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应用(医院)张振江修改02PPT文档.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的应用(医院)张振江修改02PPT文档.ppt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回顾,40年代: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G应用于临床50年代: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60年代:半合成青霉素、庆大霉素等70年代:头孢菌素80年代:喹诺酮类90年代以后: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头孢类、喹诺酮类已经发展到第4代,新的大环内酯相继问世。,抗生素治疗各类感染性疾病,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为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近些年来在我国抗生素应用过程中由于原则坚持不够,造成许多不良事件:1、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2、细菌耐药 3、难治性感染 4、治疗失败 5、患者和社会负担加重 6、给人民健康、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目前全球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严重:,无指征或指征不明的情况下,应用抗生素;
2、盲目选用昂贵和新的广谱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相当普遍;用量过大、过小、时间过短、过长,极不规范;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抗生素滥用严重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儿童和老人成为抗生素“受害”主体,使用抗生素以后造成:儿童发育障碍 老年人菌群失调 耐药性增加,我国抗生素滥用十分严重,当前抗感染药物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1、医务人员缺乏抗生素相关知识,滥用抗生素2、药剂人员没有参与抗生素使用的指导3、医院管理缺乏有效措施4、患者依从性不良,不合理地要求使用抗生素5、上级医师把关不严6、医药代表使用不正当的营销手段7、医务人员受利益驱使8、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力
3、度不够、药监部门把关不严,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管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确立病原,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生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生素特点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应遵循的原则:品种选择,给药剂量、途径、次数、疗程。,二、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往往无效。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
4、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生素,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 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
5、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 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生素。,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生素。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生素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三、抗生素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
6、的基本原则,(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生素的应用 1、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2、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生素,剂量需适当调整,如-内酰胺类。3、肾毒性抗生素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生素的应用 药物主要经肝脏清除,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故肝病患者仍可应用,但需谨慎,
7、必要时减量,属此类者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酯化物除外)、林可霉素类等。主要经肝清除,肝功能减退时药物清除或代谢物形成减少,致毒性反应易发生。肝病时宜避免应用者有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及氨苄西林酯化物、异烟肼、四环素类、磺胺药、两性霉素B、酮康唑等。,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属此类。,(三)老年患者抗生素的应用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也见减退,一旦罹患感染,在应用抗生素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
8、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生素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2、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四)新生儿患者抗生素的应用 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新生儿感染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生素,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
9、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2、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3、新生儿的体重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生素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五)小儿患者抗生素的应用 小儿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
10、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2、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 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3、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4、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六)妊娠期患者抗生素的应用 妊娠期抗生素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
11、应用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3、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七)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可自乳汁分泌。应避免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一、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
12、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药物。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生素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生素;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二)分级管理办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
13、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生素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
14、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二、病原微生物检测 各级医院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三、管理与督查 1、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管理,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本单位促进、指导、监督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2、各地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建立和完善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履行其职责,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生素知识调查以及本机构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3、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杜绝不适当的经济激励。医疗机构不准以任何形式将处方者开出的药品处方与个人或科室经济利益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