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309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检验医学与临床的关系,现代医学中,临床工作和检验工作的关系日趋密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检验科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得到临床学科及医生的支持;同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越来越取决于临床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实验室每天提供的实验检测信息关系到对患者正确诊断、疗效观察、病情转归、人体健康状况评估等。据统计,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信息占到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等辅助信息的50%以上。,意义和前提,意义医技科室根据需要适时开展新项目,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在健康体检中,提供更多的检查信息,有利于树立医院品牌形象,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提检验科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硬件支持等。临床科室的支持。

2、临床医生熟悉各个检验参数的临床意义,并利用好它们。,为什么要空腹验血?,所谓空腹,是指晚饭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晨不吃早点,在这种情况下抽血检查,效果最好。有些验血项目,随时都可以查,例如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而有些验血项目则要求在清晨空腹(不吃早餐)抽血检查,如肾功能、肝功能、血沉、血糖等。这是因为:一、避免饮食等因素对血液内一些成分的影响。因为食物是由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到全身的,因此,会使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浓度增高,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二、进食后,各种经消化后的食物乳糜微粒,被很快地吸收到血液中,使血液显得浑浊,通常称为“脂肪血”,使检查者无法观察清楚。三、清晨情绪比较稳

3、定,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所得结果,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新项目介绍,我科室在原有检验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以下项目肝功类(打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肾功类(打包):2微球蛋白、氨基葡萄糖苷酶血脂类(打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糖尿病检测类(单项):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心血管疾病检测类(单项):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五项(打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补体因子C3、补体因子C4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胱抑素C、C反应蛋白即将开展项目:-L-岩藻糖苷酶,各新项目的临床意义,为了使我院开展的检验项目能高效运用于临床诊断工作中,我为各位临

4、床医师对各新项目做了简要的总结整理,以便共同学习。由于时间紧迫,疏漏在所难免,请批评指正。,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理化性质:分子量5.4万,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很短,仅约12小时。因此,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比之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临床意义:除了作为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PA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其血浓度下降。肝脏疾病时前白蛋白更敏感,有人认为有30%白蛋白正常的肝病患者的前白蛋白减少,坏死后肝硬化几乎是零。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较轻,前白蛋白变化不大,预后较好,当病情改善时

5、,前白蛋白亦迅速升高;亚急性肝坏死前白蛋白一直在低值,故前白蛋白可用作判断肝病预后指标。肝癌以及阻塞性黄疸患者均可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有密切关系;结合转氨酶、胆红素检测对不同类型肝脏疾病和非肝脏疾病有鉴别意义,如前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均增高,多属急性肝脏疾病,如前白蛋白不增高,仅转氨酶、胆红素增高则应考虑非肝脏本身疾病;肾病综合征前白蛋白不仅不减少,而且在饮食充分时还可以升高。营养不良负氮平衡时前白蛋白减少。,前白蛋白偏低的原因,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会造成前白蛋白偏低;发生亚急性肝坏死时前白蛋白一直在会低于正常值;肝癌以及阻塞性黄疸可引起前白蛋白偏低;营养不良负氮平衡时也可导致

6、前白蛋白偏低 简而言之,肝脏疾病中的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阻塞性黄疸等都可以表现为前白蛋白偏低。一般情况下,前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均增高,多属急性肝脏疾病,尤其在肝癌患者和阻塞性黄疸患者中,如果前白蛋白持续降低,说明病情持续恶化。,总胆汁酸(TBA),人体血清总胆汁酸(TBA)是由肝脏合成并分解代谢,从而维持人体胆汁酸的相对稳定,它的调控是肝脏的一个主要功能。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或患胆管疾病时可引起胆汁的代谢障碍,使进入血中的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血清TBA升高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因而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TBA测定比传统肝功能指标任何一项都敏感。,总胆汁酸的临

