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七年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说课稿七年级.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角的比较与运算,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以及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同时它对学生下一节余角、补角的概念的理解进行了思维上的铺垫,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复习旧知识、承接新知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使学生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和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能正确计算角度的加减,并可以利用尺规正确画出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利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二. 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东乡县三合学校,这边的学生数学基础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再者他们刚升入初中不久逻辑思维比较混乱,遵循这些特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
3、式,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学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层次的关注,实现有梯度层次的教学三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1教法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探索、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达到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培养学生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随着问题的深入
4、而跳跃。2学法指导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猜想、归纳等活动,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四教学程序设计按照以上的设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感受生活,引入新课; 2实践探索,获得新知; 3反馈练习,自我评估; 4课堂小结,提高认识; 5分层作业,提升能力。 1感受生活,引入新课用电脑展示三张不同的滑梯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滑梯设计的符合标准并指明原因。接着让学生画出
5、滑梯的侧面图,然后把这三个角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从现实中抽取三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画出三张图片的侧面图,即三个不同的角,来复习前面所学习过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实践探索,获得新知(1)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出一副三角尺的各个角的度数。【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从熟悉的学习用品着手,让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得知角是有大小的。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知识生动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问:那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比较这三个角的大小吗? a.叠合法 b.度量法【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角的比较与运算与线段的比较与运算在方法上
6、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合作、交流得出方法,使得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a.叠合法 (1)如果AE与OB重合,那么AEC就等于 BOD,记作 AEC=BOD (2)如果CE落在BOD的内部,那么AEC小于 BOD,记作AECBOD (3)如果AE落在BOD的外部,那么AEC大于 BOD,记作 AECBOD AOB AOB AOB AOB AOB AOB AOB思考: 经过移动后,角的大小和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此处在多媒体上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形象直观把叠加法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
7、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更好地吸收新知识。b.度量法 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加以比较。 AOB=30 AOB=50AOB=70AOB AOB AOB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此处用动画的形式演示过程,并比较所得结果是否和前面的一致,培养学生灵活运算所学知识的能力。 (3)按要求画一个角a.请利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以下度数的角:15、105。思考:利用一副三角尺除了可以画出三角尺上已有的角外,还可以画出哪些特殊的角?【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利用手中的三角尺画出上面的角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b.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
8、AOB(如图).求作:AOB,使 AOB=AOB. 工具:圆规、直尺、铅笔。(1)作射线OA:(2)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3)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 A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 ;(5)过点D 作射线O B . 所以 AOB 就是所求作的角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让学生会画一个跟已知角相等的角,在这里强调要尺规作图,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4)问:你们还记得我们刚才是利用了什么方法画出度数为15、105的角吗?这说明角是否可以进行和差运算?如图,请用等式表示出AOC、COB和AOB的关系。解: AOB
9、 AOC= BOC 或AOB BOC= AOC 或BOC+AOC= AOB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为了便于学生在图形和等式之间建立联系,并且让学生理解角进行运算的结果仍然是角,所以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类似的,还有角的三等分线,如图,OB与OC就是AOD的三等分线。也可以用等式表示为: 3AOB=3BOC=3COD= AOBAOB=BOC=COD=1/3 AOB (5)我们知道角的大小用度数来表示,那在上题中, 若AOB=60,BOC=3417,AOC=? AOC=3434,BOC=2151,AOB=?解:AOC= AOB BOC=60 3417=59 60 是 3417= 2543 0 AOB
10、= AOC+ BOC=3434+2151 = 5585 = 是 5625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此处有数的加减做铺垫,学生较容易理解,但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换算进制。我的处理方法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得出结论。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这是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同时实现学生把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工作,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想一想,折一折 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找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吗?【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先让学生思考,再动手折出角的平分线,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
11、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3.反馈练习,自我评估(1)先观察下列各组角,其中哪一个角较大?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每个角,看看你的观察是否正确。 (2)如图,AOB=55, 画出的BOC角平分线OD,并计算AOD的度数。【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第一个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角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的掌握,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解答。第二题主要是角的运算能力,一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换算进制,导致无法解题,可能还会出现解题步骤书写不正确等问题,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有错误教师及时纠正。 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有更高的认识,我做了如下的小结方法和作业要求:
12、4.课堂小结 学生们之间相互交流一下对本节课的认识,谈谈学习内容、学习的重难点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培养学生对本节课角的相关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对知识点进行有条理的叙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5作业A:课本P159习题第1题、第3题B:课本P159习题第8题的第一问。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对不同的学生做了不同的作业要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有所提高。 五、板书设计 左侧 中间 右侧多媒体设备(一)角的比较 (三)角的运算a.叠合法 b.度量法(二)按要求画角 (四)角的平分线 a.用三角尺画特殊角 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六教学评价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开放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尝试、探索以及和同学交流、合作来获得知识,获取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曾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学角有什么用途呀?”这次的情景设计设计了三个不同角度的滑梯,引用本节课。通过这个情景,学生能体会到,角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体味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符合认知过程,使学生学会探索规律的方法。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既能获取知识又能发展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