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思维展示精彩.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931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飞思维展示精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放飞思维展示精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放飞思维展示精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放飞思维展示精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放飞思维展示精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飞思维展示精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飞思维展示精彩.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放飞思维 展示精彩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2-08-08 10:42:00 阅读:563作者:苟苗编辑:studa090420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

2、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走向高效课堂就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开启学生智慧,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精彩,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始终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一、科学导学,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中激发了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

3、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了。 二、合作探究,精心点拨,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获取新知 常言道:“愚蠢的老师是都给学生以真理,而聪明的老师教给学生获取真理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自主学习的有效举措。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教育艺术家邱旭华老师的“先学后导,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明确地把学生推到

4、主体、主动地位,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进程闪耀着改革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只有师生各抒己见,才能形成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让学生主动发言,淡化学生回答内容正确与否的评价;要及时给予鼓励,尽量不批评或少批评学生;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优点、长处、闪光点,用这一亮点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要弃之“扶”,实施“放”,通过不断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举一反三,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上一页1 2下一页如在诗歌教学中不妨引进有关的诗词加以拓展,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扩大了阅读量,可谓两全齐美。如教学完九月九日忆山东

5、兄弟后,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理解王维的思乡之情,我又为学生介绍了泊船瓜洲春夜洛城闻笛、渡汉江等思乡的诗,学生听后更加了解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时那种强烈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些思乡名句,一诵再诵。回过头再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便能入情入境。再如教学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问:谁还会背李白的诗?学生兴味盎然地背诵了许多,有学过的,有未学过的,我让他们课下继续搜集。几天下来,全班学生就已经背会了十多首李白的诗。这样教一篇背数篇,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无形中学生已融进浓浓的古诗文

6、学习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思维,精彩展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在学习小组里时而凝神思考,时而激烈讨论,老师巡视其间,精心指导、耐心点拨。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怕自己错过了每一次机会。每个同学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答对了,给你加2分

7、,答错了仍然加1分,因为你很勇敢。听,他们说得多好,句子生动有趣,紧扣主题,还用上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当然,大家读起课文来音色纯美、语句流畅、感情充沛、绘声绘色。课本剧表演更是有板有眼,看,在学习西门豹一课时,五分钟的准备后,我们班“晨曦之梦”组的“西门豹”、“巫婆”、“乡绅”昂首阔步地走上了讲台,“西门豹”语重心长地劝“巫婆”改邪归正,“巫婆”暗中唆使“乡绅“祭祀河伯,西门豹惩处巫婆的故事被完美地演绎,同学们在笑声中掌握了知识,在快乐中受到了教育。我们班也逐渐诞生了许多“小演员”、“大导演”。在这样充满欢乐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自己唱、自己跳、自己演、自己秀,可以用自己热情饱满的态度迎接每一

8、分、每一秒!精彩的课堂,精彩的表演,打造出精彩的高效课堂,锻造出一个个精彩的壮丽人生,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把握”的人生真谛!表演之后,一个个问题激起了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上一页 1 2下一页内容摘要:自学能力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

9、识、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自读课文学习中的自学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二、科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关键词: 自学能力- 培养-点滴做法正文:自学能力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时代的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新知识、新技术迅猛发展

10、的时代。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就得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建设者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2、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新课程标准下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即教学中,学生是教授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要围绕学生而展开。我认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3、课程的要求:如果我们把语文学习比作汪洋大海,那么现有的语文教学只是汇入其中的一条小河。语文教学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如此之多的知识,教师是不可能教得了,教得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11、。 4、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初中阶段学生自主性意识崛起、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日浓。这时光凭老师讲解已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认知能力的需求了,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个严峻而迫切的要求即怎么能让学生既“吃饱”又能保障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吃好”。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语文课的自学能力培养涉及到许多方面:从讲读课文到自读课文,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作业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此截取其中一个方面,重点谈谈自读课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

12、。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在自读课文学习中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的,在学习中对课文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具体做法例如: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的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现代文预习,主要

13、要求学生预习生字词、相关的文学背景、文章内容以及主题思想;文言文预习则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实词、特殊虚词、特殊句式等。当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像上面所列举的那样面面俱到,这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有所选择。2、 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有个成语叫“有的放矢”,学习亦乎如此。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才能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听课效率提高,“事半功倍”。以前的教学中有一个“一课一得”的说法,就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而有一点收获。其实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课前预设有共同之处。在预习课文中,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预设一些围绕重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掌握重点。在自读课文学

