取代部分焦炭量,降低焦比。喷吹燃料时,煤气中H 2增加,提高了煤气还原能力,利于炉料还原。喷吹煤粉具有热滞后性,一般来说热滞后时间约为1/2冶炼周期,当调剂喷吹量时,必须注意其热滞后性。喷出燃料在风口前分解吸热,要消耗炉缸热量并降低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2.4 上部操作制度(装料制度)2.4.1 装料制度装料制度是对包括装入顺序、料线、批重、布料矩阵及下料闸开度的选择。2.4.2 选择合理装料制度的目的通过对装料制度中各因素的调整,控制各种炉料在炉内的分布,使煤气流分布合理,改善煤气利用,保持料柱良好的透气性,维持合理的操作炉型,控制炉顶温

23、度,保护炉顶设备,促进高炉稳定顺行。2.4.3 无料钟炉顶布料的特点 (1)倾角特性 旋转溜槽倾角可在052范围内调节,炉料能布到边缘至中心任意半径圆面上,增大,炉料布到边缘区域增加,减小,炉料布到中心区域增加。 (2) 布料方式 有单环布料、多环布料、螺旋布料、扇形布料、定点布料等多种方式。如需采用单环布料(手动操作),为38左右时类似于大钟布料。(3)控制方式有时间法和重量法两种,料罐称量准确时,宜采用重量法;料罐称量不准确时宜采用时间法。低料线时溜槽倾角能自动补偿。(4)炉料偏析具有旋转效应,溜槽转速愈大,效应愈强。布料有自然偏析,采用多环或螺旋布料可适当弥补偏析。多圈布料,矿石对焦炭层

24、的冲击推挤作用较均匀。因节流阀控制不准,可能出现非整圈布料。2.4.4 无料钟炉顶布料无料钟炉顶布料在溜槽长度、旋转速度、倾动速度及中心喉管直径等都设定后,主要由装入顺序、料线、批重、布料矩阵及下料闸开度控制。 (1)装入顺序 大高炉都采用皮带上料,6#高炉上料方式为CO;7#高炉上料方式为:COLOS (2)料线提高料线减轻边缘,降低料线加重边缘。(3)批重大批重有利于稳定气流。炉况不顺时,缩小批重有利于恢复。 (4)布料矩阵 布料矩阵规定了炉料在各角位上的布料圈数。 (5)下料闸开度() 角一般具有自动补偿功能。 若角不具备自动补偿功能时,则可通过微调角来控制布料。2.5 造渣制度及热制度

25、2.5.1 造渣制度 选择合理的造渣制度是指控制合适的炉渣碱度及成份,使炉渣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脱硫排碱能力。由于涟钢高炉用原燃料中A1203含量高(一般在炉渣中含A1203 1415%),碱负荷高,因此,为保证炉渣有良好的流动性及较高的脱硫排碱能力,要求: (1)炉渣中MgO含量: 1014%。 (2)二元碱度CaO/Si02 炼钢铁:1.001.25 铸造铁:0.951.102.5.2 热制度 选择合理的热制度,控制合适的铁水含硅量及铁水温度,以便在现有条件下,以最低能耗生产出合格铁水,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合理的热制度通过上部调剂、下部调剂和负荷调剂来实现。热制度应根据冶炼生铁的品种、炉衬状况

26、、原燃料条件、冶炼强度、喷吹物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决定。如冶炼制钢铁、原燃料质量好、含硫低、炉渣流动性好、脱硫能力强、炉型规则、炉缸活跃,可适当降低Si,反之则应提高Si。为维持高炉稳定顺行,降低焦比,提高铁水质量,应保持充足稳定的炉温。为保证渣铁的流动性,规定:6#高炉铁水温度1460;7#高炉铁水温度1470。2.6 高压操作 采用高压操作能提高冶炼强度,并能改善煤气利用。一般来说,提高炉项压力0.01MPa,可提高冶炼冶炼强度2左右。2.6.1 炉顶压力设计值大高炉炉顶压力设计值为0.2000.250 MPa2.6.2 高压操作应注意的问题(1)正常生产时,炉顶压力由厂部根据设备状况

27、及生产计划确定。(2)提高顶压,促进边缘煤气流发展。(3)炉况不顺时,可降低顶压。(4)改变炉顶压力时,应注意风量与之相适应。(5)高压情况下不允许放风坐料或休风,必须先改常压。(6)风口进水端冷却水压力应比热风风压至少高0.05 MPa。(7)高压操作时,上、下密封阀必须在充分均压后才能开启。通常规定上、下密封阀开启前其上、下部允许压差值为0.005 MPa。注:当设备发生故障不能进行充分均压、放散时,应该改常压操作。(8)为避免炉顶发生煤气爆炸,无钟炉顶齿轮箱和阀门箱N2压力必须大于炉顶压力0.1MPa。正常生产时,炉顶放散阀应保持一个处于自动位置,当顶压超极限时,自动放散。(9)为防止煤

