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兰德马克优秀论文.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6076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科学]兰德马克优秀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自然科学]兰德马克优秀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自然科学]兰德马克优秀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自然科学]兰德马克优秀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自然科学]兰德马克优秀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科学]兰德马克优秀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科学]兰德马克优秀论文.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 北 石 油 大 学课 程 设 计课 程 地震资料工作站解释课程设计 题 目 长47井区扶余油层顶界面构造解释 院 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7 月18日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 地震资料工作站解释课程设计题目 长47井区扶余油层顶界面构造解释专业 姓名 学号 主要内容:1. 工区区域地质概况;2. 井工区、地震工区建立;3. 地震数据、测井曲线、地质分层加载;4.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地震地质层位标定;5. 地震地质层位解释(T2);6. 断层解释;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件,掌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工区区域地质概况,全面掌握地震资料构造

2、解释的基本流程,能够应用landmark解释软件进行基本操作,能够进行层位、断层解释。主要参考资料:1 宋延杰,胡玉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R,大庆石油学院,20052 张明学,胡玉双层序地层学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3 王秀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4 松辽盆地北部西区石油地质特征研究R.大庆石油学院,1991完成期限: 2012.7.92012.7.18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2年 7月18 日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目 录第1章 区域地质概况11.1实验区位置及勘探概况11.2松辽盆地地层特征1第2章 地震资料、井数据加载62

3、.1启动LandMark62.2建立投影系统62.3建立OpenWorks数据库62.4加载钻井数据6第3章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113.1制作合成地震的任务及原理113.2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步骤123.3初始合成记录的校正163.4对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处理. 183.5心得体会18第4章 层位解释204.1 解释层位的方法及操作步骤204.2建立连井剖面214.3层位追踪解释.4.4心得体会24第5章 断层解释255.1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255.2 断层组合的一般规律255.3解释断层的步骤及方法255.4 断裂特征295.5心得体会29参考文献30 II第1章 区域地质概况1.1实验区位置

4、及勘探概况肇源南地区处于松辽盆地东南部黑龙江省肇源县境内,跨越一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区和东南隆起区,横跨二级构造单元三肇凹陷、朝阳沟阶地和长春岭背斜带(图1.1),区内实现三维地震满覆盖,工区面积547km2。目前肇源南地区主要开发层位为泉三四段扶余油层,已探明储量和控制储量区集中分布在西部裕民鼻状构造和东部薄荷台鼻状构造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内,区内已钻探井、评价井125口,其中获工业油气流井49口、低产油气流井16口,展示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本次地震解释实验工区为肇源南东南部的长47井区(图1.1),面积约30km2。图1.1 实验区地理位置1.2松辽盆地地层特征1.2.1盆地构造-地层充

5、填关系松辽盆地地层系指变质岩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组合,底界绝对年龄为135Ma。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结合地震反射构造特点,可将中、新生代地层划分为五个基本构造单元层(图1.2):深部构造单元层是夹于T5和T4反射界面之间的地层。T5波组为中生代沉积或火山岩与基底的区域不整合面,在全区普遍存在削截或上超的接触关系。T4波组在全区普遍呈现为不整合接触。在T4 之上,具不同时代的地层,如登一段、泉一段和泉三段,分别由盆地东部向西部逐渐超覆于营城组地层之上,即在盆地内呈明显的上超、削截等地层接触关系。深部构造单元层处于松辽盆地伸展的初期阶段,由30多个相互分割的断陷式盆地组成。在这些分割的盆地中充填

6、了基性、中性、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与基底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深部构造单元包括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等三套地层,总厚约3000米左右,个别断陷盆地中可达5000米。下部构造单元层(T4T2)由白垩系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地层组成。登娄库组地层夹于T4和T3反射界面之间,T3为登娄库组与泉头组接触的界面,在地震剖面上T3界面没有明显的波组特征,在全区都是弱反射。在长岭、乾安和古龙地区,T3界面之上发育地层上超现象。但是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T3界面上、下地层呈平行整合接触关系。T2波组是全区稳定的强反射层,为泉头组和青山口组界线,在全盆地内可以追踪。中部构造单元(T2T03)包括早白垩

