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抢救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8445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骤停的抢救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心脏骤停的抢救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心脏骤停的抢救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心脏骤停的抢救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心脏骤停的抢救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骤停的抢救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骤停的抢救PPT文档.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版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生存链:2005年的四个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2)尽早实施CPR:强调尽早胸外心脏按 压。(3)快速徐颤:如有指征应快速徐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主要内容,诊断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除颤CPR的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心肺复苏时的药物应用 复苏后治疗预后,诊断,病人无反应。应该迅速识别大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临终呼吸,新指南改进,病人仅有临终呼吸应判断为心脏骤停,开始胸外按压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检查大动脉搏动是否存在应10秒 如不确定,也应开始做胸外按压,新指南改进,A 开放气

2、道,气道控制B 重建呼吸,呼吸支持C 胸外按压,开胸心按压旧版ABC 新版CAB旧版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A)并进行人工呼吸(B)新版强调尽快开始胸外按压,时间就是生命 1、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5秒头晕,黑曚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氏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脑死亡”,2、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和质量密切相关,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

3、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胸外按压,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按压方法:迅速有力均匀,使胸壁充分弹性复位;用双手,一手掌根接触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于上方按压。按压深度:5cm按压频率:100次/分,胸外按压,按压通气比:30:2(以往是15:2)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在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CPR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双人CPR时,如高级人工气道已建立,不应中断按压,按压者连续给予胸外按压,另一施救者给予频率8-10次/分的通气(每6-8秒通气一次)避免给予过度通气,应当反复强调:按压频率不够、深度不

4、足、按压停顿、换气过度的后果就降低心输出量、冠脉和脑血管血流量,从而降低复苏的成功率,人工呼吸,打开气道(将病人头侧转并抬起下巴)检查呼吸,如果没有呼吸,就进行2次通气。每次通气都应在1秒钟内完成,并引起可以看到的胸廓起伏。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30:2。对于有心跳,仅需要提供呼吸支持的患者,成人需要10-12次/分的通气,或每5-6秒通气一次。当人工气道建立后,如果2人进行的CRP,按压不需被通气打断,通气频率为8-10次分。,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应先通畅病人气道,捏住病人鼻子,并要用嘴封闭病人嘴巴。给予一次超过秒的吹气,正常呼吸(不是深呼气,也不是深吸气,这可防止自己不要因此而头昏眼花或

5、头晕),对于有 些人指出口对口呼吸可能传染疾病,新指南强调,研究数据表明感染传播的机会非常低,并鼓励任何对此有顾虑的人使用隔离装置进行通气。指南也鼓励那些不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人首先寻求帮助,并只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球囊面罩通气高级气道(气管内插管或喉罩气道)通气:应该努力做到置入导致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和次数到最小化。最宜限制在10秒钟内。喉罩气道:与面罩比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和可靠的通气发方式,其发生反流的几率较小,误吸亦很少发生;与气管内导管比,具有相同的通气效率,通气成功率71.5-97%,置入更简单。气管内导管(1类证据):保持气道开放,便于吸痰、输送高浓度氧、给药和避免误吸,但

6、技术要求高。,注意事项及讨论,1、在心脏骤停(SCA)的起初几分钟内,人工呼吸的重要性不及胸外按压,因为在心跳刚停止的几分钟内血氧水平仍较高。SCA后,机体的氧储备在12分钟内可能消耗用尽)。在心脏停止的早期,心肌和脑氧供有赖于已降低的血流而不是缺乏的那部分氧。在CPR时,血流可因胸外按压产生。,注意事项及讨论,2、在较长时间的室颤(VF)的SCA者,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同样重要,因为血中的氧气已耗尽。通气和按压在窒息者如儿童和淹溺者也一样重要。因为这种病人的心脏停止是由于低氧所致。,注意事项及讨论,3、在CPR期间,到达肺部的血流明显减少,因此低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能够保证恰当的通气血流比值。施救

7、者不应给予过度通气(呼吸过快或潮气量过大)。过度的通气没有必要而是有害的,因为它会增加胸内压,减少静脉回流到心脏,减少心输出量,并降低存活率。,注意事项及讨论,4、避免通气过大或太用力,没必要这种通气,因可引起胃扩张及由此导致的并发症。,除颤,CPR和除颤何为先?2000年指南建议对已有心脏骤停成年人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新指南根据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作如下修订,在现场有AED的情况下,任何人目击成人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除颤(级推荐)。当有一人以上参与抢救时,一人实施CPR直至AED到位,电极连接完毕并分析心律和考虑除颤。,早期(骤停后5分钟内)电除颤的理由:引起心脏骤停最常见的

8、致命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在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中约80-90为除颤;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或消失。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骤停。,多项研究表明,除颤开始时间和目击者开始CRP早晚与心脏骤停存活率有关。自VF的心脏骤停病人倒下至除颤,每延后一分钟,如果不做CPR,病人存活率下降7-10。如果有目击者作CPR,自病人倒下至除颤,每延后一分钟病人存活率下降3-4。目击者立即CPR并最快除颤,存活率可提高2-3倍。目击者立即CPR,许多VF的成人可能无神经功能障碍存活,尤其是在心骤停发生5分钟内进行除颤者。,当急救人员到达未被目击的院外猝死现场,在检查心电图和除颤

