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57419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护理专业代码:IOllOl二、招生对象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符合录取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三、学制与学历学制:五年,高职三年,本科二年学历:本科四、学习形式全日制五、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岗位,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等;其次是老年服务与健康管理企事业单位护理及护理相关岗位。序号面向的职业岗位备注1各级医院护理岗位毕业前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岗位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护理岗位4紧急医疗救护中心护理岗位5养老服务机构

2、、健康服务与管理机构及其他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或护理相关岗位六、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企业等护理岗位服务第一线,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二)人才规格1.知识要求(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伦理学、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具有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基本理论知识、专科护理知识等。(3)具有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方法。(4)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

3、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5)具有英语、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6)具有护理教学、科研、管理的相关知识。2.技能要求(1)具有规范、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2)具有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与配合抢救的能力。(3)具有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健康体检、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预防保健工作的能力和对慢性疾病患者、残障人士等提供家庭护理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协作能力。(5)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6)具有在职业活动中使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的能力。(7)具有一般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能力。(8)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护

4、理病历、医疗护理信息等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3.素质要求(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2)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慎独修养。(3)具有“两型”意识、诚实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精神。(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4.证书要求根据国家政策,建议学生毕业前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为基础,组织召开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会,同时综合运用访谈法、文献法等多种方法,对护理工作岗位(岗位群)进行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职业能力并形成职业能力标准

5、,进而明晰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护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提炼如下:序号工作任务职业能力1环境管理能为护理对象提供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诊疗及休养环境。2护理人际沟通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与护理对象建立友好、信任的护患关系;举止文明有礼貌,展示良好的护士形象。3护理文件的书写能规范处理各类护理文书,及时统计并上报医疗护理信息、。4安全护理能维护患者安全,并注意自身职业防护。5生活护理能满足患者口常生活需要,帮助、协助或指导患者完成饮食、排泄、清洁、舒适等基本活动。6心理与精神护理能识别患者异常的心理与精神活

6、动,为患者提供心理与精神护理,满足患者心理需要。7健康评估能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状况,及时识别病情变化,提出护理诊断/问题。8标本采集与送检能遵医嘱正确采集各类标本,并及时送检。9治疗护理能谨遵医嘱正确执行治疗处置或治疗计划,做好相应护理。10危重症抢救配合能遵照常见危重症抢救流程,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危重症患者。11医院感染的防控能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严防医院感染。12健康教育能根据患者身心状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以帮助患者恢复、维持或促进健康。13社区卫生服务能以社区人群为对象,开展社区护理服务。14整体护理能综合应用护理程序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或责任制整体护理。

7、八、培养模式(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以及医院等育人主体,实施“循环教学、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院专业共建的基础上,通过三方面的循环教学,即教学环境的循环、教学师资的循环、技能训练的循环,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达到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分八阶段:即职业基本认知与素养培养,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职业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职业岗位基本能力提升,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提升,实习。完成从职业基本能力到职业综合能力,从护生到合格护理人员的阶梯式培养。(二)教学模式为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主要选用以学生为主体

8、,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223教学模式”。即二突出: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导师指导下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突出职业道德培养(专业素质教育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二优化:优化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三加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加强美学艺术方面的熏陶,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三)考核与评价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多元考核与评价体系,做到考核与评价的“五结合”,即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将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将知识能力考核与职业素质评价相结合。1 .必修课程按百分制

9、考评,60分为合格。合格必修课程按教学计划学分标准计入毕业总学分。评价方法如下:(1)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论文答辩、调查报告、技能考核、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综合评定成绩占40%-70%,结业考试成绩占60%30%。(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2 .选修课程的评价方法,建议在各门选修课程结束时,按所修总学分评定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级,作为该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计入学籍档案。3 .实习阶段考核以医院考核为主。由医院各实习科室带教老师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评定,最后由医院实习管理部门根据学校要求及各科室评定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九、课程体系结构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护理专业人才

10、需求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的规律,构建以护理职业能力递增、工作任务难度递增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四部分组成,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突出护理,加强人文”的专业发展理念。详见下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入学教育人体形态健康评估护士礼仪军事训练人体机能护理技巧护理形体艺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内科护理中医护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病理学外科护理护理风险防范预案体育病理生理学妇产科护理心理与拓展大学英语护理药理儿科护理统计软件应用专业英