7、世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为松辽盆地主要生油、储油层位,最大厚度达3000米。姚家组与青山口组之间为区域性不整合,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T11界面,界面下的青山口组地层,中北部地区存在削截现象,而上面的姚家组地层有上超的接触关系。青山口组晚期沉积显示出湖水后退,水面下降的特征。T1为姚家组与嫩江组界线为一全区稳定的强反射层,在盆地内部表现为平行接触关系,在盆地边缘局部地区嫩江组地层与青山口组地层直接接触,中间缺姚家组地层。上部构造单元层是夹于T03和T01反射界面之间的地层,其分布范围主要在盆地中西部。T03在地震反射上表现为明显的不整合,是嫩江组与四方台组的分界面,为一区域不整合面。在T0

8、3之下的嫩江组沉积晚期,地层遭受强烈削截,在盆地东部地区尤为明显。T03之上见四方台组地层向嫩江组地层上超现象。T01以上为盆地浅部构造单元,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第三系为一套胶结程度较差的杂色泥岩、粉砂岩、砂砾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图1.2 松辽盆地地层划分与含油气组合(据任延广,1995)1.2.2 盆地地层发育特征松辽盆地自下而上各主要地层单元的岩性组合特征如下:1.2.2.1 火石岭组(T5T42)以火山岩系为主,间夹正常沉积岩。其底部和中部为灰绿色、紫色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灰白色凝灰岩和凝灰角砾岩,在西北部小断陷盆地中见有玄武岩和安山岩。下部和上部以灰、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等

9、为主,夹凝灰岩和薄煤层。以火山岩相为主,局部发育冲积扇相和沼泽相沉积。1.2.2.2 沙河子组(T42T41)属早白垩世,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东部和中部断陷中,以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灰色砂岩和砂砾岩,底部夹有薄层酸性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角砾岩,中部含五层具工业开采价值的煤层。在盆地西部齐齐哈尔和白城一带的钻井中钻到的本组地层是以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夹灰白色粗砂岩为主,间夹少量凝灰质砂岩。以湖泊相滨浅湖亚相为主,在地层中段出现松辽盆地第一次湖侵。1.2.2.3 营城组(T41T4)属早白垩世,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和中部断陷中,西部缺失。全组可分二段,下段为灰绿色砂岩、砂砾岩、泥岩夹中基性火

10、山熔岩、凝灰岩和煤层;上段以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间夹灰绿色砂岩、泥岩和薄煤层。本组从盆地东缘向盆地中部火山岩明显减少,逐渐过渡。以灰白、灰黑、灰绿色砂砾岩、砂质泥岩为主的正常沉积岩,夹薄煤层。1.2.2.4 登娄库组(T4T3)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地区,由灰绿、灰褐、杂色砂岩、砂砾岩、泥质粉砂岩间夹紫色、黑色泥岩组成,局部夹厚煤层或煤线。根据岩性可划分为四段,各段地层分布情况和发育程度有较大差别。登一段分布局限,主要分布在古中央隆起以西的中央坳陷附近,以杂色砂砾岩、灰黑色泥岩、灰白色砂岩为主;登二段除主要分布于古中央隆起以西地区外,沉积范围也波及古隆起以东地区,由灰黑、灰褐、灰绿色

11、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砂岩互层组成;登三、登四段的沉积范围明显扩大,而且覆盖了古中央隆起,以灰绿色砂岩与褐棕色、深灰色、黑色泥岩互层组成。本组地层在断陷中与下覆地层为连续沉积,在断陷以外呈不整合接触。从登娄库组开始,松辽盆地东西分区、各凹陷间孤立分割的局部被打破,松辽盆地形成统一的古湖泊,故从盆地中心向外环形分布有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三角洲亚相及河流泛滥平原亚相。1.2.2.5 泉头组(T3T2)在区内大部分地区,泉头组与青山口是连续沉积,粒度向上突然变细,反映出湖水快速上升的特点。泉头组为一套红色碎屑岩沉积,由棕红、紫红、紫褐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绿、灰白、紫灰色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在

