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推拿护理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957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医推拿护理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最新中医推拿护理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最新中医推拿护理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最新中医推拿护理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最新中医推拿护理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推拿护理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推拿护理PPT文档.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医推拿护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方琼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刘跟莉,中医护理 第二章,目录第一节 推拿介质第二节 常用推拿手法第三节 小儿推拿第四节 穴位按摩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推拿手法、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穴位按摩的操作方法及小儿推拿特定穴位。2熟悉推拿介质的选择,穴位按摩法的评估、护理评价及注意事项。3了解推拿介质的种类及作用、小儿推拿常用复式操作手法的动作要领和适应范围、穴位按摩法的操作前准备。,中医护理 第二章,学习目标,4学会常用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5具有与患者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尊重患者、关注患者的感受。,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一节 推

2、拿介质,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一节,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一节,一、推拿介质的种类及作用 推拿时,为了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损伤,或者为了借助某些药物的辅助作用提高疗效,可在推拿部位的皮肤上涂些液体、膏剂,或洒些粉末,这种液体、膏剂、或粉末统称为推拿介质,也称推拿递质。,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一节,1滑石粉 即医用滑石粉,有润滑皮肤的作用。2爽身粉 即市售爽身粉。具有润滑皮肤和吸水作用。3白酒 即食用白酒,适用于成人推拿,具有活血祛 风、通经活络作用。4红花油 由冬青油、红花、薄荷脑配制而成,具有 消肿止痛等作用。5外用药酒 有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 骨和软骨退行性病症。6.葱姜汁、冬青膏、蛋清等。,

3、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一节,二、推拿介质的选择,(一)辨证选择1寒证 当温热散寒,使用葱姜汁、冬青膏、白酒。2热证 当清凉退热,使用薄荷水、凉水、医用乙醇。3虚证 当滋补,使用药酒、冬青膏等。4实证 当清热消结,使用蛋清、红花油、木香水。5其他证型 可用一些中性介质,如滑石粉、爽身粉等。,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一节,(二)辨病选择1软组织损伤 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透热 性强的介质,如红花油、冬青膏、药酒等。2小儿发热 选用清热、散热性能较强的凉水、医用乙醇、薄荷水、蛋清等。3小儿消化不良 选用润滑的蛋清、凉水、爽身粉等。,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 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二节,中医护

4、理 第二章第二节,一、推法,【动作要领】推时用力要稳,速度宜慢,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适应范围】常用于肢体肌肉酸痛、麻木等疾患。,拇指平推法,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二节,二、拿法,【动作要领】动作和缓而有连贯性,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适应范围】本法刺激性较强,常与其他手法配合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缓解肌肉、肌腱痉挛等作用。,拿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二节,三、按法,【动作要领】用拇指按压时要握拳,拇指伸直,用指端或螺纹面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适应范围】指按法接触面小,适于全身各部穴位;掌

5、按法接触面较大,适于腰背和腹部。,指按法,掌按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二节,四、摩法,【动作要领】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指掌自然伸直。指掌着力部分要随着腕关节连续同前臂做环转运动,用力要自然,摩动时要缓和协调,摩法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适应范围】该法轻柔缓和,刺激量较小,是胸腹、胁肋部的常用手法之一。,指摩法,掌摩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二节,五、揉法【动作要领】手腕需放松,前臂摆动,幅度可逐渐扩大,压力要轻柔,揉法频率每分钟100160次。【适应范围】本法具有轻柔缓和的特点,适于全身各部。,大鱼际揉法,掌根揉法,指揉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二节,六、法【动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其余四指自然屈

6、曲,无名指与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呈90,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动作是动而不是拖动、摆动或跳动。【适应范围】肩背、腰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的部位。,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二节,七、搓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适应范围】该手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功效,最常作为辅助性结束手法应用,适用于腰背、胁肋与四肢,以上肢最为常用,常用于治疗腰腿、肩背、四肢酸痛麻木。搓法用于肩部及上肢酸痛、活动不利时,常与抖法配合应用。,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二节,八、捏法,【动作要领】用指腹相对用力,挤压治疗部位,称为捏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有节奏,挤压

