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201209.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828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20120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20120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20120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20120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20120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20120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201209.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张连仲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资源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2012 08,Effective ELT,十年回顾: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对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

2、的新阶段。,Effective ELT,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促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带动了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一大批教材深受喜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高度重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注重学生成长过程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正在形成;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Effective ELT,教育发展与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

3、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Primary English,小学英语的开设是战略决策,是必要的;小学英语总体是健康,成功的,必须充分肯定近十年来全国小学英语的努力,探索和获得的经验;重视小学英语的基础作用小学英语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4、部分,一、英语课程改革历程简要回顾,1999年,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系统、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国务院的部署,1999年教育部组织专家起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以此为开端,全面启动建国以来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改革的特点是:自上而下,改革力度大;全面改革,改革范围广;长远规划,改革时间长。在起草和修改纲要的同时,教育部组建了18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研制小组,开始起草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组于1998年7月成立。其组成人员分别来高等学校、教

5、科院、教研室、出版社等单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有成员都具有长期从事英语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经验。,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发布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在18个国家实验区开始进行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同年8月,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组建了高中课程标准研制组。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同年开始修订200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义务教育部分。2007年教育部正式组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二 修订基本思路,科学性(经 过实践检验的先进教育理念的确认和 表述):1对外语课程性质的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2 对级别能力指标的细化修改;

6、3任务型教学表述的完善;4评价概念的深入展开和案例的设计,课标理念,语言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而课程标准(2011版)对此理念则进一步明确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

7、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产奠定基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本次课程改革从头到尾体现的上位思想:要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面向每一个学生。对义务教育课标的定位: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标准,不是精英教育的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价部分更要体现这一理念。,教育目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 学生 学校 教材 测试,教育背景(家庭、社会、国际),系统性,细致梳理级别目标,形成符合学生外语学习阶段性发展规律的梯度递增能力指标例:二级语言知识中语法项目的表述:1

8、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简单句的基本形式。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以上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说,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如问候、告别、致谢、道歉等);4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5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二级阅读,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看懂贺卡等所

9、表达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三级,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2能理解并执行有关学习活动的简短书面指令;3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4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5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写,1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3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玩、演、视听,1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3 能学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30首左右(含一级要求);4能看懂程度相当的英语动画片和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

10、平均每周2025分钟)。,普适性,充分考虑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多样性的现实,照顾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强灵活处理的空间例:二级词汇要求:1.知道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2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3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五级词汇能力要求,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4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实用与功能性,(用从功能角度,考虑教学需要和

11、语言实际应用,在具体项目选择,范围掌握,语言描述上凸现语言的交际和实用需要,并增加更多来自一线实践检验后的教学建议和评价案例,以利教师实际操作),附 录,附录1 语音项目表 附录2 语法项目表 附录3 功能意念项目表 附录4 话题项目表 附录5 教学实例 附录6 评价方式与方法举例 附录7 技能教学参考表 附录8 课堂用语 附录9 词汇表(建议词表),附录1-语音(说明),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

12、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英语有不同的口音,如英国口音、美国口音等。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基本掌握一种口音的基础上,适当接触不同的口音,为他们发展交际能力打下基础。,1基本读音(1)26个字母读音(2)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3)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4)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如th,sh,ch等(5)辅音连缀的读音,如black,class,flag,glass,plane,sleep,bright,cry,sky,small,speak,star,street,splash,spring,screen,programme,quie

13、t(6)成节音的读音,如table,people,uncle,single,middle,little,parcel,basin,cousin,often,seven,2重音(1)单词重音(2)句子重音3意群的读音(1)连读和失去爆破(2)弱读与同化4语调与节奏(1)语调(升调,降调)(2)节奏,(1)在五级语言知识目标的语音项目中增加了利用音标学习单词发音的要求,2 二级词表,1根据本标准的语言知识目标要求,二级应学习600700个单词。本词表列出423词,为小学二级基本词汇。各地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自行选择200300词。2.为体现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本词表不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