12、盆地边缘地区,底部的砂岩、砾岩较发育;在盆地中心,顶部层位中夹有灰黑色泥岩。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划分为四段,组成两个半粗细粗的沉积旋回。平面上由盆地边缘向中心厚度增大,粒度变细,颜色由紫红向灰绿、灰黑色变化。本组地层沉积范围要比登娄库组明显扩大,但由于气候干燥,冲积扇相和河流河流泛滥平原亚相占有很大比例。1.2.2.6 青山口组(T2T11)为一套灰黑、深灰色页岩为主,夹油页岩和灰色砂岩和粉砂岩的层位。按岩性本组可划分为三段。青一段在盆地中部以灰黑、深灰色页岩夹油页岩为主;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灰色砂岩、粉砂岩间夹灰黑色、灰绿、棕红色泥岩。青二、三段粒度明显变粗,在盆地中部为灰黑色泥岩夹粉砂岩、介形

13、虫岩;在盆地东部则为杂色泥岩;盆地西部和西北部为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夹杂色泥岩和介形虫岩;在盆地边缘地区可见有砂砾岩。本组在盆地中心与泉头组为连续过渡沉积,而且自上而下构成一个粒度由细变粗的反旋回。1.2.2.7 姚家组(T11T1)姚家组根据岩性可三分,姚一段在盆地中部为灰白、灰绿色砂岩与灰绿、棕红、紫红色泥岩互层;在盆地边缘出现了厚层砂砾岩夹砖红色泥岩。姚二、三段在盆地中部为灰黑色泥岩、薄层油页岩夹灰绿色泥岩和粉砂岩;在盆地西部和西北为灰绿、灰白色砂岩夹灰绿色泥岩和粉砂岩;在盆地南部和东部则以棕红色泥岩为主 ,间夹灰绿色泥岩和薄层介形虫岩。本组总的沉积特点是构成粒度向上变细的正旋回,颜色向上

14、变暗。1.2.2.8 嫩江组(T1T03)岩性上,由姚家组到嫩江组,粒度骤然变细,颜色也出现突变,表现出湖水面快速上升的特点。按岩性可划分为五个段。嫩一、二段的岩性以灰黑、深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油页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是主要生油层。其分布面积很广,沉积边界已超出现今盆地边界。嫩三、四、五段在盆地东部地区遭受剥蚀,岩性以灰绿、深灰、灰、棕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1.2.2.9 四方台组和明水组(T03T02)四方台组由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砂砾岩、灰绿色砂质泥岩组成。明水组分为两段:明一段为棕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绿色砂岩、砂砾岩互层,间夹两层灰黑色泥岩;明二段为棕红、灰绿色泥岩

15、、砂质泥岩与灰绿色砂岩互层。1.2.2.10 第三系和第四系第三系为一套胶结程度较差的杂色泥岩、粉砂岩、砂砾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第四系由松散的黄灰色砂层、砂砾层组成,遍布整个盆地,尤以中西部地区较发育,在盆地北部有玄武岩出露。 31第2章 地震资料、井数据加载2.1启动LandMark 进入LandMark用户后即刻出现OpenWorks工作平台, LandMark软件各种功能的模块(SynTool、SeisWorks、TDQ、ZmapPlus、PostStack/PAL。)都在Applications子菜单下。加载钻井数据的工作流程分三步:建立投影系统、建立OpenWorks数据库和加载

