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864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小县大城”战略是欠发达地区政府立足山区实际,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高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的富裕之路,更是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县基本社会经济情况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步对策和思路。一、县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地处浙西南,全县面积9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5公顷,辖13个乡镇,总人口10.9万人。近几年来,紧紧围绕致富奔小康目标,大力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城市化综合效益初步

2、显现,国民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好势头。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财政总收入1.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农民人均收入2651元,比上年增长14.38%。实践证明,“小县大城”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认清形势,立足县情,在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原则在决策过程中,能否坚持顺应宏观环境变化与把握本地实际相结合,理清发展思路,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脱贫后,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宏观环境变化与县情的结合点,认识到城市化滞后,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的总根源,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县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突破口。1、实施“小

3、县大城”战略,是我县克服自然条件限制的必然选择。我县最大的特点是山多地少,村多人少。10.9万人分布在170个行政村、 800多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90多人,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了50%左右,最小的自然村只有1户。要想把数以百计的贫困山村建成“小康村”,80%以上的农户住上钢筋砖木结构房,其难度之大,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改变以村为单位就地奔小康的传统思维,发挥县城盆地大的优势,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引导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农民向中心村、集镇、县城集聚,这是我县克服自然条件限制、加快奔小康步伐的必然选择。2、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县

4、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载体。依据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我县20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五年GDP年均增长必须达到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0%以上;城市化水平要从现在的30.8%提高到45%,提高14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城市化和工业化双重艰巨任务。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可以避免走“先分散、后集聚”的工业发展老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可以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提高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因此,城市化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有效的载体。3、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我

5、县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体现。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决策的最高价值标准,也是决策中敢于和善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动力。摘掉贫困县帽子后,路子怎么走,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山区农民渴望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和致富思进的激情,进城当居民和在县城求发展是他们由来已久的愿望。从我县实际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要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小县大城”的思路,具体到农村经济发展上,就是在抓好效益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农民顺应城市化步伐向县城集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跳出农业抓增收。“小县大城”发展战

6、略的提出,基础是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认同、支持和响应。二、把握重点,落实措施,稳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不能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也不能面面俱到,处处开花,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重点是抓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城市功能培育等工作。1、加快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推进城市化的基础和原动力。加快产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工业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根本抓手。木制玩具是的传统产业,也是非常有潜力的特色工业,历届县委、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九十年代初建立了木制玩具工业小区,99年又申报

7、省级特色工业园区,近两年来,我县以特色工业园区为抓手,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努力推进木制玩具产业的集聚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园区面积从原来17万平方米,扩大到40多万平方米,入园企业从原来67家扩大到124家,可新增产值3.5个亿,并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同时,积极筹建金属加工园区,加快轴承、PTC陶瓷元件等优势产业发展,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着力打好生态旅游牌。2000年与杭州宋城集团签订了协议,宋城集团将投资2.5个亿整体开发湖,目前已进入开发建设阶段。2、加快人口集聚。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城市化的实质是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让更多的农民

8、享受城市文明。根据实际和广大群众的要求,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降低“门槛”。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和用工制度,只要有固定住所和收入,就可以在居住地登记户口,在就业、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二是制定优惠政策。进城农民可以保留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承包权。三是规划建设“农民新村”。计划在十年内引导1-1.5万农民进“农民新村”入户,分三期实施。首期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吸引了3500余名农民进城落户。经过努力,县城规划区人口从1998年的3万来人增加到4万多人,已占全县人口的37%。3、培育城市功能。城市化进程的快慢是由其功能来决定的,要把县城建成具有较强吸

9、纳和辐射功能的中心镇,必须加快培育和完善城市功能。一是高起点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把规划区面积从原来的8.75平方公里扩大到16.5平方公里;将同处盆地的沙溪乡建制撤消,并入镇,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机遇,筹集资金15.6亿元,确定了20个重点项目,加快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的硬环境。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重点是抓好农贸市场、香菇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社会服务业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加快“小县大城”建设的步伐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化是一次非常好

10、的机遇。但机遇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变可能性为现实性,一方面取决于本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各种现实条件,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观努力,关键是解决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充分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1、转变观念。欠发达是“后进”的同义词,也是“落后”的代名词。“后进”与“落后”,从形式上看是发展的差距,本质上看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差距。象这样的山区小县,要不要把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班子中一些人认为为时尚早,缺乏紧迫感;干部中一部分人担心农民大量进城,城镇基础设施、就业难以承受;就是老百姓也还有相当部分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稻草屋”。针对这些思想,我们结合“三讲”和“三个