7、床应用,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TBA有差异:急性肝炎时患者血清TB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一样,呈显著增高,平均增高幅度是正常的31倍,说明TBA对急性肝炎早期诊断价值与ALT(阳性率100%)测定相同,经积极治疗后随肝细胞损害的控制很快转为正常,而TBA则随肝功能的恢复逐渐转为正常。慢性肝炎时,TBA阳性率为65.7%,平均升高幅度为正常的10倍。肝癌、肝硬化时,由于肝脏对TBA代谢功能下降,故血清TBA在不同阶段都增高。当肝癌时,TBA阳性率为100%,而肝硬化TBA阳性率为88%,亦高于其他指标。当转氨酶、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等其他指标转为正常情况下,血清中TBA水平仍很高,这可能由于

8、肝细胞功能失调,肝实质细胞减少等原因有关。,孕妇总胆汁酸偏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胆汁酸代谢异常,孕期激素水平改变造成的产生的危害抑制胆道平滑肌蠕动,造成胆汁引流不畅,易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中的胆红素及胆汁酸,经肝窦状隙返流入血,随血循环带到孕妇及胎儿全身,过高的胆红素可透过胎儿血脑屏障形成“核黄疸”影响智力发育;过高的胆酸盐刺激孕妇皮肤神经未稍引起搔痒.其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宫内死亡率,并增加孕妇产后出血发生。,腺苷脱氨酶(ADA),腺苷脱氨酶是一种与机体细胞免疫活性有重要关系的核酸代谢酶。测定血液、体液中的ADA 及其同工酶水平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免疫功能的研

9、究日趋受到临床重视。ADA 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与ALT 或GGT 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的酶学改变。,用于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 急性肝炎(AH)时ALT 几乎明显升高,ADA 仅轻、中度升高,且阳性率明显低于AST 和ALT。因此ADA 在诊断急性肝损伤时有一定价值,但并不优于ALT。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尽管ALT 不高,而ADA 明显升高。AH 后期,ADA 长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并与组织学恢复一致。因此,ADA 较ALT、GGT 更能反映急性肝损伤,并有助于探测AH 的残留病变和肝脏病进展。ALT 恢复正常而ADA 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

10、易迁延为慢性肝炎。协助诊断慢性肝病 在反映慢性肝损伤时ADA 较ALT 为优。慢性肝炎(C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 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而肝硬化时ALT 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故ADA 活性测定可作为慢性肝病的筛选指标。失代偿期肝硬化ADA 活性明显高于代偿期肝硬化,因而可判断慢性肝病的程度。另外,慢性活动性肝炎(CAH)ADA 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故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ADA 活性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关。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ADA 活性逐渐增加有助于黄疸的鉴别有文献报道:阻塞性黄疸血清ADA 活性及阳性率(16.7%),均明显低

11、于肝细胞性黄疸(57.3%)及肝硬化伴黄疸者(80.9%),且重叠较小,尤其与GGT、ALP 和5-NT 同时测定,如三项指标均增高,而ADA 正常则更支持阻塞性黄疸的诊断。脑膜炎的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时ADA常高于细菌性脑膜炎及其他脑膜炎浆膜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结核性胸水中ADA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胸水,2微球蛋白(2-MG),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破坏,故而正常情况下2微球蛋白的排出是很微量的。,主要用于监测近端肾小管的功能。在急性肾小管损伤或坏死、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等情况下,均可使得尿2MG显著升高。肾移植患者血、尿

12、2MG明显增高,提示机体发生排异反应;肾移植后连续测定2MG可作为评价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糖尿病肾病早期有肾小管功能改变,尿2G也会升高。血清2微球蛋白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是否增加的情况;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尿液2MG也有升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检测肾损伤,特别是肾小管缺血、坏死的敏感指标。,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主要分A、B、C、D、E五类,主要在肝(部分在小肠)合成,载脂蛋白是构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载脂蛋白A的主要功能,组成HDL 并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激活

13、LCAT,再催化胆固醇酯化;作为HDL 受体的配体。APO A-1 由肝和小肠合成,是组织液中浓度最高的载脂蛋白,在血浆中半寿期为45 天。载脂蛋白A可以去除细胞中的胆固醇,因此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Apo A1 表示的HDL 水平与冠心病(CHD)的流行率呈负相关。在使用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来过筛冠心病危险时,除检测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 之外,同时检测载脂蛋白A1 能对脂类失调提供更多的信息,也可替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一些研究表明,当Apo B 浓度上升(女性Apo B1.50g/L,男性Apo B1.55g/L),而Apo A1 浓度下降(女性