16、钻井数据。2.2建立投影系统定义投影系统一般需要三种参数:投影系统的坐标类型、地质坐标系统的类型和对应地质坐标系统的参数。以建立TM投影系统为例,其建立过程如下所述。1、进入“建立投影系统”的菜单OpenWorks-Project-Map Projection Editor建立TM投影系统(1)选择投影系统的类型(2)选择地质坐标系统(3)定义地质坐标系统的参数2.3建立OpenWorks数据库LandMark地质、测井、地震和绘图等软件的解释成果均储存在OpenWorks数据库内。它是各种软件解释成果互相通讯的媒介。在应用LandMark软件做任何工作之前,必须首先建立OpenWorks数据

17、库。1、进入菜单 OpenWorks-Project-Project Create2、定义参数(1)定义数据库名 (2)选择投影系统 (3)选择测量系统(4)定义探区的经纬度坐标 (5)定义数据库的空间大小3、设置解释员 OpenWorks-Project-Interpreters2.4加载钻井数据1、建立地震工区(1)建立一个Survey(工区的地理位置)OW-Data-Management -Seimic Data Manager(2)建立地震工区OW-Data-Management-SeimicProject Manager-Project-Seismic Project Create(

18、3)加载工区:在OW-Applications-PostStack/PAL中进行2、加载钻井数据的准备工作(1)钻井数据的加载总是执行“三步曲”,只要掌握这三步,加载钻井数据很容易。“三步曲”是编制ASCII钻井数据文件、编辑格式文件和加载钻井数据。关键是格式文件的定义。(2)对于地震数据解释,我们至少需要加载下述几种钻井数据类型:钻进平面位置、地质分层、时深表、钻井的垂直位置、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3)加载钻井数据时,首先加载钻井平面位置,然后加载其他钻井数据,加载结束存入当前的Oracle数据库,即我们设置的OpenWorks数据库。此外,加载钻井数据之前,可以打开OW-Data-Ma

19、nagement -Well Curve Viewer和OW-Data-Management -Well Data Manager窗口,这是加载钻井数据正确与否的两个监控窗,在Well Curve View窗内将显示钻井名和测井曲线。在Well Data Manager窗内将显示加载的各种钻井数据信息,它是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的菜单。3、加载钻井平面位置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在OW-Data-Import -ASCII Loader中加载。首先介绍钻井平面位置数据的加载流程。(1)编制ASCII文件。在Unix窗口下用Vi等命令编辑钻井平面位置文件。钻井平面位置文件一般包括钻井名、钻井标识名、X坐

20、标、Y坐标、补心高类型、补心高高程数据、总深度等内容。(2)进入加载软件,编辑格式文件。OW-Data-Import -ASCII Loadera输入钻井平面位置的ASCII文件b编辑格式文件进入菜单ASCII Loader -Edit-Format输入钻井平面位置的文件名和定义格式文件名编辑格式文件Well Header(a)建钻井标识名的格式行Uwi(b)建钻井名格式行的图片Common Well Name(c)建补心高类型KB格式行的图片Elev Type(d)建补心高高程数据域格式行的图片Elevation(e)建X坐标格式行的图片Orig X or Lon Sf(f)建Y坐标格式行的

21、图片Orig Y or Lat Sf(g)建钻井总深度格式行的图片Total Depth储存格式文件(3)加载钻井平面位置4、加载地质分层(1)先建立一个SurfaceOW-Data-Management -Surface/Fault Data Manager(2)加载地质分层数据OW-Data-Management -Well Data Manager在Pick下出入地质分层数据。地质分层数据文件一般包括钻井名、钻井标识名、地质分层名、分层深度、分层顺序号等内容。注意:我们仅仅叙述了加载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的方法,实际上“ASCII Loader”可以加载各种数据,例如:钻头信息、取心信息

