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病虫害防治.ppt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5893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6.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柑橘病虫害防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柑橘病虫害防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柑橘病虫害防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柑橘病虫害防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柑橘病虫害防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柑橘病虫害防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柑橘病虫害防治.ppt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柑橘木虱,柑橘木虱危害症状,柑橘木虱为害脐橙的嫩枝、嫩叶,成虫常在嫩芽和叶背上取食,若虫则群集于嫩芽和嫩叶上吸食。受害后的嫩梢、嫩芽干枯萎缩,新叶变得扭曲畸形。此外,若虫常排出白色絮状分泌物,覆盖在虫体活动处。木虱还可诱发煤烟病,导致树势衰弱和产量、果实品质下降。木虱又是黄龙病的重要传媒昆虫,对柑橘生产的为害极大。,柑橘木虱防控方法,(1)做好冬季清园。冬季气温低,越冬的木虱成虫活动能力差,可通过喷药杀灭,能有效减少春季的虫口。(2)在一个果园内种植的品种要求一致,便于落实统一的管理措施。(3)加强肥水管理,使柑树长势壮旺,每次新梢发梢整齐,利于统一时间喷药防治木虱。(4)

2、柑橘果园土壤多为酸性,基肥施用碱性肥料叶必绿,从根本上改良土壤,提供全面营养元素,发梢整齐。(5)第一次喷药时间应在露芽期进行。(6)选用农药防治。以前常规使用各类有机磷农药如:40%水胺硫磷乳油800倍液、50%乐果乳油8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但由于这些高剧毒农药已被国家禁用,而且实际使用中因木虱的蜡质表层及木虱本身快速提高的抗药性而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因此当今都采用物理窒息原理的纳米矿物油200-350倍喷杀。,柑橘大实蝇-蝇蛆病,柑橘大实蝇,柑橘大实蝇生长周期,该虫1年发生1代,蛹在土中越冬。4月下旬出现成虫,5月上旬为盛期,6月份到7月中旬进入果园产卵,

3、6月中旬为盛期,79月份孵化为幼虫,蛀果危害。受害果9月下旬脱落,幼虫随落果至地,后脱果入土化蛹。成虫多晴天中午出土。成虫产卵在果实脐部,产卵处有一小刺孔,果皮由绿变黄。阴而湿润的桔园和蜜源多的桔园,受其危害重。柑桔大实蝇主要通过水流和虫果的运输或携带而传播蔓延,也可通过成虫的迁飞和少量虫蛹带土苗木而传播,成虫飞翔力很强,飞行距离可达400m左右,可以自身传播蔓延。,柑橘大实蝇防控方法,严格检疫:受害区严禁虫果运出产区销售。无虫区要加强检疫制度,发现虫果必须经有效的处理措施后方可调运,以控制蔓延扩展到新区造成危害。清除虫果:在疫区大量落果前,要根据上述果实危害症状,及时摘除虫果,集中销毁。受害

4、果园落果期,及时拾毁落果。落果初期,每5-7天拾毁一次,落果盛期到末期每日一次。检拾和摘下的虫果,可利用深埋(深度在45cm以上)、沤肥(加入石灰和水)、水烫或焚烧等简易方法杀死果内幼虫。化学防治:在幼虫脱果期或成虫出土期,用65%辛硫磷1000倍液喷布地面,杀死成虫,每7-10天一次,连续两次。成虫入园产卵时,用25%敌杀死或20%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加3%红糖液,喷布果园1/3植株树冠,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冬耕灭蛹:冬季冰冻前,耕翻园土一次,可增加蛹的机械伤亡,或因蛹的位置变更,不适宜其生存而死亡,如冻死,闷死或不能羽化出土,或因被翻至地面,易被鸟类等天敌啄食而消灭。

