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料性质对焊接的影响.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9206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料性质对焊接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焊料性质对焊接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焊料性质对焊接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焊料性质对焊接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焊料性质对焊接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焊料性质对焊接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料性质对焊接的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焊料性质对焊接的影响1.前言 目前各种形式的合金焊料,其最权威的国际规范为J-STD-006。此文献之最新版本为1996.6的Amendment 1,由于资料很新,故早已取代了先前甚为知名的美国联邦规范QQ-S-571。IPC还有一份重要的焊接手册IPC-HDBK-001其中之4.1,曾定义“熔点”在430以下为“软焊”(Soldering),也就是锡焊。另熔点在430以上称为 “硬焊”(Brazing),系含银之高温高强度焊接。早期欧美业界,亦称熔点600(315)以下者为软质焊锡,800(427)以上者为硬质焊锡。原文Solder定义为锡铅含金之焊料,故中译从金旁为“焊锡”,而利用高热能进

2、行熔焊之Soldering(注意此一特定之单字,并非只加ing而已),则另从火旁用字眼的“焊接”,两者涵义并不完全相同。2.共熔(晶)焊锡 焊锡焊料(Solder)主要成分为锡与铅,其它少量成分尚有银、铋、铟等,各有不同的熔点(M.P.),但其主要二元合金中以Sn63/Pb37之183为最低,由于其液化熔点(Liquidus Point)与固化熔点(Solidus Point)的往返过程中,均无过渡期间的浆态(pasty)出现,也就是已将较高的“液化熔点”与较低的“固化熔点”两者合而为一,故称为“共熔合金”。且因其粗大结晶内同时出现锡铅两种元素,于是又称为“共晶合金”。此种无杂质合金外表很光亮

3、之“共熔组成”(Eutectic Composition)或“共熔焊锡”(Eutectic Solder),其固化后之组织非常均匀,几无粒子出现。其合金比例之不同将影响到熔点变化,该变化之“平衡相图(Phase Diagram)”,图请参考第12期TPCA会刊。另一种组成接近共熔点的Sn60/Pb40合金,则在电子业界中用途更广,主要原因是Sn较贵,在焊锡性(Solderability)与焊点强度(Joint Strength)几无差异下,减少了3的支出,自然有利于成本的降低。与前者真正共熔合金比较时,此60/40者必须经历少许浆态,故其固化时间稍长,外观也较不亮,但其焊点强度并无不同。不过后

4、者若于其固化过程中受到外力震动时,将出现外表颗粒粗麻之“扰焊”现象(Disturbed)之焊点,甚至还可能发生“缩锡”(Dewetting)之不良情形。3.焊料之特性 除了“焊锡性”好坏会造成生产线的困扰外,“焊点强度” (Joint Strength)更是产品后续生命的重点。但若按材料力学的观点,只针对完工焊料的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与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讨论时,则并不务实。反而是高低温不断变换的长期热循环(Thermal Cycling,又称为热震荡Thermal Shock)过程中,其等焊点由于与被焊物之热胀系数(TCE)不同,而出现塑性变形(P

5、lastic Deformation),再进一步产生潜变(Creep)甚至累积成疲劳(Fatigue)才是重点所在。因此等隐忧迟早会造成焊点破裂(Crack)不可收拾的场面,对焊点之可靠度危害极大。组件的金属引脚与组件本体,及与板面焊垫之间的热胀系数(TCE)并不相同,因而在热循环中一定会产生热应力(Stress)进而也如响应斯的出现应变(Strain),多次热应力之后将再因一再应变而“疲劳”(Fatique),终将使得焊点或封装体发生破裂,此种危机对无脚的SMD组件影响更大。现将常见共熔焊料之一般机械性质整理如下:3.1共熔点63/37的焊料,其常温中的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

6、th)为7250 PSI,而常见冷轧钢(Cold Rolled Steel)却高达64,000 PSI,但此抗拉强度对焊点强度的影响反不如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来的大,若加入少量锑后成绩会较好。至于展性(Ductility)与弹性模数(Elastic Modulus)则63/37者均比其它高熔点者二元合金要更好,两合金之导电导热则比纯锡差,且随铅量增加时会呈少许下降。一般63/37者其强度较其它比例更好。多锡者也比多铅者为强。3.2各种比例的锡铅合金焊料,其强度均比单独锡铅金属较好。比重值则随铅量愈多而增大,呈液态时表面张力与合金比例的关系不大。3.3焊点抗潜度(Creep)