14、习中,这种地位就转换过来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课堂学习或自主或合作探究来解决疑问。这个过程就是有目的地学习。3、 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在第一节课就传达给学生的一个学习观念。学生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用工具书的习惯,关系到他们一生自学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我把教学生使用工具书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在教学中,是老师走在前面,还是学生走在前面,两者有着质的区别。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问老师某字的读音、某词的含义,他们等待老师的告诉,而我常不告诉、更不允许他们凭主观去盲目猜测,而是鼓励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坚持这样的引导下,效果

15、也比较明显,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字典也成了他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4、 培养积极参与、勤于动脑的习惯: 自读课文教学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勇于参与、乐于参与、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用于怎样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让他们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承担课堂“小主人”的重任,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同样的,学生积极参与自然就会勤于用脑,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让学生推荐一篇课文里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语及解释;文章重点语段可以

16、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将自己的理解与全班同学沟通,互相探讨、互助学习;我也试着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自行表演,因为表演能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并帮助其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主动掌握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形象;我还大胆采用了体验情境的教学,在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不会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于是我让同学们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去学习,即:四个同学饰演文中四个主人公,其余同学饰记者,饰记者的同学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而饰四个文中人物的同学就要非常熟悉课文,去应对相应的问题。课堂学习的结果相当的好,同学的提问比较精准、且与文章的

17、中心联系较紧密,而四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比较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去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一个都不能少”,即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让一个同学做“看客”。而我校的小班化教学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点滴做法宗珊内容摘要:自学能力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

18、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自读课文学习中的自学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二、科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关键词: 自学能力- 培养-点滴做法正文:自学能力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时代的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新知识

19、、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就得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建设者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2、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新课程标准下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即教学中,学生是教授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要围绕学生而展开。我认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3、课程的要求:如果我们把语文学习比作汪洋大海,那么现有的语文教学只是汇入其中的一条小河。语文教学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如此之多的知识,教师是不可能教得了,教得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

20、习、培养自学能力。 4、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初中阶段学生自主性意识崛起、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日浓。这时光凭老师讲解已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认知能力的需求了,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个严峻而迫切的要求即怎么能让学生既“吃饱”又能保障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吃好”。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语文课的自学能力培养涉及到许多方面:从讲读课文到自读课文,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作业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此截取其中一个方面,重点谈谈自读课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

21、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在自读课文学习中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的,在学习中对课文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具体做法例如: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的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

22、现代文预习,主要要求学生预习生字词、相关的文学背景、文章内容以及主题思想;文言文预习则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实词、特殊虚词、特殊句式等。当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像上面所列举的那样面面俱到,这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有所选择。2、 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有个成语叫“有的放矢”,学习亦乎如此。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才能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听课效率提高,“事半功倍”。以前的教学中有一个“一课一得”的说法,就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而有一点收获。其实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课前预设有共同之处。在预习课文中,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预设一些围绕重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掌握重

23、点。在自读课文学习中,这种地位就转换过来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课堂学习或自主或合作探究来解决疑问。这个过程就是有目的地学习。3、 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在第一节课就传达给学生的一个学习观念。学生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用工具书的习惯,关系到他们一生自学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我把教学生使用工具书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在教学中,是老师走在前面,还是学生走在前面,两者有着质的区别。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问老师某字的读音、某词的含义,他们等待老师的告诉,而我常不告诉、更不允许他们凭主观去盲目猜测,而是鼓励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坚持这

24、样的引导下,效果也比较明显,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字典也成了他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4、 培养积极参与、勤于动脑的习惯: 自读课文教学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勇于参与、乐于参与、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用于怎样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让他们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承担课堂“小主人”的重任,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同样的,学生积极参与自然就会勤于用脑,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让学生推荐一篇课文里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语及解释;

25、文章重点语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将自己的理解与全班同学沟通,互相探讨、互助学习;我也试着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自行表演,因为表演能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并帮助其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主动掌握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形象;我还大胆采用了体验情境的教学,在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不会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于是我让同学们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去学习,即:四个同学饰演文中四个主人公,其余同学饰记者,饰记者的同学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而饰四个文中人物的同学就要非常熟悉课文,去应对相应的问题。课堂学习的结果相当的好,同学的提问比较

26、精准、且与文章的中心联系较紧密,而四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比较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去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一个都不能少”,即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让一个同学做“看客”。而我校的小班化教学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5、培养学后总结的习惯:我们说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解决这篇课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能自学相同类型的文章。“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这就

27、需要学生能从课文中总结学习方法,用于以后的自学。所以在学习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去自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并归纳出来。通过长期练习,学生由刚开始只能总结一两点表面内容,发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且能从多方面进行总结。而当遇到类似的文章时,学生也能自觉的去运用已学的方法去尝试自学。 (二)、科学的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科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在自读课文