5、糖液诱杀:在翌年的4月底到5月成虫羽化期用蜜糖13份、红糖6份,酒23份、水200份、90%敌百虫适量,均匀混合后放入瓦罐内,挂在离地面1-17m的桔枝上,每667m2挂4-5处,每15天左右更换一次,效果较好。,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危害症状,柑橘黄龙病全年都能发生,春、夏、秋梢均可出现症状,以秋、冬季症状最为明显。叶片有三种类型的黄化,即斑驳黄化、均匀黄化和缺素状黄化。叶片转绿后局部褪绿,形成斑驳状黄化,斑驳位置、形状非常不规则,呈雾状,没有清晰边界,多数斑驳起源自叶脉、基部或边缘,是较为准确的判断症状;均匀黄化多出现在秋季气温局部回落后,所抽生的秋梢晚秋稍上,新稍叶片不转绿,逐渐形成均匀

6、黄化,多出现在树冠外围、向阳处和顶部,是较为准确的判断症状。缺素状黄化不是真的缺素,是由于黄龙病引起根部局部腐烂,造成吸肥能力下降,引起叶片缺素,主要表现为类似缺锌、缺锰症状,是黄龙病识别的辅助症状。柑橘果实有两种类型症状,即青果、红鼻果。青果病主要表现为成熟期果实不转色,呈青软果(大而软)或青僵果(小而硬),柚类、柠檬类、橙类均有此症状;红鼻果主要表现为成熟期果实转色异乎寻常的从果蒂开始,而果顶部位转色慢而保持青绿色形成红鼻果,柑橘类、橙类均有此症状。细菌随筛管转运至全株,使树体衰退。病枝上再发的新梢,或剪截了黄化枝后抽出的新梢,枝短、叶小变硬,表现缺锌、缺锰状的花叶。,柑橘黄龙病危害症状,

7、柑橘黄龙病与柑橘线虫病和柑橘缺锌症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不易诊断。主要区别:柑橘黄龙病病果和病叶有特异性症状,表现为新梢黄化,病害发生与柑橘木虱有关,黄梢通常由个别枝梢发生并逐年舡重,病树逐年增加,有传染过程。柑橘线虫病病树呈全株性褪绿和黄化衰退,通常根部有根结、根肿和根腐等症状,在根部和根际土壤中可以分离检查到病原线虫。缺锌症果树叶片的叶脉及其周围的叶肉细织呈绿色,根系一般不会大量腐烂,也没有根结、根肿和黑根等症状,与土壤类型有密切关系,施用锌肥后症状可以消退或缓解。,柑橘黄龙病防控思路,(1)严格检疫制度,杜绝病苗、病穗传入无病区和新种植区。(2)培育无病苗木。苗圃地应选择在无病区或隔离条件好

8、的地方,或用塑料网棚封闭式育苗。建立柑橘无病毒繁育体系。凡经选出的良种株系,必须通过指示植物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通过茎尖嫁接脱毒技术获取茎尖苗木,按无病毒规程操作繁育无病苗木。“体系”未建立时,砧木种子应采自无病树的果实,种子用5052热水浸泡5分钟,预热后再浸泡在5556的热水中,恒温达50分钟。接穗应采自经鉴定的无病母树,并用1 000倍盐酸四环素液浸泡2小时,后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嫁接。加强苗圃的管理制度。(3)防治柑橘木虱。加强栽培管理,每次新梢抽发整齐,统一喷药防治。在萌芽期即要喷第一次农药,防治成虫产卵在芽隙处。农药以有机磷为主,可选用水胺硫磷、氧化乐果或机油乳剂等。加强冬

9、季清园喷药,消灭越冬期活动力差的柑橘木虱,是全年防治的关键。调整果树品种结构,在柑橘产区内不种植黄皮、九里香等芸香科植物,杜绝柑橘木虱转移寄主。黄龙病严重的地区进行统一防治。因为黄龙病防治最难的一点是统防统治,只要有一家不管,大伙都跟着倒霉。,柑橘黄龙病防控思路,(4)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每次新梢转绿后全面检查黄龙病株,发现一株挖除一株,不留残桩。当今,利用物理及生物综合方法。(5)病区重建柑橘园。应整片挖除病、老树,清理环境,先种植一年短期作物后再行种柑橘。采用隔离种植。(6)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柑橘生产,做到发展规模统一规划,园区内统一品种,生产上统一措施,技术上统一指导,管理上统一规