7、动作要循序而行。【适应范围】该手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功效,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部,捏法常配合拿法,组成捏拿法,用于治疗肢体、局部疼痛。,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小儿推拿,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小儿推拿是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成人推拿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其手法的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一、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一)推法【动作要领】直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或示、中二指指面贴在穴位上,做由此到彼的单方向直线移动。旋推法:用拇指指面贴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分推法: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面或示、中二指指面贴在穴位上

8、做由穴位中央向两侧的分向推动。,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适应范围】推法主要用于面状、线状穴位上,均需应用介质。推法在操作时一般力度较轻,推动时不带动皮下组织。,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二)揉法,【动作要领】以拇指或中指的指面,或示、中、无名指指面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手臂不离开接触的皮肤,做轻柔和缓的小幅度、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环旋揉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适应范围】指揉法多用于点状穴位;掌根揉和大鱼际揉多用于脘腹部,所用力度要比推法稍大。,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三)摩法,【动作要领】指摩法:示、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腕部微悬屈

9、,以指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掌摩法:指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用掌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部位上,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适应范围】主要用于腹部,能调理胃肠功能。,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四)运法,【动作要领】术者一手托握住患儿手臂,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平坦向上,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螺纹面着力,轻附着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运动或在穴周做周而复始的环形运动。,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适应范围】运法主要用于八卦、太阳等少

10、数穴位上,也需应用介质。运法操作时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是用指端在体表做旋转摩擦移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运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五)掐法,【动作要领】术者手握空拳,拇指伸直,指腹紧贴在食指中节桡侧缘,以拇指端着力,吸定在患儿的穴位或部位上,逐渐用力进行切掐。【适应范围】可疏通经络,用于急救、止痛、肢体麻木、腱鞘囊肿。,掐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六)捏法,【动作要领】(1)双手示指屈曲,用示指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2)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示、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适应范围

11、】本法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二、几种常用的复式操作手法,(一)黄蜂入洞法【动作要领】以一手轻扶患儿头部,使患儿头部相对固定,另一手示、中指的指端着力,紧贴在患儿两鼻孔下缘处,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着力部作反复揉动50100次。【适应范围】具有发汗之功效,主治发热无汗。,黄蜂入洞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二)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动作要领】患儿仰卧,医生一手揉脐,另手揉龟尾,揉毕,再令患儿俯卧,自龟尾推至第2腰椎为补,反之为泻,操作4050次。【适应范围】具有发汗之功效,主治发热无汗。,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中医护理 第

12、二章第三节,(三)水底捞月,【动作要领】用冷水滴入患儿掌心,医生用拇指自患儿小指尖旋推至内劳宫,边推边吹凉气。【适应范围】具有大凉之功效,主治发热。,水底捞月,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四)打马过天河,【动作要领】医生先运内劳宫,然后用左手拿患儿手指,用右手食、中二指沿天河打至肘部,数次。【适应范围】具有温凉、通经、行气之功效,主治恶寒发热、麻木。,打马过天河,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五)大推天河水,【动作要领】医生用拇指指端蘸冷水由内劳宫直推至曲池,反复数次。【适应范围】具有大凉之作用,主治发热。,大推天河水,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六)运土入水、运水入土,【动作要领】运土入水,医生用拇

13、指外侧缘,自患儿脾土穴(脾经)沿患儿掌根运向小指端肾水(肾经);运水入土,医生用拇指外侧缘自肾水(肾经)沿掌根运向大指端脾土(脾经)。,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适应范围】运土入水,具有滋肾之功效,主治小便赤涩、频数;运水入土,具有健脾之功效,主治腹泻、二便闭结。,运水入土,运土入水,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三节,腧穴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小儿推拿的穴位不仅有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等,还有部分穴位是小儿推拿学所特有的,称为特定穴。这些特定穴呈点、线、面分布。,三、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1天门定位:两眉中间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拇指交替推至发际。次数:3050次。作

14、用:发汗解表。用于感冒或发烧初起。2坎宫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弓至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分推。次数:3050次。作用:发汗解表,止头痛。,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3太阳定位:在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向后约一寸凹陷处。操作:揉法或运法。次数:3050次。作用:发汗解表,清热明目。4山根定位: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凹处。操作:掐法。次数:35次。作用:开关通窍,醒目定神。,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5耳后高骨定位: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操作:揉法、掐法、拿法、运法。次数:3050次。作用:发汗解表。6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示、中二指指面自上向下直推。次数:100

