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建立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32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的建立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ICU的建立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ICU的建立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ICU的建立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ICU的建立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的建立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的建立PPT文档.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所谓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监测治疗与护理病室,或称加强医疗病区,亦称深切治疗部。ICU是医院的一种特殊组织结构,是危重病人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准确地讲,ICU是集中了一批训练有素、精干的医护人员,利用先进的、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应用先进的诊疗、护理技术、将急性危重病人集中进行严密地动态监测、强化治疗及精心护理的场所。它时重症监测、治疗与护理的完美结合,它不是一种药物,也非单一的治疗或护理。只有单一的监测治疗,或只有单一的监测护理均不构成ICU。,ICU的概念,1、利用精密仪器设备及时获取医疗信息、早期诊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2、解除与控制原发

2、病。3、使用人工手段对重症病人提供各器官功能支持。4、加强营养支持。5、预防感染,提供免疫功能支持。,工作内容,1、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2、降低死亡率3、减少并发症,工作目的,为了充分发挥ICU监护设备、空间与人力资源的效益,有效地利用昂贵医疗资源,我们有必要坚持ICU手治标准。我们即不能把ICU作为简单的复苏室,也不应把ICU作为太平间的前站。ICU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各个科室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脏器功能不全、有生命危险,但经短期集中强化治疗可望恢复者。总之,ICU只能收治有治疗价值的危重病人,对于死亡可能性不大,或对于死亡可能性很大的病人均不能提供帮助。,主要服务对象,1、重大复杂手术后重症或

3、有并发症者2、各重要器官急性功能不全或衰竭者。如急性心力衰竭,伴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功能肝衰竭及胃肠功能衰竭者。3、严重多发伤、复合伤需支持器官功能及严密监护者。4、各类休克病人5、心、肺、脑进一步复苏者,即CPCR的病人,主要收治对象,6、急性严重中毒的病人7、急性大出血或出现DIC,短期内可望恢复者8、严重代谢障碍病人9、严重复合感染病人10、器官移植术后病人,主要收治对象,1、已经脑死亡或皮质下存活的病人2、急性传染病人3、并无急性症状的慢性病病人4、恶性肿瘤晚期5、临终前症状或老龄自然死亡过程6、原发病无法控制、其他救治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治疗的病人,

4、收治非适应症,1、ICU是医院将危重病集中管理的场所,病人来自医院各科室。2、有一支紧急救治的专业医、护队伍3、备有先进的监测仪器,对病人生命功能进行持续、动态监测4、利用先进的治疗手段,提供高水平治疗技术及医疗、护理服务5、ICU充分反映了现代管理的高质高效。在ICU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处处体现质量为本,效率优先的原则。,主要特点,1863年,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结合自己的体会,首先提出术后病人应放在一个特定的场所进行康复治疗,这是最早的关于ICU的设想。1923年,Dandy在美国为脑外科病人开辟术后恢复室。1930年Kirschner在德国创建手术恢复室与I

5、CU混合型病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以及军队中逐步建立起创伤单位。1943年建立休克病房。1942年开辟烧伤病房(BurnsUnit)。1945年建立产后恢复室。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大量死亡,人工气道持续的手法通气及后期Engstrom呼吸器的应用,使病死率由87%下降至40%以下,随后多家医院相继开设了ICU,并激发了危重病医学的崛起,这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发展简史,1972年,美国在28位医师的倡导下创立了危重病医学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旨在建立一个有自己的临床实践方法

6、、人员培训计划、教育系统和科研研究的、独立的临床和科研的学科,逐步提出并完善了以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监测为基础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措施。1980年在日本Nishimura和菲律宾的Gomez倡导下成立了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estern Pacific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WPACCM)。1982年欧洲成立了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并对危重病医学所涉及各种复杂临床病症,如脓毒症(Seps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从基础到临床

7、,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和可行的干预措施。这些都标志着危重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跻身于当今医学科之林。,发展简史,中国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测病房(ICU)发展起步较晚,1970年以后北京、天津的一些医院创建了“三衰病房”、“集中观察室”等治疗危重病的单元,已经逐渐开始实现将危重患者集中在专门设立的区域或病房内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1982年,曾宪九教授、陈德昌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张现代意义的ICU病床。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建立加强医疗科(危重病医学科)。卫生部颁布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国内大医院相继建立了ICU,根据中国医疗体制特

8、点,较多建立以抢救为主的综合性或中心ICU,将涉及多个学科的危重患者放在同一个医疗单位进行监护抢救。随着各专业学科的快速发展,在大型医院,由于危重患者数目多,一些专科ICU亦相继建立和发展,如外科ICU(SICU)、内科ICU(MICU)、冠心ICU(CCU)、急诊ICU(EICU)、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等等。1997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05年3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这些均为进一步确立中国危重病医学学科地位以及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发展简史,发展现史,近年来,随着ICU的特点、优点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全国各地的ICU象雨后春笋,迅速发展

9、,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国外已将ICU床占医院病床的比例数,设备完善度及人员素质、抢救效果作为判断医疗总体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也已将ICU的建立作为检验三级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建立新医院的必需构建之一。随着ICU的发展,危重医学的队伍不断壮大,常见危重病监护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训也成为了医护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专业素质,1、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除了应有心电、电子、英语及临床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熟悉各专科临床护理知识。2、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疾病,早期处理。3、具有娴熟的抢救、复苏等操作技术,能熟练地操作各类高科技仪器设备,

10、并运用新成就、高新技术区解决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4、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富有同情心,能给每一位危重病人以爱心。5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善于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知识和技术的要求,ICU护士应是具有护理执业执照的专业人员,现在国内尚无ICU护士的培训中心及ICU护士专业证书,在这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各医院都在根据自己的条件培训ICU的护士。培训内容大致应包括:1、休克病人的观察及护理。2、有创压力监测。3、血流动力学监测。4、人工气道的应用及管理。5、机械通气的应用。6、心电图监护。7、心肺脑复苏及应急措施的训练。8、血液净化治疗及护理。9、DIC病人的观察及护理。10、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11、各种仪器的使用。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各种泵,除颤器,体温调节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