10、程。能有效控制发病率。(7)立体防治: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采用立体化防治的方案。一是生长期(时间上)立体化防治,花芽期与展叶期是易于被侵染的关键时期,中药沃丰素具有安全性高的特性,此时适当高浓度使用对整个生长期的病害防治具有重大作用。秋季采果后是病菌繁育并潜藏的关键期,对解决来年病原基数及病害危害程度具有重大作用;二是株体不同部位(空间上)立体化防治,中(草)药制剂溃腐灵具有传导性好的特性,树体的根、皮、叶、果都能够吸收药液的有效成份,传导过程当中能够杀灭潜藏(韧皮部和越冬)病菌;三是用法上立体防治,中(草)药具有营养复壮的特性,通过复壮提高免疫力和杀菌两个作用来防治病害,而灌根、清园(枝干喷

11、雾)、喷雾是实现两个作用的立体化途径。,柑橘黄龙病防控思路,(8)中西结合:中(草)药制剂具有多种成份复方而成、调理生长、提高作物免疫力、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由内而外防病治病的优势,单一成份的常规用药具有速效(抗药性较大)的特性,中西结合、复配使用有利于优势互补,在重症治疗时保障效果。(9)微生物治理:通过添加有益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对病原体起抑制作用,对果木起保护,防护作用。具体措施可以参考中健环保的治理思路。,柑橘溃疡病,柑橘溃疡病发病症状,植物叶片上先出现针头大小的浓黄色油渍状圆斑,接着叶片正反面隆起,呈海绵状,随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状。病斑多为近圆形,常有轮纹或

12、螺纹状,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果实和枝梢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为严重,山口状开裂更为显著,枝梢受害以夏梢最严重,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柑橘溃疡病病原,该病病原菌为一种黄极毛杆菌的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一端生有一条鞭毛,能运动,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好气性。在Ph培养基上,菌落呈亮黄色,圆形,表面光滑,周围有狭窄的白带。在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蜡黄色,有光泽,全缘,微隆起,黏稠。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酸度适应范围为pH6.18.80。,柑橘溃疡病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赿冬,翌年温度适宜、湿度大时,细菌从

13、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和枝叶相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高温多雨时,病害流行。该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田间以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溃疡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5 月中旬为春梢的发病高峰;6、7、8月为夏梢的发病高峰,9、10月份为秋梢的发病高峰,6至7月上旬为果实的发病高峰。,柑橘溃疡病防治方法,(1)严格执行检疫。柑橘苗木、接穗、砧木、种子和果实的调运要按规定严格实施检疫,防止溃疡病的传播蔓延。保护区发现病树、病苗立即烧毁。(2)培育无病苗木。苗圃应选择在周围1 000米以上无柑橘类植物的无病地区建立,并建立无

14、病优质母本园,就地供应无病接穗。柑橘溃疡病(3)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可采用营造防风林,以减小果园风速(尤其在有台风的地区能显著减少病害发生);及时防治潜叶蛾等害虫,减少虫伤。(4)高脂膜(乳剂)或绿色无公害中药制剂防治:重点在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按3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有效预防溃疡病、树脂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病害,同时增强植株免疫力,提高株体抗病能力。(5)化学制剂药物防治:波尔多液硫酸铜0508千克,石灰116千克,水100千克、铜皂液硫酸铜025千克,松脂合剂1千克,水100千克、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3%金核霉素水剂300倍液、

15、77%可杀得2000型8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20%龙克菌杀菌铜胶悬剂500倍液、12%绿菌灵乳油500倍液。(6)冬季清园。剪除发病枝叶和果实,并集中烧毁。,柑橘潜叶蛾,柑橘潜叶蛾的危害,柑橘潜叶蛾是昆虫名,属鳞翅目,潜叶潜蛾科(Phyllocnistis citrella),在世界各大洲和我国柑橘产区均有分布。在我国,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海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上海、云南等地区柑橘园区均可发生。危害柑橘、金橘、柠檬、二月兰、构橘、四季橘、冰糖橙等植物。是一种严重的柑橘害虫。潜叶蛾幼虫为害幼芽嫩叶,个别情况会危害果实。幼虫钻入叶片表皮之下