22、、泥浆信息、油气产层分析和钻井测试分析等。加载完钻井平面位置后,可以建立一个钻井列表OW-Data-Management -List Management-Well List Manager活化期望的钻井Well List Manager-List -All Wells存储钻井列表Well List Manager-List -Save Select5、加载钻井垂直位置、时深表、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1)常见的钻井数据文件LandMark可加载四种格式的钻井数据,不同类型的数据文件应用不同的格式文件。四种格式是:aLAS格式:输入有文件头的ASCII钻井数据文件。bLIS:输入二进制的钻井数

23、据文件。cBIT:输入二进制的钻井数据文件。dASCII:输入ASCII钻井数据文件。常见的ASCII数据文件有:单井多曲线曲线名横向排列;多井多曲线;单井多曲线曲线名垂直排列;多井单曲线;单井单曲线测井曲线值是横向排列。ASCII文件的一般规律:文件内有Marker的有两种情况:多井多曲线或多井单曲线的ASCII数据文件和曲线值是按行排列的ASCII数据文件。文件内没有Marker的两种情况:单井多曲线或单井单曲线的ASCII数据文件;如果文件内的第一列数据域是钻井名,即使是多井多曲线或单井多曲线,ASCII数据文件也不需要加Marker(钻井名相当Marker)。由此,加载多井ASCII数

24、据文件,第一列数据域又没有钻井名,格式文件必须设置Marker。Marker在编制格式文件时是一项重要参数。(2)编制格式文件的基本概念a进入加载钻井数据的菜单OW-Data-Import -Curve Loader输入钻井数据文件可以是ASCII磁盘文件也可以是磁带。磁盘文件:ASCII、LAS、BIT和LIS格式的输入文件;磁带文件:BIT和LIS格式的输入文件。b编制格式文件的菜单对LAS、LIS和BIT格式的输入文件不必编制格式文件,LandMark已提供了蕴含格式文件,而ASCII文件需要编制格式文件,并且不同类型的ASCII数据文件需要编制不同的格式文件。定义格式参数(a)Reco

25、rd ID Type定义记录ID(有Marker或没有Marker)类型。(b)Curve Data Record Type标识一张记录内有一条或多条曲线。定义深度单位、水平距离单位和数据为零的标记值。Data Type加载数据的类型:Well Log Curves测井曲线;Position Logs钻井的垂直位置;Angular Directional Survery以方位角表示钻井的垂直位置;Synthetic Seismograms合成地震记录;Time Depth Tables时深表。(3)加载钻井数据时的基本概念a加载所有的钻井数据Load All加载正确的钻井数据。所谓正确的钻井数

26、据有三个条件:钻井名必须在数据库内已定义;曲线名必须在曲线字典内已定义;ASCII数据文件正确。另外,可以强迫加载不正确的数据(钻井名在数据库内没有定义或测井曲线名在曲线字典内没有定义),加载后钻井名输入数据库,曲线名将加入曲线字典内。虽然钻井名已加入数据库,但它的Well Header是不正常的,需要在Well Data Manager菜单中修改。b加载选择的钻井数据Load Select该种加载方法,必须首先扫描钻井数据文件,然后选择加载钻井数据。只有两种情形需要用该选件:加载ASCII数据文件时,钻井名在数据库内没有定义或曲线名在字典内没有定义;加载LIS或BIT格式数据。(4)以加载时

27、深表为例,介绍加载钻井垂直位置、时深表、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a进入菜单OW-Data-Import -Curve Loader定义数据文件名和路径b编辑格式文件进入菜单Curve Loader-Edit -ASCII Format - Format- New编制新的格式文件,选择时深表数据文件。编辑格式文件(a)定义格式参数(b)定义深度单位、水平距离单位和数据为零的标记值(c)加载数据的类型:Time Depth Tables时深表(d)编制时深表数据域的格式行:井名、时深表名、基准面、深度、双程时。储存格式文件c加载时深表第3章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3.1制作合成地震的任务及原理1.