14、文释义。3本表不列词组和短语。4名词复数特殊变化、动词人称变化、美式英语等,采用括号形式标注,如child(pl.children),be(am,is,are),colour(AmE color)。5数字(含基数词、序数词)、星期、月份等,按类别整体学习,故不按单词收入本词表。6本词汇表不列语法术语。7可根据构词法推导出的部分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单列。,五级词表,说明:1根据本标准的语言知识目标要求,五级应学习15001600个单词。本词表列出1500词,要求学习和掌握基本词义和用法,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100词。2.为体现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本词表不列出单词的词性和

15、中文释义。3.本表不列词组和短语。4动词人称与时态变化、名词复数特殊变化、美式英语等,采用括号形式标注,如be(am,is,are),child(pl.children),colour(AmE color)。5本词汇表不列语法术语。6可根据构词法推导出的部分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单列。,话题部分修改,第60页:第1条,(1),“个人情况”和上面的标题重,建议改为“个人背景”,英文相应改为Personal background。Data建议改为information.第60页:第3条,“周围的环境”建议改为“居住环境”,英文相应改为Living environment.(9)的英文议改为Hous

16、es and apartments.第61页:第7条,“emotions”建议改为“moods”。第61页:第8条,“communications”建议删除s。behaviours也删除s.第61页:第10条,(31),“个人庆典”感觉不妥。第61页:第11条,(32),“Planning”建议改为“Shopping plan”;(33),“Products”建议改为“Goods”;(35),“Paying”建议改为“Payment”。第62页:第12条,“drink”建议改为“drinks”。第63页:第17条,(59),“Road”建议改为“Traffic,对词表的修改(1)增加了不规则动

17、词表,删减了词汇表中有关动词的不规则形式的标注。经过统计,二级词表的纯动词及具有动词词性的词为89个,约占21%;五级词表中354个,占23.6%,3 二级阅读评价,评价案例17:阅读故事,按故事情节排列图片顺序。Bob and Richard are sitting on the bench near the school playground.They are talking about yesterdays football game.They are excited.Suddenly,Bob sees a schoolbag beside the bench.He picks it u

18、p.“Whose bag is it?”he asks.“Lets go and find the owner,”Richard says.They go to the shed to get their bicycles.“Where is my bicycle?”Richard asks.“Oh!I left my bicycle beside the bench!”,按故事情节排序,图片的顺序是:1.()2.()3.()4.()评析 本案例适合二级水平,主要考查学生借助图片读懂简单小短文的能力,通过要求学生给图片排序,考查他 们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故事发生的顺序。,评价案例 29,三至五级听

19、力评价你将要听到5个人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请你一边听一边将他们的名字与他们的身份对应起来,把身份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Tom Smith A a student from the USA2.Mary Shaw B a salesgirl at a computer company3.Nick Hansen C a P.E.teacher at a high school4.Sue Parker D a doctor taking care of children5.Peter Roberts E a shop assistant,二、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突破,(一)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英语

20、教育教学理念。英语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形成学习策略和健全人格作为课程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出了建立语感和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2011版修订如下:(1)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3)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4)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1、;(6)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得到了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是,这些理念对英语学科的针对性还不够强。从排比句本身的内容来看,这些理念似乎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任何学科。2011版本的基本理念在基本保留2001版本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科特点,每一条理念中都渗透了对英语的教与学的阐释,特别是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以及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语言

22、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

23、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和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

24、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

25、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二)建立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

26、心的课程目标体系,2011版课标关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个维度关系的表述:“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1、明确知识与技能的辩证关系,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框架已经超越了以往教学大纲基于知识和技能的定位。从以往的教学大纲来看,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英语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从1980年代进入到1990年代,当时所使用的教学大纲反映出的重大变化有两个:其一是四项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

27、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其二是加入了交际功能表(即稍后改称的日常交际用语表)。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正在朝超越知识与技能的方向稳步迈进。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最终宣告“知识+技能”时期的终结,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技能”模式的整体跨越,把英语的整体课程建立在“人与意义”的理论概念之上,因而启动了我国英语课程的战略变革。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0401.doc,这样的整体跨越和战略变革有三个要点值得强调:第一是目标体系在面对“语言本身”(含语言知识和技能)和“使用语言的人”这两个基本因素上,把立足点放在人上,更加重视面向“使用语言的人”;第二是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这两

