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设置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设置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设置调研报告电子技术应用产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技术应用产业的产生、发展与壮大是在引入大量的国外资本、技术、管理的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在江苏“十三五规划重点扶持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三大产业中,电子技术应用产业已处于全国优先地位。长三角己逐渐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江苏电子技术应用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各种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电子、集成电路、机械、计算机、通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信息服务等专业更需要大量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技术蓝领)。人才是最高贵的资源。电子技术应用产业是以人的智力劳动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人
2、才是最重要的资本。这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校所和企业培养了一批电子技术应用人才,但是这与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和满足电子技术应用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以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为精神,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并及时跟踪市场变化,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努力推进学校的专业群加速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调研小组进行调研活动。调研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总体要求;了解和掌握相关职业岗位对毕业生在职业
3、素质培养上的具体要求;了解和掌握我县行业产业发展动态,经济发展规划、相关职业岗位保有量状况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依据企业岗位设置和对生产与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就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教学改革与实训基地、专业群建设新思路。一、市场调查为了充分地了解电子技术应用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办学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应性,我校每年都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全面、广泛的市场调研,以此作为新专业开发、老专业改造的重要依据。下表为我校在开发区及周边地区信息产业抽样调查8家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专业企业需要人数企业电子技术
4、应用电子产品制造数字视听设备应用与维修6830154020208030301004060303020703050603050605030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调查企业8家,电子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约400人,电子产品制造200人,数字视听设备应用与维修200人,电类企业对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人才需求对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比例分别为:博士、硕士10%,本科专科26%,高职、中专为64%。与国外相比,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缺口更大,今后几年的需求将成倍增加。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产业人才需求现状1、技能人才培养的总量严重不足截至2021年底,全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产品制造
5、业平均就业人数五百多万人,其中工人需求量约占6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求量比例较低。目前中职和高职培养的学生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可见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总量稍显不足。2、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1)缺乏技能型的技术工人。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技术应用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据预测,至2022年,仅南京市技术工人缺口就有60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
6、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奇缺。(2)缺乏复合型人才。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产业科技人员较少,表现之一是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部门,人才所占比例偏低。2021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从业人数为四百多万人,其中雷达、电子测量仪器等高端技术部门人数都在5万以下,而人员大多集中在电子元器件、通信制造和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这几个部门。电子元器件业有17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装配工人;通信制造、广播电视业、电子计算机各为30多万人,其中多为工人及营销系统的人员,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高端人才缺乏是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产业发展的
7、一大隐患。随着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产业的壮大,竞争的加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成为电子技术应用企业紧缺人才,也是今后各企业争相抢夺的资源。(3)人才地区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向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逐步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电子技术应用产业基地,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向这些地区聚集。同时,高校毕业生大多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汇集,而西部地区、小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非常有限。西部原有的电子人才知识老化,新生代补充不力;东部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人才资源充足,甚至有人才过剩、人才浪费现象,且这种状况仍有继续加剧的趋势。(4)人才流
8、动频繁。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流动频繁,越是电子技术应用产业发达、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人员的流动性越高。据有关调查,北京、上海一些IT业研发人员流动率达到20%左右。北京中关村地区以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为主,人才流动有利于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不会对中关村造成明显不利。但上海、南京、苏州的电子信息企业主要是外商投资,而且规模和投资额度大,项目投产后,人才流动过频会对其吸引外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据统计表明,截至2020年底,全国约有58万人前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研究。而目前仅有15万多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工作。回归率与滞留率为1:3,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的2:1
9、形成鲜明反差。2022年,美国移民局发放的20万个用于招聘科技人员的签证中,中国人占10%。另外,在华外资企业凭借一些优越条件吸引高科技人才,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甚至成了外资企业争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桥头堡。微软研究校150余人的研究队伍中,70%以上是中国人。人才流失,特别是关键人才的流失已经影响到国家安全,对包括电子技术应用产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带来了损害,这种损害往往比一般的知识侵权更具破坏力和杀伤力。3.人才分布相对集中(1)考察电子技术应用产品制造业内部,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广播电视和计算机制造业的人数较多,其他几个行业相对较低。这种人员分布反映了电子技术应用
10、行业内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2)不同的企业类型之间,外商经济以及港澳台经济就业人数占50%以上,但就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国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要高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在人才总量上具有一定优势。外商以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低,说明我国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外商投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为主。(3)不同规模的电子技术应用企业中,小型电子技术应用企业的就业人员比例最高,达到近50%。从市场表现来看,小型电子技术应用企业经营灵活,容易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开发出新的应用型产品。三、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1、专业设置实用性。高校扩招后,我
