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辨证施护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78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医辨证施护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最新:中医辨证施护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最新:中医辨证施护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最新:中医辨证施护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最新:中医辨证施护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辨证施护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辨证施护文档资料.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内容(1)掌握辨证施护的概念(2)了解中医辨证的方法,掌握八纲辨证(3)辨证施护如何体现?案例分析,辨证施护,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及辨证论治、辨证施护辨证论治施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辨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证、症、病三者区别,证又称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证候反应了疾病的病因、病机、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诸方面。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各种症状所反应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是辨证得出的结论。,证、症、病三者区别,症状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辨证的依据。病中医学的病,如中风,消渴,偏痹等。,中医辨证的方法

2、,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八钢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个辨证的纲领。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是各类辨证的总领。在八钢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项,即表、热、实为阳证;里、寒、虚为阴证。,一、表里辨证,表里是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他可以说明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情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一)表证,基本概念 表证是六淫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临床表现,恶(w)

3、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常见于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二)里证,基本概论,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应的证候。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征,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基本特征是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里证的病变虽在里,但仍有深浅之分;病变在脏、在上、在气者较为轻浅 病变在腑、在下、在血者较为深重,临床表现,里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很难说哪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表症状。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秘或呕吐,小便短赤,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二

4、、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寒证与热证反应机体的偏盛与偏衰,病邪属性的属阴属阳,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一)寒证,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盛阴衰,导致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多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恶寒或畏寒喜暖,手足厥冷,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滑润,脉迟或紧等。,恶寒与畏寒的区别?,恶寒:是患者时时觉冷,虽加衣覆被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多为外感病初起,卫气不能外达,肌表失其温煦而恶寒。此时虽加及

5、衣火,仍不能使肌体的阳气宣达于表,故得温而寒冷感无明显缓解。可见于多种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病性多属实。,畏寒:是患者自觉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称为畏寒,多为里寒证。机体内伤久病,阳气虚于内。或寒邪过盛,直中于里损伤阳气,温煦肌表无力而出现怕冷的感觉。,(二)热证,基本概念 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阳盛阴虚,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变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临床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喜凉,手足烦热,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寒证与热证鉴别表,三、虚实辨证,虚实辨证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实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

6、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主要指邪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是治疗时确定扶正或者驱邪的依据,(一)实证,(1)人体感受外邪;(2)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淤血、宿食等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临床上一般是新病,暴病多为实证,病情激烈者和体制壮实者多为实证。,临床表现,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产物不同,及病邪侵袭、停留部位的不主要同,证候也变现不宜 主要变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晕谵语,呼吸气粗,痰液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症,(二)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功能减退所致的一类病症。人体的正气包括阳气、阴液、气、血、

7、精、津、液等,故阳虚,阴虚,血虚,津液亏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临床表现,常见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神倦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健忘,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或滑脱,小便频数或失禁,舌质淡嫩,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四、阴阳辨证,阴阳是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的总领,可以概括其余六项。一般而言,表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虚证。,(一)阴证,因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液亏少 致滋润濡养、制阳等作用减退 所变现的虚热证候,临床表现,1、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2、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倦卧,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舌

8、淡胖嫩3、腹痛喜按,肢凉;脉沉迟、微弱、细4、语声低微,(二)阳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归属为阳证,临床表现,身热面赤,精神烦躁,气粗声高,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绛,苔黄,脉滑数有力。,阳证与阴证鉴别表,辨证施护怎样体现,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用药护理康复护理专科护理,案例1 感冒,(一)风寒感冒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身重,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液轻薄色白,脉浮或脉紧。治疗原则:辛温解表,案例1 感冒,辨证施护(1)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避风保暖。轻者注意

9、休息,重者注意卧床休息。时行感冒应注意呼吸道隔离。可用食醋等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食醋5-10ml,加水1-2倍稀释,加热熏蒸。(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鼓励病人多饮水。忌生冷、油腻及辛辣。可用生姜10克,葱白三根、红糖适量,煎汤热服,以助发散风寒。,案例1 感冒,辨证施护(3)药物方法:中药要清煎热服服药后可稍加衣被,使用热粥或热饮,以助发汗散邪。但汗出不宜过多,及时更换衣服。(4)针灸方法:针刺凤池、风门、列缺、合谷、用泻法取大椎、身柱、风门、肺俞拔火罐,案例1 感冒,辨证施护(5)推拿方法:头痛着,可按摩印堂、太阳、头维、鱼腰、百会等穴及前额部;肢体疼痛着,可按摩局部;鼻塞不通者

10、可按摩迎香穴,或用湿毛巾热敷。(6)病情观察: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7)情志护理,案例1 感冒,(二)风热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嗽痰稠,口渴欲饮,舌苔薄 白或微黄,脉搏浮数。治疗原则:辛凉解表,案例1 感冒,辨证施护(1)生活护理:室温宜偏低,凉爽。汗出时可用温水擦干。(2)饮食护理:饮食宜凉润之品,如西瓜,黄瓜等。忌辛辣油腻。(3)药物方法:选用银翘解毒丸或板蓝根冲剂;咽喉疼痛着,可选用金银花30g,桑叶10g,麦冬12g,甘草6g,煎汤代饮茶。,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

11、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生活起居护理:病史温度适宜,指导患者平卧硬板床休息情志护理:调畅情志,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情平和。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痛的信心。用药护理: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如身痛逐瘀汤加减。,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营养丰富,行气活血之品。如木耳、鲫鱼汤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5)专科护理:配合医生运用针灸、推拿手法,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手法以轻柔,避免加重疼痛。,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12、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1)生活起居护理:病室以温暖,慎起居,避风寒,平卧硬板床休息。(2)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宜进食温经通络之品,忌食生冷,瓜果等寒凉食品。(3)情志护理:向病人解释病情,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解除各种顾虑。,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5)专科护理:运用针灸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中药热奄包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取穴:腰部夹脊穴 阿是穴 委中 肾俞 腰阳关 风府 阳陵泉 阴陵泉,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

13、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1)用药护理: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2)饮食护理:适宜营养丰富而合理有节,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及发物。(3)情志护理:向病人解释病情,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解除各种思想顾虑。,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4)专科护理:配合针灸和理疗配合穴位按摩:清热除湿,通络止痛。取穴:腰部夹脊穴,阿是穴 委中 肾俞 脾俞 丰隆 委中 阳陵泉 阴陵泉 足三里。,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

14、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孪,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1)用药护理:补益肝肾,通络止痛,选肾阳虚方:右归丸加减。(2)饮食护理:.饮食可常吃滋补肾精之品,如动物肝脏、核桃仁、羊肉等。(3)情志护理:向病人解释病情,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解除各种思想顾虑。,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4)专科护理:针灸、理疗、推拿;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取穴:腰部夹脊穴,阿是穴 肾俞 志室 太溪 委中 水泉。肾阳虚:加气海,关元穴。肾阴虚:加照海。,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睡卧硬板床。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腰围不可长期使用,应经常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停止治疗后应继续休息12个月,期间坚持四肢活动及腰背肌锻炼,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曲和旋转,教会出院患者正确的生活姿势,杜绝无准备的弯腰、持重物、急转、猛蹲、骤起等动作,注意劳逸结合的原则,避免易引起复发的因素,从而有效地降低复发率。,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