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03血液循环PPT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332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6.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J03血液循环PPT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KJ03血液循环PPT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KJ03血液循环PPT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KJ03血液循环PPT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KJ03血液循环PPT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J03血液循环PPT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J03血液循环PPT文档资料.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教学目的: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教学重点)3、心率及心动周期(教学重点)4、心脏的泵血过程及机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5、影响心输量的因素(教学重点)6、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7、微循环及组织液生成原理(教学重点)8、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2,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组成的密闭管道系统。血液循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流动,称为。包括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淋巴回流。血液循环功能: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

2、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心脏功能:具有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心钠素、生物活性多肽,概 述:,3,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主动脉,4,高等哺乳动物的心脏分化为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两个泵:体循环(大循环)肺循环(小循环)淋巴回流,5,第一节 心脏的生理活动 第二节 血管的生理活动 第三节 微循环、组织液、淋巴液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 器官循环的特点,第三章 血液循环,6,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第一节 心脏的生理活动,7,心脏的结构: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心肌细胞类型:普通心肌细

3、胞(心房肌、心室肌)-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特殊心肌细胞(特殊传导组织)-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组织: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末稍浦肯野纤维网。,心肌电周期:心脏的电变化周期。,8,(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原理,是由于K+向细胞膜外流动所产生的K+跨膜电位或平衡电位。.动作电位 心室肌去极化(包括反极化)和复极化时程长达300-400ms,而骨骼肌仅数毫秒。动作电位分为0、1、2、3、4五个时期。(1)去极过程(0期)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90mV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0期持续的时间很短,仅12ms。但其去极化的速度很快,最大变化速度可达80010

4、00v/s。0期主要由于Na+的快速内流所致。,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9,(2)复极过程 快速复极初期(期)在复极初期,仅出现部分复极,膜内电位由+30mV左右迅速下降到0mV左右,故称为快速复极初期,占时约10ms。平台期(2期)当1期复极结束后,膜内电位达到mV左右,复极过程变得非常缓慢,膜内电位基本上停滞于0 mV左右。快速复极末期(期)主要是快钾通道开放,依其膜内外的浓度差快速外流的结果。此期与神经纤维的复极过程相似,约占时100150ms。静息期(期)由于离子主动转运过程的电荷量基本相等,膜电位基本保持稳定的静息水平,故又称静息期。,10,心室肌细胞特殊的快Na+通道,由两种状态

5、门控制:m门激活态门(打开通道),h门-失活态门(关闭通道)。,11,(二)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窦房结细胞是一种自律细胞(autorhythmic cell),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也会自动去极化。其跨膜电位的变化,只表现为、三个时期。特点:期电位不稳定,能自动缓慢地去极化,称期(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起步电位:期自动缓慢去极化所产生的电位叫,12,窦房节P细胞电位特点:0期是由于Ca2+通道被激活,Ca2+内流而启动;,4期少量Ca2+内流引起自动去极化,爆发下一次动作电位,周而复始。,13,(三)心肌的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 此类细胞有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优势传导通路、房室

6、束和浦肯野氏纤维。快反应细胞的期去极化由Na+的快速内流引起。特点:动作电位的幅度较大,上升的速度较快,传播的速度也较快。慢反应细胞 此类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的房结区和结希区等的细胞。慢反应细胞具有自律性。,14,比较:,河豚毒素(terodotoxin,poisoningTTX)阻断钠离子电导。钙离子拮抗剂,常用的有异博定(停)、心痛定、硫氮 酮。心痛定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患者。,15,(一)自动节律性自律性(autorhythmicity):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或细胞。自律性

7、组织:包括窦房结(蛙类为静脉窦)、房室交界(结区除外)、房室束及浦肯野氏纤维等。P细胞(pacemaker cell):窦房结的自律细胞,依组织学的特点定名为,简称P细胞-起搏点细胞。概念: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二、心肌的生理特性,16,窦房結位于右心房和上腔靜脉连接处,主要含有P細胞和过渡細胞。P細胞是自律細胞,位于窦房結中心部分;过渡細胞位于周边部分,不具有自律性,其作用是將P細胞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传播到心房肌。,17,窦房结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两种方式实现:抢先占领。超速压抑或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 suppression)。窦性心律(sinus rhyth