11、语临床药理五官科护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医用化学社区护理临床肿瘤护理学求职与创业生物化学精神科护理中医药与保健大学生就业指导医学免疫学急救护理技术护理美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护理导论成人健康护理美容护理文献检索护理伦理与卫生法律法规母婴、儿童护理孝文化与护士职业素养人际沟通康复护理音乐欣赏与舞蹈心理护理临床营养学文学欣赏护理管理急危重症护理美术鉴赏护理教育老年护理护理科研护理社会学临床护理实践核心(学位)课程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成人健康护理学、母婴-儿童护理学十、专业核心课程描述(一)健康评估(4学分)课程名称健康评估课程编码051109实施

12、学期2-3总学时64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16先修课程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临床课程课程目标L能力目标Ll能应用问诊的方法与技巧,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会独立采集健康史。1.2 能应用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其中与护理紧密相关的评估技能应熟练掌握(如压疮、口腔检查、呼吸视诊等)。1.3 能识别常见的体征,并能做出初步的临床判断。1.4 能独立采取实验室检查的标本。1.5 能独立完成心电图记录、会做心电监护,初步识别一些与监护有关的常见心律失常。1.6 能独立完成某些X线造影检查前的准备,会观察

13、造影剂的过敏反应。1.7 对于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会根据病情选用辅助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1.8 会独立书写规范的护理病历,能初步提出护理诊断。1.9 初步理解临床工作中的思维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2.知识目标:2.1 理解常见症状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点,说出常见症状的病因与相关护理诊断。2.2 理解健康史的基本内容。2.3 识记系统身体评估的内容,理解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2.4 识记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的基本内容。2.5 能识记心电图各导联连接方法及心电图机使用注意事项,说出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意义。2.6 理解X线检查前的准备、造影检查前的准备

14、和造影后的护理;识记X线和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了解CT和磁共振检查的概念和适用范围。2.7 能说出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的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脑脊液和浆膜腔积液的检查内容和意义。2.8能说出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格式;理解护理诊断的构成和陈述方式,理解提出护理诊断的原则及思维方法。3.素质目标3.1 勤奋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3.2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3.3 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3.4 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课程内容健康史评估、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护理病历书写。学习重点健康

15、史评估、症状评估、身体评估、护理病历书写。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综合应用案例分析、分组训练、小组讨论、示范演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仿真模型、实物设备、视频、音频、教学软件、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组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保障条件L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参照师资条件),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2 .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3 .配备健康评估实训室,满足开展健康史评估、身体评估等实训项目需要

16、。学业评价L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2 .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4 .课业成绩建议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三部分按比例评定。(二)护理技巧(9学分)课程名称护理技巧课程编码051110实施学期2-3总学时148理论学时43实践学时105先修课程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酣h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临床课程课程目标1 .能

17、力目标1.1 能熟练地完成生命体征测量、铺床、给氧、吸痰、隔离技术、鼻饲、无菌技术、导尿、灌肠等基础护理操作。1.2 能正确地执行医嘱,熟练地完成注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等治疗技术,并能及时识别用药后的反应。1.3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医疗护理文书。1.4 能针对常见的影响医患安全的因素提出防护措施。1.5 能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运用护理程序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2 .知识目标2.1 解释常用基础护理操作的目的、原则及注意事项。2.2 陈述病人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及发生安全意外后的处理原则。2.3 简述疼痛的常用见原因及影响因素。2.4 说出影响休息、睡眠及活动的因素,并能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2.

18、5 了解护理学的新进展。3 .素质目标3.1 体现人文关怀,具有慎独精神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3.2 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及良好的护士礼仪风范。3.3 具有医疗风险及医疗安全意识。课程内容各种护理记录单的填写,动脉血标本、咽拭纸培养标本及痰标本采集,危重患者观察与抢救、疼痛护理、休息与活动、静脉留置针输液、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特殊饮食护理、排泄护理、临终护理新进展。学习重点医疗安全意识及无菌观念的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常用基础护理操作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课堂延伸学习等教学方法

19、,配合使用仿真模型、实物设备、视频、教学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组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形式组织教学,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保障条件1.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参照“师资条件),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2 .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3 .配备基础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需要。学业评价L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医院评价)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

20、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2 .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4.课业成绩评定建议:成绩=平时成绩x20%+理论考核成绩30%+技能考核成绩50%o()内科护理(7学分)课程名称内科护理课程编码051112实施学期3-4总学时120理论学时88实践学时32先修课程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京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技巧后续课程临床顶岗实习课程目标1 .能力目标1.1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能识别常见内科疾病的病情发展演变,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12能够熟练进行内科常见护理

