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完整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6268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9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完整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雨霖铃》完整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雨霖铃》完整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雨霖铃》完整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雨霖铃》完整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霖铃》完整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完整版.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雨霖铃,柳永,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有乐章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课前预习,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请划出文中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并细细体味。,上阕:,皆,离别难,写实,景语:,情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皆,下阕:,相思苦,写虚,景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

2、情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中国古代诗歌里的意象,杨柳:柳有“留”意,“柳岸霸桥”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风:秋风带来的是凉意和凄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残月:多表离愁别恨,寂寞凄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判官),意象:出现在作品中带有主观感情的物象。,“杨柳岸晓风残月”,柳屯田永者,变旧声做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3、李清照词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表明别后冷落凄清之感,写出一种典型的怀人境界,足以与诸名家的“雅词”相比。可谓雅不避俗,俗不伤雅,显出柳词的特色。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 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录,课下讨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