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营销]民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6061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管营销]民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经管营销]民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经管营销]民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经管营销]民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经管营销]民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管营销]民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管营销]民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年月河南史新旺目录有关民生统计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建立民生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确定民生统计监测指标及权数的方法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主要内容介绍河南民生统计监测结果及其简要分析统计指标解释及其资料来源参考文献附件民生统计监测方法研究党的十七大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将改善民生作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特别是抓住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向全体人民做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十字郑重承诺,作为当今执政党不可动摇的执政理念。民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满

2、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已经越来越融入于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和重要议事日程之中,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力和全面改善民生的时代。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展开方方面面的工作。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实施,迫切需要有一套反映民生发展变化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 有关民生统计研究现状改革开放的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相比,民生问题还是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关注点在经济发展上,而片面的追求经

3、济增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扩大、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关注社会问题,民生问题首当其冲。当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国内外也先后出现了各种衡量和监测评估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有不少研究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前,涉及民生统计内容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缩写为PQLI)是为测度物质福利的水平而开发的一个综合指标,该指标正式公布于1977年,旨在测度世界最贫困国家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PQLI由婴儿死

4、亡率、预期寿命和识字率三个指标组成。、ASHA指数。ASHA是由美国社会卫生组织提出并以该组织命名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它主要用来反映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满足人民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ASHA指数由就业率、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人均GNP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六个指标组成,这六项指标的目标值分别为85%、85%、70岁、3.5%、25、50。ASHA指数=(就业率识字率预期寿命指数人均GNP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用目标值计算出的ASHA最优值为20.23。、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是对人类发展成就的总体衡量尺度,是测量一个国家在人类发展的三个

5、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1)健康长寿的生活,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表示。(2)知识,用成人识字率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毛入学率表示。(3)体面的生活水平,用人均GDP表示。如果某国或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高于0.80,则是高人类发展水平;指数在0.500.79之间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低于0.50则是低人类发展水平。、社会进步指数(Index of Social Progress),缩写为ISP,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理查德J埃斯蒂斯(R. J. Estes)教授在国际社会福利理事会的要求和支持下于1984年提出的,它涉及10个有关的社会经济领域,选择了相应的36项指标。10个领域分别为教育、健康状况、

6、妇女地位、国防、经济、人口、地理、政治参与、文化、福利成就。该指数将众多的社会经济指标浓缩成一个综合指数,以此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尺度。、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评价。年代初,国家统计局我国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方案,包括环境、人口、经济基础、居民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保健、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等十个领域,多个指标组成了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估体系,以满足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需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目前实施中的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包括人口发展、居民生活、公益事业、社会稳定四个领域,计个综合指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提出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指标体

7、系,包括社会结构指数、人口素质指数、经济效益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社会秩序指数和社会稳定指数,涵盖了38项指标。、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涵盖收入分配与公平、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等5个方面,共21项指标,以此反映居民的生活福利状况及动态。、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分三个大类:一是反映社会冲突客观现状的指标;二是反映社会主体主观诉求的指标;三是反映社会冲突协调机制效果的指标。其中第一、三大类均为客观指标,共包括个亚类个指标;第二类是主观指标,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取得数据。以上各种评价方法,从社会发展的不同角度对地区社会

8、发展水平或社会某些方面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或比较,各有侧重,对建立健全我国民生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二、 研究目的民生简单来说,即人民的生计。亦指民众需求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本课题从宏观整体效能角度,对各级政府改善民生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即着重检验政府行为所实现的社会效果,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相关内容具体化,并据此设置相应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各地间(行政辖

9、区)民生状况做出客观评价,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 建立科学测量民生改善成效的定量尺度,从宏整体观效能角度,对各地民生改善程度进行度量和评定。(二)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认识和把握民生发展变化客观规律。(三) 利用该体系进行深度分析,及时抓住当前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的放矢,集中优势行政资源,采取积极对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 建立民生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一) 综合性与系统性。民生是一个广泛、综合、系统的范畴。民生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必须体现这种综合性与系统性,使各个指标之间,形成有机、有序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反映民生的发展变化情况。(