28、个基本方向上,目标实现的侧重点放在意义上;第三是目标设置在面对词汇语句和语篇这两个基本单位上,更加关注语篇。,Developmental views on language and lan 外语教育性质认识的三阶段teaching,English as subject knowledge and the study of form and structure of EnglishEnglish as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the functional view on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as means of thinking

29、and focus on Learner and learning process 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 语言学习者学习能力inventions1.ppt,2、突出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的概念,并系统地规定了“情感态度“的内涵:“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2011版进一步强调:“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

30、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3、重视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5个维度之一,提出了准确的“学习策略”定义: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在专业化的定义基础上提出了“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即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并明确界定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加以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

31、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参照了OMalley和Chamot(1990)的分类,他们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另外也参照了Oxford(1990)的分类,Oxford把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其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其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

32、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课程标准还为“学习策略”制定了具体的分级目标,这些分级的具体目标使学习策略不再停留于一般化的要求,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明显地增强了操作性。,4、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目标,2001年的课程标准系统提出文化意识的概念,并界定了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此基础上,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文化意识”的4方面内容,即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依据“文化意识”的这一理论模型,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分级标准。课程标准在我国英语教学纲领文件中明确了“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

33、础之一,并具体规定了“文化意识”的主要内容和分级目标。这对于一线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效能.,(三)建立了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标准贯穿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还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目标。,对课程实施表述的修订,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各地可根据师资条件、资源配置等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课程

34、实施方案,确定小学开设英语的起始年级及小学和初中毕业时应达到的级别要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各地教学研究部门应加强对教学的分类分层指导和评价,帮助学校因地制宜地落实本地课程实施方案,并注意做好学段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尤其要做好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平稳过渡,促进地区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四)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首先引起业内重视的教学路径就是任务型语言学

35、习,即Task-Based Learning.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以“用语言做事情”为出发点,提倡使用任务型语言学习的路径。,2011版课标对任务型教学的表述,本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五 关于教学建议(略)和评价建议,教学建议共8条,评价建议9条,比试

36、验稿更为详尽,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并附有较多的案例及解析。对教师教学和教师职业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对教研部门教师培训具有指导意义,评价理念,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新课标强调评价应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价的维度,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力求体现课程内容“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评价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本质是尊重每个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如潜能等,实施过程性评价不是为了筛选,而是帮助学生。既关注全体学生,又对每个学生提出具体帮助。,评价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心智发展特征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

37、展的作用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评价对教学的的正面影响注重各年级英语教学的阶段性,内容修订情况,进一步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评价的促进学习和发展的功能;丰富对形成性评价讨论和介绍,增加多种评价案例(1 2 3),加强指导性和示范性;小学评价部分更加具有针对性、具体化的要求 4第九条关于中考的要求,更加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引领作用(大规模、高利害、终结性测试的改革)。,思考题,1.怎样认识评价的教育功能?应该在那些方面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评价改革,使评价发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作用?,课标用9点分别对评价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和要求。请注意:这9点不是完整的理论论述,

38、不可能完全包括评价的全部;重点在课堂教学相关的评价方法和实践的讨论。,说明,1.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功能(guiding and leading),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及时、有效地监控,以起到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评价因此要做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保持兴趣、改进学习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家长和社会了解情况,共同推进教育的健康发展,2.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以及评价的

39、实施等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可行的评价工具,了解评价标准和学习进程,发现和分析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不断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机制,采取有效的评价措施,支持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本标准是确定课程评价内容与标准的依据。教师应当综合考虑本标准所规定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及特点

40、,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内容,采用恰当形式。应避免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考查和脱离语言实际运用的倾向,以切实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案例),4.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在设计和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阶段教学的特点与评价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接近的形式以及平时测验、成长记录袋、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应采用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和表现性的评价形式,以口试、听