11、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数量明显上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普通高等校校(本、专)共计1325所,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校1323所,其中本科校校有475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为756.2万人,其中硕士、博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占3%。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口57%o因此,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技能型人才,有别于高职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努力体现出“地方性、职业性、实用性等特色。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及时停办社会需求量较小的专业,开办应用性大的专业,如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及时开设计算机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等专业。2 .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
12、整体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既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3 .人才培养的双主体性。施教与受教是一个双边活动,好的教师,水平高、师德好、责任心强,才有可能教出好的学生;好的学生,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强、勤奋、刻苦,才有可能成人成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4 .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一性。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紧密合作,以企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岗位技能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和造就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办好中职教育
13、,必须依托行业,面向企业,与企业保持良好关系,形成促使学校发展和建设的合力。只有面向市场、突出特色、灵活设置专业,才能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从教学工厂的生产流程、设备购置到制作工艺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学生实际技能和劳动动手能力。5 .教学质量监控的多重反馈性。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反馈、考核具有常效性、多重性和过程性。教学质量监控不但要对教学过程质量进行检查,还要对教学效果、毕业生整体质量进行评价,才能保证毕业生“出口质量的优秀。6 .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电子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快,学校的培养方案
14、、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不断地跟踪和了解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吸收优质的教学资源,依托行业、企业支持和参与,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在全市范围内通过政府引导、网络共建、资源共享,优化组合,加大信息技术人才教育机构建设,同时对现有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建设科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四、电子技术应用类人才培养的可行性1 .行业优势。电子技术应用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范围广,发展快,潜力大,岗位多。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第一线的技术蓝领需求量更大。2 .地域优势。江苏是全国经济大省,电动车作为支柱产业,许多民营企业用人、用工特别青睐中专的学生。是一个职业学校生源
15、大县,每年均有大量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但他们又有强烈的升学、学习和就业欲望,因而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短期培训工作已迫在眉睫。为了充分发挥我校现有的优秀教学资源,保证更快、更多、更好的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我校经研究准备启动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短期培训计划,这样既可以解决大量学生的学习与就业问题,又可以为企业提供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真正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的三赢。3 .办学优势。我校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拥有首批国示范学校、“江苏省四星级学校、“江苏德育先进学校等一系列殊荣,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享有较高声誉和广泛的社会
16、影响。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一整套教学管理、质量监督与考核体系,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出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倍受社会欢迎。4 .专业优势。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紧跟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进行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必须与科技市场紧密结合,必须以培养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材作为自己的目标。我校按照教学现场和生产现场同步,实验设施和生产设备同步的原则,与全市十多个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固的实习基地和就业网络,能充分保证短期培训学员可以学有所长、按时
17、就业。5 .就业优势。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建立广泛而深厚的就业基地,就业率连年居全市同类校前列,多次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6 .诚信优势。我校历届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能刻苦好学,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遵循先就业,后择业;先奉献,后索取的就业理念,顾全大局,遵章守纪,以较高的素质,较强的能力在各公司“用得上、沉得下、留得住,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青睐,并形成了良性循环。五、几点建议1 .围绕市场调整专业结构。现在电子技术应用产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应紧紧抓住所依托的产业大发展的机遇,结合电子技术应用产业为信息化建设和传
18、统产业改造提供系统装备和技术支撑的现实,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了电子产品制造技术专门化方向、数字视听设备应用与维修和电气技术应用等专业或专业方向。2 .围绕特色定位培养目标。学校就将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在将设计图纸转变为物质实际的技能型和组织管理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总目标是产生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最佳结果,编制专业的职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图,突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保证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特色应考虑重视文化基础课和选修课的编排,强调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坚持外语和计算机教学不断线;专业课的编排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
19、程综合化趋势明显,重视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实践性教学环节自成体系。3 .围绕能力深化教学改革。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按照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能力,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选学模块,基本模块适应求职之需,选学模块适应发展之需。教学中,积极推广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突出相关的学习工具和应用软件的使用。还注重紧跟现代企业发展步伐,开设SMT(表面贴装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课程,为学生适应现代企业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4 .围绕现场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学生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训练,要初步培养出自己
20、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了具备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模式和评价方式,这套体系立足生产现场岗位(群)的能力结构,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分成基本模块、专业模块、综合模块三个层面和创新模块一个尖峰。基本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模块用于训练一定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模块用于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模块针对优秀学生而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由调查、检索确定课题一一方案及具体技术设计一一元器件选择、采购一一制作、调试完成课题,几乎就是生产现场的演
21、练,整个体系构成一个有宽度(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有厚度(各模块的区分度清晰)的金字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尝试。5 .围绕质量建立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是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试金石,是保证学校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学校应按照教学质量因素,将控制调节部分划分为外部因素调节模块和内部因素调节模块,与之相对应建立外部因素调节系统和内部因素调节系统。对外因素调节系统涉及诸如条件、方法、政策、激励机制等对外因素,主要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过程评估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考核测量等形式实现监控;内部因素调节系统主要通过听课、评课、检查、试卷测量等渠道,检测教学现状。该校这种外部因素调节系统和内部因素调节系统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避免了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方式的随意性和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