10、二) 可行性。所建指标体系要与当前统计基础水平相适应。应根据现有统计报表制度,尽可能选择现有统计指标,使数据的取得更为容易,以利于统计监测工作的开展。如果选择的统计指标虽然很科学,但平时却难以取得数据资料,列在指标体系之中也难以实施。(三) 方便快捷,简明实用。构建民生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全面反映民生问题的发展变化情况,方便领导决策。因此,客观上要求把复杂的民生需求进行高度概括,使之归纳为数目较少的,可以度量、计算、比较的指标,指标数目在确保全面反映民生的发展变化情况的前提下,尽可能作到少而精,切实作到方便快捷,简明实用。四、 确定民生统计监测指标及权数的方法、 指标现实剔

11、选法、 指标专家筛选法、 权数专家赋值法五、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主要内容介绍(一)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实用价值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是根据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改善民生的内容,结合当前统计制度(政府统计制度、部门统计制度和地方统计制度),从简便实用角度,在现有统计指标基础上综合生成。该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各地民生发展变化情况,检验和评价各地政府改善民生工作整体绩效,及时发现问题,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是统计工作为改善民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改善民生的过程,将会是让改革发展的过程成为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成为实现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过程,成为人

12、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该指标体系应成为该项过程数量方面的客观记录,对科学规划改善民生工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介绍、建立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分为六个方面:一是教育方面,二是就业方面三是收入分配方面,四是社会保障方面,五是医疗卫生方面,六是社会安全方面,计2个指标(详见附表)。依此来全面反映民生发展变化状况。、统计分析方法监测指标中有正向指标,逆向指标,为了监测的需要,必须对所有指标同方向化,对逆向指标i求倒数,即:i =1/i此表示当i为逆向指标时,i为正向指标。对适度指标i,其正向化为借助其标准适度值,即:i =/i-式中:i,此时,i为正向指标。将所有

13、指标同向化处理后,即可进行以下统计分析:(一) 对地区总体民生发展进程测评第一步,对各项指标标准化1n=Xn/ X0n其中:X0n为基期年份全地区第n个指标数值。第二步,加权=1nn其中:n为第n个指标测评权数第三步,计算方面指数=其中:为第个方面,;为方面所含指标个数。第四步,计算全地区总指数其中:为第个方面,。(二)地区间民生状况的比较及测评一是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统计监测指标作为聚类变量计算出聚类解,对各地区按民生发展特征进行分层归类,其目的是便于分类研究各地区的民生发展特点。相似性测度。采用欧氏距离来测度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性。通过计算辖区内各地两两间的距离:dij=(Xik-Xjk)2

14、1/2 (i,j=1,2,,n)其中,dij表示地区i和地区j之间的距离,Xik表示地区i第k个指标的数值,Xjk表示地区j第k个指标的数值。K 为监测指标变量个数,K=1,2, ,m。构造n类,每个类只包含一个地区;合并距离相近的两类为一新类;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画聚类图,依据地区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似性,决定类的个数与类。以此来反映各市民生状况的相对水平。二是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原始变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构,亦即对多变量的平面数据进行最佳综合和简化,从而对总体特征进行更容易的分析。三是通过多级综合方法,使反映民生发展基本特征的监测指标统一为综合反映民生发展水平的总指数(以下简称民生

15、总值或总指数)。地区的民生总指数以某一确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其目的是从发展速度的角度来评估一国或一地区民生发展的整体进程。各地区的民生总指数以报告期当年各地区平均为1计算,主要用于地区间民生发展水平的比较。第一步:将各指标进行标准化。为了使使用不同的单位计量的指标能够进行直接对比和加总,采用标准化的方法,以使每一个变量的平均值为零,方差为,以消除由于量纲的不同可能带来的影响。变量标准化的公式为:Y1n=(Xn-0)sd其中:Y1n为指标无量纲值,Xn为第n个指标的数值,0为第n个指标的数值的平均数,sd为其指标数值的标准差。对所有的标准化后的结果+。第二步:加权Y2l= Y1n Wn其中: Wn

16、为第n个指标的权数;第三步:计算方面指数Yk=Y2其中:k为第k个方面,k=1,2, ,6,为方面所含指标个数; 第四步:计算民生总值Y=Yk 其中: k为第k个方面,k=1,2, ,6。六、 河南民生统计监测结果及其简要分析(一)河南民生整体状况分析1、河南民生状况向好趋势明显。依照上述方法测算,河南民生总指数2007年达141.1,比2000年增长41.1%,平均每年递增.0%。从变动趋势来看,与2000年相比,2001年、2002年两年民生水平略有下降,其余各年份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三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见下图)。此亦表明:近年来,河南民生整体状况有较大改善,向好趋势明显。就各方面的发