7、能力的好坏,对可靠度的重要性将远超过抗拉强度。不幸的是愈接近共晶比例而结晶粒子愈粗大者,其潜变也愈大。而柱状结晶的抗潜变能力也不如等轴结晶(Equiaxial)者。焊点合金在长期的负荷下会出现原子结晶格子(Atom Lattice)的重整;也就是焊点经长时间劣化下,最后终究会发生故障,原因当然是长时间应力而带来过度“应变”而成“疲劳”所致。3.4焊点强弱与助焊剂,焊锡性及IMC有关,由许多试验结果可知,强度与填锡量多少无关,锡量太多反而无益。焊接时间不宜超过5秒,愈久愈糟,焊温也不可太高。4.低温与高温焊锡 上述共熔焊锡之熔点为183,某些对高温敏感的组件而言,其组装时需用到熔点低于183者,

8、称为“低温焊锡”(Low Temperature Solder),其实用配方中需另外加入铋(Bismuth,Bi)与铟(Indium,In)。由于加入此二者所形成的焊料都存在着某些缺点(如强度不足),故量产工业尚无法以取代锡铅之共熔焊料。加入铋之冷却后焊点,不易出现膨胀情形,会对焊点造成额外的应力,此种焊点强度不足的隐忧较焊锡性不良更糟。而铟却由于价格太贵也无进入量产用途。至于高温焊料者则以含银者最常见,现分述于后:4.1含铋焊料含铋焊料除了焊点会稍有膨胀之不良外,尚因其焊温甚低,有时会导致助焊剂无法全然发挥其活性,以致造成缩锡等焊锡性不良问题。再者是含铋时容易氧化,致使焊点强不足。此点对安全

9、用电的保险丝(Fuses)而言尤其重要,一旦氧化后经常会造成该断而未断之情形,安全上将大打折扣。4.2含铟焊料 含铟之焊锡也会有焊点强度不足的烦恼,且价格不十分昂贵,但也具有一些优点,如:(1)沾锡性(Wettability)非常良好。(2)展性(Ductility)良好,可呈现极佳的抗疲劳性(Fatigue Resistance),甚至还优于锡铅之共熔合金。(3)焊接动作与锡铅共熔焊料相比较时,就黄金成份熔入所造成的缺失,则含铟焊点者较为轻微。4.3含银焊料 当零件脚或板面焊垫之表面处理为镀银表面时,则其焊料中若添加少许银份时,则可大大减缓外界银份熔入的缺点。但此等熔点较高的含银焊料通常焊锡

10、性都不好,焊点外表昏暗,机械强度也不足。5.焊料与制程 5.1合金互熔锡铅二元合金之焊料,事实上是锡熔进铅中,而所谓的Solder即是二者之“溶液”而已。高温焊接中板面承垫中的铜份也会融入铅与锡中,也就是铜原子会扩散进入熔融的焊料内,并在焊料与底铜之间形成居中的接口层IMC(Cu6 Sn5),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焊牢。一但焊垫外表发生铜面氧化物或其它表面污染物时,则会阻止铜份的扩散而无IMC的产生,以致无法焊牢。并出现所谓缩锡(Dewetting)或不沾锡(Non-Wetting)等焊锡性不良的表征。5.2沾锡过程沾锡(Wetting)亦称为Tining,其动作说时迟那时快,首先是高温中助焊剂

11、展现活性(Activity),迅速去除金属焊垫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或有机护铜剂等(如Entek),使熔融的焊锡与底铜(或底镍等其它可焊金属)之间,迅速产生如树根般的一薄层“界面合金共化物”(Inter Matalic Compound Intermetallic Compound Cu6 Sn5),而沾锡及焊牢。在焊点外观上可见到焊料向外向上扩张地盘的动作,其地盘外缘有一种“固/液/气”三相交会处,隐约中似乎出现“蓄势待发”而奔出的小角度,特称之为沾锡性的接触角(Contact Angle ,),亦称为如喷射机般的双反斜角(Dihedral Angle)。此接触角度愈小,则沾锡性或焊锡性也愈好。

12、实际上沾锡力量(Wetting Force)是受到几股力量的影响。下图即为其等力量平衡及冷却后的焊点断面说明,现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配合图面说明诠释(请参考第12期TPCA会刊)。角=双反斜角,接触角,或常说的沾锡角。=接口之间所出现的表面能(Surface Energies)或力量,系指清洁铜面对焊锡金属的亲和力,亦即产生IMC(Cu6 Sn5)时互亲的力量,也就所谓的焊键(Solder Bond)。但铜对铅则不会产生任何亲和力。rsr=地盘外缘固相与汽相之间的力量,即液锡向外扩张时所呈现的附着力(Adhesive Force) 此力量愈大时沾锡角愈小,焊锡性也愈好。rls=液相与地盘内固相之间