8、m):正常心搏节律是由自律性最高处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故称异位心律(ectopic rhythm):指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心搏节律。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如图).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24期自动除极速度。,18,19,(二)兴奋性兴奋性: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水平(2)阈电位水平(3)Na+通道的性状,20,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以下三个时期。绝对不应期与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膜电位-55mv以前,钠通道失活局部兴奋:膜电位-55mv-60mv有效不应期特别长:250300ms骨骼肌仅13ms(2)相对不应期:钠通道大部分

9、复活(3)超常期:钠通道复活,膜电位(-80mv-90mv)接近阈电位*恢复正常,21,22,23,24,25,(三)传导性传导性(conductivity)是指心肌细胞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能够沿着细胞膜传播的特性。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是: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过渡细胞传至心房,通过优势传导通路传导到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再经房室束、房室束支、浦肯野氏纤维网至心室肌。,26,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比较缓慢,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才向心室传播。,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兴奋在房室交界部位传导最慢,需时0.13s

10、。,生理意义: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而不致于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的特点和传导速度的不一致性,对于保证心脏各部分有次序地、协调地进行收缩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7,心肌的传导性影响因素:(1)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度(2)静息电位或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3)阈电位水平,(房结区、结区、结希区),28,(四)收缩性 对Ca2+浓度的依赖性 细胞外液中Ca2+浓度降得很低,甚至无Ca2+时,心肌肌膜虽仍能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但细胞却不能收缩,这一现象,称“兴奋收缩脱耦联”或电机械分离。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All or None Phenomena)心房或心室同时收缩

11、,力量大,有利于射血。,二、心肌的生理特性,29,不发生强直收缩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此期间,任何强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收缩。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收缩发生在窦房结兴奋所引起的正常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compensatory pause),也称早搏(premature pacemaker)。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二、心肌的生理特性,30,功能性合胞体Syncytium闰盘intercalated discs心房合胞体心室合胞体,31,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多数有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

12、intercalated disc),在HE染色体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形或阶梯状粗线。心肌纤维的核呈卵圆形,位居中央,有的细胞含有双核。心肌纤维的肌浆较丰富,多聚在核的两端处,其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及少量脂滴和脂褐素。后者为溶酶体的残余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心肌纤维显示闰盘是心肌细胞胞之间的界限,在该处相邻两细胞膜凹凸镶嵌,细胞膜特殊分化,紧密连接或缝隙连接,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有横纹,但其肌原纤维和横纹都不如骨骼肌纤维的明显。,32,33,心动周期:指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占的时间。心室的收缩期称为心缩期,心室的舒张期称为心舒期。,三、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13、,心房收缩0.1s,心房舒张0.7s,心室收缩0.3s,心室舒张0.5s。,34,心率(heart rate):心搏频率的简称,以每分钟心搏次数(次/min)为单位。心率可因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人:75次/min(60100次/min),三、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35,1.心房收缩期2.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3.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二)心脏的射血过程及心内的压力和容积变化,三、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36,(三)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

14、olume):一侧心室在每次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占心室末期的容积百分比称每分输出量(minute vo1ume)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总量称,即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nd diastolic volume):心射血前容量,它决定于静脉的回流量。(2)心肌后负荷:心室肌收缩时承受的负荷,也即心室收缩面临动脉压的阻力大小。(3)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的增加能使心输出量随之增加。,三、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37,(四)心音心音(heart sound):心脏泵血过程中,由于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流加速

15、和减速对心血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而产生的声响。(1)第一心音 发生在心缩期,音调较低,持续时间长,属浊音,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产生因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闭合运动和腱索张力增加时所发生的振动,以及心室内压增加血液冲击瓣膜叶片和腱索所引起的弹性振动;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主动脉壁及肺动脉壁所引起的振动;心室肌收缩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三、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38,(2)第二心音 发生于心舒期,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产生原因:心室内压突然下降,引起心室壁振动;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迅速关闭所产生的振动。(3)第三心音 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由心室快速充盈末

16、期,血流充盈减慢,流速突然改变,引起心壁和瓣膜发生振动而产生的。(4)第四心音 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心室收缩前的振动,故也称心房音。,三、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39,40,(五)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电活动由体表描记所得的电位变化曲线,反映心脏兴奋起源以及兴奋扩布于心房、心室的过程。体表心电图与由微电极直接插入单个心肌细胞所记录的跨膜电位变化明显不同。,三、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41,42,(1)标准导联 这是一种双极肢体导联,它们具体的联接方法如下:导联名称 正电极位置 负电极位置导联 左前肢肘关节内侧 右前肢肘关节内侧导联 左后肢膝关节内侧 右前肢

