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第六章 饮食养生1.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976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中药]第六章 饮食养生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医中药]第六章 饮食养生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医中药]第六章 饮食养生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医中药]第六章 饮食养生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医中药]第六章 饮食养生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第六章 饮食养生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中药]第六章 饮食养生1.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饮食养生,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黄彤,第一节 传统养生,传统养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祖国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养生”是以我国传统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强健体魄、调养身心为目的保养生命的思想、手段和方法。,养生,古代称“道生”、“摄生”、“养性”等,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各种方法来保护生命,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调理和锻炼,从而达到气血通畅、阴阳调和、形神兼修、内壮外强、延年益寿的目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熊经鸱顾”(气功养生术),一、传统养生的产生和发展

2、,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伟大的哲学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现山东曲阜人。影响世界文化发展近两千年。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列第五位。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壮之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老之时,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孟子:公元前371年前289年。名柯,字子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著名的“养心莫善于寡欲”、“我四十不动心”等养生思想。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列第九十二位。,孟 子,秦汉隋唐:“灵丹妙药”“长生不老术”(代表人物:秦始皇等)东汉名医华佗的“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征

3、战10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列第十七位。在传统养生史上,志在寻找“灵丹妙药”。,秦始皇,华 佗,华佗:?208年 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长外科。创编五禽戏,为传统养生留下丰富遗产。,http:/,晋代:著名养生家葛洪(“内修”“外养”理论)方法可分:“行气”“导引”“服食”“卫生”等,葛洪:约281341,今江苏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倡导“内修”、“外养”的养生理论,具体方法可分为“行气”、“导引”、“服食”、“卫生”等几个方面。,葛 洪,唐代:以动养生的理 论得以

4、发展。孙思邈(581682),今陕西耀县人,医学家。名言:“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成”。,孙思邈,宋代:以动养生的理论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套炼身术八段锦,明清年间:太极拳的创编和发展,进一步充实了传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二、传统养生学说,我国传统养生学说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预防保健的思想,提倡保养在先。黄帝内经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整体观学说,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协调学说,形神相因学说,恒动学说,1、整体观学说 整体观学说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护内

5、环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维持人体生命最基本的物质是气、血、津液。这也是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2、天人相应学说 天人相应学说是在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环境认识的基础上逐渐确立的养生学说。古人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衰老,都与自然界的变化休戚相关。,所谓的“天”,指的是“自然”的代表。人,作为自然界万物之一,也是由道和气生化而来,因此,从根本上讲,人和世界万物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要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违背自然,不破坏自然。达到“天人合一”,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相应”学说指出,自然界都是根据一定的规律在不断

6、地运动,生长、旺盛、衰弱直至消亡。人也是如此,也有一个从生长到死亡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人要长寿,要健康,就要顺应自然,要顺“道”而不要逆“道”。黄帝内经说的很清楚:“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古人提出人顺应自然的四时养生法:春季养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生活起居,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舒缓形体,呼吸新鲜空气,注意保暖(春捂);春在五行中属木,与人体肝脏相应,肝主疏泻,怒伤肝,故在春季要养肝,要精神愉快,乐观;饮食:以养胃气为本,清淡为主,宜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夏季养生:万物繁荣茂盛的

7、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气交合。气候炎热,雨水充沛。养生要保存体力,要防暑;起居:晚睡早起,与日同兴,睡午觉避暑气;身体和精神调节:夏属火,与心相应,火伤心,因此要重视心神调养,要防心“火”。所谓“心静自然凉”。饮食:宜清淡,凉爽利水食物,多瓜果。,秋季养生:气候由热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万物收获的季节。起居:早睡早起,收敛神气,养秋收之气。身体精神调节:秋属金主肺,忧伤肺,故应培养乐观情绪,秋高气爽,宜于登高望远,使人心旷神怡。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逆之则伤肺。饮食:防燥,多果蔬、酸、少食葱、姜、蒜等。,冬季养生:天寒地冻,万物凋零,是收敛闭藏的季节,逆之则伤肾。养生宜避

8、寒就温,预防寒冻;起居:早睡晚起,衣着暖身,睡前热水洗脚,以利睡眠。身体和精神调节:安静自如,恬淡节欲,养精蓄锐,保养阴气;饮食:要滋阴补阳,宜温补,可选用牛肉、羊肉、狗肉、虾等食品。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了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样,保持生命的规律。,黄帝内经上记载着黄帝与歧伯的一段对话,黄帝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3、阴阳协调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非常朴素、辨证的、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

9、医学和养生学就是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和神话的。我们的祖先认为,阴阳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也,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世界的生成、变化,都是阴阳转化的结果。,阴阳是事物属性的两个方面,阴阳之间的关系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相互转化。黄帝内经说:“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客观存在的。大凡动的、上升的、温热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都属阳;而静的、下降的、寒冷的、物质的、机能衰退的属阴。这种阴阳属性具有普遍性和多层次性。例如:男属阳,女属阴;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在日常的事物中,白天属阳、黑夜属阴;刚属

