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11-15学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015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11-15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11-15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11-15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11-15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语文11-15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11-15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11-15学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2.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3.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4.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5.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增进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了解说明的文体一、新课导入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二

2、、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弧(h)形 拱(gng)桥 洨(xio)河 陡(du)坡 和谐(xi) 饮涧(jin)桥墩(dn) 郦(l)道元 张鷟(zhu) 匀称(yn chn) 惟妙惟肖(xio)2.理解下面的词语。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就地取材:就在原地选用需要的材料。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惟妙惟肖:形容描写、雕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3.了解作者。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

3、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4.了解文体。(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理说明文;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2)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物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

4、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方法定义作用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通过具体事例,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更准确、更具体地说

5、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作比较选择有内部或外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打比方运用比喻,增强被说明事物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更能吸引读者。此外,还有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石拱桥有什么特征?2.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特征?3.作者又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二)文本研读1.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点?【交流点拨】异同点赵州桥卢沟桥同异2.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

6、,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3.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五、拓展延伸桥的歇后语(1)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2)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3)笨驴子过桥步步难(4)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5)船到桥头不顺也得顺(6)独木桥上踩车别拐弯(7)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8)扶着醉汉过破桥上晃下摇(9)近视眼过独木桥放不开步子(10)天上架桥想到办不到(11)张飞拆桥有勇无谋第二课时 品味说明的语言一、新课导入本文最早发表于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

7、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一下平实的语言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对于桥,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它的实际功能。课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 2.在下列句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桥名。(1) 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金沙水拍云崖暖, 横铁索寒。(3)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探究说明方法说说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

8、米到21.6米。3.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4.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5.每个柱子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状万态,惟妙惟肖。(二)品析说明语言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四、板书设计一般

9、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概括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中国石拱桥现存最古老 赵州桥 独拱37.4米(当时最长)具体说 设计科学,施工巧妙明(举例) 联拱265米卢沟桥 石狮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具有纪念意义12 桥之美精彩开篇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画面肯定是单调的,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片白的背景上,出现了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老翁在那儿钓鱼,整个画面都因为他而生机盎然了。这样绝美的意境造就了这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将以这种美学的眼光来审视桥,看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桥美在哪里。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10、。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 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 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纤(xin)细 着(zhu)重 驻(zh)足 脂(zh)粉 颐(y)和园前瞻(zhn)后顾 煞(sh)风景 矛盾(mo dn) 赡(shn)养 煎熬(o)2.解释下列词语。 煞风景:破坏人的兴致。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驻足:停止脚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11、。3.作者链接。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看图片听范读,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中桥的美体现在哪里呢?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二)文本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说话。示例: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如“小桥流水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

12、形式转变的桥!2.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三)语言赏析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请欣赏下列意蕴丰富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其语言的情味。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

13、桥,其身段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四)比较阅读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交流点拨】比较点中国石拱桥桥之美内容写法五、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试以“ 之美”为题,搜集相关资料,模仿本文,写一个片断。要求:(1)抓住事物美的总特征。(2)用优美的语言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3)不少于400字。13 苏州园林精彩开篇词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代代相传。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

14、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杰出的艺术品。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现存园林近二百处,因此被人们称为“园林城市”。请随我走近苏州,走进苏州园林。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逐步展开的说明方法,培养高度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2.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体味语言的多样性。3.领略江南园林的风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浏览课文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写,或从导游角度写,各尽其妙。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

15、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真如一幅幅出色的山水画,使人有观赏不尽的感觉呢。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轩榭(xun xi) 重峦叠嶂 (lun zhng) 丘壑(h) 嶙峋(ln xn)镂(lu)空 蔷薇(qing wi) 池沼(zho) 相间(jin) 着(zhu)眼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因,依照

16、、根据;宜,适当、适宜。3.了解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3.文章是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4.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二)理清思路1.通过以上分析,请同学们快速给课文划分层次。2.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从上述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17、什么?(三)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四、五两段,回答下面的题目。1.第四段:(1)这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4)“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2.第五段:(1)这一段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简要解说一下。 (2)这一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五、拓展延伸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想想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明特征一、新课导入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按照“总分”结构,先总说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