17、肘关节内侧导联 左后肢膝关节内侧 左前肢肘关节内侧(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3)胸导联,三、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43,哺乳动物典型的心电图通常由一个P波、一个QRS波群和一个T波组成,有时在T波后,还会出现一个小的U波。,44,45,46,47,48,S波大,Q、R波小,Q、S波小,R波大,49,思考:1、心肌细胞的组成?2、心室肌细胞生物电产生过程和及分期?与骨骼肌有何不同?3、心电图各波代表的含义?4、心脏的射血过程及心内的压力和容积变化有何特点?5、心肌的生理特性?,50,第二节 血管的生理活动,(Vascular Physiology),一、各类血管的功能二、血压的概念 三、动脉血

18、压与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静脉血流及静 脉脉搏 五、血流速度与阻力,51,肺循环或小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lesser circulation)体循环 或大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greater circulation),一、各类血管的功能(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vessels)结构上,管壁由外膜、中膜和内膜组成。,52,1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2分配血管: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组织器官。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

19、微动脉的管径小,对血流的阻力大,称为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5交换血管(exchange vessels):指真毛细血管。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指微静脉,微静脉。7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s)静脉起着血液贮存库的作用,生理学中将静脉称为8短路血管:指一些血管床中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联系。,53,54,血压(blood pressure):指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mmHg,kPa;1 mmHg=0.133 kPa 1 kPa=7.5 mmHg)导致血压形成的主要因

20、素有(三个):(1)血量:血液充盈血管(Filling blood vessels)电刺激造成心室颤动使心脏暂时停止射血时,此时在循环系统中各处所测得的压力都是相同的,该压力数值即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2)心脏射血(Cardiac ejection)(3)外周阻力(ipheral resistance):小A和微A对血流的阻力。,二、血压的概念,55,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一般所说的血压系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心室收

21、缩中期,动脉血压可达到最高值,这时的血压称为或最高压。,56,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开始舒张时,血压迅速下降,在心舒期,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亦称最低压。脉搏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或脉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心脏在整个心动周期中所给予动脉内血液的平均推动力,叫做,简称平均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57,一般所谓的血压系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高低决定了其它部位血管的血压英国生理学家Stephen Hales(16771761)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动脉插管直接测量血压的人。,58,

22、59,60,正常人: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3040mmHg(WHO组织定正常人最高上限值160/95,高血压:140/90mmHg低血压:90/50 mmHg),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高限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型)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型)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型)180 110,61,表:各种动物的正常血压数值 kPa(mmHg),62,*长颈鹿脑部动脉血压为17.33/9.33kPa(130/70mmHg)。高血压对人类是一种威胁很大的疾病,而对长颈鹿来说,则不但不是疾病,而且十分

23、必要,否则他就无法生存.长颈鹿的心脏重量有10余千克,心壁厚达7厘米以上,十分强大有力。在静止时,它的心跳每分钟可达100次,比马快23倍,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可达60升,而马只有2030升;心脏泵压可达300毫米水银柱,脑下部的颈动脉的血压保持200毫米水银柱,所以长颈鹿堪称世界上血压最高的动物。因为它必须有这样高的血压,才可以将心脏的血液压输到45米高的头部。如果换上别的动物,这样高的血压早就昏倒了。,6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脉压(3)外周阻力:舒张压、收缩压、脉压(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大A弹性 舒张压、收缩压、

24、脉压 血管的顺应性:血管内的压力每改变1mmHg时血管容积的改变值。C=V/P(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血管容量 体循环充盈压 回心血量 Q,动物血压因动物种类、年龄、性别以及生理状态不同而有所不同。幼年,64,动脉脉搏(pressure pulse in arteries):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脉搏图:应用脉搏描记仪可以记录到浅表动脉脉搏的波形。,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65,各种动物检查脉搏波的部位:人浅表动脉:桡动脉牛在尾中动脉、颌外动脉、腋动脉或隐动脉。马尾中动脉、颌外动脉或面横动脉。猪在挠动脉。猫和狗在股动脉和胫前动脉。,66,67,静脉血压(

25、venous pressure):指静脉内血液对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把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静脉回心血量(venous return):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血量。静脉脉搏(pressure pulse in venous):右心房缩舒活动时产生的压力变化,可逆向传到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出现静脉搏动,称,四、静脉血压、静脉血流及静 脉脉搏,68,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26、约为0.41.2)右心房接近0。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静脉血回流的速度。临床补液控速指标。迅速升高可能是输血或输液量过大,或输入速度过快。反之输血或输液之后中心静脉压仍然偏低可能是血液量不足。中心静脉压高于1.6帕时输液要慎重。,69,影响静脉血压的因素:(1)左心室的收缩力(2)微动脉的血流量(3)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4)静脉系统的阻力(5)外力,影响静脉回流因素:(1)心肌收缩力(2)呼吸运动(呼吸泵)(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4)体循环平均充盈压(5)体位改变:卧位直立,右心衰竭:引起下肢浮肿,肝充血肿大。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和肺水肿。,跨壁压: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力的血管外

