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第6章劳动关系管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40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业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第6章劳动关系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从业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第6章劳动关系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从业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第6章劳动关系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从业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第6章劳动关系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从业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第6章劳动关系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业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第6章劳动关系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业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第6章劳动关系管理.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指定名师课件(尚德培训),第六章 劳动管理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余玲艳 人力资源博士心理学 博士后,劳动关系管理主要内容,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第三节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第五节 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第二单元 国际劳动立法和主要内容第六节 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计划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第二单元 员工援助计划,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一、劳动合同制度的新规范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基本的劳动制度,劳

2、动合同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最主要的形式。劳动合同法在明确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是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近年劳动关系中普遍的问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用人单位利用自身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监督检查薄弱,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一、劳动合同制度的新规范制定劳动合同法的意义是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需要是强化劳动立法的需要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需要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原则(除一般规则以外):以“三个代表”为指

3、导,贯彻科学发展观针对现实问题,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着眼于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劳动合同法作为社会法的性质和特点,在兼顾各自特殊利益、体现双方共同利益的前提下,重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新规范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劳动关系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劳动争议的内容是以劳动权利义务为标的的劳动义务的基础在于劳动法律、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等的规定或约定当事人是否遵循法律规范和合同规范是劳动争议产生的直接原因劳动争议的实质是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差别而导致的利益冲突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包括四种方式:自力救济社

4、会救济公力救济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特点:贯彻“三方原则”;国家的强制性;严格的规范性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新情况:劳动争议案件数大幅上升、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劳动仲裁机构和人员的非专业化的弱点日益显现劳动争议仲裁规则法律位阶层级比较低,权威性不足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够完善,第一节【能力要求】一、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制度的部分新规定,(一)关于劳动合同的订立、内容和期限1.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2.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3.劳动合同的内容4.劳动合同的三种不同期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5.劳

5、动合同的无效,第一节【能力要求】一、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制度的部分新规定,(二)关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同工同酬的权利:同工同酬,指在相同或者相近的工作岗位上付出相同劳动,应当得到相同的劳动报酬。2、及时获得足够劳动报酬的权利。3、拒绝强迫劳动、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4、要求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权利。5、劳动者的诚信义务。6、劳动者的守法义务(三)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1、依法约定试用期和服务期的权利。试用期:用人单位通过约定一定时间的试用来检验劳动者是否符合本单位特定工作岗位要求的制度。2、依法约定竟业限制的权利3、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4、尊重劳动者知情权的义务5、在招用劳动者时不

6、得扣押劳动者的证件和收取财物6、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对劳动者的义务(四)劳动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1、监督检查的责任2、不履行法定职责和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第一节【能力要求】二、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部分新规定,(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程序性与公法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关于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以及当事人解决劳动争议所必须遵循的程序规范。(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任务主要任务:第一、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同权益;第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劳动争议处理新的制度设计1、强化了劳动争议调解程序:特点:1)群众性2)自治性3)非强制性2

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作了更为科学的规定。4、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并明确了先行裁决的条件。5、合理分配举证责任1)反映平等主体关系的争议事项,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2)反映隶属性关系的争议事项,实行“谁决定、谁举证”的原则。6、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劳动关系管理主要内容,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第三节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第五节

8、 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第二单元 国际劳动立法和主要内容第六节 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计划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第二单元 员工援助计划,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知识要求一、集体协商的内容 P425第一段二、集体谈判的范围论双方的坚持点之间有一个重叠区域集体谈判的关键:在于双方坚持点的确定,以及集体谈判结果靠近哪一方的坚持点:集体谈判结果越接近某一方的坚持点,越能表明其对方将会获得更大的利益。集体谈判双方坚持点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其一,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其二,宏观经济状况其三,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其四,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第二节

9、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三、效率合约(一)集体谈判的约束条件集体协商谈判是劳动关系双方决定劳动条件的行为和过程,其目的是达成集体合同。(二)工会弱化约束的努力在各种约束条件中,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影响是最大的,而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1、生产过程中以其他要素投入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2、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3、其他要素投入的供给弹性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三)效率合约1、在约束条件下工会效用最大化2、效率合约的模型,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四、集体协商的特点谈判的不确定性:1、谈判本身的不确定性2、谈判未来的不确定性谈判的特殊复杂性首先,劳动力是附着在劳动者身上的;