9、前应该给予5个周期(约2分钟)的CPR(b级推荐)。,当急救人员接求救电话到达现场的时间超过4-5分钟时,应考虑制定如下程序:对于既往有突发意识丧失的患者,除颤前进行5个周期的CPR(b级推荐)。因为较长时间的心脏骤停经胸外按压后再除颤,成功率更高。,2000年指南建议对于室颤(VF)和无脉室速(VT),给予连续3次除颤,其间并不进行胸外按压。新指南建议只进行一次电除颤并应立即进行CPR,先行胸外按压(a级推荐),而心跳检查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约2分钟)后进行(除颤后最初几分钟常出现无效灌注心律),在最近一个心脏骤停VF的研究中,只有2540的病人在除颤后60秒内产生规则的心律,其中更少能

10、产生有效泵血。因为第一次除颤成功率很高(尤其是双向波除颤,其除颤成功率大于90)而且尽量减少胸外按压中断是极为重要的。连续三次除颤,浪费时间(需花时约1分钟)导致胸外有效按压中断。,实验表明,如果第一次除颤后,VF没有终止,第二次除颤增加的好处降低,而开始CPR更有价值。做了5周期(约2分钟)的CPR后,用AED分析心律,如果有合适可进行再除颤。如果非除颤心律,AED会告知立即继续CRP,除颤能量:使用单相波除颤时,首次除颤能量为360J,如重复除颤则使用上述相同能量;如使用双相波除颤时,选用能量为150-200J或直线双相波选用120J。必须强调:除颤前应多次观察是否室颤波,非室颤波不能除颤

11、,附:,心前叩击:没有前瞻性研究评估其作用。在3个病例报告中,胸部叩击能使VF或无脉电活动转为可灌注心律。相反,其他研究发现叩击后使心律恶化,如使VT加快,VT转为VF,或转为完全性心脏阻滞或心脏停搏。根据其有限的有效证据,和已报道的潜在危害,不推荐也不反对使用该法,附:,起搏:经皮起搏对心动过缓者有效,对无效收缩状态的心脏无效。因此,在心脏骤停时不推荐使用经皮起搏治疗。,成人BLS流程图(虚线方框为专业急救者施行的步骤和程序),否,心肺复苏时的药物应用,由于缺乏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脏骤停病人长期转归的充足证据,所以应淡化 CPR措施中给药的重要性。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肾上腺素:1mg静注每3-5

12、分钟一次,仍是首选。9000例心脏骤停的随机研究中,与标准剂量相比,高剂量的肾上腺素并不改善病人的存活率或神经功能结果,故已弃用,只限用于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过量者。,血管加压素:对难治性室颤与肾上腺素相比,血管加压素作为CPR一线药物效果好。1186例的各种类型心律的院外心脏骤停多中心研究中,用血管加压素40g(必要时重复一次)作为起始用药与肾上腺素(1mg,必要时重复)作为起始用药相比,心脏停搏亚组病人的出院存活率更高,但神经功能没有区别。2个剂量血管加压素+1mg肾上腺素优于1mg肾上腺素,两种药物合用效果可能会更好。对于无脉电活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均未证明有效。,阿托品:能逆转胆碱能

13、介导的心率下降,全身血管收缩和血压下降。可考虑用于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起始剂量为1-2mg静注。可每3-5分钟重复使用(最大总量为三次或3mg)。胺碘酮:可用于对CPR、除颤和血管加压素无反应的VF或无脉VT。起始剂量300mg静注,可接着用150mg静注。随后按1mg/min的速度静滴6小时,再减至0.5mg/min,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镁剂:两个观察性的研究发现静脉注射镁能有效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我们亦有成功病例报导。当VF或无脉VT心骤停时与TDP相关时,可使用1-2g硫酸镁稀释后静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或滴注。纤维蛋白溶解剂(TPA):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要求对心脏骤停的病

14、人用或不用纤维蛋白溶解治疗。只有在怀疑为肺栓塞引起的病人考虑使用,碱性药物:在CPR时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可使用碱性药物。故不建议心跳骤停患者常规使用碱性药物。在高级生命支持时,使用碳酸氢钠是安全的。对于高钾血症导致的心脏停搏或威胁生命的高血钾,应用碳酸氢钠是有效的。对三环抗抑郁药导致的心脏毒性(低血压心律失常),使用碳酸氢钠可预防心脏停搏。(血气分析结果并不能反映组织的酸碱状态,不能指导心脏骤停复苏的救治)常规补液:没有充分的证据要求心脏骤停时常规补液治疗,但血容量不足时应补足,复苏后治疗,对改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早期病死率,以及脑损伤引起的病死率,有重要的潜在意义。优化血流动力

15、学、呼吸、和神经支持;确认并治疗引起心脏骤停的可逆性病因;监测体温,并考虑体温和代谢调节障碍的处理措施。,病人是否存在“H”和“T”并做出相应处理。,低血容量(Hypovolemia)低氧血症(Hypoxia)氢离子(酸中毒)(Hydrogenion Acidosis)高/低钾血症(Hyper-/Hypokalemia)低血糖(Hypoglycemia)低体温(Hypothermia)中毒(Toxins)填塞(心脏)(Tamponade cardiac)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atothorax)冠脉或肺血管栓塞(Thrombosis of the coronary or pulmonary)创伤(Trauma),亚体温疗法:能改善复苏后昏迷病人的预后。温度控制在32-34(直肠),维持12-24小时。方法:静脉点滴30生理盐水,预后,11项研究共1914例病人的meta分析,发现5个临床征象强烈预示死亡或神经功能预后很差,复苏后24小时具备以下5项预测指标中4项提示预后差,24小时没有角膜反射 24小时没有瞳孔对光反射 24小时对疼痛刺激没有躲避反应 24小时没有自动反应 72小时没有自动反应,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