28、气压力突然上升影响送风系统及煤气系统的安全,所有放散阀的配重都应准确计算。当煤气压力超过设计值时,放散阀必须能被吹开。(10)改常压、高压操作应通知燃气厂调度室、鼓风机站和TRT操作室。(11)TRT 运行中突然停机时,快开阀应及时打开。2.6.3 高炉炉顶压力调节及控制炉顶压力控制回路与TRT的专用调节系统控制,净煤气减压阀及TRT装置中的可调静叶,旁通快开阀,通过各阀门的协调动作控制炉顶压力,将炉顶压力的波动值(透平正常运转或发电机甩负荷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TRT控制系统内设置有可调静叶远方手动和自动伺服控制系统及静叶开度指示,当TRT装置完成升速,并网后,静叶将自动转入伺服控制高炉

29、顶压的工作状态。当TRT紧急停机时,联锁旁通快开阀迅速打开,通过前馈控制系统实现TRT紧急停机时,炉顶压力由TRT控制向旁通调节阀控制,再向比肖孚(7#高炉为减压阀组)的平衡过渡。2.7 操作制度调整的基本规律 当制定操作制度的依据条件(见222)发生变化时,就应及时对操作制度进行调整,使高炉能持续保持稳定顺行。 (1)高炉操作主要调剂手段有上部调剂、下部调剂、负荷调剂及碱度调剂。(2)下部调剂是基础,上、下部调剂相结合。(3)一般先进行日常的上、下部调剂和负荷调节,其后才进行风口调剂。(4)在炉温的控制上,应遵循节焦降耗的方针,因此:上做炉温时,加风温加煤降低焦炭负荷加净焦。下压炉温时,提高

30、焦炭负荷减煤减风温。3 炉况调剂 由于高炉的冶炼条件和冶炼过程不断变化,因此,高炉操作者必须根据外围条件和炉况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调剂措施,以保持高炉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3.1 炉况正常的特征(1)风量曲线光滑,无摆动的尖峰。(2)风量与顶压相适应。(3)热风压力平稳,风压和风量相适应。风压曲线无“锯齿”形波动。(4)除料罐均压时出现尖峰外,顶压曲线平稳。(5)煤气上升管四点的温差一般在500C以内,平均温度的高低与冶炼品种、冶炼强度、布料方式、煤气利用率、矿石入炉温度及焦炭含水量等因素有关。(6)炉喉温差一般在1500C以内,原燃料质量差时可达200。(7)下料均匀顺畅,料速适宜。(8)料面

31、稳定,无偏料。(9)风口明亮,工作均匀,无生降,无挂渣,破损少。(10)炉缸活跃,渣铁流动性好,物理热充足,生铁化学成分合格,渣中FeO0.8 ,炉渣碱度适中。(11)铁口深度正常,出渣出铁稳定、均匀。(12)炉体冷却设备(冷却壁、冷却板等)、内衬温度分布合理,无剧烈波动。3.2 炉况调剂的方法炉况调剂分为上部调剂、下部调剂、负荷调剂及碱度调剂。3.2.1 上部调剂(1)布矿方式不变,增大布焦角位或增加边缘布焦量,疏松边缘。(2)布焦方式不变,增大布矿角位或增加边缘布矿量,加重边缘。(3)布矿总圈数不变,增加边缘布矿圈数,加重边缘,疏松中心。(4)布焦总圈数不变,增加边缘布焦圈数,疏松边缘,加

32、重中心。(5)下料闸开度() 当溜槽从大角位向小角位布料时,则: 焦增大,中心焦炭量减少,加重中心; 焦减小,中心焦炭量增多,疏松中心; 矿增大,边缘矿石量增多,加重边缘; 矿减小,边缘矿石量减少,疏松边缘; 当溜槽从小角位向大角位布料时,则效果相反。(6)装偏料、扇形或定点布料,可用来堵塞管道或纠正料面。(7)集中加净焦,然后部分或全部补回矿石,消除管道。(8)炉温充足时,可以采取坐料的方式处理严重管道或偏料。注:进行上部调剂前,应取得炉长或值班主任的同意。调剂时,应注意下部的工作状况,以求上、下部调剂措施相匹配。3.2.2 下部调剂3.2.2.1 风量调剂 在一定的原燃料条件和炉顶压力下,

