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静脉药物注意事项0216精选文档.ppt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69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57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常见静脉药物注意事项0216精选文档.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内科常见静脉药物注意事项0216精选文档.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内科常见静脉药物注意事项0216精选文档.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内科常见静脉药物注意事项0216精选文档.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内科常见静脉药物注意事项0216精选文档.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常见静脉药物注意事项0216精选文档.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常见静脉药物注意事项0216精选文档.ppt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确保静脉用药安全性基本原则基本原则,2,常用药物临床注意事项,3,药液外渗的常规处理原则,4,出现配伍禁忌的应对,目录,确保静脉用药安全性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定义,药物配伍:在药剂制造或临床用药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称为配伍。在配伍时,若发生不利于质量或治疗的变化则称配伍禁忌。静脉输液药物配伍 药理作用配伍-药效学、药动学 理化性质配伍-理化反应引药物稳定性改变,物理化学配伍变化主要出现,混浊、沉淀、结晶、变色、水解、效价下降有些配伍发生的变化肉眼观察不到,但带来的危害性往往是严重的。,影响配伍变化的因素,pH改变 配合量反应时间温度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混合的顺序成份的

2、纯度,避免配伍禁忌的对策,配伍禁忌表中没有且不知道是否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使用前需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无需要严格限制液体入量的患者,可在两药之间插输少量生理盐水,以冲净输液管中的剩余药物。没有充分依据时,尽量减少和避免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常用药物临床注意事项,静脉输液常用药物,抗肿瘤药-化疗药、免疫增强剂、辅助治疗抗感染药-抗生素、抗病毒心脑血管药-扩血管、抗心律失常药、中药电解质、营养药-维生素、糖、盐、氨基酸其他-止血药、PPI、神经系统药等,常用溶媒的PH值,中国药典.二部,常见易出现溶媒配伍禁忌药品,常用维生素类药物配伍禁忌,其他类药物配伍禁忌,静脉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

3、现配现用溶媒:氯化钠配伍:单用时间:多数30-40min 抗真菌 60min特殊药品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60min阿奇霉素 浓度 1mg/ml(0.5g 500ml)3h 浓度 2mg/ml(0.5g 250ml)1h 克林霉素 6mg/ml与益生菌要间隔2小时,静脉输液避光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做到,(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

4、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注射剂附加剂的相关问题,注射剂附加剂对药物配伍的影响注射剂附加剂的不良反应,注射剂附加剂对药物配伍的影响,亚硫酸盐酸/碱性附加剂 碳酸盐 葡萄糖酸钙EDTA-2Na 聚山梨酯类 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CrEL),Case:葡醛内酯与维生素K3:两药配伍后,维生素K3注射液无明显的止血功能。,原因:葡醛内酯注射液内含的亚硫酸钠附加剂可对抗维生素K3的止血作用,微量的亚硫酸根可强烈延长凝血激酶部分的活化时间,阻碍尿激酶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液的凝血过程。,a 含亚硫酸盐附加剂的注射液,b 含酸/碱性附加剂

5、的注射液,氨茶碱与维生素K3:氨茶碱含碱性附加剂乙二胺,可使维生素K3 分解析出黄色洁晶沉淀;氨茶碱与维生素C:二者配伍易析出茶碱使溶液浑浊,又促进维生素C氧化分解,内酯环水解后,聚合呈色,混合液颜色加深;氨茶碱与多巴胺:前者的乙二胺使后者氧化变色;氨茶碱与尼可刹米:前者的乙二胺使后者水解为烟酸和二乙胺,溶液浑浊。,b 含酸/碱性附加剂的注射液,呋塞米与甲磺酸酚妥拉明:二者混合,呋塞米的附加剂氢氧化钠与甲磺酸作用而出现浑浊。乳酸环丙沙星与氨苄西林钠:前者含酸性附加剂,溶液PH3.55.0;与后者(碱性药物)混合,出现白色沉淀悬浮于溶液中。乳酸环丙沙星与三磷酸腺苷二钠:前者含酸性附加剂,溶液PH