18、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角落、门和窗、色彩七个方面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一堂课我们来品味一下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探究表达方式: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二)把握说明方法: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要求: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小组内交流看法。(三)揣摩说明语言

19、: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五、拓展延伸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的区别是什么?14 故宫博物院精彩开篇

20、词同学们,先动动脑筋猜这个谜语,谜面是“以前的殿堂”,打一个地名,谜底是什么?(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呢?原来古时人们把天上的星宿划分为三垣(yun)二十八宿。三垣指三个宫城,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薇垣在中间,北斗星的东北方向,于是古人认为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被认为是天帝之子,故皇宫取“紫”字;又因为皇宫是禁区,所以故宫又叫“紫禁城”。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故宫博物院”。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2.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学习介绍建筑物的说明顺序。3.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1、4.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发扬民族的创新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鸟瞰全文话故宫一、新课导入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当时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1979年11月号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由于故宫博物院最初是为广播写的,所以从听觉的角度和广播特点方面考虑较多,阅读课文,同学们要考虑这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宫博物院。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金銮(lun)殿 蟠(pn)龙 鎏(li)金 玉玺(x) 妃嫔(pn) 湛(zhn)蓝上谕(y) 傀儡(

22、ku li) 翊(y)坤宫 修缮(shn) 击罄(qng) 诏(zho)书2.解释下列词语。水深火热:比喻人民极其痛苦的生活处境。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秩序。迥然不同:相差很远,很不相同。玲珑奇巧:形容东西精致,造型奇特巧妙。3.作者链接。黄传惕,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笔名黄羽。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广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请用文

23、中的一句话概括故宫博物馆的特点。2.本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的?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跳读课文,作者将故宫的建筑物分为哪两大部分进行介绍的?4.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情感?(二)文本探究1.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填写下图。【交流点拨】 门2.用横线标出文中所有表方位的词。3.文中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按照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第二课时 精读片断知特色一、新课导入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课文说明的对象是:故宫博物院;其特征是: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独特风格;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从南到北)。这堂课,我们选择课

24、文的重点段落做精细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进行说明的。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重点阅读“太和殿”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2.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3.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4.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二)说明方法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大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和谐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面对如此规模宏大的说明对象,作者运用了多种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说说下列句子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1.“在北京的中心,

25、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3.“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4.“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流云火焰。”5.“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彩画,还有飞

26、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三)说明语言品析下列说明语言的特点,试做简要分析。1.“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2.“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3.“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纵相连,而井然有序。”15* 说“屏”精彩开篇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秋夕里的诗句,“画屏”说的就是屏风。后汉李尤的屏风铭有这样一段:“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道出了屏风的特征和功用。由于屏

27、风常摆设在室内明显的位置上,人们在屏风本身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过许多功夫,因此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著名手工艺品之一。今天,同学们随我一道走近“屏风”。学习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把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3.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去说“屏”。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帷幕(wi) 伧(cng)俗 休憩

28、(q) 韶(sho)光 忒(tu)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伧俗:粗俗鄙陋。得体:恰当,恰如其分。3.作者链接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欣赏各类屏风图片,说说你对屏风的印象。2.用文中的原话给屏下一个定义。3.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4.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请找出具体句子。(二)文本探究1.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2.第2段中写小时候躲在屏风后望客及古代男女隔屏相望,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写

29、的作用是什么?3.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为什么读来却充满着诗情画意,像是一篇散文?(三)语言品味1.文章引用了许多古诗词,请品味其诗意。(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3)“抱膝看屏山。”2.“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怎样理解句中的“闲滋味”和“文化休憩”?)3.“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置”能否换成“放”?“点缀”怎样理解?)4.“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必能”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五、拓展延伸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说到屏,你能找出来吗?【交流】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