10、阳、柔属阴;火属阳、水属阴;动属阳、静属阴;进属阳、退属阴;伸属阳、曲属阴;张属阳、弛属阴;吐属阳、吞属阴;正属阳、奇属阴-,自然界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就是阴阳二气相搏的结果,从而达到自然界的平衡。“平衡”是这个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和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法则。个人的生理或者心理如果失去了平衡,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我国的传统养生特别注重人体的阴阳平衡,就个人来说,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都极易使机体不平衡,从而产生疾病。,*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热则凉之*冷则火之(上海市药膳协会秘书长:吴鼎坤先生),4、形神相因学说 形神相因学说是指形体与精神的结合,并互为因果,无形

11、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5、恒动学说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生物界生命活动有其恒动的特性。传统养生始终以恒动观点为指导思想,认为经常从事适量的身体活动,是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的有效手段。,三、传统养生原则,保养精神原则,适应四时原则,补脾益胃原则,动静结合原则,护肾保精原则,1.要涵养精神,安神益志。2.要善于控制情绪。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黄帝内经中指出:过渡情绪对“五脏”的影响,以及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忧伤肺,喜胜忧;思伤脾,怒胜思;恐伤肾,思胜恐。(情志养生),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淡

12、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四、传统养生术,推拿养生 针灸养生饮食养生 睡眠养生运动养生 房事养生药物养生 环境养生情志养生 四时养生,http:/,第二节 饮食养生概述,一、饮食养生的概念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食物的性能,对食物进行科学调配与烹调,并合理摄入,以达到维持人体健康、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二、饮食养生的作用1、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健康的重要保证。2、饮食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养精补形防病。3、某些食物的特异作用可以直接预防某些疾病。,2023/4/29,42,食物中活性成分植物中的多酚类(酚酸和类黄酮):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消炎、抗病毒、降血压血脂等;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及

13、异硫氰酸盐;抗氧化、抑菌等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消炎、杀菌、预防癌症、提高免疫力大豆中的异黄酮;抗氧化、雌激素活性、抑菌香菇、灵芝、枸杞、魔芋中的多糖类;抗肿瘤、降血脂、消除自由基人参中的皂苷;抑菌、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红曲中的红曲色素等;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癌,三、饮食养生的主要内容1、药膳类:柚子蒸鸡、虫草炖鸭、海蜇萝卜丝、银耳苹果羹、蟹肉冬瓜汤2、药饭类:姜汁牛肺饭、黄芪糯米饭、芹菜肉丝盖浇饭、莲子猪心炒饭3、药粥类:冬瓜米仁粥、淡竹叶粥、天麻猪脑粥、人参鸡粥4、药点类:百合润肺糕、茯苓饼、海参虾仁面5、药酒类:乌梅酒、虎骨酒、鹿茸酒6、药茶类:草决明茶、百合绿豆饮、西瓜番茄汁、金

14、银花露7、药精类:生姜薄荷糖、梨膏糖、琼玉膏,四、饮食养生的原则1、合理调配 以谷类为主食品,肉类为副食品,用蔬菜来充实,以五果为辅助;人们必须根据需要,兼而取之,这样调配饮食,才会供给人体需求的营养,有益于人体健康。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各有不同,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2、定量、定时 管子说:“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千金药方.养性序:“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养性延命录:“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3、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 吕览.本味篇: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

15、而不减,辛而不烈。灵枢.五味论: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龙(手足不灵);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骨,多食之令人悸心(烦闷)。现代医学:酸辛太过,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食用糖过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病、近视、龋齿都有密切关系;食用盐过量,是引发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4、注意肉类卫生,少食肉 千金要方:“厨膳勿使脯肉充盈,常令俭约为佳”,“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饮食结构:以素为主,以荤为辅,荤素同食,5、饮食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 礼记.内则: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

16、咸,调以滑甘。春多酸,冬去春来,经过冬天的蛰伏,人类要补充冬天的消耗,酸开胃!夏多苦,夏火大,无食欲 苦多数苦味食物去火,刺激食欲!秋多辛,秋日贪凉,抵抗力下降,风邪易侵入!辛生火,去风邪!冬多咸,冬日时短,满目凄凉,所谓“忧郁生疾”。咸百味之首,有消毒,正味,助食功效 饮食正要:春宜食麦,夏宜食绿豆,秋宜食麻,冬宜食黍。,6、饮食时精神要愉快,勿抑郁,勿动怒 清朝李渔说:“怒时食物易下而难消,哀时食物难消亦难下”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寿世保元: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7、食后的卫生和保健 孙思邈:“食毕当漱口