16、取食叶肉组织,造成蜿蜒的虫道,并在中间留下粪线。因此有鬼画符、绘图虫的俗称。被害叶片卷缩,可成为柑橘全爪螨(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的越冬场所;造成被害叶片光合效率低,易于脱落,并且有可能诱发溃疡病等侵染性病害。,柑橘潜叶蛾的防治,园艺防治杜绝虫源,防止传入;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被害枝叶并烧毁。柑橘潜叶蛾药剂防治成虫羽化期和低龄幼虫期是防治适期,防治成虫可在傍晚进行;防治幼虫,宜在晴天午后用药。可喷施10%二氯苯醚菊酯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杀虫和杀卵效果均好),或25%两维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每

17、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柑橘红蜘蛛,柑橘红蜘蛛发生规律,生长规律柑桔红蜘蛛以卵、成瞒或若瞒在柑桔叶背、卷叶、枝条、芽缝或落叶枯枝中越冬,至来年3-4月温度回升,卵发育起点温度在6.4-9.2,越冬卵大量孵化成虫,从老叶迁移至春梢新叶上繁殖。7-8月因高温炎热,不利于红蜘蛛生长发育,虫口数量少。9-10月份气温下降,虫口量又复升,这是第二个虫口高峰期。柑橘红蜘蛛的生殖方式有两种,一般是两性生殖,但也存在着孤雌生殖,这种特殊的生殖方式给柑橘红蜘蛛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一般柑橘红蜘蛛产卵的部位是果树的果实或是嫩叶部位,这些部位营养丰富,为其幼虫提供生长发育的能量。一雌成螨,一生平均产卵

18、30-50粒,世代产卵量春季最多,夏季最少。柑橘红蜘蛛世代发育柑桔红蜘蛛的雌虫共分8个虫态:卵期、幼虫期、拟蛹、前期若虫、前若蛹、后期若虫、后若蛹、成虫。柑桔红蜘蛛1年繁殖约16-22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世代数的多少与当年气温高低成正比,气温较高,红蜘蛛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较短,一个世代平均需要16d左右。柑橘红蜘蛛生长习性柑桔红蜘蛛喜嫩叶、喜光,故树冠外围、中上部发生较多,向阳坡地、土壤贫瘩的柑桔园发生较早,柑桔苗木和幼树由于抽梢多、日照强,天敌少而受害重。,柑橘红蜘蛛危害症状,寄主为柑桔、柚子、橙等。成、若螨群集叶、果和嫩枝上刺吸汁液,尤以嫩叶受害最重,叶片受害处初呈淡绿色后变灰白色斑点,

19、严重时叶片呈灰白色而失去光泽,叶面布满灰尘状蜕皮壳,引起提早落叶,严重影响树势。受害幼果表面出现淡绿色斑点,成熟果实受害后表面出现淡黄色斑点,果形变小,品质变劣;因果蒂受害而大量落果,大大降低果品产量和质量。,柑橘红蜘蛛防治,1.加强柑橘栽培的管理力度(1)加强果园水肥管理。首先要加强果树对于柑橘红蜘蛛的抵抗力,通过施加肥料来实现这一目的。其次对于果园的给排水应当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一个良好的给排水系统能够促进果树的生长发育。(2)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天敌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柑桔红蜘蛛的数量。所以应当对果园内柑桔红蜘蛛天敌的数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当然对于果园自身是没有其他的影响,不能危害果园的生

20、长。另外还要注意果园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适当的种植一些其他植物,保持生态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3)做好冬季修剪,清园工作。冬季修剪徒长枝、病虫枝、荫蔽枝,集中烧毁,并用石硫合剂或机油乳剂进行清园。2.利用天敌有效防治柑桔红蜘蛛虫害柑桔红蜘蛛的天敌很多,如钝绥螨、长须螨、食螨瓢虫、六点蓟马等,若能加以保护和利用,就能有效地控制柑桔红蜘蛛的发生采用繁殖、保护和利用钝绥螨(一种捕食螨)的方法防治柑桔红蜘蛛。3.化学药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虫害以下几种农药比较安全有效:松脂合剂:冬春季18-20倍液,夏秋季10-20倍液,99%绿颖矿物油20-250倍液(高温季节禁用),2.0%阿维菌素1000-1500