28、制作合成记录的意义:合成地震记录是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是构造解释和岩性储层地震解释的基础,它是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的一个纽带。通过制作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可以将研究的目的层准确地标定在地震剖面上,在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为精细的构造解释和储层描述打下坚实的基础。2. 合成地震记录生成原理:合成地震记录是一维正演模型的制作过程,地震记录是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的结果,且都是时间的函数,即其中S(t)表示子波,R(t)表示反射系数序列,f(t)表示合成地震记录从上式可知,要得到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就要从提高反射系数的准确性与子波的精度两方面入手。1)反射系数反映了上下两层

29、介质的波组抗差,其表达式为要得到精确的反射系数,必须有准确的速度和密度参数。注意:平时做合成记录不使用密度曲线数据。最好用密度曲线与声波曲线计算井的波组抗曲线,然后由波组抗曲线求取反射系数序列,这样,得到的反射系数序列比不用密度曲线求得的反射系数序列准确的多。 2)子波的精确提取:子波是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中的重要因素。a、提取与震资料的主频相当的雷克子波,也可用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统计子波进行初步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主要检查工区内的标志层段(如T2、T4、T5等)的地震反射与合成记录的波组对应关系,对准标志层的反射。b、针对研究的目的层段,对合成记录进行局部的微调,主要从波组特征、波形特征等方面进行对

30、比,对测井曲线进行微小的拉伸和压缩。使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c、井旁地震道与井资料联合提取子波。这样,可提取更适合该井情况的子波。使用新的子波制作新的合成地震记录。通过修改时窗等参数重复第2、3步的操作,即可得到精确的子波和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3.2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步骤3.2.1 Syntool模块的启动及合成记录的生成1.openworks主菜单:Command MenuApplacationsSyntool;2.在Syntool中新建一个filenew-弹出井工区选择窗口。3.弹出井号列表窗口(如图3.1)。图3.13.2.2井曲线的选择 1. 在图3.1所示窗口选择all

31、 wellsOK;图3.1合成记录生成第三步4.从列表中选择所要做合成地震记录的井,弹出窗口选择时深转换关系OK后弹出Time Datum 窗口(如图3.2),此窗口的选择可缺省不选,直接OK(如图3.3)。 图3.2Time Datum窗口图3.3合成记录生成第四步5.startup-OK得到初始合成记录(如图3.4)。图3.4初始合成记录3.2.2合成记录的编辑1. 鼠标右键点合成记录A-1D SYN,选择edit process list,弹出,选1,OK;2. 选择change-Ricker。输入合适的主频,例如35HZ,OK。合成记录的主频将会变化;3. 在中工具栏中的LGC,在编辑

32、区中的空白区单击,OK,便会将井旁地震道加入编辑区(如图3.5); 图3.5编辑合成记录第三步4.右键单击TVD栏,选Datum info,在(p)Velocity中,输入合适速度,并调节时间飘移shift time: totime,合成记录道将会拉伸或压缩,使之尽量与井旁地震道对应,OK。经过反复调整,合成记录的编辑完成(如图3.6);图3.6编辑合成记录第四步5.右键单击Seis栏的头,Add overlaySyntheticOK。合成记录将加入井旁地震道中(如图3.7 a.b)。图3-7a地震合成记录f198-134图3-7b地震合成记录ch-473.2.3合成纪录的存储1.右键单击合成

33、记录栏的头,选Save Syntheticto database,在name输入:ch-17;2.根据情况选择是否点亮,Active Seisworks TimeDepth Table,OK;3.在弹出窗口name处输入ch-17。根据情况选择是否点亮,Seisworks Active Synthetic,OK。注意:合成记录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匹配程度,必须反复调整。判断合成记录好坏的标准:相关系数,通过求取合成记录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来进行定量的判断。一般在目的层段内的时窗范围内,相关系数都应在0.6之上,井过断层时除外。 3.2.4 合成记录的剖面显示1)地层剖面菜单-