28、学习中,注意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语言。首先,学会理解、鉴赏语言。文章是由词、句、段这些基本的单位组成的。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形式。理解、鉴赏语言其实就是对妙词、美句、好段的理解与赏析。对于语言的理解,最重要一点是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即在理解语句基本义的基础上,根据该语言在文章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去分析,从而得出这个语句的具体义。对于语言的赏析,主要分鉴赏与分析:鉴赏是表层感知,即能鉴别怎样的语句是美句、好句;而分析是深层解剖,即能辨析出语言美在哪、好在何处。鉴赏语言只需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便能鉴别出来,就像一个人漂亮不漂亮,大多数人无

29、须指点就能感觉出。同样,好的语言,对于经过六年语文学习的初中生来说,鉴赏出来也是易如反掌的。难的是分析,这需要一定的方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作用、感情色彩、语言表现力等方面都可以入手分析。例如写景的美句,我指导学生从内容(语句内容)、修辞(修辞手法)、情感(作者情感)、作用(结构作用)四个方面去分析,学生掌握了方法只需要对号入座即可。其次,学会摘录,积累词句。理解并会鉴赏语言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去积累摘录,而积累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运用语言。这几个环节是相互链接、缺一不可的。其中积累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在阅读各种文章的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美段以及典故等,我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我在

30、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三句。还有像自读的文言文预习,我也常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摘抄下来后,指导学生通过读、背等方式积累。再次,运用语言,提升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了优美的词句,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即“学为己用”,将别人的转换成自己的。因此,我常常让他们做些语言表达的练习来提升其表达能力。比如:仿写练习就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这在大多数课文中都可以尝试进行。小片段练习也是容易上手的。例如山中访友中,作者与山林中的自然景物对话,语言优美、饱含丰富的想象力。我就布置学生自选一个事物,发

31、挥自己的想象与其对话,写成片段作文。写作练习是语言运用的综合训练,是比较难的、但是必需的。这种练习益少而精、有针对性、所选内容要利于学生发挥,也易于学生去积极表达。除此之外,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课前演讲就是一个省时又效果不错的方法。当然,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我让学生每人推荐一篇文章,并说说推荐的理由。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理解文意。学会积累、运用语言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层面;理解文意、增加情感体验、达到审美享受是更高层面。而这一层面的领受是一个需要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刚开始的教学中,我常发现学生学习课文,往往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没有顺序,缺乏条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认为

32、读懂了,不会逐步深入学习,因此教他们有步骤地学习就很重要。一篇课文,现在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三个维度的学习: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文章,查字典解决不懂的生字生词;接着朗读或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写的是什么。即对文章整体“初步感知”;接下来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即对文章的部分进行了“精读分析”;然后再回过来统观全文,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掌握表达形式上的特点。这又从“部分”回到了“整体”,从而形成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过程。此外,当今语文学习比较强调的内容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即引导学生从

33、文章所传达的主要内涵中,联系自身经验,看看是否对自己学习与生活有所启发,使之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并逐渐培养起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既使得“三个维度”的学习统一融合了起来,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条理清晰、逐层深入的领受,真正达到理解文意、熏陶情感的目标。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文章学习:学生第一遍阅读,解决了课内生字词,再读课文时,了解了文章写的是“一个星期天发生在福楼拜家,朋友聚会的事情”,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几个人物的特点,因此接着我指导学生重点品读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然后通过个体人物的特点,反观全文,归纳这些人物的共性特征,并总结文章在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方法。最后从文章主要内涵中

34、,看看能受到哪些启发来指导自身的学习生活。这篇课文可从这些人物的共性中看出作者传达给我们“热爱生活”的价值观。因为热爱生活,所以这些文学家都热爱文学。因此,我借机倡导学生用一颗积极、热情的心去爱生活、爱人生,不要因为生活的艰难与挫折就放弃它。当然这些学习步骤,可以因课文不同而有所变化。当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自学能力提高了,还可以变更或简化,但在打基础期间这样的学习是必要的。 3、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课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虽然现在的语文学习对于文体意识强调的比较少,但我纵观初中语文所选课文,大部分文章还是比较规范的文体,且文章后附录的文学常识中,也多次对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提出了指导方法。因此我个人认

35、为,有一定的文体意识对于课文的学习是益大于弊的。因为不同的文章,作者思路不同,表达方法不同,重点也就不同。当然,这些文体知识的讲授不是外加的,而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给的。比如记叙性文章(包括记叙性散文、记叙性诗歌、小说),应把握好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文章情节及一系列的环境设置。例如学女娲造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神话,因此首先教学生掌握神话的基本特点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接着指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入手学习文章的情节。学生懂得了这些,学习文章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反而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又如秋天这首诗歌,我指导学生抓住诗歌的几个要素意象性、象征性、诗歌主旨、作