17、展变化情况来看,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说明河南近年来对上述四方面相关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相对而言,收入分配和社会安全方面的发展较为滞缓(见下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较为符合当前河南的实际情况。河南民生指数发展变化情况(2000年为1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总指数97.3 100.4 103.6 108.3 115.1 128.1 145.0 教育108.8 120.4 125.6 125.4 137.2 152.2 171.1 就业97.3 108.3 101.5 111.1 114.7 117.1 132.5

18、 收入分配86.2 80.4 85.1 90.4 95.7 104.6 116.3 社会保障104.8 115.6 117.8 123.0 129.4 153.9 195.5 卫生保健101.4 95.7 105.2 110.0 119.1 141.5 151.7 社会安全79.4 69.1 76.8 79.7 83.4 90.2 89.2 2、强势经济发展与弱势民生发展特征显著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经济指数,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历年民生指数份值均低于经济发展指数份值,平均增长速度也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表明:民生的改善在规模和速度上弱于经济发展,且受制于经济发展,强经济弱民生特征明显。要实现民生

19、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并使其适度超前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河南经济指数与民生指数及平均增长速度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平均增速民生总指数97.3 100.4 103.6 108.3 115.1 128.1 145.0 5.4 人均GDP108.7 117.9 133.4 165.3 203.5 238.9 285.6 16.2 GDP109.5 119.4 135.9 169.3 209.5 247.3 297.1 16.8 3、经济发展与民生密切相关。民生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呈高度相关(见下表),民生指数与GDP发展指数

20、相关系数为0.933,与人均GDP发展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966。从近年经济与民生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拉动民生发展,为民生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民生总指数与经济指数相关系数 民生总指数GDP人均GDP民生总指数Pearson Correlation10.985 0.985 Sig. (2-tailed)0.000 0.000 N777GDPPearson Correlation0.985 11.000 Sig. (2-tailed)0.000 0.000 N777人均GDPPearson Correlation0.985 1.000 1Sig. (2-tailed)0.000 0.00

21、0 N777*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民生问题在再分配环节处于弱势近年来,河南民生指数未能与财政指数同幅增加,而是增幅和增速都远低于财政指数。表明民生问题在再分配环节也明显处于弱势,财政的收支幅度和民生的的改善幅度相差悬殊。河南民生指数与财政指数发展情况分析(2000年为1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平均增长%民生总指数95.5 97.5 101.0 105.2 112.0 124.8 149.5 5.9 财政支出114.2 141.2 160.8 197

22、.5 250.5 323.2 419.9 22.7 财政收入108.6 120.4 137.2 174.0 218.1 275.6 349.8 19.6 (二)各市民生发展情况分析(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基尼系数两指标暂缺)1、全省各市民生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借助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使用 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全省18个省辖市进行分类,划分为民生水平较高的地区、民生水平中等的地区、民生水平较低的地区等不同类型。2007年河南省省辖市按民生水平分类情况民生水平地区数地区名较高水平1郑州市中等水平12济源市 濮阳市 洛阳市 三门峡市 焦作市 鹤壁市 新乡市 安阳市 漯河市 平顶山市 许昌

23、市 南阳市 较低水平5开封市 周口市 信阳市 驻马店市 商丘市 三个层次人口分布依次为6.7%、52.5%、40.8%,呈“葫芦型”分布,向“橄榄型”过渡任务艰巨。2、新生成的六个指标解读当前影响民生成因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来代表原多变量,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和解释民生发展变化的成因。采用SPSS软件,对各省辖市民生数据,在剔除义务教育完成率(与经验趋势相反)后,计算出各指标(余29个指标)变量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各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等见下表方差贡献率(Total Variance Explained)ComponentInitial Eigenval