27、组织对管壁的压力之差。,70,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血流速度:分容积速度(简称血流量)和线速度。容积速度: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血流线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称为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遇到的阻力。,五、血流速度与阻力,71,血流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流动的线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的截面积成反比*层流: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一致,与血管长轴平行,但流速不同,轴心处流速快,近管壁流速慢。*湍流:血流速度快、口径大、(血液的粘滞性)低时易发生,72,血液粘滞度 影响因素:1.红细

28、胞比容 2.血流的切率 轴流 3.血管口径 4.温度泊肃叶定律(Poiseuilli Law):Q=KDP=DP/R=DPpr4/8hL R=8hL/pr4Q血流量K-为比例常数 L-血管长度 r-血管半径R为K的倒数为血流阻力,机体对器官和组织血流分配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阻力血管的口径实现的。,73,思考?1、什么是血压?高血压是如何发生的?2、什么是中心静脉压?测量中心静脉压有什么临床意义?,74,一、微循环与毛细血管压 二、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三、淋巴的生成和回流,第三节 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液,75,微循环:指微动脉(arteriole)和微静脉(venule)之间的血液循环。微

29、循环组成(1)微动脉、(2)后微动脉、(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4)真毛细血管、(5)通血毛细血管、(6)动静脉吻合支、(7)微静脉等部分。,一、微循环与毛细血管压,76,77,血液从微动脉流向微静脉可通过3条途径,即直捷通路、迂回通路、动静脉短路。三条途径:1.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微动脉后微动脉通毛细血管微静脉特点:只有少量物质交换,使一部分血流通过微循环快速返回心脏,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骨骼肌中较多。,78,2.动-静脉短路(arteriovenous shunts)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特点:血管壁较厚。多分布在皮肤、手掌、足底和耳廓,其口径变化与体

30、温有关。此途径完全无物质交换功能,因此又称非营养通路。3.迂回通路(circuitous channel)微A 后微A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V特点:真毛细血管交织成网,血流缓慢,加之管壁较薄,通透性好。这条通路是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为营养通路。,79,毛细血管血压(capillary blood pressure)的大小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与后阻力之比。比值增大则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比值5:1时,毛细血管平均血压2.7kPa,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基膜包围,总的厚度约0.5m,有细胞核的部分稍厚。内皮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处存在着细微的裂隙,成为沟通毛细血管内外的孔

31、道,80,毛细血管内皮有四种主要类型:连续内皮 有孔内皮 非连续内皮 紧密连接内皮,81,毛细血管数量和交换面积:人体全身约400亿根总有效交换面积约1000平方米心脑肝肾密度高骨、脂肪、结缔组织密度低,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中的血流一般为层流。毛细血管靠动脉端血压约:4.05.3kPa;中段约:3.3kPa;靠静脉端约:1.32.0kPa,82,组织液是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通过毛细血管管壁滤出而形成的。因此,血浆在动脉端由血管壁滤出而形成组织液,在静脉端,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在一出一进之中完成了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1、扩散(diffusion)扩散速率与物质的浓度差、通透性

32、、有效交换面积、毛细血管壁的厚度有关。2、滤过(filtration):由于管壁两侧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差异而引起的液体由毛细血管向组织液移动。重吸收(reabsorption):液体由组织液向毛细血管移动3、吞饮或胞吞(pinocytosis),二、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83,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个因素:即:VKf(Pc十if)一(p十Pif)Pc:毛细血管血压 if:组织胶体渗透压p:血浆胶体渗透压 Pif:组织液静水压 Kf:滤过系数,取决于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滤过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Starling-landis方程:JVKfA(Pc

33、十if)一a(p十Pif)JV:单位时间内通过毛细血管滤过的液体量A:为毛细血管的表面积,a:为血浆蛋白系数,血浆蛋白自由通过时为0,不能通过是为1。低氧,炎症损伤降低,V增加。,84,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静水压有效滤过压V=Kf(Pc+if)-(p+Pif)结果:A端大于0,组织液生成 V端小于0,组织液回流,毛细血管血压:近动脉端 中部 近静脉端 30-40 mmHg 25 mmHg 10-15 mmHg毛细血管血压的高低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之比。,85,86,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它是维持血浆与组织液含量相对

