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6090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方案]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解决方案]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解决方案]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解决方案]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解决方案]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决方案]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方案]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二:2012年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第一部分 专项计划项目指南一、科技金融专项为缓解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特设本专项用于推动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科技贷款;鼓励并支持企业为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使用金融机构贷款,给予科技贷款贴息;引导创业投资资金投向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011001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本项目用于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补偿合作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所产生的损失。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创新型企业和高层次人才企业及承担国家、省、

2、市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重点支持列入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指引的产业化项目。申报条件:1.申报企业应为市区注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运营状态良好,有较好的成长性和社会信誉。2.有一支较为稳定的创新管理团队,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3.实施的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具有较好成长性和市场前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4.贷款资金用于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其中风险补偿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申报要求:1.申报企业登录苏州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网上注册,经过审核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入科技型企业库。已经审核入库的企业不需再注册

3、。2.企业在平台上填报和提交风险补偿贷款申请表、按要求录入相关证明文件、财务报表、知识产权等附件材料,并打印申请表,同附件材料一起装订成册(一份)。书面申报材料需和网上申报内容一致。3.贷款申请由苏州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常年受理,集中审核,通过后推荐给合作银行办理相关贷款手续。011002 科技贷款贴息本项目用于补贴科技型企业为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而使用金融机构贷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重点支持苏州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管理的科技贷款的贴息,实行总额控制和后补贴。申报条件:1.申报企业应为市区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2.2009年后企业实施科技项目所发生的科技贷款利息。3.企业的利息支出限于2011年7月1

4、日后发生。4.同一贷款不能重复享受政府贴息资助。申报要求:1.申报企业登录苏州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网上注册,经过审核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入科技型企业库。已经审核入库的企业不需再注册。2.申报资料:苏州市科技贷款贴息资金资助申请表;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贷款进帐凭证、企业结息汇总表和凭单(凭证复印件需加盖企业或银行印章);企业上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科技项目立项文件等经费使用说明;其它相关的材料。011003 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本项目用于引导和支持我市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投资,优先支持对高层次人才企业投资的创业投资机

5、构。申报条件:在市区注册登记从事创业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服务机构,2011年开展并完成向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投资。申报要求:具体申报要求另行通知。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项面向海内外,着眼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加快引进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围绕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鼓励企业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按照常年申报,集中受理,二次评审立项的组织方式,支持更多高层次人才来苏创新创业。引进重点:1、050001 创业类领军人才重点支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传感技术及物联网、集成电路和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

6、造、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等领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到我市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申报人和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或自主创业经历;2、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潜力;3、申报人在申报企业的现金出资一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4、第一批(上半年度)申报受理对象为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之间来到我市创(领)办科技型企业(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的主要负责人。第二批(下半年度)申报受理对象为2011年7月1日-2012年8月31日之间

7、来到我市创(领)办科技型企业(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的主要负责人。2、050002 创新类领军人才重点支持具有省级以上重大平台或研发机构的科技型企业引进的掌握关键技术、开展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和团队。申报人和申报企业需符合以下条件:1拥有博士学历或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2具有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关键岗位5年以上相关研发工作经历;32011年1月1日后引进到企业工作,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引进相关手续,引进后能连续为企业服务3年以上,且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9个月;4.引才企业为建有省级以上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规模型科技企业或苏州市创新先锋企

8、业。申报方法:1、申报程序:申报人及单位登录苏州市科学技术局网站(),进入科技项目申报平台, 按要求填写项目信息表、项目申报书、创业计划书并上传相应附件证明材料电子档(原件图片)后,按属地管理原则,由项目主管单位逐级在网上审查并推荐上报。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汇总、排序后,将汇总表于集中申报受理时间内分别报市行政服务中心科技局窗口和市科技局科技人才处。2、集中受理时间:上半年只受理创业类项目,网上集中受理时间为3月26日-4月6日;下半年同时受理创业和创新类,网上集中受理时间为9月1日-10日。3、申报材料:创业人才需提供: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创办企业证明材料(营业执照、验资