21、倍液,57%克螨特2000倍液。化学药剂对于病虫防治虽然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对于人体的危害也是一个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尽量减少使用剂量,柑橘炭疽病,柑橘炭疽病病原,柑橘炭疽病危害症状,叶片症状:叶上病斑多出现于叶缘或叶尖,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浅灰褐色,边缘褐色,病健部分界清晰。病斑上有同心轮纹排列的黑色小点。在不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和栽培管理不当时,叶部有时发生急性型病斑。一般从叶尖开始并迅速向下扩展,初如开水烫伤状,淡青色或暗褐色,呈深浅交替的波纹状,边缘界线模糊,病斑正背两面产生众多的散乱排列的肉红色黏质小点,后期颜色变深暗,病叶易脱落。枝梢症状:多自叶柄基部的腋芽处开始,病斑初为淡褐色,椭

22、圆形;后扩大为梭形,灰白色,病健交界处有褐色边缘,其上有黑色小粒点。病部环绕枝梢一周后,病梢即自上而下枯死。嫩梢有时会出现急性型症状,常自梢端3l0厘米处突然发病,状如开水烫伤,呈暗绿色,水渍状,35天后凋萎变黑,上有朱红色小粒点。花朵症状:雌蕊柱头被侵染后,常出现褐色腐烂而落花。果实症状:幼果发病,初期为暗绿色不规则病斑,病部凹陷,其上有白色霉状物或朱红色小液点。后扩大至全果,成为变黑僵果挂在枝梢上。大果受害,有干疤型、泪痕型和软腐型3种症状。干疤型以在果腰部较多,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微下陷,呈革质状,发病组织不深入果皮下;泪痕型是在果皮表面有一条条如眼泪一样的,由许多红褐色小凸点组

23、成的病斑;软腐型在贮藏期发生,一般从果蒂部开始,初期为淡褐色,以后变为褐色而腐烂。果梗症状:果梗受害,初期褪绿,呈淡黄色,其后变为褐色,干枯,果实随即脱落,也有的病果成僵果挂在树上。苗木症状:常从嫩梢顶端第一、二叶开始发生烫伤状症状,以后逐渐向下蔓延,严重时整个嫩梢枯死。有时也会从嫁接口处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其上散生小黑点。,柑橘炭疽病发病特点及规律,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在病部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致病。病菌具弱寄生性和潜伏侵染特性,即病菌入侵寄主后可处于休眠状态而不显症,只有当寄主组织活力下降或衰退时才表现症状。高温多湿的天有利发

24、病;冬春植株受冻或受旱;或柑橘园受涝;或园土粘重、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或偏施过施氮肥;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皆易降低植株抗逆力而易发病。通常以甜橙、椪柑、蕉柑、温州蜜柑、柠檬、红桔、年桔等品种发病较重。同一感病品种的发病轻重又跟树势强弱有密切关系。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组织内越冬,病枯枝梢是病菌主要的侵染来源,次年春天产生分生泡子,由风雨或昆虫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严重。冬季冻害较重及早春气温低、阴雨多的年份发病也较重。受冻害和栽培管理不善、生长衰弱的幅树发病严重。过熟、有伤口及受日灼的果实容易感病。,柑橘炭疽病防治,应采取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25、1)改善果园管理。做好肥水管理和防虫、防冻、防日灼等工作,并避免造成树体机械损伤,保持健壮的树势。剪除病虫枝和徒长枝,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2)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活力。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整治排灌系统,做好防涝防旱防冻防虫等工作。(3)冬季剪除病枝病叶,收集烧毁,消灭越冬病原。(4)清理落叶枯枝后喷12次杀菌剂,每10天左右一次。药剂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等,均有一定效果。,柑橘天牛虫害,柑橘天牛危害,天牛科(Cerambycidae)。果

26、树、林木害虫。以蛀食枝干为害。主要种类有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和光盾天牛(Chelidonium arentatum)等。幼虫蛀害主干和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3厘米以上的树干为害。在中国柑橘产区2年完成1代,幼虫期长达2023个月,以成虫和幼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多在 4月下旬至7月闷热的傍晚在树干交尾,在缝穴和伤疤内产卵。初幼虫先蛀食皮层,后蛀入木质部。蛀道上有35个气孔与外界相通,老熟幼虫在隧道内吐出一种石灰质的物质封闭两端作室化蛹。,柑橘天牛防治,1、捉。6月份在成虫大量羽化出孔时,捕杀成虫。星天牛喜在晴天中午