13、的亲合力量,必须要先生成IMC时才会表现出力量,且此力几乎是固定不变的。对整体而言此力只会呈现液相本身向内收缩的内聚力(Cohesive Force),对向外扩张并无助益。rlv=液相与汽相间的力量,此力又可再解析成为垂直分力(rlvsin) 与水平分力(rlvcos); 后者表现得愈大时,沾锡性或焊锡性也愈好。 由图中公式rsr=rls+rlvcos,向外扩张的沾锡力量想要最大时,则其水平分力(rlvcos) 也应最大,也就是角要愈小愈好。当角=0 时,则cos=1,于是向外扩张的沾锡力量rsv也变成最大(亦即焊锡性最好)。 5.3 界面合金共化物IMC 焊接动作之所以能够焊牢,最根本的原因

14、就是焊锡与底金属铜面之间,已产生了IMC(Intermatallic Compound Layer) 之良性接口合金共化物Cu6 Sn5,此种如同树根或家庭中子女般之接口层,正是相互结合力之所在。但IMC有时也会在焊锡主体中发现,且呈现粒状或针状等不同外形。其液态时成长之初的厚度约为0.5-1.0m之间,一旦冷却固化IMC后还会缓缓继续长厚,而且环境温度升高时还将会长的更快,最好不要超2m。久了之后在原先Cu6,Sn5 之phase(注为希腊字母,读做Eta)良性IMC,与底铜之间还会另外生出一层恶性-phase(注: 读做Epsilon) 的Cu3 Sn. 此恶性者与原先良性者本质上完全不同

15、,一旦-phase出现后其焊点强度即将渐趋劣化,脆性逐渐增加,IMC本身松弛,甚至整体焊点逐渐出现脱裂浮离等生命终期的到来。 一般IMC的性质与所组成的金属完全不同,常呈现脆性高、导电差,且很容易钝化或氧化等进一步毁坏之境界。并具有强烈惰性顽性,一般助焊剂均无法加以清除。常见之IMC除了铜锡之间者,尚有锡镍、锡银、与锡金甚至锡铁等IMC,其等后续平均成长之速度与活化能等比较列表如下: 各种IMC后续平均成长速率之比较IMC种类(焊温中初生)IMC示性式扩散系数(m2/s)活化能(J/mol)Cu/Sn铜/锡(接近共熔组成者)Cu6Sn5,Cu3Sn 110680,000Ni/Sn 镍锡Ni3S

16、n2,Ni3Sn4,Ni3Sn210768,000Fe/Sn铁锡 FeSn,FESn2 210962,000Au/Sn金锡AuSn,AuSn2,AuSn4310473,000Ag/Sn银锡Ag3Sn 810964,000 要注意的是上述铜锡之间IMC的成长情形,系针对其共熔组成的焊料(63/67)而言,其它锡铅比合金对铜生长IMC的速率,则又有不同;但其扩散的过程都是来自底铜中的铜原子而向焊锡中逐渐渗入,且随周遭温度之上升而加速。 5.4焊点之微结构 锡与铅此二元合金(Binary Alloy)会以任何比例形成各种协调的合金,而其共熔点(Eutectic point)Sn63/pb37 之合金

17、,若仔细观察时会呈现一种多铅溶入锡中的一种固溶体(Solid Solution)。若其熔融液态合金慢慢冷却时,会形成一种粗大结晶(Coarse-Grained)状的合金晶粒,且在结晶中会同时出现两种元素故称为“共晶”,但在其它重量比之各种组成则所见不多。其实此种粗大的结晶对焊点强度反而不好,必须具备“细晶”(Fine-grained)的结构者,其强度(strength)与抗疲劳性(Fatigue-resistance)才会更好。不过后续遭遇其它高温的机会也还能改变上述的粗大结晶。至于其它不同成份的焊锡,其结晶组织也各有不同。当组成离开共晶点而往铅方向移动者,其合金将呈现展性(Ductility