34、稳定的重要因素(异常情况:脱水或水肿)影响组织液的生成因素:P235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淋巴回流,87,生成:淋巴液来自组织液。血浆滤过生成的组织液仅90被重吸收,其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特点:凝固很慢,淋巴细胞含量较高。,三、淋巴的生成和回流,回流: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流入集合淋巴管和淋巴结,最后经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管)进入前腔静脉,加入血液循环。,功能: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至血液中,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88,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正常成人安静时:100 ml/h淋巴液进入血液循

35、环(100 ml通过胸导管,20 ml通过右淋巴导管)每天生成24 L淋巴液,锚纤维:(anchoring filament)在内皮细胞相互重叠处,89,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1、调节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体液平衡2、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3、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运输肠道吸收的脂肪酸和胆固醇4、淋巴结的防御功能清除组织中的RBC、细菌及异物。,90,思考?1、什么是微循环?结构组成是什么?2、组织液是如何生成和回流的?3、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4、淋巴回流有何生理意义?,91,一、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一)心脏的神经支配(二)血管的神经支配(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四)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

36、调节(五)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二、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一)全身性体液调节(二)局部性体液调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92,心脏受心交感神经(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和心迷走神经(cardiac vagus nerve)的双重支配。,(一)心脏的神经支配,一、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的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它能激活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93,心

37、迷走神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中。心迷走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神经元都是胆碱能神经元。右侧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左侧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支配效应既相颉颃又协调统一,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一)心脏的神经支配,94,神经紧张: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常有冲动到达心脏,协调心脏的活动,神经纤维上的经常性冲动,称为交感紧张(sympathetic tone)和迷走紧张(vagul tone):将支配心脏的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分别称为和,(一)心脏的神经支配,95,血管运动: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活动,称为血管运动神经

38、纤维: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称为根据不同的神经支配效应,将血管运动神经纤维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大类。,(二)血管的神经支配,96,缩血管神经纤维 又称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极广,除毛细血管外,其它血管平滑肌均有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经常有低频率的神经冲动,称为 舒血管神经纤维 包括:(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3)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二)血管的神经支配,97,(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递质:Ach 受体:M-R 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递质:A

39、Ch 受体:M-R 分布:脑、唾液腺、外生殖器,98,(3)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轴突反射(axon reflex):仅通过轴突外周部位完成的反应,称为递质可能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皮肤血管(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血管活性肠肽与ACh共存分布: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元 支配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元作用:舒血管,99,脊髓:原始反射,不能进行精细调节。延髓:是基本中枢高级中枢:网状结构、下丘脑、大脑皮层1、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是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和控制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包括四个部位的神经元:缩血管区 舒血管区 传入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100,

40、2、高位心血管中枢 在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以及大脑和小脑中也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它们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所起的作用较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加高级,表现为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他功能之间的复杂的整合。下丘脑内脏功能整合(体温、摄食、水平衡、情绪)大脑边缘系统情绪激动,(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101,102,103,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感受血压变化对血管壁产生的牵张刺激,常称为压力感受器。在一定范围内,该感受器发放冲动的频率,随血压升高对血管壁牵张刺激的加强而增大。,(四)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104,105,颈动脉窦

41、的传入神经为窦神经,随舌咽神经进入延髓。主动脉弓的传入神经随迷走神经进入延髓。降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在一般安静状态下,动物的动脉血压值就已高于压力感受器的感受阈值。所以,由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引起血压降低的反射活动,不仅发生在血压升高时,而且经常存在。据此,常把这种压力感受器反射(baroreflex resetting)称为,(四)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106,107,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可感受血液中的化学变化并发放神经冲动,称之为化学感受器反射(chemoreceptor reflex):化学感受器发放神经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活动,称为心

42、肺感受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的大血管壁存在着许多感受器,总称为。其中主要有牵张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脑缺血反应:当脑血流量减少时,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可对脑缺血发生反应,引起交感缩血管紧张显著加强,外周血管高度收缩,动脉血压升高,称为,(四)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108,109,当机体处于不同生理状态或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于某种特定的刺激,不同部分的交感神经的反应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即表现为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使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功能活动的需要。防御反应(defense response)肌肉运动反应(exercise response)睡眠装死反应(play dead react