10、其次,工资只是劳动条件的一个方面最后,工人和雇主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的,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能力要求一、集体协商的策略1、基本策略:双方对各种谈判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谈判的目标和各个项目的先后顺序。2、妥协和让步3、常用谈判技巧,劳动关系管理主要内容,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第三节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第五节 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第二单元 国际劳动立法和主要内容第六节 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计划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第二单元 员工援助计划,第三节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

11、,知识要求一、集体劳动争议的含义集体劳动争议:指有共同理由、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3人以上的劳动争议。二、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的区别1、当事人不同2、内容不同3、处理程序不同三、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团体劳动争议:指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所发生的争议。(一)争议主体的团体性(二)争议内容的特定性:利益争议和权利争议(三)影响的广泛性,第三节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能力要求一、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程序)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别程序与普通程序相比,程序的特点 P438二、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一)因签订或变更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处理程序1、当时人协商2、由劳动争议协商处理机构

12、协调处理(程序)(二)团体劳动争议的管辖(三)当事人的和平义务三、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处理(程序)1、当事人协商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3、法院审理,劳动关系管理主要内容,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第三节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第五节 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第二单元 国际劳动立法和主要内容第六节 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计划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第二单元 员工援助计划,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知识要求一、劳工问题及其特点(一)劳工问题与劳工阶层社会整体的需要包括:社会整合、有序、

13、稳定、发展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二)劳工问题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历史性,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二、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突发事件是组织运行过程中危机的表现。(一)重大劳动安全事故1、重大工厂安全技术事故2、矿山安全事故3、建筑安装工程安全事故(二)重大劳动卫生事故(三)重大劳动争议(四)劳资冲突(五)其他突发事件,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三、突发事件的特点(一)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是突发事件的典型特征(二)群体性(三)社会的影响性(四)利益的矛盾性,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能力要求突发事件处理对策包括:对事件的规避、评估、控

14、制、解决和应变措施一、突发事件处理一般对策(一)集权化的突发事件管理机构(二)突发事件预警1、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1)风险分析(2)风险评估2、企业突发事件预警信息3、突发事件预警传导(1)行业突发事件预警企业突发事件(2)重大事件预警企业突发事件,(三)突发事件处理1、突发事件处理的准备2、突发事件确认1)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充分理解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工作职责与责任;(2)应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首位(3)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3、突发事件控制4、突发事件解决,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二、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处理对策(一)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处理对策的基本前提(二)针对事

15、故可能性进行事前评估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事故所处阶段特征的预先描述3、事故损害度的预先评估4、事故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5、事故可能涉及的赔偿范围6、事故管理费用(三)企业出现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处理程序与要求1、事故报告 2、事故调查 3、事故处理,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三、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或团体劳动争议处理对策1、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仲裁活动或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2、积极参与因签订集体合同而产生的团体劳动争议的协调活动(1)签订集体合同是劳动者团体与企业两大对等主体的自主行为,必须坚持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2)积极配合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进行协调处理。(3)

16、准确掌握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的管辖范围和协调处理程序。,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四、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对策(一)重大突发事件的必然性(二)坚持劳动权保障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非常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三)强化工会职能的转换,劳动关系管理主要内容,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第三节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第五节 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第二单元 国际劳动立法和主要内容第六节 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计划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第二单元 员工援助计划,第五节 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

17、任运动,知识要求一、工会的定义及组织建设保障工会:是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组织建设的法律保障主要体现在:1、组织建设保障2、工会干部保护3、工会经费保障,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二、我国工会组织的职能(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1、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定劳动合同2、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3、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交涉。4、依照国家规定对新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5、工会有权对

18、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协助。6、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7、企事业单位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有关方面协商,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8、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二)工会的其他职能1、工会的建设职能2、工会的参与职能3、工会的教育职能,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三、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鼓动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保护