11、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大家充分认识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意义,克服小农意识和自然经济观念的束缚,排除干扰,振奋精神,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小县大城”的浓厚氛围。2、勇于创新。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谁先走一步,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发展的先机。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资金问题,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单靠财政投入肯定是不行的,等、靠、要也是没有出路的。实际上,城市自身是最大的资源、最大的财富,关键是看能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地发掘利用。所以,我县立足于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土地收储中心和城市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土地资源

12、和城市无形资产,积累城市建设资金,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公司运作、以地生财、以城市经营城市的路子。近三年来,投入市政基础设施的资金超过2个亿,有力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3、发挥优势。一个地区不论它的发展水平处于何种阶段,都存在自身优势。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生态环境资源、木制玩具、名特优果品和城市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优势。特别是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这是发达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欠发达地区的潜力所在和后发优势。充分把握和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小县大城”战略的实施,也就是把现实的、潜在的各种优势合理、科学、优化组合,使其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比较优势要靠特色来体现,特色经

13、济的培育和发展过程,就是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和确立的过程,特色经济形成一定的规模,就能占领市场,并在市场经济中确立自身的地位。近几年来,除了木制玩具名列全国第一外,生态旅游开发、水干果发展等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县脱水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县发展计划局 脱水蔬菜是*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生产规模达到西北地区脱水蔬菜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销售基地,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沿海大中城市也有良好的销售势头,发展前景可观。 一、脱水蔬菜产业发展前景 *县蔬菜脱水企业始建于80年代初期,以此带动*县脱水蔬菜已初

14、步形成了外有市场、县有龙头、乡有产业、村有基地、户有品种的农业产业化格局。20年的发展与扩大,已成为*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创汇产业,蔬菜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脱水蔬菜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企业数、加工能力和出口量均居西北之首,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锻炼了一批有较强经营能力的经纪人,赢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在农民群众心中形成了加快该产业发展的共识。全县蔬菜脱水企业已发展到79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其中6家获得了自营出口权,2家获得了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资格,8家企业通过商检注册认证;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其中12家企业生产规模达到

15、200吨以上,6家企业生产销售规模达到500吨以上。、产品外向性依存度大,销售渠道广而稳定。2002年,实现年产值1亿元,利税15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县脱水蔬菜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生产销售基地之一。、自然条件和经济效益好。据调查,*县有较好的脱水菜原料生产的自然条件。引黄灌区灌排方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蔬菜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相对较轻,适于许多优质脱水菜原料的生产,生产的脱水菜原料品质优、色泽好、污染轻,加工出的脱水菜产品质量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了客商的普遍认可。经济效益好,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种粮比较效益的下降,种植脱水蔬

16、菜原料的比较效益更为突出,农民种植脱水蔬菜原料的积极性高。据测算,在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平均一亩脱水蔬菜原料的产值是粮食的2-3倍。农民人均来自脱水菜产业的纯收入可达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导产品,原料基地稳定,成本低。经20多年发展,*县脱水菜基本形成了番茄、芫荽、芹菜、韭茺四大主导产品;原料基地稳定,2002年*县发展原料基地3.3万亩。加之*县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大,脱水菜原料生产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宁夏脱水菜生产中的煤、电,水费用低于山东、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使*的脱水蔬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 二、脱水菜企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脱水蔬菜企业

17、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原料收购季节性强、资金用量相对集中的企业,每吨成本都在万元左右。*县年脱水菜生产量达8000多吨,需流动资金4000多万元。可目前企业只有不足2000万元的自有资金,这就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 2、原料基地失优,收购竟争。脱水菜的当家产品甜椒因受病虫害的影响,已有多年不能在*县种植,原料基地失去了优势品种,使企业只能从甘肃张掖市和内蒙临河市等地远距离调运,每吨产品仅运费一项成本增加2000多元,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出现了个别企业在银南、内蒙、新疆等地投资办厂的现象,使*县的农民痛失增收的好项目。加之,企业原料基地零散,订单尚不规范,供给出现竞争。原料的保鲜不易,青红椒病