21、技术操作(如胸部物理治疗)及多项操作的护理配合(如胸穿、腹穿、腰穿的护理配合);1.3 能够正确对内科常见疾病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正确、有效的护理计划;1.4 能够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抢救仪器,具备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病的监护及配合抢救能力;1.5 能为常见内科疾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2 .知识目标2.1 能理解并解释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有关理论;2.2 能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2.3 能说出内科常见疾病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的意义。3.素质目标3.1 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具有慎独精神,懂得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得以体现。3.2 开朗稳

22、重,乐观自信,具有临危不惧、忙而不乱、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3.3 团结协作,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课程内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性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重点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护理评估方法、基本治疗手段、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临床案例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拓展学习内容;配合使用视频、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组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

23、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保障条件L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参照师资条件”),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2 .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3 .配备内科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内科护理实训需要。学业评价1 .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2 .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4.课业成绩建议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三部分按比例评定。

24、(四)外科护理(6学分)课程名称外科护理课程编码051113实施学期3-4总学时102理论学时74实践学时28先修课程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估、护理技巧乐沟通、健康评后续课程临床顶岗实习课程目标L能力目标1.1 具有规范、熟练的外科专科护理操作技能。1.2 初步具有运用护理程序为外科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综合能力。13具有观察外科病人的症状、体征,识别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做出应急处理的能力。1.4 具有开展社区护理服务与管理的综合能力,指导个体、家庭和社区预防、保健、康复及健康教育。1.5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心理调节及社会适应能力。1.6 具有

25、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2 .知识目标2.1 能阐述外科护理实践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2.2 能运用正确的外科护理评估方法,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3 能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采取恰当的护理。3 .素质目标3.1 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勇于担当。3.2 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3.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3.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3.5 具有终身须学习的理念。课程内容外科护理基本技术;普外科护理技术;脑外科护理技术;胸外科护理技术;泌尿外科护理技术;骨外科护理技术。学习重点要求学

26、生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外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一般外科手术的护理操作技能,熟悉外科常见病的基本治疗原则,运用护理程序、人际沟通技巧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临床案例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拓展学习内容;配合使用视频、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组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保障条件1.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参照“师资条件),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

27、;2 .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3 .配备外科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外科护理实训需要。学业评价1 .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2 .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4 .课业成绩建议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三部分按比例评定。(五)妇产科护理(3.5学分)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课程编码051114实施学期4总学时54理论学时34实践学时20先修课程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

28、、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技巧后续课程临床顶岗实习课程目标L能力目标Ll能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及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1.2 具备妇产科常见病的病情观察、疾病初步判断及观察治疗效果的能力。13能对妇产科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及术后整体护理。1.4 能熟练地进行妇产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1.5 具备指导妇女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能力。1.6 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7 能配合医生对妇产科常见的危重病人进行抢救。2.知识目标2.1 掌握正常孕产妇、异常孕产妇及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2 理解妇产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2.3 理解

29、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适应症、禁忌症及护理措施。2.4了解妇产科常见病的病因及病理。3.素质目标3.1 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3.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3.3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高度责任心。3.4 具有自学发展及创新能力。课程内容正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异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学习重点妇产科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临床案例或任务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应用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拓展学习内容;配合使用视频、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

30、手段。教学组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保障条件L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参照“师资条件),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2.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3.配备妇产科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妇产科护理实训需要。学业评价L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2 .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3 .注重学生

31、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4 .课业成绩建议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三部分按比例评定。(六)儿科护理(3学分)课程名称儿科护理课程编码051115实施学期3总学时44理论学时34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人体形态、人体利评估、护理技巧,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健康后续课程临床顶岗实习课程目标L能力目标1.1 能对儿科常见病的病情进行观察、药物疗效观察。1.2 能对儿科常见疾病进行初步判断分析。1.3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儿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1.4 能运用人文科学知识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保健指导。1.5 能按操作规程,熟练运用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1

32、.6 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知识目标2.1 能描述小儿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2.2 能了解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2.3 能准确描述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接种程序。2.4 能描述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的病因、诊治要点和护理评估。2.5 能准确描述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2.6 描述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治要点和护理评估。2.7 准确描述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3 .素质目标3.1 具备认真、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3.2 热爱儿童,同情、爱护与关心患儿。3.3 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3.4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

