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0982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算除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笔算除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笔算除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笔算除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笔算除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笔算除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算除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笔算除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第19页34页)教材说明本小节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为3个层次:(1)基本的笔算除法。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共编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例3是一位数除三位数,主要教学: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要看前两位的问题。将估算和笔算结合应用,使多种算法互补。(2)除法的验算。教材通过例4,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的除法)。(3)有关0的除法。共安排三个例题:例5,

2、教学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得0;例6、例7,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应通过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同时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2引导学生将估算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之中。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因此,教学时,应使学生形成

3、先估算再笔算的习惯:每当笔算一道题前,先估一估它的大致结果,然后再来笔算。3加强例题间的联系。本单元有七个例题,以例1、例2为重点,在学好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例3,即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此基础上,再解决笔算除法中的难点,即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4本小节可用10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1主题图、例1。编写意图:(1)选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作为笔算除法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2)让学生在分小棒的过程中理解432的算理,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写法。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

4、,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2)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例1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利用“40220”的旧知来学习“422”的新知。提供操作活动的材料,让每个学生经历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的过程。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笔算竖式结合起来。如,当学生说“先将4捆平均分成2堆,每堆2捆”时,结合分的过程,在竖式的十位上商2:;当学生说“再将2根平均分成2堆,每堆1根”时,引导学生在竖式的个位上商1:。然后告诉学生竖式的简便写法,弄清中间过程中的一些0可省略不写。2例2。编写意图:(1)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5、?”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2)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当余下1个十后应该怎么办:(3)学会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主题图中提供的情境资源,让学生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笔算除法的知识。(2)尊重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522的笔算算理。教学时,既突出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又满足不需借助直观,只用口算就能得出结果的学生的需求。如,有学生这样想:40220,1226,20626,也应该鼓励。这个过程

6、和直观操作的程序是一致的,只是脱离了直观,应用已有的口算经验来解决它。(3)应注意使学生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先用一位数去除十位上的数,然后将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除数去除。这个方法,不需要学生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体验得出的,并在做笔算除法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3关于练习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2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练习。学生作业时,除引导他们用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外,还应提醒他们看清题中数据,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第2题是判断题。针对学生笔算时容易造成的疏忽、马虎等问题,出示典型错例供学生判断和纠正。教师还可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补充一些典型错

7、例,让学生研讨,在纠正错误的学习中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第3、4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第3题具有多个教育教学功能:(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2)巩固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3)将计算与几何图形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各种知识的交融,感受图形变换的美和奇。第4题是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解决第二问需要的其中一个信息,要到从第一问的答案中找寻。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为解决需用两次计算的实际问题做准备。4例3。编写意图:(1)主要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教材以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现了两个学生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一方面注意

8、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体现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2)笔算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笔算过程没全写出,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因此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教学建议:(1)根据当地条件,创设2386的计算背景。除教材上提供的整理相片这一素材外,还有诸多的儿童生活内容,如在礼堂摆桌子、排队做操、购食物、100米赛跑等等,都可作为2386的素材。(2)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2386时,首先可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估算技能,估出大致结果,然后用笔算求出准确商,

9、将两次结果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3)突出2386的笔算过程的教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以下问题:,先用6去除几?当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该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写在哪位上?以上三个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了,则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难点突破以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同时,进一步形成笔算除法的一般思路。(4)例3后面的想一想,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算法来解答,使学生感受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而这些策略之间,是有优劣之分的。如,学生解法有:利用例3中已算出的结果:2423924;利用乘法计算

10、:246144(24页只能插144张照片,1442361442),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以上解法中直接用例3的结果来解答就比较简单,而用乘法算出结果后再来解答就不如直接用例3的结果来得容易。5关于练习五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是判断商的位数的练习。这是笔算除法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先观察最高位上的数,看看是否“大于”除数(也就是看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够不够商1个百)。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理解并形成这样的思考习惯:做笔算除法,先观察最高位上的数,用它与除数比大小。练习采用涂色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便于及时反馈和集体对正。第2、5题,是笔算练习。第2题采用连

11、线的方式呈现。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商的位数,再计算。两题都要求学生工整的写出笔算竖式,会根据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进行计算。第4题,是口算除法的练习。题中只安排了8道小题,教师还可补充一些。练习时应注意让人人参与,既关注运算的正确性,运算算理的表述,又关注运算的速度。大约用1分钟完成。第3、6题,是利用笔算除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第6题提供了多个信息,让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以此启迪学生的问题意识。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应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如

12、,先求出三种水果的总重量,然后用总重量与货车的载重量(1吨)比较;也可以将货车载重量逐一减去三种水果的重量,进行解答。第8题的第(1)题,学生一般会用逐一尝试的方法,即用114分别除以9和6,用125分别除以8和5,由能否得出整数商来判断李老师买哪种玩具。也可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观察题中数据特点,应用基本的乘、除法口算作出判断。如,用125元去买文具,则文具的单价一定是5元,而不是8元,否则不能得到整数件文具。因此,能判断李老师买的文具是钢笔。这样练习,则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6例4。编写意图:(1)以计算100可购多少本练习本为背景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