15、500次。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7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自指尖至指跟成一条直线。操作:推法。自指尖向指根推为补脾经,自指根向指尖推为清脾经。次数:100500次。作用:调和脾胃,用于呕吐、厌食、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8肝经定位:示指掌面末节螺纹面。操作:推法,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推为清肝经,反之为补肝经。次数:100500次。作用:镇惊安神。用于惊风,烦躁等。,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9心经定位:中指掌面末节螺纹面。操作:推法,自中指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推为清心经,反之为补心经。次数:100500次。作用:清热退心火。用于口舌生疮,小便赤涩。10肺经定位

16、:无名指掌面末节螺纹面。操作:推法。自无名指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推清肺经,反之为补肺经。次数:100500次。作用:清肺经可宣肺清热,疏风解表,用于咳嗽等。补肺经可补益肺气,用于久咳、自汗、面白等。,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11肾经定位:小指掌面末节螺纹面。操作:推法。自小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推为清肾经,反之为补肾经。次数:2001000次。作用:补肾。用于先天不足。12大肠定位:示指桡侧缘,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推法,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大肠,反之为补大肠。次数:100500次。作用:清大肠治疗便秘等实证。补大肠用于腹泻等虚证。,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13小肠定位: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

17、根成一直线。操作:推法,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小肠,反之为补小肠。次数:100500次。作用:清利下焦湿热。14四横纹定位:手掌面,第二至五指第一指间关节之横纹。操作:掐法,推法。次数:掐10次,推100300次。作用:消食导滞。,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15掌小横纹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揉法。次数:100500次。作用:清热化痰。16肾顶定位:小指顶端。操作:揉法。次数:100500次。作用:固表敛汗,为止汗要穴。,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17内劳宫定位:掌心中,屈指时中指与无名指之间中点。操作:掐揉。次数:揉100500次,掐510次。作用:清热除烦,退虚热。18小天心(鱼际

18、交)定位: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凹陷中。操作:揉、掐、捣法。次数:100次。作用:清心、肝热,用于小便赤涩、口舌生疮、惊风夜啼、目斜视等。,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19八卦(内八卦)定位:以手掌中心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约2/3处为半径的一圆圈。操作:运法。次数:100500次。作用:顺运八卦可增加胃肠蠕动,逆运八卦可降气平喘。20板门定位:大鱼际平面。操作:揉法,推法。次数:100500次。作用:揉板门可消食导滞治疗食积等,横纹推向板门可降逆止呕,板门推向横纹可止泄(伤食泄)。,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21胃经定位: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操作:推法,自掌根推向拇指根为清胃经。次数:100500次。

19、作用:清脾胃湿热,消食积,降逆止呕。22运土入水 运水入土定位:手掌面,大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成一弧线。操作:以拇指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之称运水入土。次数:100300次。作用:运土入水 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用于实证。运水入土助运化,通大便。,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23大横纹 定位: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侧为阳池;近小指侧为阴池。操作:分推法。次数:100300次。作用:平衡阴阳,调和营卫。24五指节定位:掌背,第一至第五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掐法。次数:510次。作用:安神镇惊,祛痰通窍。,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25二扇门位置:手背中指根

20、两侧凹陷中。操作:掐揉。次数:100次。作用:发汗解表。26外劳宫位置: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揉法。次数:100500次。作用:温补脾阳,用于一切寒证,及腹泻、疝气、遗尿等。,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27威灵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交缝处。操作:掐揉法。次数:510次。作用:开窍醒神。主要用于惊风昏迷。28精宁定位:手背,第四五掌骨歧缝间。操作:掐揉法。次数:100500次。作用:行气、散结、化痰。,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29二马(二人上马、上马)定位: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凹陷中。操作:掐揉法。次数:100500次。作用:补肾滋阴,利水通淋,主治小便短赤、肺虚久咳等。30一窝风定位