24、ues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112.31 42.45 42.5 12.31 42.45 42.45 23.74 12.90 55.3 3.74 12.90 55.35 32.54 8.75 64.1 2.54 8.75 64.10 42.16 7.46 71.6 2.16 7.46 71.56 51.87 6.45 78.0 1.87 6.45 78.01 61.23 4.23 82.2 1.23 4.23 82.24 71.1

25、8 4.06 86.3 1.18 4.06 86.30 81.01 3.48 89.8 1.01 3.48 89.78 90.67 2.31 92.1 100.60 2.07 94.2 110.49 1.68 95.8 120.42 1.43 97.3 130.26 0.89 98.2 140.25 0.85 99.0 150.12 0.42 99.4 160.11 0.38 99.8 170.056 0.192 100180.000 0.000 100190.000 0.000 100200.000 0.000 100210.000 0.000 100220.000 0.000 100230

26、.000 0.000 100240.000 0.000 100250.000 0.000 100260.000 0.000 100270.000 0.000 100280.000 0.000 100290.000 0.000 100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因子即最大拟合误差值和标准误差作为公共因子,可以看出前6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2 ,说明这6个主因子已经可以反映绝大部分信息。旋转主成份矩阵【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Component123456人均教育经费

27、0.948 0.219 0.037 0.013 -0.059 0.033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0.914 -0.038 0.214 0.002 0.013 0.283 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905 0.068 -0.038 -0.061 -0.092 0.020 人均医疗卫生支出0.887 0.273 0.145 0.002 -0.106 -0.083 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0.880 0.282 0.276 0.143 -0.004 0.033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0.869 -0.164 0.079 0.185 0.032 0.063 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0.848 0.347 0.306

28、0.073 -0.084 -0.049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0.841 -0.055 -0.040 0.081 -0.004 -0.010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0.760 0.038 0.224 0.497 -0.185 0.097 人均受教育年限0.748 0.321 0.308 0.295 -0.079 0.074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0.735 0.305 0.338 -0.106 -0.284 -0.003 每万城镇人口新就业人数-0.007 0.924 0.008 -0.007 -0.154 0.146 每万农业人口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0.388 0.791 -0.144

29、 0.111 -0.003 -0.036 每万城镇人口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0.188 0.735 0.304 -0.230 0.031 -0.072 五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0.326 0.727 0.479 0.072 -0.235 0.112 享受低保人员数占救济对象人数的比例0.298 0.698 0.194 0.322 0.037 -0.304 每万人拥有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0.349 -0.052 0.831 0.014 -0.032 -0.232 人均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额0.361 0.401 0.792 -0.021 -0.120 0.052 已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百分比-

30、0.166 0.227 -0.154 0.780 0.306 -0.207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0.484 -0.125 0.094 0.777 -0.098 0.149 公众安全感0.008 0.016 -0.071 0.272 0.869 -0.010 每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0.394 -0.329 -0.020 -0.294 0.720 -0.054 意外死亡人口比率-0.500 -0.329 -0.236 -0.359 0.545 -0.087 每万城镇人口当年实际解决廉租房和实际销售经济适用房套数0.128 0.092 0.105 0.004 0.0

31、18 0.905 城镇登记失业率0.071 -0.105 -0.278 -0.020 -0.096 0.82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低最高收入户收入比率0.179 -0.037 -0.224 -0.153 0.124 0.18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0.270 0.175 0.327 0.294 0.069 -0.192 每万人拥有各种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的床位数-0.270 -0.527 -0.108 0.001 -0.396 0.229 每万人治安案件查处数-0.259 -0.073 0.001 -0.097 0.189 -0.016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

32、l Component Analysis. Rotation Method: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从上表我们新获得六个新指标:(1) 生活条件(包括:人均教育经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学前教育毛入学率、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个指标)(2) 基本保障(包括:每万城镇人口新就业人数、每万农业人口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每万城镇人口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五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享受低保人员

33、数占救济对象人数的比例等5个指标)(3) 发展提高(包括:每万人拥有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人均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额等两指标)(4) 城乡差异(包括:已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百分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等两指标)(5) 社会安全(包括:公众安全感、每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意外死亡人口比率等三个指标)(6) 城镇生存基本条件(包括:每万城镇人口当年实际解决廉租房和实际销售经济适用房套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等两指标)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前河南改善民生的迫切任务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提高基本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等。3、各地民生水平综合评价200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民生指数及