27、,褐天牛喜在闷热傍晚外出活动,此时捕捉成虫效果甚佳。2、刮。68月份注意检查树干,若发现有泡沫状物(内有虫卵和幼虫),用小刀刮除,刮后涂敌百虫5倍液或农万硫合剂,防止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3、塞。当幼虫蛀入木质部时,可用棉花蘸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510 倍液塞入虫孔。或用针管注入虫孔内毒杀幼虫(孔内虫屑粪便要清除干净),然后用湿泥封堵虫孔。4、钩。用一根小钢丝(一端弯一小钩)顺着虫孔伸入钩杀幼虫。,粉虱座壳孢子,柑橘流胶病,症状表现,柑桔流胶病主要为害柑桔的主干和主枝,尤以主干西南方受害重。发病初期皮层呈红褐色水渍状小点,肿胀变软,中央有裂缝,流出露珠状胶汁

28、,以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流胶增多,组织松软下凹。后期症状因致病原因不同略有差异。有些病树树干受害后,病部皮层变褐色,流胶点以下的病组织黄褐色,湿润时有酒糟味,病斑沿皮层向纵横扩展,不深入木质部。病皮层下产生白色层。后期病皮层干枯卷翘脱落或下陷,剥去外皮层可见白色菌丝层中有许多黑褐色、钉头状突起小点(即子座)。在小黑点周围有一圈白色菌丝环。在潮湿条件下,从小黑点顶部涌出淡黄色、卷曲状的分生孢子角。因裂口流胶,使主干输导组织被破坏,阻碍了营养物质的输送,叶片黄化,树势衰弱,枯枝落叶。当病斑扩展包围树干一周时,病树死亡。它和树脂病引起的流胶型症状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病不深入树干木质部为害。,病

29、因,是一种为壳囊孢菌(Cytospora sp.),据有关单位研究,引起柑桔流胶的还有疫霉菌和菌核菌与灰霉菌等。此外由吉丁虫为害的伤口以及日灼伤、冻伤、机械伤、生理裂口等也可引起流胶。,防治方法,柑橘流胶病的防治方法:注意开沟排水,改良果园生态条件,夏季进行地面覆盖,冬夏进行树干刷白;加强蛀干害虫的防治;避免不合理间作,密植园要及时间伐与疏剪。土壤属碱性的橘园,用红橘作砧木;土壤属中性或偏酸性的橘园,用枳作砧木,可有效地防止发病。对病情严重的树,应及早靠接红橘及枳等砧木。在病部采取浅刮深刻的方法,即将病部的粗皮刮去,再纵切裂口数条,深达木质部,然后涂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2

30、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柑橘脂点黄斑病,柑橘脂点黄斑病,初期病叶的背面出现淡黄色或黄褐色油浸疱疹状小粒点,以后病斑扩展老化,颜色变深,形成不规则黄色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每个病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可见不规则黄斑,边缘不明显,病斑周围组织仍保持绿色。,柑橘脂点黄斑病,危害症状:主要为害柑橘成熟叶片,有时也可侵害果实和小枝,在田间表现症状有3种类型。(1)脂点黄斑型:叶背先出现针头大小的褪色小点,对光透视呈半透明状,后扩展成黄色斑块,叶背病斑上出现疤疹状淡黄色突起小粒点,随病斑扩展和老化,小粒点颜色加深,变成暗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与脂斑对应的叶片正面上,形成不规则的黄色斑块,边缘不

31、明显,中部有淡褐色至黑褐色的疤疹状小粒点。(2)褐色小圆星型:初期叶片表面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的近圆形斑点,后扩展成直径13mm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灰褐色,边缘颜色深且隆起,中间的色泽稍淡且凹陷,后期呈灰白色,其上布满黑色小粒点。秋梢叶片上病斑为褐色小圆星型。(3)混合型:在同一张病叶上,同时发生脂点黄斑型和褐色小圆星型的病斑。夏梢受侵染后,最容易在叶片上出现混合型症状。果实受侵染后,在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点,病菌不侵入果肉,病原特征,引发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病原为柑橘球腔菌,最适温度为20 25,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其发生。该病原菌多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地的病叶中越冬,也可在树枝上越冬。当春季气温回