17、,令人牙齿不败。口香饭已,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饱食不宜急行”苏轼文集-漱茶说:每次食毕,辄用浓茶漱口,烦腻皆除,而脾胃不损。,第三节 食物的性能,一、食物的性 四性:寒、热、温、凉1、凉性和寒性食物多具有清热泻火和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证和阳证。2、温性和热性食物具有温阳散寒作用,适用于寒证和阴证。3、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品,对热证和寒证都可配用。食养八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自测以下15项,超过8项可定为热证面色潮红舌质深红舌苔黄腻眼睛充血口干咽燥睡眠不宁干咳无痰手足心热尿少色黄大便干结潮热盗汗血压偏高血脂偏高血糖偏高

18、脉搏较快,自测以下15项,超过8项可定为寒证面色淡白舌淡苔白畏寒喜暖气短懒言 痰多清稀四肢乏力腰膝酸软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手足冰冷 睡眠不实 体温偏低血压偏低贫血头晕脉搏缓慢,常见食物性质,热性食物: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等。温性食物: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小茴香、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鹅蛋、鸡肉、羊肉、狗肉、鹿肉等。平性食物:大米、玉米、花生米、黄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豌豆、扁豆、白薯、土豆、芋头、莲子、榛子、芡实、香菇、银耳、黑木耳、白菜、荠菜、大头菜、元白菜、胡萝卜、洋葱、李子、无花果、葡萄、

19、黄鱼、鲳鱼、青鱼、鲤鱼、鲫鱼、鳆鱼、鳗鲡鱼、泥鳅、鸡蛋、牛奶、牛肉、猪肉、鹅肉、龟肉、鳖肉、鸭肉等。凉性食物:小米、大麦、小麦、荞麦、薏米、绿豆、豆腐、菱角、蘑菇、茄子、白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桔子、橙子、苹果、梨、鸭蛋等。寒性食物:苦瓜、西红柿、黄瓜、蕨菜、竹笋、茭白、莲藕、荸荠、甘蔗、柿子、香蕉、桑椹、西瓜、甜瓜、紫菜、海带、蛏肉、田螺等。,二、食物的味 五味:辛、甘、酸、苦、咸1、辛味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多用于治疗表证(表证是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表证的症状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生姜、葱、大蒜、辣椒、花椒、胡椒等。2、甘味有补益、和

20、中、缓急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如面色不华精神疲惫气短音低盗汗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饮食减少,舌质淡胖或瘦瘪脉虚细无力等)。蜂蜜、番茄、莲藕、大米、玉米、小麦等。3、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尿频、出血等证。乌梅、木瓜、柠檬、山楂、醋等。,4、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用于治疗湿证、热证等。苦瓜、慈姑、茶叶、苦杏仁等。5、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补益阴血作用,用于治疗痰核、热结便秘、阴血亏虚证。盐、海带、紫菜、猪肉、猪血等。6、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薏苡仁、扁豆等。,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

21、咸入肾。心、肾之病忌咸味、脾胃病忌酸味、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孕妇及老幼宜淡味;热性疾病宜苦味,清泻宜淡味,滋补宜甘(甜)味,但甜而不浓,浓而亦应带微咸。,三、食物的配伍应用(一)协同1、相须:同类食物相互配伍使用,起到相互加强的功效如:韭菜和胡桃仁温肾壮阳;淡菜和皮蛋补肝肾、清虚热2、相使:以一类食物为主,另一类食物为辅,使主要食物功效得以加强。如:桑枝桑葚酒类风湿性关节炎;姜糖饮风寒感冒,(二)拮抗1、相畏: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或消除。如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能被大蒜减轻或消除。2、相杀:一种食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3、相恶:一种食物能减轻另一种食物的功

22、效。如萝卜能减弱补气类食物(山药、山鸡等)的功效。4、相反:两种食物合用,可能产生不良作用,形成了食物的配伍禁忌。,食物的禁忌猪肉忌菱角,同食会引起肚子痛。牛肉忌栗子,同食会引起呕吐。羊肉忌西瓜,同食会伤元气。狗肉忌绿豆,同食会中毒。兔肉忌芹菜,同食会引起脱发。鸡肉忌芹菜,同食会伤元气。鹅肉忌鸡蛋,同食会伤元气。甲鱼忌苋菜,同食会中毒。鲤鱼忌甘草,同食会中毒。,螃蟹忌柿子,同食会引起腹泻。鸡蛋忌糖精,同食会中毒,重者死亡。红糖忌皮蛋,同食会中毒。白酒忌柿子,同食会引起心闷。洋葱忌蜂蜜,同食会伤眼睛。萝卜忌木耳,同食会得皮炎。豆腐忌蜂蜜,同食会耳聋。马铃薯忌香蕉,同食面部会生斑。香蕉忌芋头,同食会腹胀。花生忌黄瓜,同食会伤身。红薯忌柿子,同食会得结石病。,http:/(食物相克)http:/,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