18、害和原料订单履约率低等问题造成原料供给不及时,使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出现在原料过剩时,收购压级压价;供不应求时,企业哄抬价格,你争我抢,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3、管理松散、销售盲目。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缺乏,绝大部分脱水蔬菜企业的董事长、经理和重要关口上负责人均为亲戚关系,管理上呈现“家族型”。内销上营销水平低,机制不健全,企业间无序、盲目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各自为阵、低价倾销,相互拆台,没有完全实现脱水菜企业协会“四统一”的管理要求。外销上忽视了销售市场的占领,脱水菜最早发源在江浙一带,随着西北脱水菜的发展,南方在原料、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逐渐失去了优势,聪明的南方人及时把优势

19、转向销售环节上,而我们则忙于生产,忽视了销售市场的占领,随着生产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使原来供不应求的蔬菜脱水产品市场逐渐饱和,而今天的外销市场早已被南方脱水蔬菜经销商垄断,*县脱水菜企业生产什么、价格高低受制于这些销售商,严重制约了脱水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4、企业规模小、起点低。*县投资在百万元以下的企业占80%,且经营分散,规模太小,生产设备简陋,产品卫生质量不稳定,加工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产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企业对脱水蔬菜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严,安全检疫重视程度不够。加入WTO后,国内外客商对脱水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县部分脱水蔬菜产品的卫生质量达不到国际认证标

20、准;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滞后,对脱水蔬菜企业的加工技术、质量检测技术及原料生产中的卫生安全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脱水菜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思路 适应入世后国际国内市场的新环境,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县已形成的脱水蔬菜产业的比较优势,依托科技,建好基地,增强原料供给能力,提高企业达产率;加强企业技改、原料生产标准及加工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鼓励、支持产业协会完善职能,创新机制,组建企业集团,增强产业内在竞争力;加强政府对脱水蔬菜产业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增强*脱水蔬菜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脱水蔬菜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创汇型支柱产业

21、。 (二)发展对策 l、抓原料基地建设,提高企业达产率。必须确立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使基地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积极鼓励企业与农技推广部门挂钩、联营,依托农技推广部门从品种的引进到原料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过程技术服务。指导基地农户按企业生产时序,安排原料种植品种的茬口,延长原料供应和企业生产期;按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生产,提高单产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与技术部门联手,根据市场要求,引进开发脱水蔬菜新品种,增加产品种类,扩大产品市场;积极开辟新的青红椒原料生产基地,多方面解决青红椒原料问题,面向全国相关科研机构招标,解决青红椒病害问题,恢复*县青红椒固有基地,

22、防止因青红椒病害的继续蔓延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的较大冲击;研究大批量原料莱低成本保鲜技术问题,延长原料供应时间。 2、以产品质量、卫生安全为核心,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加大对脱水蔬菜企业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全力推行不锈钢烘箱干燥法,实行烘干、分选和包装全过程封闭,防止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强化产品检验设施建设,健全产品检验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无公害脱水蔬菜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加强环保,卫生安全宣传,增强农户和企业的安全意识;逐步引导企业、基地按技术规程和质量卫生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

23、,积极支持企业申报产品品牌,做到产品有品牌、有标准、有承诺、创名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开拓创新,增强产业内在竞争力。遵循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产业协会完善、创新机制和功能,增强行业内部自律能力和上通下达的协调能力,以规范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推进和完善订单农业,走“企业+农户+基地”之路,促使企业和基地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脱水菜企业集团,有效整合产业内部资源,提高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自营出口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企业应重视高

24、层次经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营销水平;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对区内外及国际市场脱水蔬菜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时把握商机,组织生产,进行网上交易,提高经营效益率。 4、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入WTO后,企业的生产,经营、贸易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水平,适应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对企业厂长(经理)、中层管理干部、营销人员的WTO知识、贸易规则、金融结算、经营管理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强化素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加强政府对脱水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持。政府要用活用好WTO对农业“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加强对脱水蔬菜原料基地建设、科技

25、培训、技改研发、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支持;实施积极的税收、信贷政策,加强对蔬菜脱水企业的税收和信贷支持,加快*县脱水蔬菜产业发展。 对*市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思考 *市是一座煤炭资源依托型原材料工业城市。建市40多年来,以煤炭资源为依托,突出发展煤炭重化工产业,初步构筑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能源重化工产业框架。但是,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大能源支持的同时,煤炭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的共性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尤其随着现有煤矿进入老龄期,开采难度加大,采煤区沉陷、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矿工收入锐减,低收入人群增多、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接续产业尚未发展,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不但

26、严重影响了*市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且较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优化经济结构,科学定位*市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推动煤炭工业城市产业的快速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结合*市产业发展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以资源整合为方向,以河滨工业园区为重心,大力发展煤电化工精深加工产业链,把*市建成宁夏乃至西部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一、*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向 石油和煤炭资源是影响重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专家预测,全球石油资源大约能开采100年,而煤炭资源至少能开采1000年。因此,世界各国的化工产业正

