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0933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案教材分析:这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是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从中窥知一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听看说读写议灵活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2、被誉为“人间天堂”,四时之景各具韵味,历来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自古就使文人墨客魂牵梦绕,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有一人对西湖美景几近痴迷,这就是张岱。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讲述)二、简介相关情况1、简介湖心亭的由来: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2、作者简介:张岱,字石公,号陶庵,别

3、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3、明确学习目标(也可在上课前写在黑板上)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研读景语,学习白描手法。深入探讨,体会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三、检查预习1、生字词:崇(chng)祯 (zhn) 毳(cu)衣 雾凇(sng) 沆 (hng)砀(dng)

4、更(gng)定 更(gng)有此人 铺毡(zhn) 强(qing)饮 2、诵读全文,注意字音和节奏。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重点字词分析:请说出下列带横线的字词的意思。余挐(ro)一小舟 上下一白。 雾凇沆砀 长堤一痕 与余舟一

5、芥 及下船 焉得 更有此人 客此明确:通“桡”,撑,划 全白 冰花一片弥漫 一道痕迹 一片草叶,这里形容船小 等到 哪能 还 客居,作动词用四、分析探究1、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行人、飞鸟、声音都消失了。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扁舟, 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弥漫,(

6、只见)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印记,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译文:来到湖心亭上,已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见到我,喜出望外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

7、: 等到(回来)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2、景语赏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品析 :“雾凇沆砀”是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气混濛不分,白茫茫一片之态。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山脉、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从上而下写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着眼于“大”字。“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品析:虚实并用,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实写,是作者在舟中远眺所见;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却是虚写,是作者假设自己站在湖心亭上,悬想自己刚才在舟中行进时的情形。作者不用“一道、一座、一艘、

8、一个”,用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视线随着小舟的缓缓行进,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时它们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3、小结引出“白描”雪湖夜游图全景:上下一白高洁、辽阔、雄浑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置换量词:“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条,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体会量词使用之精准传神,突出大雪漫漫中人与物之渺小,令人产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这种绘景方法白描4、概念透析: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

9、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例子对析: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文老爷子今年八十三岁了,但身子骨硬朗,腿脚灵便。老爷子个子不高,很瘦,有点驼背,黝黑的脸布满深深的皱纹,眼睛虽小,但目光很坚定,仿佛一下子把人看透。画 诗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文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画 5、默读思考:这是一篇游记,请你说说本文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线索。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10、 地点: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独赏雪景、亭中偶遇。线索:作者的行踪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痴”具体体现:“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言“痴”,是褒是贬?(贬)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6、难点点击:体会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叙事:雪夜游湖心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寻找心灵的归依。(痴行)写景:白描天人合一的奇观,慨叹自然奇伟,人物渺小,自然使人清醒、虚心。(痴景)抒情:湖心亭奇遇,表面叙事,实则抒情,抒发惊喜而又忧伤之情。(痴情)作者情感变化:出发时孤苦赏景时忘我遇知交惊喜别离时感伤(首尾情感吻合)五、回顾小结(见下图1)对联:许仙苦,情断雷峰塔。张岱痴,景醉湖心亭。(横批:痴苦千年)六、对比阅读(见下图2)七、疑点追踪:1、已是清代怎么用明代纪年?2、既然看雪,怎么又写奇遇?3、“天与云与山与水”中“与”是否啰嗦?4、独往湖心亭怎么说“舟中两三粒”?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而已”有怎样的情味?6、“金陵人,客此!”客人怎么答非所问?7、别离才问姓氏?8、最后安排舟子说话有何用意?图1: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