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肠道病毒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080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肠道病毒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6肠道病毒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6肠道病毒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6肠道病毒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6肠道病毒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肠道病毒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肠道病毒PPT文档.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点内容,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熟悉: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及共同特性。,一类生物学性状相似、形态最小的正链ssRNA病毒。归属于小RNA病毒科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新肠道病毒,共同特征,1.(+)ssRNA,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2.在易感细胞内增殖,迅速产生CPE;3.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酸、乙醚和去垢剂;4.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隐性感染多见,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引起多种肠外感染性疾病;5.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同的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临床综合症,同种病毒也可引起不同的

2、临床疾病。,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的病原体,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多见于儿童,俗称小儿麻痹;分3个血清型,型多见;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发生。,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球形,+ssRNA,衣壳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抵抗力较强,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能耐受胃酸、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一、生物学性状,1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为主,夏秋季是流行季节;3所致疾病: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4发病机理:(如图),二、致病性和免疫性,粪口

3、途径传播,以上呼吸道、口咽、肠道为侵入门户,局部粘膜和淋巴结中增殖,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带有受体的靶组织(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等),增殖后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及临床症状,粪 便,临床特征,90的感染者为隐性感染;约5出现顿挫感染;12的患者,病毒可侵入CNS,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仅约0.1%出现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以四肢尤其下肢麻痹多见。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导致呼吸、心力衰竭死亡。,Polio victims,5免疫性 感染后对同型可获牢固免疫力,三型间无交叉保护;体液免疫为主,sIgA可阻止病毒在咽喉、肠道内吸附和初步增殖。中和抗体(IgG、IgM)清除病毒,阻

4、断扩散,可长时间维持(终生);血清中IgG 通过乳汁和胎盘胎儿、新生儿出生后1-6m,可抗感染。,双份血清,ELISA,IFA,补体试验,中和试验,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检查:,细胞培养、PCR法,三、微生物学检查,OPV,Sabin苗(1960.4.24),IPV,Salk(1955.4.12),(口服减毒活疫苗),(注射死疫苗),类似自然感染,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诱发血清抗体,优点,四、防治原则,Professor sabin,Dr.Jonas Salk,对婴幼儿和儿童实行人工主动免疫,项目 活疫苗(OPV)死疫苗(IPV)接种方法 口服糖丸 肌肉注射抗体产生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血

5、清抗体细胞免疫 有 无间接免疫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无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稳定性 差,不易保存 易保存付作用 极少数引起疫苗相关 无 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免疫效果 更好 好,脊髓灰质炎死活苗的比较,Franklin D.Roosevelt,在1932、1936、1940和1944年的大选中,罗斯福又连续三次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3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12日被最终攻克。,Presidential Number:32ndYears he was President:1933-

6、1945.4.12,2000年7月11日,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在卫生部举行“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这些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物学性状及感染、免疫过程与polio v相似。致病特点: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 很少引起肠道疾病;不同的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 的临床症状,同一种病毒亦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 床症状。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埃可病毒(ECHO Virus),1951年脊髓灰质炎流行期间从患者粪便中分离的能使培养细胞发生病变的非脊髓灰质炎病毒。当时对该病毒与疾病有何关系尚不了解,故被命名为人类肠道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nteri

7、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V)简称埃可病毒;诱发婴儿腹泻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人类疾患。,新型肠道病毒 1969年以来分离的肠道病毒新血清型,不再将其归属于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统称为新型肠道病毒,分别命名为肠道病毒68、69、70和71型。,68型小儿肺炎、支气管炎 69型不清 70型急性出血型结膜炎 71型脑炎、脑膜炎等 72型甲肝,1.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几乎所有的肠道病毒都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轻瘫有关。2.疱疹性咽峡炎(hepanging):由柯萨奇A组病毒某些血清型引起。3.手足口病(hand-f

8、oot-mooth disease):由柯萨奇病毒A16、新肠道病毒71型引起。4.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常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5.心肌炎(myocarditis)和心包炎(peri-carditis):主要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高。6.急性结膜炎(acute conjunctivitis)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e conjunctivitis):分别由柯萨奇A24型和新肠道病毒70型引起。,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

9、别患者可发生死亡。,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 行 概 况,国 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国 内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病例,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病毒;2008年4月下旬,安徽省阜阳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爆发流行,报告病例达5000多人,并有22例危重病儿死亡。,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时间 发病数 死亡数,2013.10 134032 82013.09 183187 142013.07 269407 402013.06

10、 301218 532013.05 255512 462013.04 172885 252013.03 33264 122013.02 33866 82013.01 60827 122012.12 127205 19 2012.11 150264 17,HFMD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传播方式:人群密切接触、呼吸道 飞沫传播等高危人群:0岁学龄前儿童潜伏期:2天7天死亡率:2%5%,临 床 特 点,形成病毒血症,极少数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干;初始表现发热、咳嗽、流涕、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红色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12天后手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或膝

11、盖也可受累;病程一般为410天,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一周内消退;极少数患儿可伴有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要保持居室、教室的良好通风;,怎样做好儿童预防?,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勤晒衣被;,勤洗手;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避免接触患儿。,治 疗 原 则,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良好,多在一周痊愈;治疗主要对症支持处理,可服Vit B、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有合并症病人可注射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12、;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以上的热水浸泡30min或者煮沸3min。,得了手足口病后能不能上学?,得了手足口病后不能回校上学,要隔离治疗。,隔离期小孩最好留在家里,不要在外面跟邻居的小朋友玩。,隔离的患儿什么时候可以回校?,解除隔离时间:通常要手足口病的症状消失后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并经过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防疫医生核实,开具健康证明才能复课。,思 考 题,1、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2、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3、简述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与所致疾病。,第27章急性胃肠炎病毒,重点内容,掌握:轮状病毒的型别,致病性。熟悉:轮状病毒的免疫

13、性及防治原则。,大多数的急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主要包括:*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第一节 轮状病毒(rotavirus),1973年发现,属于呼肠病毒科;A组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B组轮状病毒引起成人腹泻。,球形,直径6080nm,双链RNA;双层衣壳,无包膜,外形呈车轮状;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 通过呼吸道传播。*多发于深秋初冬季节。,1.AC组:A组:占病毒性胃肠炎的80%。引起6个月2岁婴幼儿严重胃肠炎,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多万婴幼

14、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俗称“秋季腹泻”。临床表现:突然发病 发热、水样腹泻,伴呕吐 一般为自限性 重者脱水和酸中毒,致婴儿死亡,B组:引起成人腹泻,可产生爆发流行,至 今仅在我国有过报道。C组:致病性与A组相似,但较少见。2.DG组:只引起动物腹泻。3.免疫性:感染后机体可产生型特异性免疫。,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勤洗手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小儿患病切忌乱用抗生素,检查病毒或病毒抗原电镜、ELISA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凝胶电泳、PCR细胞培养,检 查,防 治,引起婴儿病毒性腹泻的第2位病原体。,第二节 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表面有杯状凹陷;导致爆发性腹泻,多见于冬季。,第三节 杯状病毒(calicivirus),Sapovirus模式图,Norovirus电镜图,球形,无包膜,(+)ssRNA。电镜下表面结构呈星形,有56个角。导致5岁以下儿童腹泻。,第四节 星状病毒(astrovirus),星状病毒模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