33、能力。3.5 具备儿科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与生活护理: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科常见护理技术:小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学习重点小儿生长发育知识。小儿营养和喂养。小儿体格测量。婴儿沐浴、抚触。暖箱、蓝光箱的使用。新生儿日常护理。小儿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临床案例或任务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应用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拓展学习内容;配合使用视频、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组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

34、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保障条件1 .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参照“师资条件),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2 .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3 .配备儿科科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儿科护理实训需要。学业评价L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2 .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4 .课业成绩建议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三部分按比例评定

35、。(七)成人健康护理学(13学分)课程名称成人健康护理学课程编码4136B实施学期8、9总学时215理论学时194实践学时21先修课程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技巧后续课程临床顶岗实习课程目标1 .能力目标1.1 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技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1.2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具有对常见病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的能力。2 .知识目标2.1 了解服务对象在成年阶段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原则。2.2 熟悉服务对象在成年阶段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

36、理诊断和医护合作性问题。2.3 掌握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的内容。3.素质目标3.1 树立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3.2 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刻苦、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课程内容总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重点了解服务对象在成年阶段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原则;熟悉服务对象在成年阶段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

37、断和医护合作性问题;重点掌握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的内容,运用护理程序、人际沟通技巧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时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临床见习、病例讨论、综合模拟实验等形式进行,着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内容可以思考题自查、上网查阅、翻阅图书等形式完成,并在理论考试中占一定分值,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保

38、障条件L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2 .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3 .配备成人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成人护理实训需要。学业评价L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2 .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4 .课业成绩建议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三部分按比例评定。(八)母婴儿童护理学(5学分)课程名称母婴儿童护理学课程编码4140B实施学期9总学时80理论学时55实

39、践学时25先修课程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技巧后续课程临床顶岗实习课程目标L能力目标1.1 能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及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1.2 具备产科、儿科常见病的病情观察、疾病初步判断及观察治疗效果的能力。1.3 能对儿科常见疾病进行初步判断分析。产科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及术后整体护理。1.4 能熟练地进行儿科、产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1.5 具备指导妊、产妇、儿童及家属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能力。1.6 具备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7 能较熟练的配合医生对儿科、产科常见的危重病人进行抢救。2 .知识目标

40、2.1 掌握正常孕产妇、异常孕产妇及产科、儿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2 理解儿科、产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2.3 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适应症、禁忌症及护理措施。2.4 了解产科常见病的病因及病理。2.5 能描述小儿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2.6 能了解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2.7 能准确描述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接种程序。2.8 能描述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的病因、诊治要点和护理评估。2.9 能准确描述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3 .素质目标3.1 具备认真、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3.2 热爱儿童,同情、爱护与关心孕产妇及患儿,尊重家属。3.3 具有

41、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3.4 具有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5 具备儿科、产科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3.6 具备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优生优育、正常妊娠期管理(分娩镇痛)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正常产褥期管理、高危妊娠管理(多始妊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妊娠并发症妇女的护理、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产褊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产褥感染、晚期产后出血)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母婴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小儿生长发育、母婴保健、新生儿及早产儿的护理、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新生儿黄疸、寒冷损伤综合征、

42、新生儿败血症、低血糖、低血钙的护理、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锌缺症患儿的护理)肺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液体疗法及护理、肾炎、肾病综合征、白血病、脑性瘫痪、21.三体综合征学习重点产科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小儿生长发育知识。小儿营养和喂养。小儿体格测量。婴儿沐浴、游泳、抚触。暖箱、蓝光箱的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o早产儿的日常护理。小儿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临床案例或任务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应用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虚拟教学等方法

43、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拓展学习内容;配合使用微视频、图片、多媒体、课程网站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组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保障条件L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2.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3.配备儿科、产科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儿科、产科护理实训需要。学业评价L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与互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2 .重视学

44、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4 .课业成绩建议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三部分按比例评定。十一、教学计划进程表医药学院专业技术技能型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分考核方式学时分配按学年及学期分配理论实践总课时I学年学年In学年IV学年V学年1234567891018周18周18周18周20周20周18周18周15周20周1入学教育1311051.0Kcl26261,周临床实习2军事训练1311062.0Kcl60602周20周,H20学分。临床实习3基础1311013.0kc2408483实习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05B1.5kcl242436周:1.55概论1311024.0Ks364642210安排如下:内科6体育1361013.0Kcl、2Ks32106108222同;外科10公共基础7大学英语(I、II)1321018.0KclKs21042813244I司:妇产科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