34、Wells-Wells plan parameters-ok.2)Wells-parameters-synthetic fill-positive-ok-ok.(如图3-8 a.b) 图3-8a Ch-47过井地震剖面图(左) 图3-8b f198-134过井地震剖面图(右)3.3初始合成记录的校正3.3.1对初始合成地震记录进行校正1.三种基准面高程校正:深度基准面、时间基准面、Checkshot基准面。2.测井曲线校正:在测井曲线采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井壁跨塌、基线漂移、电缆拉深等,需要对测井曲线进行编辑。(表格编辑、块编辑、厚度编辑和鼠标编辑)注意:曲线编辑是在深度域进行的。

35、注意:时间漂移:1、绝对漂移2、相对漂移(尽量使用第一层的替换速度,而少用时间漂移)。3Checkshot校正:Checkshot是存放于数据库中的时深表,一般选择VSP资料作为Checkshot,既可以从本井选择,也可以从邻井选择时深表作为Checkshot,其目的是为了合成记录更加匹配井旁地震剖面。在应用Checkshot之前必须施加TVD校正。a将合成地震记录叠置在井旁地震剖面上,观察其匹配程度。b加入合成记录于井旁地震剖面相关面板,用来检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3.3.2调试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参数提取子波子波类型有:高频理论子波(雷克子波)、单时窗提取井旁地震道子波、分时窗提取井旁地震道子

36、波。高频理论子波合成的地震记录分辨率高,但与实际地震剖面吻合度稍差一些;单时窗提取子波吻合度好但分辨率稍差一些;分时窗提取子波合成的地震记录分辨率和吻合度都要比前两者高,但是需要的资料比较多。所以如果单一的只追求分辨率,对与剖面的吻合程度要求不高的话,用高频理论子波合成地震记录就可以了。a初始合成地震记录根据梯形滤波法提取子波。b从井旁地震道提取子波的方法有自相关法(比较常用)和维纳莱文森算法。 c提取Ricker子波d子波参数:子波的相位:相同振幅谱的诸子波中,零相位子波的分辨率最高,而最小相位子波的分辨率并不是最高的。子波的主频:提取Ricker子波时需要定义子波的主频。一般在PostSt

37、ack观察频谱频带宽度及主频。分辨能力与频带宽度成正比,决定分辨率的是振幅谱的绝对宽度,而相对宽度决定子波的相位数,与频率没有直接关系。子波的长度缩短子波长度是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关键,所以子波长度不能太长;当子波的相位数一定时,频率越高,子波的延续时间越短,即波长越短,分辨能力越强。子波的窗口长度应用SeisWell模块来提取子波时需要定义子波窗口长度,一般为子波长度的23倍。3.4对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处理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处理的方法有:滤波处理、自动增益控制、乘法和改变极性。其中,滤波处理就是提取Rick子波、梯形子波等不同类型的子波的方法,并可以进行分时间段滤波处理,即分时窗提取子波。自动增益是

38、软件在时窗内自动计算比例因子,然后根据比例因子增益合成记录的显示结果。乘法处理方法是乘以同一个因子,使显示的波峰与波谷得到相同程度的改变。理论上讲,子波的极性应该与地震剖面的极性一致,一般先确定工区的地震剖面的极性,然后在提取子波时选择相同的极性。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剖面的对比,选择是否改变极性。上述几种对合成地震记录的处理方法,目标是合成记录更好地匹配地震剖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SeisWell模块新的子波提取程序a启动子波提取程序:SynTool-Extract- SeisWell;b初始化地震工区选择三维数据体;c编辑三维子波参数输入表选项:欲扫描的地震道中心线

39、号、中心道号、扫描线两边的线数、道数、反射系数相关时窗的开始时间、第一个地震相关时窗的延迟时间、各地震道相关的数目、相关时窗长度和平滑时窗长度。d得到SeisWell对3D数据的扫描结果:图中圈为井眼位置,叉为全部的品质因素值最高的位置。上图为信噪比观察图,图中色彩对应于品质因数值;下图为延迟时间观察图,图中色彩值对应于延迟时间值。e点击品质因素值最高的位置,得到沿某一主测线的各个CDP点与各个相关开始时间的信噪比观察图,图中叉为扫描框图内的品质因数的最佳统计匹配位置,色彩值对应于品质因数值,即信噪比值。利用此图可以快速识别最佳匹配子波位置。f从选择的位置提取子波,显示子波谱,并可以对提取的子