9、报告、公司章程及股权结构等)、主要成果(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奖励证书等)及其它证明材料。创新人才需提供: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以往工作业绩证明;引才企业营业执照、企业资质证明(省级以上重大平台、研发机构)、2011年度财务报表;引进人才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协议、薪酬或股权证明、在当地缴纳养老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等相关证明材料、知识产权权属证明或使用协议等。其它要求:己获得“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资助的人才及企业,不得重复申报;己获得苏州所辖各市、区人才引进计划资助的人才,不得异地申报。三、技术专项本年度技术专项主要围绕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组织实施。(一)纳米技术专项以

10、培育苏州前瞻性纳米技术产业为目标,围绕纳米光电子、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纳米节能环保等领域,在纳米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中试及产业化等环节,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目标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获取发明专利、重要技术标准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若干重点产品群,重点支持一批带动性强的纳米技术产业化项目和研发及服务载体,优先支持瞄准和衔接国家纳米专项计划的协同创新项目,推动苏州纳米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1、纳米光电子035401 基于纳米技术大功率激光芯片、激光器及应用产品035402 基于纳米技术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及应用产品万阳光学035403 高性能纳米电子、光电子集成器件及应用产品海兹思2、微纳制造03540

11、4 连续快速纳米压印、纳米印刷技术及应用产品一能?035405微纳执行器、微光机电、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及应用产品035406基于纳米工艺及尺度的加工与检测技术及应用产品海兹思3、纳米新材料035407 高性能碳纳米管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应用产品张明 汉纳科技035408 石墨烯等纳米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035409 功能性纳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产品035410 高性能纳米能源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产品035411 超强、耐磨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产品035412 高端防水、防腐、防静电、导电导热纳米应用材料及产品4、纳米节能环保035413 空气纳米净化、污水纳米分离技术及应用产品都尚、贝

12、昂035414 基于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高效节能产品035415 可降解、无次生污染的环境友好纳米功能材料5、纳米技术创新载体035416 纳米技术领域产业研究院、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建设(二)医疗器械与新医药专项围绕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集中支持一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研究与开发,目标是在生物试剂、医学影像、医用电子、医用材料和装置等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 优先支持能在项目实施期内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项目;围绕新医药产业发展,集中支持一批创新药物研发,重点支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药物和试剂的研究与开发,优先支持能在项目实施期内取得临床批件的项目。1、医用电子

13、035501 数字化、智能化快速诊断测试仪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035502 新型治疗仪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035503急救、监护及康复关键设备研究与产业化2、医学影像035504射线摄影成像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035505新型高性能超声成像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035506功能影像和分子影像成像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035507其它新型医学成像技术研究与产业化3、生物试剂035508 重大疾病的早期、快速、灵敏、低成本诊断试剂研发与产业化035509用于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的关键生物试剂研发与产业化4、医用材料和装置035510植入人体的可吸收生物材料研究与开发035511植入人体的

14、治疗仪器或装置研发与产业化5、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工程035512 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基层医疗机构示范应用与评价(定向组织)6、生物药035513 蛋白质、多肽、核酸类药物研究与开发035514 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035515 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研究与开发7、化学药035516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本源035517 三类新药首仿制备工艺研究及产业化(要有明确的产业化目标)035518 基于传统中药天然化合物的新药发现和研究8、中药035519 名医名方的现代中药研制、名特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9、医疗器械创新载体035520 医疗器械领域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

15、平台建设技术专项申报要求:1、项目属于指南支持领域和方向,具有较好的前期研发基础和明确的研发内容,能够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形成具体的目标产品。纳米技术专项项目分两类:应用基础研究类,要求项目实施期内完成小试,形成样品、样机;中试及产业化类,要求项目实施期内完成小批量、规模化生产与销售。填写项目申报书时,应在项目名称后面注明应用基础类或中试及产业化类。2、申报单位为苏州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企业应具有较强的科技投入能力,企业上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原则上不低于3%,要求提供近三年享受研发加计扣除(含研发项目确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科技创新政策享受凭证。3