36、者情感,从这几个角度去学习,就能基本把握住诗歌学习的重点,而不至于有所偏颇;抒情性散文,应侧重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所谓“形散与神不散”的关系),比如教材中有不少像观舞记这类语言优美,感染力强,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思想感情的抒情散文,学习时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通过读而达到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用心去品读文字,形成由与文本对话到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从而揣摩出文章的情感。另外还有一些描写动物的散文。如果仅仅从动物习性去学习,那只是生物课、“动物世界”而已。其实在写这些动物时,作者已将人类社会融入其中,换句话说“动物小说折射人类社会”,因此学生如果联系人类

37、生活来学习,就能很快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而不会陷入迷宫不辨方向;还有诸如说明性的文章,应把握好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及语言的特点;议论性文章,应把握好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不同课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特点,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既节省时间,又扩大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训练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材实际抓重点、抓特点地进行分析,使他们在自学时能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4、指导学生利用文本提供的信息辅助学习。这里的信息主要指:单元提示、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研讨与练习)、课下注解等。“单元提示”是对一个单元的整体“俯瞰”。它分两个部分,一是本

38、单元共性内容、共同主题的概括;二是学习的重点及方法。在学习新一单元前“单元提示”是必须阅读的;“阅读提示”是文章的导读,它或揭示文章主题、或指导重点内容、或引领进行情感体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自学课文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可以这么说“阅读提示读懂了、会用了,课文就学好的一半。”所以上新课前我会有意提些其中的内容,考察学生对其熟练程度;“课后习题”是对“阅读提示”的扩充与落实。它通过具体的题目使“阅读提示”提示的重点在文章中体现出来。当然它也更兼顾三个维度的学习,其中既有内容的理解,又有语言的赏析,还有情感的体验,而且题目设计也是逐层深入的。这些都大大扩充了“阅读提示”所涵盖的内容。因此从“课后习题

39、”入手来学习课文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方法;“课下注解”的作用有三: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扩充语文知识;理解词义,尤其是一定语境中的词义,积累语言;学习课文的突破口,比如对课题的解读。“课下注解”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就应掌握的。综上所述,充分利用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对于自学课文是大有帮助的。关于自读课文的学习,其实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也只是就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办法总结了以上几点。当然,方法因人而异、重要的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而因人施教。我个人认为在自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空间相当大,因此我也会将在此方面不遗余力的进行下去。因为我们做老师的职责就是:培养有创造性、独立自主的“大写的人”!

40、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收藏本文 分享 在传统教育的框架内,教师以教授语文知识为主,学生只充当了学习的木偶,完全扼杀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新教程中完全摈弃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理念,转变成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却成了一个引导者。这既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又培养了他们在未来的知识世界中突破难点,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如何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却是广大一线教师应该去深思的问题。一、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内涵自学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很少有人帮助的情况下,不依赖别人,独立地掌握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语文自

41、学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的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写作的能力、阅读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己选择知识的权利,遵循小学生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他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教师给予他们的不再是固定的死知识,而应该授予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样既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又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效应,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本文共计1页).继续阅读本文如何获取本文如何获取本刊l【摘要】: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

42、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作者单位】: 大连教育学院;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 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生 教师 学习活动 教学阶段 提出问题 【分类号】:G623.2【正文快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甘南县巨宝镇小学于秀芝 一、

43、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的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是基础的基础,而掌握读书方法具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教师不可能把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许多知识都要靠学生自学。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只是为了学好语文学科,也是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定的基础。有了自学能力,就能无师自通。小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二、课题的研究、自学。就是让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内容,有目的地带着问题独立思考,进行自主学习,以利于新知识与他们头脑中原有的知识联为一体。自学必须讲求方法,逐步使学生脱离教师,不再依赖教师,具有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本课题着重研

44、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的问题。 三、理论依据 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一方面学生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原有的知识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四、研究目标、教给读书方法

45、许多学困生,他们常常不会自学,不知道如何开始,所以教师应教给他们自学和程序和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四用(即使用工具书,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有法可循。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可包办代替。、掌握学习步骤 让学生掌握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步骤。3、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节课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部分,都要适时鼓励学困生质疑,当堂解疑,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五、研究内容、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

46、主学习的研究。1)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活动具有强烈的追求,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进来,而学困生就 是缺少这方面的精神,所以应创设情境,利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强烈的特点。2)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争取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让他们由原先的怕学、厌学慢慢变成愿学、乐学。2、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的研究。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真正地参与进来,从原先的旁观者变成小主人。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和评价。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