19、弱势群体等。四、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的主要内容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SA8000):1997,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主要内容:P458SA8000与ISO9000、ISO14000有区别:SA8000不是一种法律标准,更多地属于一种对企业的道义和伦理要求。五、SA8000的意义,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六、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对我国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2、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二)

20、消极影响1、产品出口受阻或者被取消供应商资格2、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降低我国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能力要求Q:应对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主要措施:1、充分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客观存在性及其重要性,在世界贸易组织协商机制和框架下,参与全球社责任标准的研讨和起草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谈判,积极关注社会责任标准的发展态势,妥善处理将国际劳工标准与贸易条件挂钩的问题。2、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立法,加快劳动法制现代化建设步伐,克服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单项法律立法滞后的问题3、积极改善国内劳动条件4、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5、积极树立企业社

21、会责任意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6、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第二单元 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知识要求一、国际劳动立法的含义泛指由若干国家或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的,为各国劳动立法提供标准的规范的总和。二、国际劳动立法的特点 P463三、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四、国际劳工公约的分类:11类五、主要国际劳工公约的内容:(一)强迫或强制劳动公约(29号公约)(二)废除强迫劳动公约(105公约)(三)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138号公约)(四)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182号公约)(五)同酬公约(100号公约)(六)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111号公约)六、国际劳工立法与我

22、国的关系,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能力要求国际劳动立法的程序:第一阶段,确定立法主题第二阶段,形成拟议草案第三阶段,审议通过,劳动关系管理主要内容,第一节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第二节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第三节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第五节 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第一单元 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第二单元 国际劳动立法和主要内容第六节 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计划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第二单元 员工援助计划,第六节 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计划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知识要求一、工作压力的概念(一)以反应为基础的模式Selye(1976)提

23、出一般适应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的压力反应模式。人面临压力有三个阶段:1)报警反应阶段;2)抵抗阶段;3)消耗阶段(二)以刺激为基础的模式:工作中的压力源:1、工作本身的因素2、组织中的角色3、职业发展4、组织结构与气候5、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三)交互作用模式,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二、压力的来源与影响因素(一)环境因素经济、政治、技术的不确定性(二)组织因素1、角色模糊2、角色冲突3、任务超载4、任务欠载5、人际关系6、企业文化7、工作条件,三、个人因素1、家庭问题2、经济问题3、生活条件4、员工个性特点,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三、工作压力产生的后

24、果压力与绩效的关系类似于耶基斯多德森法则的倒U形关系来表示。图6-7(一)工作压力的积极作用(二)工作压力的消极作用1、生理症状2、心理症状3、行为症状,第一单元 工作压力管理,能力要求工作压力的管理个体与组织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体水平压力管理的主要策略1、压力源导向:组织+个体2、压力反应导向:生理、情感、认知3、个性导向:改变某些容易产生压力感的个性因素(二)组织水平上的压力管理策略1、工作任务和角色需求控制组织气氛、提供控制能力、提供社会支持、强化员工正式的组织沟通、目标设置、工作在设计2、生理和人际关系需求弹性工作制、参与管理、放松训练,第二单元 员工援助计划,知识要求一、员工援助计

25、划的含义由组织,如企业、政府部门等单位,向所有员工及其家属提供的一项免费的、专业的、系统的和长期的咨询服务计划。1、对象:所有员工及其家属2、目标: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其终极目标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和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3、实质:提供组织曾面的心理咨询服务二、员工援助计划的历史沿革,第二单元 员工援助计划,三、员工援助计划的分类(一)根据实施时间长短,分为长期的EAP和短期的EAP(二)根据服务提供者,分为内部的EAP和外部的EAP四、员工援助计划的意义(一)个体层面(二)组织层面,第二单元 员工援助计划,能力要求员工援助计划的操作流程(六阶段)(一)问题诊断阶段:关注的层面(组织、团队和个体)(二)方案设计阶段(三)宣传推广阶段(四)教育培训阶段:管理者和员工培训阶段(五)咨询辅导阶段(六)项目评估和结果反馈阶段,2023/4/30,42,Thank you,2023/4/30,43,Thank you,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