41、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笔试中,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要合理配置终结性评价应采用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和表现性的评价形式,以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笔试中,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要合理配置。,5.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其核心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反馈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活动,及时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困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为下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依

42、据,形成性评价应坚持激励原则。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使学生通过参与展现自己学习进步的各种评价活动,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测试与非测试、教师评价、学生个人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等,成绩呈现可采用等级评定、评分和描述性评语等形式。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与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教师还应主动争取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6.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如期末考试、毕业学业考试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

43、用能力的发展程度,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终结性评价应根据教学的阶段性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和语言知识运用等部分。注:(评价或测试的阶段性特点,与中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可以有不同,以体现学生对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口试要重点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的运用。听力部分应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避免单纯辨音题等脱离语境的题型。阅读和写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真实语言材料和表达真实思想的能力。对语言知识的考查应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不应孤立地考查知识点或对知识的机械记忆。,终结性评价应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44、有机结合起来,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渗透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考试形式应灵活多样,合理配置主观题和客观题。注:趋势:研究在终结性测试中用更丰富、接近真实的检测方法和试题形式检测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评价要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平时的教学要避免为考而教、不考不教、以考代教的倾向(解读),特别是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干扰正常教学的做法。要坚持以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使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8.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和平时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激励学生的学

45、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小学中、低年级的终结性评价应采取与平时教学相近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小学高年级的终结性评价也应主要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合理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基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终结性评价的成绩评定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不宜采用百分制。,9.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考的定性: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

46、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级别水平的程度。体现学段特点的听读具体要求:听和读应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加以判断、归纳、综合。体现学段特点的听读具体要求:说和写应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完成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事物、发表意见(解释,不要被解读成很复杂的语言活动)和观点的能力。英语学业考试需要以适当形式考查学生对具体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该是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孤立地考查知识点,更不是考查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思考题,1 评价的九条所体现的核心理念是什么?2 义务教育

47、阶段为什么要强调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案例解读,收录的原则,综合各地老师的反应,课标组认为课标的案例应该较为全面,同时应有阶段特色和针对性。应该在有限的篇幅内,重点关注课堂教学评价,关注过程性教学中的评价,关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这是因为,人们对于大规模客观性终结性测试的基本形式和使用相对更为熟悉一些,而新课程提倡的过程性、表现性、综合型评价对大多数人来说,还不够了解。教学中急需指导。因此,案例用相当的篇幅介绍各种形成性评价方法和测试手段。在评价案例编排中,采用了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一层分类,然后,按语言技能分别介绍听说读写等评价技术和测试类型,再适当介绍一些语言知识测试的方法。,1.突出形

48、成性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案例部分介绍了多种可用于不同场合、为不同目的的评价的工具和方法,按照评价理念,大部分方法都可以同时用于形成性或终结性评价。特别是一些活动类、表现性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强调评价方法的的目的是为教学过程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要充分认识形成性评价在初中教学的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转折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的形成主要在初中阶段,要端正理念,让评价更好为促进教学和学生能力发展服务,要纠正评价就是考试,就是为了中考,将三年的教简化为应考、备考的过程,用总结性考试的形式、内容和评价标准错误的要求成长中的学生。,形成性评价案例,评价案例21 基于课堂观

49、察的表现性评价评价评价案例22 基于课堂提问的阅读理解评价评价案例25 基于自评表的阅读兴趣与策略评价评价案例26 基于学习档案的形成性评价,关于形成性评价的说明,形成性评价是指贯穿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其主要目的不是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提供及时的并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反馈,为调整和改进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形成性评价与平时的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应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在于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获得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获得信息的方式包括课堂观察、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测验、课后作业

50、、师生交谈、自评和互评问卷等。形成性评价也可以采用终结性评价的一些形式,如纸笔测试。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教师都要及时、有效地记录信息,并向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师的反馈应 尽可能具体,既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也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为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形成性评价的重点不在于评估学习的结果。教师可以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或具体的课堂教学目的确定评价的维度。由于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所以评价的维度是多样的、变化的。,一级和二级课程目标主要在小学阶段完成。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