33、风量有一最佳范围。稳定风量可以稳定冶炼强度,保持炉况顺行。风量过大,易出现管道和崩料;风量过小,不利于吹透中心,也不利于提高冶炼强度。3.2.2.1.1 下列情况下允许加风(1)风量、风压平稳,风量低于最佳风量。(2)冶炼强度未达到目标,加风后有可能增产。(3)炉温充沛、渣铁出净,可接受风量。(4)压差(P)低于规定水平。(5)提高顶压。3.2.2.1.2 下列情况下允许减风(1)下料过快。(2)炉凉严重。(3)降低顶压。(4)出现管道、崩料、偏料或悬料。(5)低料线。(6)休风料、低料线料等难行料将下达。(7)压差(P)高于规定水平。(8)炉顶齿轮箱温度高于70。(9)炉顶阀门箱温度高于90

34、。(10)铁口过浅,跑大流。(11)发生直接影响高炉生产的事故。3.2.2.1.3 加风减风注意加风宜慢;减风应做到一步到位,但要防止风口灌渣,减风后应及时恢复,避免长时间慢风操作。3.2.2.2 风温调剂3.2.2.2.1 下列情况允许提高风温 (1)炉温向凉。 (2)炉温低于规定水平。 (3)重负荷料等引起炉凉因素将起作用。 (4)铁水温度低于1430。(5)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低于正常水平。3.2.2.2.2 提高风温注意提高风温的操作应分次进行,每次以1020,每小时不超过50为宜。但炉凉严重,风口涌渣时,可迅速将风温提高到最高水平。3.2.2.2.3 下列情况允许降低风温(1)炉温向热

35、。(2)炉温高于规定水平。(3)轻负荷料等引起炉热的因素将起作用。(4)炉温充足,炉况不顺。(5)低压、休风后恢复,可临时减风温。(6)炉憋时,可临时减风温。(7)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过高。3.2.2.2.4 减风温注意减风温操作应及时果断,一次减到需要水平,但禁止长时间低风温操作。风温用不上时,应进行其它调剂,尽快将风温提高到规定水平。3.2.2.3 喷吹物调剂涟钢高炉现在的喷吹物是煤粉,本条主要针对喷煤,不涉及其它喷吹物。(1)喷吹燃料是高炉降低焦比,强化冶炼的主要措施之一。喷吹燃料应力求风口周向均匀、稳定。喷吹量的选择以发挥其最佳经济效益为标准。(2)喷煤品种分为无烟煤和烟煤。(3)煤的质

36、量及工艺要求原煤:要求灰份低、可燃性好、可磨性好、杂质少。灰份应13.0。煤粉:无烟煤细度200网目应达到75,水份1.0。每周分析煤粉的化学成份一次,要求煤粉的化学成份相对稳定,杂质少。喷煤量的增加,应使用高风温,高富氧,力求煤粉燃烧充分,喷吹均匀、稳定。(4)喷煤对高炉炉况的影响 煤气量增加,煤气中的氢气增加,提高煤气的还原能力。煤粉燃烧分解时吸热,使理论燃烧温度降低。焦炭负荷增加,高温区下移,料柱透气性降低。具有热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2冶炼周期。煤量越大,滞后时间越短。(5)喷煤工艺要求喷煤时先送风后送煤,停喷时则先停煤后停风。停煤时,应在吹扫管道后尽快停吹扫风,不允许长时间空吹。高炉

37、遇紧急拉风,应立即通知喷吹站停止给煤,并处理管道内煤粉,防止堵塞及风管灌煤。喷吹罐的工作压力应高于热风压力0.05MPa以上,防止倒灌。生产正常时,力争连续、稳定、均匀喷吹,确保计量准确。(6)喷煤操作配管工应经常巡视喷吹情况,保持风口视孔对正、明亮。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并报告工长。发现喷吹不通畅时及时处理,煤枪、煤支管堵塞应及时排通。当煤枪前端烧损和枪阀破损时应及时更换。煤枪应根据各风口、风管的实际情况保持合适的伸出长度,避免磨坏风口、风管。喷吹系统的阀门均应灵活好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当煤阀(1号阀)失灵时应设法及时跟换。在进行喷吹作业时,必须随时注意安全,防止煤气中毒。 插入或拔出煤枪

38、时,严禁站在煤枪正面。排煤粉时,避免明火接近。风管灌煤,严禁打开视孔小盖排煤,应即停喷吹,待休风处理。发生下列情况的风口应暂停喷吹:喷枪烧坏;风口破损严重;风管严重烧焦;风口涌渣或连续生降。 分配器应定期开盖清扫。(7)下列情况允许增加喷煤量 炉况顺行良好,风量大,计划增加喷煤量。 炉温向凉。 料速加快。 恢复炉况过程中。 重负荷等引起炉凉因素将起作用。 (8)下列情况允许减少喷煤量 计划降低喷煤量。 炉温向热。 减风降压。 常压、低压、休风应停喷吹。 炉况严重失常时,应停喷吹。 计划长期休风时,应提前停止喷吹。3.2.2.4 富氧调剂3.2.2.4.1 富氧对高炉炉况的影响 富氧是高炉强化冶