16、、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优先支持近年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已结题姑苏领军人才企业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创新先锋及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项目。4、有市级拨款50万元以上的苏州技术专项在研项目、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在研项目的企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苏州市创新先锋企业、千人计划企业除外)原则上不再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企业原则上限报一个项目;同一企业不得将研发内容相同的项目申报其他市级工业科技计划。5、申报企业未在苏州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注册,需登录6、产业研究院应依托地方独立法人运行实体为主体进行申报,实行多元化投入,建立面向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完成用地规划审批和基本建设启动

17、,前期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今后5年内地方有持续投入的规划和措施;具有较高水平的院长和研发、运营团队;研发场所独立集中。不支持仅以科教单位为运行主体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其他载体建设要求与申报条件详见基础设施部分。第二部分 基本计划项目指南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围绕苏州产业发展方向,跟踪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和人才储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创新源。(一)工业部分1、电子信息516901 新型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格尔斯516

18、902 调制射频功率放大器、超结MOS器件技术研究广帝科516903 IPV6、WIFI、WIMAX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516904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智能化管理软件技术研究王卫星、格尔斯2、先进制造515605 数字化、绿色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515606 新一代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515607 高精密、高复杂加工成形技术研究515608 精密检测、测量仪器设备技术研究3、新能源516109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研究 516110 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节能技术研究516111 新一代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技术研究516112 核辐射安全及可靠性检测技术研究5

19、16113 新型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输变配电技术研究4、新材料516214 高效、节能有机/无机催化材料制备技术研究516215 新型医用材料、器件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516216 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516217 核电用材料的抗辐照、抗腐蚀、抗高温技术研究5、节能环保515718 高效节能技术、新型环保技术研究鑫瑞515719 智能化环境监测技术、气象分析技术研究6、其他510020 属于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指引关键技术方向,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突破核心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的具有明确产业化应用前景、研究基础好、创新性强的其他应用基础研究(工业)项目。申

20、报要求:1、申报项目属于指南支持方向,研究内容具有前沿性、前瞻性以及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能为我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创新源。2、申报单位为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在苏高校研究院、科研院所等。优先支持上述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的项目。3、项目完成时需取得以下成果:(1)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发明专利并获受理,取得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水平,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3)项目成果具有可预见的产业化前景,完成项目小试,形成样品、样机、技术标准。4、工业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实行限额申报,苏州大学限报20项,苏州纳米所、医工所限报10项,苏州科

21、技学院、常熟理工学院、苏州职业大学限报7项、西交利物浦大学、各在苏高校研究院限报5项,其他单位限报2项。(二)农业部分510201 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评价与创新重要农业生物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评价与创新;苏州特色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鉴定评价;农业生物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重要性状分子遗传基础及其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稻麦、蔬菜、水产生物与提高品质、产量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510202 植物病虫害及畜禽、水产生物重要疾病的防控技术研究农林重要生物灾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机理研究;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可持续控制;主要养殖动物危险病原体监测预警与控制;动物病原传播

22、机制、致病与免疫机理及其诊断、防治技术的研究;蔬菜病虫害控制新技术及畜禽、水产生物的发病机制及防控新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510203 农产品全程安全生产与调控的机理动植物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机理及调控研究;新农药、新兽药的药理机制、分子设计及抗性风险评估;饲料营养调控畜禽健康及产品品质的机理研究;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食品加工、设计、贮运、保鲜、营养保持的机理与新技术;设施农业和设施畜禽业生物学基础及调控技术研究。510204 现代农业前沿技术的应用研究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农业技术、感知农业技术应用研究;新型生物工程及其制品的构建及应用;工厂化种养及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