40、波在相位和时间延迟上进行处理。g对提取的子波进行存储并使用其重新计算合成地震记录。h在子波被拾取和应用之后,SeisWell模块提供了质量控制工具,三个统计显示工具:常态测试、稳态测试和相关测试,他们能够帮助我们分析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直接应用SeisWell模块,自动快速识别最佳匹配子波位置并制作相应的合成的合成地震记录。3.5心得体会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制作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分析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情况(主频、速度、波长);测井曲线的准确性分析和校正(对测井曲线进行环境校正和奇异值编辑);用密度曲线和声波曲线联合提取反射系

41、数;提取精确的子波(子波的时窗);在整体对应的前提下对局部的时深关系进行微调。通过对制作合成记录的学习,我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了Landmark的一些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制作合成记录,如何将合成记录加到井旁地震道中,如何将合成记录在剖面上显示,以及合成记录的存储。在制作合成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反复调整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匹配程度,否则将会产生误差,我在实验的中多次进行了调整,虽然在这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最终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第4章 层位解释4.1 解释层位的方法及操作步骤1. 在Seismic View下选择Horizons选项的Selection子

42、菜单,并点击Create。在弹出窗口输入新建层位的名称(如图4.1)。图4.1层位解释第一步2. 在Map View 下选择View选项的Contents,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自己创建的地层,并点亮Horizon 。此时在Seismic View中对层位的解释会自动显示在Map View上。3. 解释层位(如图4.2):A.点击Seismic View下左侧工具栏中的彩虹按钮即可开始层位解释。对于解释错误、画线过长的层位可以进行删除,具体操作为在Seismic View下单击鼠标右键并保持不动,单击Delete Mode。B.同时landmark有自动追踪层位功能,其操作为:在 Seismic V

43、iew下单击鼠标右键并保持不动,选择Tracking下的Auto Tracking。层位解释是landmark的最主要功能,其思路是:合成记录制作完成后,在工区内选择一条过井剖面,从井上标定的地层界面进行地震反射轴的追踪,并进行大框架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建立大的地层格架。最后进行逐步的细化闭合。图4.2层位解释第三步4.2建立连井剖面1. 单击Applications,选择Seisworks下的3D 按钮出现即SeisWorks 2003解释窗口。点击Session,选择new按钮,在弹出窗口中选择选择解释员、井、断层后OK确认。2. 待窗口中Interpret变为可选择状态时点击Interpr

44、et,选择Seismic弹出显示窗口、选择Map弹出底图窗口3. 点击显示窗口左侧工具栏的横线按钮后在map上拉一条连井线,并点击鼠标左键选中。按住鼠标右键保持不动并选择display。此时在显示窗口弹出的新窗口上点击OK确认后就会显示剖面图在剖面上,Ch47井扶余油层顶面在地震剖面上对应一个强反射特征的同相轴,即为本次解释的目的层T2。以Ch47井为标准,进行T2反射轴的追踪与解释(如图4.3)。图4.3过ch47井地震层位解释剖面4.3层位追踪解释1.以过井地震剖面层位解释为基础,通过剖面投影,层位在各条与剖面相交的剖面上将会有显示一个小圆圈。进行追踪(如图4.4)。图4.4层位追踪解释2.T2反射轴特征明显,表现为中强振幅、高连续、强连续的反射特征,地震反射时间在500-800ms,易于追踪解释。为了保证解释的精度,本次解释采用放大比例尺解释方法,即Time、Line、Trace采用“2,2,2”的比例(如图4.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