27、把以石油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加速向以煤炭为原料的工艺路线进行战略性转移。据有关资料分析表明,如果没有新的储量增加,按目前的开采量,10年左右我国石油维持目前产量将十分困难,更不能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石油资源储备形势十分严峻,我国1993年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依存度呈上升趋势。1993年进口原油和成品油总量为920万吨,2000年上升到7000万吨以上。*市重化工产业全部是以煤炭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加大此类重化工基地建设,符合我国“以煤代油”经济发展战略,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我市的优势资

28、源煤炭的开发利用,主要作为一次性的能源成为燃料或初级原料出口,市场制约因素多,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利润流失严重,甚至出现了因资源枯竭而困的被动局面,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可以重新整合资源,通过煤电化的联合,有效提高煤、电等资源的附加值,降低重化工产品成本,推动煤炭和电力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同时,将大大减少大量烟尘、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 (三)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根据有关权威部门的评估测算,我市现有煤炭矿区的煤炭最多只能开采20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国

29、有矿山有2/3进入衰退期,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受此影响,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萎缩态势,接续产业发展缓慢,新兴产业还没有成长起来,煤炭产业的转型因资金困扰至今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因投入不足也举步维艰,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大力发展重化工产业,可有效延长煤炭资源产业链,降低全市经济发展中对煤的依存度,通过产业转型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结构调整是“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市经济结构中,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效益不高值达到1亿元,电子级双氰胺产值达到3.4亿元,正肥丹产值达到3亿元

30、,碳酸锶产值达到2.1亿元,PVC产值达到8.25亿元,烧碱产值达到4.8亿元,PVC管材产值达到1亿元,ADC发泡剂产值达到1.18亿元,其它重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0.3亿元。重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其中:电石实现增加值2.46亿元,石灰氮实现增加值2.4亿元,双氰胺实现增加值2.1亿元,单氰胺实现增加值0.3亿元,电子级双氰胺实现增加值1.02亿元,正肥丹实现增加值0.9亿元,碳酸锶实现增加值0.63亿元,PVC产业实现增加值2.56亿元,烧碱实现增加值1.44亿元,PVC管材实现增加值0.3亿元,ADC发泡剂实现增加值0.35亿元,其它产业实现增加值2.94亿元。 继续保持大荣实

31、业集团公司氰胺系列产品的综合规模优势居亚洲之首,居世界前三位的领先地位。 把河滨工业区建成全国较有影响的重化工生产基地之一。 2、远期目标:到2018年末全市电石产量达到120万吨,石灰氮产量达到100万吨,双氰胺产量达到20万吨,单氰胺产量达到5万吨,电子级双氰胺产量达到5万吨,正肥丹产量达到30万吨,L-固化剂产量达到2万吨,0-甲基异脲产量达到1万吨,2-甲基异脲产量达到1万吨,碳酸锶产量达到15万吨,硫脲产量达到10万吨,PVC产量达到50万吨,烧碱产量达到80万吨,PVC管材产量达到5万吨,甲醇产量达到50万吨,ADC发泡剂产量达到5万吨,联二脲产量达到3万吨,乳胶漆产量达到2万吨,

32、硅胶粉产量达到2万吨。 煤、电两大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80.2亿元,其中:煤炭产业产值达到15.4亿元,年产量达到1200万吨;电力产业产值达到64.8亿元,年发电量达到360亿千瓦时。煤、电产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其中:煤炭产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电力产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 全市重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177亿元,其中:电石产值达到19.68亿元,石灰氮产值达到20亿元,双氰胺产值达到19.8亿元,单氰胺产值达到10亿元,电子级双氰胺产值达到8.5亿元,正肥丹产值达到9亿元,碳酸锶产值达到10.5亿元,PVC产值达到27.5亿元,烧碱产值达到12.8亿元,PVC管材产值达到5亿元,甲醇产值