23、技术研究;设施农业及配套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环境有害物质的生物转化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农业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申报要求:1.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指南支持的方向,所在单位应能提供相应的研究条件。2.所申请的项目应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理论依据充分,解决的科学问题明确,研究的重点突出,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可行,考核目标具体。优先支持35岁以下从未承担过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青年科研人员。(三)医疗卫生部分针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科技问题,瞄准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在重大疑难疾病和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新型医疗器械应用等领域,攻克并推广一批疾病诊疗关键技术,鼓励和

24、支持医疗机构及其研究部门之间合作开展创新研究,为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水平,为培育省和国家基础研究项目提供技术储备。申报要求:1.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主要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及高校围绕我市临床医学创新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2.本年度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医疗卫生)的组织将不限定项目研究方向。项目申报人可根据“医学学科申报代码表(一级代码)”中的专科类别自行确定研究方向,并以附件中的二级代码为指南代码进行申报。不在代码表中的医学领域相关课题将不接收申报。3.各单位申报的项目数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具体见下表),每人限报1项,参加他人申报的项目不超过1项。4.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医疗卫生)的项目起

25、止时间为2012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各有关单位项目限额申报数单 位受理项目限额(项)苏州大学15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5苏大附属第一医院25苏大附属第二医院20苏大附属儿童医院15苏州市立医院(本部、东区、北区)20苏州市中医院10苏州市疾病控制中心5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3苏州市广济医院3苏州市卫生监督所3苏州市中心血站3工业园区8苏州高新区5吴中区5相城区5其它5合计155医学学科申报代码表(一级代码)一级代码专科名称一级代码专科名称HO1呼吸系统H16肿瘤学HO2循环系统H17康复医学HO3消化系统H18影像与生物医学HO4生殖系统/新生儿H19医学病原微生物与感染HO5泌尿系统

26、H20检验医学HO6运动系统H22放射医学HO7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H24地方病学/职业病学HO8血液系统H25老年医学HO9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H26预防医学H10医学免疫学H27中医学H12眼科学H28中药学H13耳鼻咽喉头颈科学H29中西医结合H14口腔颅颌面科学H30药物学H15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整形H31药理学二、科技支撑计划与省科技支撑计划相衔接,面向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培育重大目标产品,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打造民生科技,突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科技支撑计划分为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三个部分。(一)工业部分(科技型企

27、业技术创新资金)贯彻落实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意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工程和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工程,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转型升级和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有力支撑。1、产业化培育项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瞄准高端环节和关键节点,重点支持能够突破产业核心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形成重大目标产品、实现规模产业化的科技项目,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计划培育项目源。(1)信息技术与网络040101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应用优化、综合数据平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0

28、40102 基于物联网的特殊物流、特种装备运行等监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2)新能源040103 太阳能光伏电池关键配套材料、配套装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龚一晨 常州040104 基于能源合同管理的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3)新材料040105 高性能、新结构、新应用光缆电缆技术研发及产业化040106 高性能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特种复合材料技术研发及产业化(4)高端装备040107 大功率高压变频器、高性能伺服电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040108 大型高端数控系统、激光成型系统、机器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040109面向航空、海工高端精密部件的加工成型装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5)节能环保04

29、0110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电机控制、电池控制等系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040111 工业废气、固废高效洁净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臻源2、技术创新项目围绕培育科技创新企业队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040112 电子信息王卫星、格尔斯包括软件产品;微电子技术;网络及计算机产品;通信产品;广播电视技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产品;智能交通产品。040113 光机电一体化包括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新型机械产品;电力系统信息化

30、与自动化;汽车行业相关技术产品。安远040114 新材料包括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材料的先进制备、成型、加工技术及高性能产品。040115 新能源及节能包括新能源与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动力电池技术;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鑫瑞040116 资源与环境包括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与设备格尔斯;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040117 高技术服务业包括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和信息增值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研发设计和服务外包小强;检验检测服务;电子商务服务聚淘