21、:手背,腕横纹中央凹陷中。操作:揉法。次数:100300次。作用:温中散风寒,疏风解表,通经络,利关节。,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31膊阳池(支沟)定位: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操作:揉法。次数:100500次。作用:通大便,利小便,止头痛。32三关定位: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推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次数:100500次。作用:温阳散寒,益气养血。主治一切虚寒症。,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33天河水定位: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推法。用食、中二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推)天河水。次数:100500次。作用:清热,泻心火。用于一切热

22、症。34六腑定位:前臂尺侧,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推法,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为推六腑。次数:100500次。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本穴可与推三关配合使用。,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35天突定位: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操作:钩揉法。次数:100次。作用:止咳平喘。36膻中定位: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操作:揉法,分推法。次数:100300次。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37乳根定位:第五肋间,乳头直下02寸。操作:揉法。次数:100300次。作用:化痰止咳。38乳旁定位:乳头外侧02寸。操作:揉法。次数:100300次。

23、作用:化痰止咳。,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39中脘定位:脐上4寸,胸剑联合与脐连线中点。操作:揉法。次数:100500次。作用:健脾消食。40腹定位:全腹。操作:摩法,分推腹阴阳。次数:100300次,摩5分钟。作用:分腹阴阳可消食、理气、降气,主治腹胀。摩腹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为小儿保健要穴。,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41脐(神阙)定位:脐中。操作:揉法,捏挤法。次数:100300次。作用:温阳散寒,健脾和胃。42天枢定位:脐旁两寸,左右各一。操作:揉法。次数:100300次。作用:调理脾胃、通调腑气、理气行滞、消食。,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43肚角定位:脐下两寸,旁开两寸两大筋。操作:

24、拿法。次数:510次。作用:消食、理气、止痛。44脊柱定位:后正中线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推法,捏法。次数:推100300次,捏310次。作用:推脊泻热。捏脊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先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疾病。,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45七节骨定位:后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推法。次数:100300次。作用:推上七节能止泻,推下七节能通便。46龟尾定位:尾椎骨端。操作:揉法。次数:100300次。作用:调理大肠,能止泻,也能通便。,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47箕门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操作:推法。次数:100500次。作用:清热利尿,有利

25、小便以实大便的功效。,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第四节 穴位按摩法,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穴位按摩又称指针疗法、指压推拿,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手指点、按、压、掐人体穴位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疏通经络、调整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一、概述,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二、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感知觉。4当前心理状况及合作程度。,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三、操作前准备,1物品准备 治疗巾、大毛巾、推拿介质。2治疗环境准备 室内光线、温湿度适宜,室内备温度计,以便监测室内温度变化并加

26、以调节,必要时备屏风,充分保护患者隐私。3术者准备 修剪指甲,穿工作服,仪表大方,鞋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4患者准备 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暖。,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携至床前,再次核对姓名、医嘱,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解释工作,尤其要重点告知患者按摩过程中的酸麻重胀感是正常得气的反应。2使患者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暖。3再次核对穴位,明确按摩部位。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四、操作方法,5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对取穴、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及时停止。6按摩结

27、束后,清洁局部皮肤,注意为患者保暖。7整理床单,合理安排体位;清理用物,洗手。8记录穴位按摩的手法、按摩时间、按摩部位及患者感受等情况,并签名。,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五、护理评价,1患者能理解治疗目的并积极配合操作。2局部皮肤有无破损。3患者感觉温暖、舒适,病情好转,对操作满意,达到了护理目的。,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六、注意事项1操作前要修剪指甲,以免损伤患者皮肤。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3保持诊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4在腰腹部施术前,应先嘱患者排尿。,中医护理 第二章第四节,目标测试,中医护理 第二章,A1型题1下列哪项不是小儿发热推拿选择的介质A凉水B医用乙醇C薄荷水 D红花油 E以上都不是,中医护理 第二章,A1型题2小儿推拿的推法中,不包括的是A直推法B旋推法C分推法 D运法 E以上都不是,中医护理 第二章,A1型题3推拿治疗呃逆主要选穴为 A气海 B神阙 C中脘 D鸠尾 E天枢,中医护理 第二章,A1型题4小儿推拿手法强调的是 A轻快B柔和C平稳D着实 E以上都是,中医护理 第二章,A1型题5搓法的动作要领不包括A双手对称用力,B搓动要快C移动要慢D不带动皮下组织E以上都是,中医护理 第二章,谢谢,中医护理 第二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