32、升,病菌从新梢嫩叶的气孔侵入叶片,可潜伏2 4个月。发芽温度535,适温为1525。丝状分生孢子不易发芽。病原多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地的病叶中越冬,也可在树枝上越冬。当春天气温回升到20以上,病叶经雨水湿润,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发病特点,流行发病特点34月:春季气温回升,清明前后多雨天气是病菌的第1个侵染高峰期(春梢)。56月:温暖多雨,是病菌的第2个侵染高峰期(夏梢),春梢发病高峰期。67月:是入侵幼果的重要时期。810月:是病菌的第3个侵染高峰期(秋梢),夏梢发病高峰期。流行发病原因脂点黄斑病的发生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量越多则病情增长率就越高。持续降雨、洪涝灾害等天气状况发

33、生时,发病严重。柑橘树受冻害、日灼、机械损伤、虫伤等造成伤口可为本病发生流行创造条件。历年发病重,冬季清园不到位,果园失管,树冠郁蔽,树势弱也容易引发此病。,与肥害的区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辨别柑橘树是否感染上了脂点黄斑病:首先看叶片:叶片上出现脂点黄斑或者褐色小圆形。脂点黄斑主要发生在春梢叶片上,刚开始感染时叶背有针头状的黄色点,然后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黄斑,叶背凸起呈疱疹状。褐色斑点中间隆起变白,散生成黑小点。有时候一片叶子以叶脉为界,一边有病斑,一边没有。脐橙和砂糖橘的病斑较小,色泽加深更明显。,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推广矫形修剪技术。以矮化、开心、通风透光,主枝分布均匀为原则,改高冠圆

34、头形为低干开心形,改平面结果为立体结果。对树势衰弱,历年发病较重的果园,要开展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科学根外追肥,及时补充树体营养。冬春季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结合清园,疏剪密生枝、纤弱枝和病虫枝,集中探埋或烧毁。药剂防治清园后树冠喷波美0.81度的石硫合剂。在新梢转绿期和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0.5%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80%大生M-45水剂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40%信生可湿性粉剂 5 000倍液。,柑橘疮痂病,柑橘疮痂病病原,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痂囊菌

35、属真菌类的柑橘痂圆孢菌Sphacelomafawcettii Jenk,其无性阶段称为柑桔痂圆孢菌Elsinoe fawcetti。有性阶段在我国尚未发现。柑橘疮痂病是宽皮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新梢、叶片和幼果,也可为害花器。,危害症状,初期叶片上为油渍状的黄色小点,后病斑逐渐增大,后期病斑木栓化,受害叶片向背面突起,叶面则凹陷,形似漏斗,表面粗糙,严重时叶片畸形或脱 落。春梢初展时最易感病,新梢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但突起不明显,枝梢短小扭曲。果实发病症状在谢花后不久即出现,开始为褐色小点,以后在果皮上长出许多 散生或群生的瘤状突起,稍大的果实发病产生黄褐色木栓化的突起,病部果皮组织一大

36、块坏死,呈癣皮状剥落,下面的组织木栓化。,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翌春春季阴雨多湿,病菌开始活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萌发芽管侵入春梢嫩叶、花和幼果,远距离传播则通过带病的苗木和接穗。一般橘类最易感病,酸橙、柠檬、枳壳、柑类、柚类等次之,甜橙类抗病力强。在浙江橘区,疮痂病在春梢和幼果期发生严重,夏秋梢高温干旱,发轻病。在适温范围内连绵阴雨或清晨露重雾大,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导致该病的大发生。,防治方法,结合冬春季修剪,剪除枯枝病叶和过密枝条,清除地面枯枝落叶。药剂防治,以喷药保护为主,重点保护嫩叶和幼果。在春梢新芽萌动芽长25 毫米时,喷药保护春梢,在谢花23时喷药保护幼果。药剂可选用:77可杀得800倍液、0.50.8等量式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2003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根据病情定喷药次数,一般隔l015天喷l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