31、、汪建刚。3、040118 产业联盟工作项目支持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鼓励联盟围绕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举办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鼓励联盟有效组织创新资源,牵头申报各级各类计划项目,建设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提高联盟内各单位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共享知识产权。鼓励联盟提供技术合作、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加速创新成果的规模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联盟组织国内和国际合作交流,开展技术培训活动,促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鼓励联盟组织、参与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或修订工作,收集、整理和编辑行业信息,建立联盟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申报条

32、件和要求:1、项目属于指南支持领域和方向,具有较好的前期研发基础和明确的研发内容,能够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形成具体的目标产品,项目成果具有可预见的产业化前景(产业化培育项目原则上要求达到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的产业化规模)。2、申报单位为苏州市各区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以及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组织。申报企业应具有较强的科技投入能力,企业上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原则上不低于3%,要求提供近三年享受研发加计扣除(含研发项目确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科技创新政策享受凭证。3、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优先支持近年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已结

33、题姑苏人才企业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创新先锋及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项目。对城区孵化器内小微企业给予单独立项名额。4、有市级拨款50万元以上的苏州技术专项在研项目、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在研项目的企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苏州市创新先锋企业除外)原则上不再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企业原则上限报一个项目;同一企业不得将研发内容相同的项目申报其他市级工业科技计划。5、申报企业未在苏州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注册,需登录6、本年度科技支撑(工业)计划实行限额申报,苏州工业园区限报60项,高新区限报45项,吴中区限报35项,相城区限报30项,沧浪区、金阊区、平江区限报10项(古城区有国家级创业园孵化器的,每家增报3项

34、)。7、产业联盟工作项目由联盟秘书长单位提供联盟工作计划书进行申报。(二)农业部分根据苏州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内容,重点围绕地方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开发、科技示范工程以及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需求,进行技术、装备、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的研究与开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1地方优良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520201 地方优质粳稻遗传改良与新品种(组合)选育520202 特色经济林果种质资源保护与快繁技术研究520203 优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520204 特色淡水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520205 水八仙种质资源保护及高效套种技术研究2农业科技示范工程520206 稻麦周年

35、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520207水稻超高产新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520208 新型安全高效绿色饲料的研发及产业化520209 高效智能型工厂化种、养技术研究与示范520210 生物营养强化农产品产业化开发与示范520211 农产品安全质量保障技术、监测技术研发与示范3高效农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520212 粮棉油、林果茶、蔬菜与花卉新品种选育520213 高效安全营养设施栽培技术模式及标准研究520214 特色水产品高效生态规模化繁、养殖技术520215 特色畜禽健康饲养技术及标准研究520216 生态、低碳、高效循环农业技术新模式研发520217 主要农作物及设施园艺重大病虫害高

36、效安全防治技术520218 高效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520219 新型高效安全专用生物肥料研制520220 智能种植、养殖关键装备与控制系统研发520221 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型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520222 小型农机器具选型及优化配套模式研究520223 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520224 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生物消解及资源化利用技术520225 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过程中的物联网信息技术研发4科技培训520226 围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要求,运用现代农业信息等技术手段,开展以农产品经纪人专业职业资格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农民收入水

37、平。申报要求:1、对各市(县)实行限额申报,各市(县)限报数为8项。2、项目应当有明确的实施场所或技术应用单位。项目第一负责人应为第一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有本计划在研项目的负责人一般不再申报本年度项目。3、优先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业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项目。4、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即重大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要求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万元,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育种类项目一般不超过三年。(三)社会发展部分按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要求,围绕节能减排与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等民生科技的重点领域,加强关键、共性、适用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

38、的示范,让科技惠及广大百姓。1、科技示范工程520301 典型文化遗产保护与发掘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520302 太湖流域及阳澄湖水环境质量改善集成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工程520303 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520304 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520305 城区河道水环境改善集成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2、关键技术应用研究520306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应用研究520307 覆盖城区居民区建筑工地噪声自动化监管关键技术研究520308 保健食品、药品非法添加化学物质检测技术应用研究520309 城市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研究520310 绿色建筑关键技

