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47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言,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委员会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报告和指南,对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修订。全文将于2005年发表。先行发表初稿,以概述其要点,广泛征求临床医生与基层防治工作者的意见。,表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mmHg),若患者的SBP与DBP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难。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3级 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在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高血压的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不仅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考虑:有无其他危险因素;有

2、无靶器官损害;有无并存的临床情况如心、脑、肾脏病变及糖尿病;(表2),并根据我国高血压人群的危险度分层标准(表3)进行危险度分层和确定治疗方案。,表2 影响预后的因素,TC:总服固醉;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WC:腰围LVMI:左室质量指数;IMT:内膜中膜厚度;BMI:体重指数;,表3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上表仍沿用1999年指南的分层,量化估计预后应根据我国队列人群10年心血管发病的绝对危险,若按低危病人15、中危病人1520、高危病人2030、很高危病人30,作为中国人的标推,将高估我国人群的危险,尚待对上述标准进行评议,以最终确定适合我国

3、的低、中、高危标准。,诊断性评估,评估包括三个方面:1)确定血压值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2)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3)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作诊断性评估,其目的是利于高血压原因的鉴别诊断、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指导诊治措施及预后判断。,家族史和临床病史,重点了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卒中及肾病历史,可能存在的继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的症状和既往药物治疗。,体格检查:,正确测量双上肢血压(必要时测下肢血压)、体重指数(BMl)、腰围(WC);检查眼底,观察有无库欣(Cushing)面容、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甲

4、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下肢水肿;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及股动脉有无杂音;甲状腺触诊;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腹部有无肾脏扩大、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生化(血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 尿液分析:比重、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 心电图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查一次尿蛋白需要时进一步检查的项目: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餐后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110mg/dL时测量)、C反应蛋白(高敏感性)、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纤维素

5、试纸检查为阳性者检查此项目)、眼底检查和胸片。可疑及继发性高血压者,根据需要分别进行以下检查:血浆肾素活性,血、尿醛因酮,血、尿儿茶酚胺,大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血压测量:,诊所血压:1)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l)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3)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4)被测量者最好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裸露出右上臂,上臂与心脏同一水平,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四肢血压。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血压测量

6、:,5)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处。6)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1时相(第一音)和第V时相(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1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12岁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IV时相(变音)作为舒张压读数。7)应相隔l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动态血压,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l)的监测仪。动态血压的国内正常值参考

7、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 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lO20。,高血压的治疗,治疗目标 主要目的是最大眼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mmHg以下。,治疗策略,检查病人及全面评估其总危险谱后,判断病人属低 危、中危、高危或很高危。很高危与高危

8、病人: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中危病人: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先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数周,进一步了解病情,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或由临床医师决定何时开始药物治疗。低危病人:观察患者数月,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治疗方针既定,医生应为每例病人制定具体的全面治疗方案:监测病人的血压和各种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非药物治疗),一线治疗要求认真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膳食适当限制钠、脂肪摄量,增加蔬菜、水果,节制饮酒,保持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改脾气,学放松,讲究心理卫生,它不仅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心

9、血管病乃至糖尿病治疗的不容缺少的基础。无论是正常高值或高血压病人,无论是I级、II级、III级高血压还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均需认真、持久地将上述各项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即使己接受药物治疗者亦不容松懈,并持之以恒。,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治疗目标 通过降压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目标水平,以期降低心血管病、脑卒中和肾脏病死亡率和患病率。,治疗原则,1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如效果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2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采

10、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治疗。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降压药的种类,当前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六类,即:利尿药、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拮抗剂、受体阻滞剂。,主要降压药物选用的临床参考,降压药的联合应用,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支持以下类别降压药的组合:利尿剂和阻滞剂 利尿剂和ACEI或ARB 钙拮抗剂(二氢吡啶)和阻滞剂 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 钙拮抗剂和利尿剂 阻滞剂和阻滞剂必要时也可用其他组合,包括中枢作用药如2受体激动剂、咪达唑啉受体调节剂,以及ACEI与ARB合并用药有二种方式:采取各药的按需剂量配比处方,

11、其优点是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调整品种和剂量采用固定配比复方,其优点是方便,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老年人:欧美国家一般以65岁为老年的界限。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于1982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会议所定而提出的老年界限为60岁。老人降压治疗同样受益,应逐步降压,尤其体质较弱者。注意原有的和药物治疗后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病的居多,常需多药合用。有证据说明五类主要降压药均有益。大量随机化临床试验均己明确,各年龄段(80岁)高血压病人均受益于利尿剂、钙拮抗剂、阻滞剂、ACEI等抗高血压治疗。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进行降压治疗是否同样得益,尚

12、有待研究。,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阻滞剂或长效钙拮抗剂;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选用阻滞剂和ACEI;心肌梗死后病人用ACEI、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阻滞剂;症状多的可将ACEI、阻滞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与袢利尿剂合用。,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要求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因此常须联合用药。噻嗪类利尿剂、阻滞剂、ACEI、ARB和钙拮抗剂均对减少心血管事件有益;ACEI对1型糖尿病,ARB对2型糖尿病防止肾损害有益。慢性肾病: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病人须合用袢利尿剂 脑卒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历史(非急性期)者,不论血压是否增高均应进行降压治疗。,药物治疗开始后病人的随诊,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