18、)增加及抗潜变(Creep)降低之情形。当朝向锡方向前进时;则抗潜变与硬度都会少许增加。 但当合金组成变为Sn96/Pb4 时,则将成为一种单相的焊锡合金。其结构已不再随温度循环以及热遭遇(Thermal Exposure)而改变,故强度反而提高,展性减少,抗潜变能力也更好,抗疲劳性也增强。然而在PCBA无法忍受太高焊温的现实下,故只好仍沿用接近熔点较低的共晶点焊锡,表面黏装组件(SMD)尤其如此。为了挽救其焊点强度之不足,还可采行下列补强性的措施:减少板面焊垫与零件以及焊点三者之间热胀系数的落差。 选择适当的焊点外形以减少应力及应变。 放弃无引脚的组件,采用伸脚或勾脚者,以缓冲胀缩的差异。

19、选择适宜合金比率的焊料。 业界早期曾使用过一种颇为清洁的“蒸气焊接”(Vapor Soldering)制程,即因其焊点结晶十分粗糙而强度不足,再加上其它原因,目前已被淘汰。5.5焊点的后续故障Solder Joint Failure一旦引脚、焊点合金、与焊垫 (即板材)三种焊接单元之热胀系数无法吻合匹配时,则经过高低温多次变化中,其焊点会因涨缩之疲劳而逐渐发生故障,会因潜变而导致焊点的破裂。Sn63/Pb37之共晶合金由于结晶粗糙,故其耐疲劳性并不好。但若刻意加入2%的银而成为Sn62/Ag2/Pb36者,则其抗拉强度与抗潜变强度都会有极大的改善。在许多前人对各种焊锡合金的研究中发现,Sn96

20、/Ag4 之合金具有最坚强的耐疲劳特性,且经过美国政府与民间过去20年对焊点的研究告(ISBN 0-87339-166-7)指出,焊点故障的主因就是温度变化所造成的“疲劳”(Fatigue)故障。许多完工的组装板,即使放在货架上而并未实际使用,经历一段时间的日夜温度变化下,就会发现一些通电不良的焊点故障情形。凡三种参与焊接之单元间其热胀系数落差愈大者,则焊点愈容易发生故障。反之则不易出现故障,故规范中所强调的高低温热循环试验(Thermal Cycling Test, -55,15分+125,15分,共执行100次),就是最能接近事实的可靠度试验。 此外,焊点合金在长期负荷下,还容易发生“潜变

21、”(Creep),这是一种“塑流”(Plastic Flow)所造成的压力纹裂(Stress Rupture),故组件愈重者愈糟糕(如板面上所装的变压器就是),需另做其它如螺丝等之补强措施才行。而Sn63/Pb37的抗潜变强度又低于其抗拉强度,且高温中连接的成绩更差,如125时前者只有1.4-3.4 Mpa 而已。6.锡膏 Solder Paste Or Solder Cream 6.1.概况目前电子业用于SMT熔焊(Reflow)的锡膏规范,现行者为JSTD005(1995.1.)已取代著名的美国联邦规范QQS571,而下一代新版本的JSTD005A亦正在修订中。“锡膏”顾名思义是将零件脚(

22、不管是伸脚、勾脚或BGA用的球脚等)以其黏着力(Tack Force)暂时加位定位,再经高温使熔焊成为焊点之特殊焊料是也。锡膏的组成是由锡铅合金的小粒微球(正式称焊锡粉Solder Powder),再混以特殊高黏度的助焊膏混合物(称为助焊性黏合剂Flux Binder)而成灰色的膏体,可供印刷黏着或其它方式施工,而在板面焊垫上予以适量分布配给,做为多点同时熔焊的焊料用途。锡膏本身是一种多相的“非牛顿流体”(指流速不受外力与黏度的支配而受到剪率(Shear Rate)的主宰,如蕃茄酱即是),其中含有特殊专密的(Propritary)“抗垂流剂”(Thixotropic Agent,又称为摇变剂)

23、,使锡膏具有可顺利印刷以及着落在定点后,即不再轻易流动的特性,以防止密垫之间的相互垂流而坍塌。其中所加入的助焊剂需不可具有腐蚀性,并以容易清洗清除为原则。目前“免洗”的流行,故熔焊后焊点附近所被逐出的有机物,亦需对整体组装品无害才行。6.2.锡粉Solder Powder 锡粉系由熔融的液态焊锡,经由喷雾(Atomizing)或自转甩出于氮气中,再经冷却坠落及筛除掉一些长形或不规则状的粒子,而得到尽量要求大小一致的球体。为刻意方便印刷中的流动及印着点的堆积实在起见,各种等级的锡膏中,其球径大小之百分比分配也各有不同,但主球体重量比值在8292之间,当然各种小粒焊球的成份必须保持稳定一致,则是无