39、术应用研究520311 城市环境监测新技术应用研究52031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异味控制技术应用研究520313 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应用研究520314 轨道交通安全保护研究520315 城市社会治安打防管控新技术应用研究520316 生活污水中污泥的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应用研究520317 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及信息化服务技术应用研究520318 苏州地区重大流行病及传染病防控技术应用研究520319 临床用血浆安全性评价与快速检测方法研究3、传统丝绸产业提升发展科技支撑工程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传承发展苏州丝绸产业,提高苏州丝绸品牌和形象,重振苏州丝绸文化的影响力”的重要战略

40、部署,加快丝绸产业的整体转型改造和创新提升步伐,围绕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一批丝绸产业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520320 桑蚕茧丝绸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520321 桑蚕茧丝绸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520322 真丝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520323 桑、蚕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520324 功能蚕丝制品研究与开发520325 宋锦织造技艺传承与创新示范工程520326 丝绸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工程申报要求:1、示范工程项目重点支持市、区政府民生实事工程。2、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应用示范地或技术应用单位,鼓励产学研合作。3、丝绸产业升级发展项目由有关高校、科

41、研院所及企业进行申报,单独评审立项。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2012年市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重点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为发展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1、 科技服务机构建设540601 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民生科技领域,主要依托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教单位,开展重大科学技术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性应用研究,新建5个左右重点实验室。申报要求:承担单位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研究与实验场地;新增建设资金500万元以上;有20人以上的科研团队,其中10人以上需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有明确的研究方向。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本地骨干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仪器

42、设备等相关资源应纳入大仪网共享、管理,面向企业及社会开放服务。近两年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在完成验收并进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对于创新成果突出的实验室给予滚动支持。540501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产业集聚区域,依托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围绕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建设10家左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研发、设计、检验测试、信息及知识产权等系列化服务。申报要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方向应符合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拥有300平方米以上的服务场所;新增建设投资300万元以上或累计总投入1000万元以上(农业类平台应新增建设投资100万元以上或累计总投入500万元以上);有

43、15人以上的技术服务团队,其中5人以上需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申报单位应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或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对近两年立项建设的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完成验收并进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对运营规范,技术实力雄厚,服务成果突出,促进产业发展明显的给予滚动支持。优先支持建设过程中获得省级以上认证资质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企业研发机构建设541601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专项行动。由各市区科技局根据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分解任务,以大中型工业企业2011年度统计报表数据为基数,会同统计部门组织制定各市区推进方案,针对每一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具

44、体情况,提出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责任人、推进措施和考核指标。2012年市科技基础设施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参照2012年度上半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统计调查数据,进行实施进度检查后,向各区具体组织单位下达专项资金,各区予以配套,用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推进工作后补助。各县级市可参照上述办法,自行安排专项资金,推进本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541101 企业院士工作站重点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新建一批企业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等高端创新团队,共建研发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本年度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与省科技计划衔接,对于申报省企业院士工作站获

45、得立项的,实施联动匹配支持;未立项的将按照条件给予挂牌筹建,建设资金自筹。540401 企业研究院 以培育地标型科技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为目标,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载体,部署建设5个左右企业研究院。申报要求:企业研究院的依托单位为苏州市创新先锋企业等行业骨干企业,技术水平领先,建有省级以上载体,拥有行业知名专家领衔的50人以上的创新研发团队,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充分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建设期间企业年均科技设施建设与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不低于3%,研发工作场地面积不少于3000。540701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贯彻省加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行动计划,将推

46、进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作为引导和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用科技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常年申报,每年度分两次认定,建设资金主要以单位自筹为主,鼓励各市、区给予经费支持。对于建设成效明显的市级工程将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具有研发场地,配备必需的分析试验仪器,拥有专业研发队伍,具有稳定的研发投入,研发方向和目标明确。四、科技服务业计划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建设以吸引科技人才创业、支持高科技初创企业成长、培育新兴产业为目标,支持市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