43、ion):如负鼠、土拨鼠、野兔、幼鹿、袋鼠等。潜水反应(diving reflex),(五)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110,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活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这些体液因素中,有些是通过血液运输而广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有些则在组织中形成,主要作用于局部的血管,对局部组织的血流起调节作用。全身性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二、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111,1、肾上腺素和(Epineph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也有一小部分进

44、入血液循环。肾上腺髓质释放的儿茶酚胺中,肾上腺素约占80,去甲肾上腺素约占20。E和NE对心血管的作用决定于靶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及其受体的亲和力。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有两种:和两类,肾上腺素与这两类受体结合的能力均较强,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受体。,(一)全身性体液调节,112,113,114,、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肾素是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经肾静脉进入血液循环。,115,116,血管紧张素的主要作用升高血压。缩血管作用引起强烈的缩血管反应,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刺激醛固酮的分泌使血容量增加,醛

45、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要重吸收,k+排出增加,称为保Na+排K+作用,同时,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117,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经轴突输送到垂体后叶,再释放入血。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s hormone,ADH):在生理情况下,血管升压素主要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起抗利尿作用,故常称为,118,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组胺 前列腺素 心钠素 阿片肽,(二)局部性体液调节,119,1、激 肽类:血管舒张素:血浆中的低分子量激肽原在肾脏、唾液腺、胰腺、汗腺和胃肠道粘膜等器官组织中,被

46、腺体激肽释放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10肽,也叫做胰激肽缓 激 肽:血浆中高分子量激肽原在血浆激肽释放酶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9肽。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120,2、组胺 由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许多组织,特别是皮肤、肺和肠粘膜组织的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组胺。当组织受到损伤或发生炎症以及过敏反应时,均可释放组胺。组胺有较强的舒张血管的作用,并能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内皮细胞收缩,彼此分开,使内皮细胞间的裂隙扩大,血管壁的通透性明显增加,导致局部组织水肿。,121,3、前列腺素一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类物质,存在于全身许多组织中。前列腺素按其分子结构差异,可分为多种类型

47、,不同类型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例如:前列腺素F2(PGF2)可使静脉血管收缩。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I2(PGI2)有强烈的舒血管作用,是机体内重要的降血压物质,它们和激肽一起,与体内的血管紧张素和儿茶酚胺等升血压物质的作用相对抗,对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122,4、心钠素(Cardionatrin):,123,5、阿片肽:,124,思考?1、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的存在部位?2、心脏活动调节受什么神经调节?3、压力感受器存在的部位?降压反射如何调节血压?4、阐述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125,一、冠状循环 二、肺 循 环 三、脑 循 环 四、肝 循

48、 环,第五节 器官循环的特点,126,冠状循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所组成。,一、冠状循环,127,生理功能:供给心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特点:1.途径短、血流快、血压高 2.血流量大、耗氧量大 3.心肌摄氧力强,动静脉含氧量差别大 4.血量随心动周期波动神经调节:心迷走神经兴奋对冠状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是使其舒张。心交感神经对冠状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是收缩。,一、冠状循环,128,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embolism)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infarct)。,129,二、肺 循 环,13

49、0,生理特点:1、循环途径短,血流的阻力小 2、肺动脉血压低,仅为体循环的1/6、1/5 3、肺血管顺应性大,肺血容量变化大 4、肺部组织液为负压,有利于气体交换调节:1、神经调节 2、肺泡气的氧分压调节 3、血管活性物质对肺血管的影响,二、肺 循 环,131,特点:血流量大,耗氧多,存在血脑屏障。,三、脑 循 环,132,血-脑屏障:脑循环的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相互之间接触紧密,并有一定重叠,管壁上无小孔,毛细血管和脑神经元之间,被神经胶质细胞所隔开。这一结构,对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扩散起了一种“屏障”作用,称为 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极微,葡萄糖、K+、HCO3-和Ca2+

50、的浓度都比血浆低,但Na+和Mg2+的浓度则比血浆高。这种差异反映出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屏障”,故称之为,三、脑 循 环,133,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肝内窦状隙管壁内皮细胞间的空隙大,通透性高,以致血浆蛋白都容易通过。门静脉是肝脏的特殊供血系统。肝脏内静脉系统压力低,在静息状态下,肝脏血容量相当大,占到全部循环血量的20左右。,四、肝 循 环,134,思考题,1、心肌发生一次兴奋后为什么又有不应期的存在?有何意义?2、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哪些?3、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是什么?其传导速度有何特点和意义?4、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5、试述心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