6、3.55.0;与后者混合,30分钟后出现针状结晶。,c 含碳酸盐附加剂的注射液,头孢菌素类系酸性广谱抗生素,需碱性附加剂中和以提供适当的溶解度和生理上的耐受性。例:注射用头孢拉啶添加碳酸钠,与乳酸盐林格氏液等含钙的注射液配伍时,可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浑浊。,d 含葡萄糖酸钙附加剂的注射液,例:辅酶A 100U,地塞米松5mg,5%葡萄糖液500ml稀释后静滴。结果:产生白色沉淀。原因分析:辅酶A中的赋形剂葡萄糖酸钙与地塞米松中的磷酸盐发生反应,产生磷酸钙沉淀。建议:将两种药物分别以250ml 5%葡萄糖液稀释,静滴。,e 含EDTA-2Na附加剂的注射液,例:维生素C注射液与细胞色素C:维生

7、素C注射液含金属络合剂EDTA-2Na,细胞色素C是含铁卟啉的色蛋白质;二者混合,EDTA-2Na与铁络合,而铁又催化维生素C 的分解,结果两者的作用都减弱。,关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供静脉滴注)含EDTA-2Na,不能用于静脉注射,注意与维生素C的相容性。供静脉滴注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为避免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时发生氧化变质而加入了EDTA(1.5mg支)和适量的NaOH;而供静脉推注用的制剂因稀释剂用量小,推注时间短而不必加入EDTA,但配有含助溶剂聚乙二醇400和pH调节剂枸橼酸的专用溶剂。当使用供滴注用制剂进行推注时,由于稀释剂用量少(一般为5l0 m1

8、),配制后pH过高(pH10),容易造成局部刺激性;而当使用供推注用制剂稀释后用于滴注时,由于配制后pH偏低(先用专用溶剂溶解后再稀释,pH8),且制剂中不含有稳定剂EDTA,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变色和产生沉淀等变质现象。此外,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注射液偏酸性,其用量也是影响注射用奥美拉唑稳定性的重要因素。,f 含聚山梨酯附加剂的注射液,聚山梨酯是复合维生素注射液、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抗肿瘤药依托泊苷、多西他赛等的溶剂,其可能与其他注射剂发生反应。例:维生素K1与多巴胺:前者中的polysorbate 80 所含的聚氧乙烯基可与多巴胺(结构中含有两个邻酚羟基)形成氢键结合,使多巴胺

9、疗效降低。,药液外渗的常规处理原则,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1、停药处理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再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2、外敷及药物处理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药液外渗:可以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或用95%酒精持续湿敷,50%硫酸镁湿敷(硫酸镁适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组织刺激性药液外渗: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为了抑制药物在局部组织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

10、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血管收缩药液外渗: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山莨菪碱(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654-2外敷时间一次不宜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过度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每天3-4次。注意:不能使用50%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严重者可用0.9氯化钠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高渗性药液外渗: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应给予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严重者1利多卡因2ml+0.9氯化钠2-5ml或1利多卡因2ml

11、+地塞米松5mg+0.9氯化钠2-5ml局部封闭。,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3、局部封闭方法:用2ml注射器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以15-20进针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1/2针头,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封闭外渗区域周边及外渗局部区域。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4、局部水疱的处理:对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可用碘伏外涂,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对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吸渗出液,使皮肤贴附,对皮肤破溃者局部碘伏外涂。5、外科处理及其他措施:一旦药物外渗保守疗法失效,溃疡形成,用0.9氯化钠清洗,无菌纱布浸透庆大霉素或1:5000呋喃西林敷于创面,严格无菌操作。严重的经久不愈的溃疡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处理。药物外渗所致静脉炎的患肢应抬高并禁止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按摩四肢末梢血管。,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WST 433-201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出现配伍禁忌的应对,出现配伍禁忌的应对,迅速关闭调节器,更换新的无菌输液管根据病情接上未加任何药物的5%糖或生理盐水100ml密切观察病人,对症治疗及时登记上报发生的问题分析总结,制定避免再次出现的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