39、炼的措施之一,在不增加风量的情况下,富氧率提高1,能提高产量3氧势增加,可加快燃料燃烧速度,提高风口前的燃烧温度,影响炉缸热制度,富氧增加1可提高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约35。炉温充足时,冶炼强度不高,在允许使用范围内,可加氧量。炉温过高或过低时,可临时停氧;炉况不顺时,可减氧或停氧;富氧使高炉边缘煤气流发展。在炉况不顺和炉温过高过低时,减氧或停氧,有利于炉况恢复;正常生产时,富氧量依据操作方针而定,应尽量稳定富氧率,给氧和停氧时,应逐渐增减氧量,富氧和喷吹配合使用,效果更佳。3.2.2.4.2 富氧注意事项 氧气阀门操作室严禁明火。 氧气管道严禁用钢铁件敲击。 动火检修前,必须停氧并吹扫管道。

40、氧气阀门应用专用阀门,并严禁沾油。 高炉送氧、停氧,应事先通知富氧操作室。 在富氧鼓风时遇到烧穿事故,处理要果断、迅速,先停氧后减风。3.2.3 负荷调剂负荷调剂应坚持勤调剂、量相当的原则。一般每次加重负荷以1.01.5%为宜,减轻负荷应力求一步减到位。3.2.3.1 下列情况允许加重负荷 (1)炉温超过规定水平。 (2)炉温充足,各参数(风温、喷吹量、加湿量等)未达到规定使用水平。 (3)上部调剂后,煤气利用率将提高。 (4)喷吹量增加,喷吹物质量变好。 (5)焦炭质量改善。 (6)入炉铁份降低。3.2.3.2 下列情况允许减轻负荷 (1)管道、崩料、悬料。 (2)慢风作业时间长。 (3)焦

41、碳质量变差。 (4)入炉铁份提高。 (5)渣皮脱落。 (6)冷却设备漏水。 (7)炉温低于规定水平,而各参数已无调剂余地。 (8)上部调剂后,煤气利用率将降低。 (9)计划检修(长时间休风)。 (10)布料器长时间不能正常工作。3.2.3.3 下列情况允许附加净焦 (1)某些原因引起炉凉、渣铁温度过低。 (2)因故大量减煤或短时停煤。 (3)管道、崩料。 (4)悬料后恢复。具体加入量依炉料崩下后的料线深度而定。 (5)低料线。具体加入量依低料线时间的长短及实际料线深度而定。 (6)长时间休风。具体加入量一般由车间决定。 (7)热洗炉。由车间提出,经厂部同意后,集中加入。3.2.4 碱度调剂3.

42、2.4.1 下列情况应调剂碱度 (1)烧结矿碱度、炉料配比变化时。 (2)炉渣碱度超出控制范围时。 (3)s高或过低。 (4)准备长时间休风。 (5)停、开炉。 (6)炉缸堆积。3.2.4.2 碱度调剂注意碱度调剂前,应对当前炉料配比下的理论炉渣碱度进行核算,并与实际炉渣碱度进行对比,而后再决定调剂量。3.3 失常炉况及处理 炉况失常是炉况顺行恶化的结果,高炉操作者应及时判断炉况的变化趋势,并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炉况进一步恶化。炉况失常分为三类:煤气流分布失常、热制度失常和造渣制度失常和操作炉型失常。 I3.3.1 煤气流分布失常 3.3.1.1 边缘气流不足 3.3.1.1.1 象征 (

43、1)炉项上升管四点温度靠近,温度带变窄。 (2)炉喉温度降低。 (3)风压高而不稳 (4)风量不稳,波动大。 (5)炉顶压力向下尖峰短。 (6)探尺曲线角度大且不均,有停滞和崩料。 (7)炉体冷却水温差降低。3.3.1.1.2 处理措施 (1)疏松边缘。 (2)调轻负荷。 (3)降低压差。3.3.1.2 2边缘气流过分发展3.3.1.2.1 象征 (1)炉顶温度升高。 (2)炉喉温度升高。 (3)风压不稳。 (4)随着风压降低,风量相应增多,进而不接受风量。风压易于冒尖而悬料。 (5)炉顶压力向下尖峰加长。 (6)料尺曲线角度变小,时而出现滑料或陷落。 (7)风口明亮,焦炭活动性差,拉风、休风时风口易来渣或风口自动灌渣。 (8)渣铁温度降低,生铁高硅高硫,出渣出铁先热后凉。 (9)风口破损多。 (10)炉体冷却设备水温差升高。 (11)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