33、达到10亿元,ADC发泡剂产值达到2.95亿元,其它重化工产业产值达到21.27亿元。重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其中:电石实现增加值5.9亿元,石灰氮实现增加值6亿元,双氰胺实现增加值5.9亿元,单氰胺实现增加值3.3亿元,电子级双氰胺实现增加值2.55亿元,正肥丹实现增加值2.7亿元,碳酸锶实现增加值3.15亿元,PVC产业实现增加值8.25亿元,烧碱实现增加值3.84亿元,PVC管材实现增加值1.5亿元,甲醇实现增加值3亿元,ADC发泡剂实现增加值0.89亿元,其它产业实现增加值6.02亿元。 把河滨工业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电石法生产PVC基地。 把*市建成世界级的氰胺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34、。 三、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能源基地建设 总体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以实现能源多次转化增值为方向,以煤电化三大产业联合为突破口,尽快建立煤、电、化“三产合一,以效定产”新体系,形成能源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带动能源开发的新格局,力争到“十一五”末,使能源就地转化增值率达到80%以上。 1、煤炭基地建设 *市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25亿吨,主要分布在:宁煤集团太西指挥部所属6、建设惠冶公司30万千瓦热电厂项目。 7、建设宝马化工有限公司22.5万千瓦热电厂项目。 (三)电石产品建设内容 1、新建*氯碱厂年产50万吨电石生产项目。 2、扩建民化公司年产12万吨电石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

35、吨。 3、扩建兴平公司年产14万吨电石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 4、扩建宝马公司年产6万吨电石生产线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 5、扩建大荣公司年产4万吨电石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 6、扩建宁夏西域龙公司年产6万吨电石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 (四)石灰氮产品建设内容 1、扩建大荣公司年产25万吨石灰氮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2、扩建民化公司年产26万吨石灰氮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3、扩建兴平公司年产15万吨石灰氮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 4、扩建宁夏西域龙公司年产9万吨石灰氮生产项目,使其年生

36、产能力达到10万吨。 5、扩建沙湖公司年产7万吨石灰氮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 (五)双氰胺产品建设内容 1、扩建大荣公司年产4.3万吨双氰胺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 2、扩建民化公司年产4.5万吨双氰胺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 3、扩建宝马公司年产1万吨双氰胺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 4、扩建沙湖公司年产1.5万吨双氰胺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 5、扩建兴平公司年产3.7万吨双氰胺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 (六)PVC产品建设内容 1、扩建*氯碱厂年产35万吨PVC联产50万吨烧碱生产项目。使PVC年生产能力达到50万

37、吨,烧碱年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 2、扩建日盛公司年产26.5万吨烧碱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七)单氰胺产品建设内容 1、扩建大荣公司年产2.7万吨单氰胺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 2、新建民化公司年产1万吨单氰胺生产项目。 3、新建兴平公司年产1万吨单氰胺生产项目。 (八)电子级双氰胺建设内容 1、扩建大荣公司年产2.4万吨电子级双氰胺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 2、新建民化公司年产2万吨电子级双氰胺生产项目。 (九)碳酸锶产品建设内容 1、扩建宁夏西域龙公司年产8.9万吨碳酸锶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 2、扩建大荣公司年产4.85万吨碳酸

38、锶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 (十)PVC管材建设内容 扩建*塑料厂年产0.9万吨PVC管材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 (十一)ADC发泡剂产品建设内容 扩建日盛公司年产3.5万吨ADC发泡剂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 (十二)联二脲产品建设内容 扩建日盛公司年产2.5万吨联二脲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 (十三)硅胶粉产品建设内容 扩建昊泰公司年产1.937万吨硅胶粉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 (十四)乳胶漆产品建设内容 扩建丰本集团公司年产1.76万吨乳胶漆向集聚化、基地化转变,对投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外资的竞争更趋激烈。因此,必须牢

39、固树立“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思想,抓住沿海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坚持多策并举,因势利导,全民动员,责任到人,多渠道、多形式的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向高科技、宽领域、多层次发展。继续以“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搞好服务”为重点,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秩序、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为标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四)加大投入力度 我市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单纯依靠自身力量经济发展非常困难。因此,必须切实加大“双争”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我市重化工产业的支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为我市优先安排能够发挥资源优势,且市场潜力大、国际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在财税政策上,积极争取建立对煤炭城市的反哺机制,如扩大增值税、消费税的返还比例,提高资源税征收比例。在国债项目安排上,建立专项资金用于煤炭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 (五) 加大优势企业联合 从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出发,大力推进关联度较高的产业联合扩张。要抓好煤、电、化工三大产业的大联合。三大产业的联合既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全市产业转型的需要。三大产业的联合,将使我市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的能源弱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充分经济杠杆和政策杠杆的作用,促进三大产业实现强强联合,组建成“航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三大产业效益的最大化、结构的最优化和实力的最强化。 21 /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