24、庸置疑的事。不过经分析Sn63Pb37的焊粒后,事实上还是会发现纯锡或是Sn10Pb90等不同成份的小球存在,这可能是供货商刻意为调整特殊需求而加入的。再者锡粉表面难免不会氧化,“表面积体积”比值愈大者则氧化机会也愈大。氧物物当然不利于熔焊的进行,而且还容易引发溅出而形成焊后的不良锡球。又当锡粉之粒径及外形相差过于悬殊时,对网版或钢板印刷甚至注射法的施工都很不利,常会造成出口的堵塞(Log jams)。不过经验中也曾学习到锡粉中还须备有着某种“不均匀外形”者之比率存在,如此方可减少熔焊前预热中锡膏的坍塌(Slump),当然最好还是由Binder来控制此种缺陷才是正途。总之锡粉的球状均匀度(Un

25、iformity Sphere)已经成为品管的要项之一了。 6.3.锡粉粒径的选择当锡膏中的锡粉粒子愈小时,其形成焊点后向外逸出不良锡球之机会也就愈大。此乃因其“表面积体积”的比值愈大时,也需要较多的助焊剂以减少其氧化,因而一些较小粒子者(15m以下)就很容易在熔焊时从主体中被“冲挤”出来。故各型锡膏配置时必须订定其选用粒径大小(Particle size),与其重量百分比的分配(Size Distribution)两种参数,以适应印刷时开口的大小及减少不良锡球的产生。 下二表即JSTD005中6种型别锡膏的锡粉粒经与分配情形 表:按标称粒度重量百分比所组成之三种粗粒锡膏膏型Type粒度之上限

26、大粒度之粒径者(须在1以下)正确粒度范围者(须在80以上)较小粒度者(须在10以下)1160Microns150Microns150-175Microns20Microns280Microns75Microns75-45Microns20Microns350Microns45Microns45-25Microns20Microns 表:按标准粒度重量百分比所组成之三种细粒锡膏膏型Type粒度之上限大粒度之粒径者(须在1以下)正确粒度范围者(须在80以上)较小粒度者(须在10以下)140Microns38Microns38-20Microns20Microns230Microns25Micron

27、s25-15Microns15Microns320Microns15Microns15-5Microns5Microns 6.4.锡膏中有机物的影响 锡膏的黏度太低时,不但所印膏体定位困难(至少保持23小时不变形),且很容易造成坍塌及熔焊后的搭桥短路。由于其黏度又与环境温度有直接的关系,故未操作使用时,应储存在冰箱中(还可防止吸湿)。从实验结果得知,每上升4时其黏度值即下降10。因而锡膏的印刷及零件的放置区,其室温的降低及稳定是何等重要了。且零件放置前及引脚黏妥后的预热温度与时间均不宜过头,以减短路与锡球的发生。再者溶剂含量也是造成不良锡球原因之一,溶剂太多自然容易出现搭桥。而当助焊剂之软化点

28、(Softtening Point)太低时搭桥比例也会增大;但若其软化点太高时则分子量必大,在内聚力加强之下,将使之不易分散及清洗。 6.5熔焊中锡球的烦恼早先流行清洗的年代,锡膏熔焊后发生锡球的烦恼尚不很严重,只要体积不是太小(5mil以上),引脚密度不是太密者都可以被冲洗干净。然而自从服膺环保的要求,推动“免洗”制程之下,焊熔后大小锡球都成了痛苦的梦魇。究其原因而着手解决数种办法不少,现介绍一些实用者如下:(1)锡膏印着量太多或印着位置偏移,以致造成溅出者;可从减小开口面积或减薄铜板厚度,以改善对准度方面带来的锡球。(2)锡膏中溶剂太多,或吸水后黏度降低(应降低印刷现场的湿度与锡膏在铜板上停留的时间)造成熔合时溅出,减少其溶剂与吸水即可。(3)配方中较小粒径的锡粉太多,一旦未及熔合成为主体者即可能被排除在外而成锡球。(4)氧化物太多或灰尘之吸附,造成焊锡性不良。在不易熔合成主体下,即有部分会飞散出去。(5)预热过度常造成氧化增加、黏度降低;须认真作实验选出最好的升温曲线。或因事先放置零件时,踩脚力量过大也会造成锡球。(6)板面绿漆硬化不足,造成溅锡之容易附着。可采棉花棒沾二氯甲烷去擦拭绿漆表面,观察是否掉色即大概知晓绿漆的硬化情形。(7)电路板SMT焊垫之表面处理层(如喷锡、OSP护铜剂、化镍、浸金、与浸银或浸锡等),其等状况也会影响到锡球的多寡、其中以喷锡板的锡球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