34、位次总指数位次教育指数位次就业指数位次收入分配指数位次社会保障指数位次医疗卫生指数位次社会安全指数位次郑 州 市4.924 1 1.225 1 0.840 9 0.942 1 0.784 1 0.871 1 0.262 17 开 封 市3.859 12 0.846 7 0.757 13 0.616 15 0.747 2 0.616 11 0.277 15 洛 阳 市4.238 4 0.909 3 0.935 4 0.711 10 0.741 3 0.629 10 0.313 5 平 顶 山 市3.730 13 0.747 11 0.797 12 0.632 13 0.649 14 0.650

35、8 0.254 18 安 阳 市4.026 10 0.712 15 0.854 8 0.738 7 0.707 8 0.716 6 0.299 7 鹤 壁 市4.183 7 0.775 10 0.960 3 0.742 6 0.671 11 0.746 3 0.288 11 新 乡 市4.094 9 0.857 6 0.879 7 0.656 11 0.701 9 0.707 7 0.295 8 焦 作 市4.254 3 0.890 4 0.829 10 0.856 3 0.671 12 0.722 4 0.286 12 濮 阳 市4.213 5 0.777 9 1.084 1 0.651 1

36、2 0.732 5 0.646 9 0.324 4 许 昌 市3.899 11 0.742 12 0.744 14 0.797 4 0.725 6 0.598 13 0.291 9 漯 河 市4.140 8 0.785 8 0.965 2 0.753 5 0.736 4 0.616 12 0.285 13 三 门 峡 市4.190 6 0.872 5 0.914 6 0.713 9 0.711 7 0.716 5 0.263 16 南 阳 市3.627 14 0.736 13 0.720 15 0.733 8 0.602 16 0.553 16 0.282 14 商 丘 市3.407 18 0

37、.677 18 0.678 16 0.552 18 0.594 17 0.579 14 0.327 3 信 阳 市3.611 15 0.732 14 0.817 11 0.613 16 0.626 15 0.512 17 0.311 6 周 口 市3.513 16 0.679 17 0.648 18 0.611 17 0.526 18 0.553 15 0.495 1 驻 马 店 市3.441 17 0.711 16 0.675 17 0.630 14 0.662 13 0.418 18 0.345 2 济 源 市4.556 2 0.984 2 0.919 5 0.893 2 0.700 10

38、 0.772 2 0.288 10 说明:为了保证近三年民生指数纵向的可比性,各市的民生指数是以20052007年三年的平均水平为1计算的。由各市民生总指数排序中可以明显看到,郑州、济源、焦作、洛阳等市较为靠前,信阳、周口、驻马店、商丘较为靠后。基本反映了河南各地民生发展格局。七、 统计指标解释及其资料来源、学前教育毛入学率:指学前教育在学人数占国家规定的年龄组人口数的比重。取自教育部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在园幼儿数学前教育学龄人口总数100%在园幼儿数 指在单独设立的、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幼儿班及托儿所附设的幼儿班的幼儿数。托幼混合班仅统计三至周六岁的幼儿数。不包括季节性的农

39、忙时临时组织的幼儿园。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根据教育部的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年报中有关数据推算。指完成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的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数与初始学生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15-17岁年龄人口数)100%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指在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数。技工学校数据取自劳动保障部门,其他取自教育部门教育事业统计年报。、 高等学校毛入学率:指高等教育(包括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教育:研究生、普通高校本专科、成人高等本专科、高等学历文凭考试专科、网络教育本专科、自学考试本专科、军事院校本专

40、科等)在校学生总数与18-22岁年龄组人口数的比重。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平均每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年末总人口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包括在成人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数、在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业余、脱产学习的学生数。取自教育部门教育事业统计年报。7、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教育经费国内生产总值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集)资经费,事业收入及其他教育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投

41、入:指办学的单位或公民个人拨给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校的经费。捐、集资收入:指城镇、农村、厂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捐(集)资助学,以及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事业收入:指学校和教学事业单位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及经财政专户核拨回的预算外资金。其他收入: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即附属单位交款和其他收入中扣除对校办产业投资收益之和。取自教育部门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8、人均受教育年限平均受教育年限 指对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某一人口群体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学历培训)的年数总和的平均数。按照现行学制为受教育年数计算人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