13、验算的作用。(2)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建议:(1)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验算的作用。教学时可模拟主题图提供的素材,创设师生合作购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将题中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2)如何验算1007142、100520?首先,应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如,可能有的学生会用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有的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这些验算方法都应该肯定。其次,组织好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

14、验算除法。(3)验算有余数除法,应让学生弄清楚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当验算1007142时,才能对用74的积再加上2的和等于100的道理完全理解,因而不会忘记加上余数2。7关于练习六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3题都是笔算除法的练习,但侧重点不同。第1题侧重除法的验算,第3题侧重:渗透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学习相关知识做准备;渗透集合思想。第2、4、6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第2题,是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前面已练习过这类问题,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第4题,有多种方法,如:(1)3899432,每辆车坐43人,还剩2人,让这2人坐其中一辆车,这样就有一辆车坐4

15、5人,其余8辆车每辆坐43人,所以租9辆车够了。(2)先算9辆车能坐多少人,459405,能坐405人,405389,所以租9辆车够了。第5题,是前面学过的加、减、乘、除的笔算练习。目的是在巩固笔算除法时,带着复习学过的四则运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6题,将估算和笔算用于解决同一个问题之中。突出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应用估算方法,正确判断出每箱水果的轻重。如,假定每箱水果重30千克,4箱草莓重304120千克,120128,说明草莓每箱比30千克略重一些;6箱杏重306180千克,180144,说明每箱杏不足30千克;5箱水蜜桃重305150千克,150171,说明每箱水蜜桃比30千

16、克重一些。由此可判断每箱杏最轻。第7*题,是有关倍数含义的实际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其数量关系是:成人人数(2个儿童人数)儿童人数456,求得儿童人数4563,即152人。8例5。编写意图: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以生动有趣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背景,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教学建议:(1)将四幅图制成课件,逐一显示,并配上解说,在故事中嵌入数学问题: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较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也可利用教学挂图(或直接用教

17、材的图),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然后派12名学生在全班讲这四幅图的意思,并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2)根据上述故事,适时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3)可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9例6。编写意图:(1)以两位学生的家庭用电量为素材,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信息和要求的问题,以此引出“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2)第(1)题教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这个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第(2)题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建议:(1)联

18、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调查活动。请每个学生调查自己家里3个月(或6个月)的用电量。学生调查的数据中,如有类似3093、4203的问题,则可以学生的数据作为本例的素材,否则用例6的素材进行教学。(2)放手让学生自主笔算3093和4203。根据学生笔算情况,把正确的与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照,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当商的十位或个位上为0时,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用;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得出竖式的简便写法。(3)书写竖式时,注意对齐各个数位,使竖式正确、工整、美观。10关于练习七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2、3题,均

19、为笔算除法的练习。各题练习的重点有所不同。第1题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练习;第2题是所学的笔算除法的练习;第3题是判断题,针对学生笔算中易犯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以上内容可采用一题一评的练习方法。即每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题后,就进行对正、评价。教师应了解学生计算的熟悉程度以及犯错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纠正错误。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运输工具大致的运行速度。如,知道大型客机每小时约飞行90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约行90千米等。11例7。编写意图:(1)以学生参观天文馆、克隆鼠展览为背景,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2

20、)第(1)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第(2)题,教学有余数的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建议:(1)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试算8324、5624。然后让学生解说试算的过程,突出在竖式: 方框中填0的理由。使多数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白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写0。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2)例题后面的做一做应让每个学生独立地、全部地练习,使之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3)第32页的“数学游戏”应利用数学活动时间让学生开展活动,以提高计算的兴趣。12关于练习八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1

21、)第1、2题,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练习。两题呈现的形式不同。第1题是直接笔算,第2题以改错的方式出现,让学生在改正他人的错误中强化“用0占位”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笔算除法的运算技能。(2)第3、4、6题,是直接应用除法的含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计算时,可提示学生先估一估大致的结果。判断出商的位数,然后再用笔算求出准确值。(3)第7、8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练习。第7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要求学生应用分析的方法将几种不同的买票方案进行比较,得出合算的结果。学生的买票方案基本上是以下两种:将师生分为成人与学生两组,分别进行购票:103550280(元)将师生合为一个团体,以团体名义购票:6(503)318(元)学生不难从以上两种购票方案中找到合算的结果。但这题不能到此为止,应充分挖掘其智力因素。可向学生发问:“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是合算的?又在什么情况下以团体的方式购票合算?”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思考,能激发那些对数学有特别爱好的学生的兴趣。第8*题,将本单元学习的口算、笔算除法的内容融于同一个情境中,以统计图的方式呈现。使学生不但练习了口算和笔算,而且学会解读图意,学会看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图形象、直观的作用。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