14、Apo A11.20g/L,男A11.10g/L),对于预测CHD 危险非常有用。,载脂蛋白A1偏低的原因,载脂蛋白a1偏低的原因主要为肝脏功能受损,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a1减少造成血液中载脂蛋白a1偏低。载脂蛋白a1偏低常见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症等疾病的患者。,载脂蛋白A1偏高的原因,服用一些抗癫痫药物会引起载脂蛋白a1偏高,如果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长时间过量饮酒就会引起载脂蛋白a1偏高,这时候一定要停酒,以后不饮酒,载脂蛋白a1就会恢复正常;妊娠期间也会引起载脂蛋白a1偏高,这是正常的生理性现象;肝脏出现异常,患有慢性肝炎的时候就会引起载脂蛋白a1偏高,若不及时治疗,容易

15、转化为肝硬化。,载脂蛋白B,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的表面,细胞识别和摄取LDL主要通过识别载脂蛋白B实现。所以,载脂蛋白B增多时,即使LDL水平正常,也可使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多数临床研究指出,APOB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此外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APO B 都可能升高;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都可能降低。,果糖胺,果糖胺是血浆中的蛋白质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的高分子酮胺结构类似果糖胺的物质,它的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相关,并相对保持稳定。它的测定却不受血糖的影响。由于血浆蛋白的半衰期为1720天,故果糖胺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检

16、测前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较短时期内血糖浓度变化的不足。是评价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一个良好指标,尤其是对血糖波动较大的脆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了解其平均血糖水平有实际意义。,临床意义,是糖尿病诊断、治疗、病程检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临床选用合理的药物浓度及疗效观察具有实用价值但果糖胺不受每次进食的影响,所以不能用来直接指导每日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

17、情况。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

18、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尿微量白蛋白,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临床意义,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

19、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临床意义,血清hs-CRP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CRP 升高者预后不佳;hs-CRP 含量与梗死面

20、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是脑梗死患者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CRP 也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水平CRP 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高脂血症;CRP 升高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因此,CRP 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发展都有关的促炎因子。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hs-CRP 水平升高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几率是正常健康人的2 倍,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正常者的3 倍。2003 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ESH/ESC)正式推荐,高血压患者需检测hs-CRP 水平。,免疫球蛋白(Ig),是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

21、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可以分为IgG、IgA、IgM、IgD、IgE五类。,IgG的作用,IgG是初级免疫应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抗体。大多数抗菌性、抗毒性和抗病毒抗体属于IgG,它在抗感染中起到主力军作用,它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和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A的作用,IgA 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 作用;分泌型IgA(S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覆盖在鼻、咽、

22、气管、肠和膀胱粘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粘膜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外来抗原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无需中央免疫系统的参与,自身就可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抗体,即SIgA。已有研究证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 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初乳中含有分泌型的sIgA。IgA的凝聚物可以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M的作用,IgM 是抗原刺激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Ig,IgM 不是细胞,但可结合补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由于IgM 有较高的结合价,所

23、以是高效能的抗生物抗体,其杀菌、溶菌、促吞噬和凝集作用比IgG 高500-1000 倍,IgM 在机体的早期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补体因子C3,C3是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一个组分,它是补体两条主要激活途径的中心环节,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降低:主要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性感染、皮疹、肝炎、肝硬化、关节疼痛等。增高:见于各种传染病及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肝癌等。,补体因子C4,C4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一个重要组分,它的测定有助于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治疗和病因探讨。降低: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感染、狼疮性症候群、肝硬化、肝炎等。增高

24、: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是恶性肿瘤及其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的结果,并随着肿瘤的形成和增长逐渐释放到外周血液。198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们发现恶性肿瘤病人血清中存在TSGF,对恶性肿瘤血管增生起重要作用,在肿瘤形成早期即明显升高。血清TSGF是一种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广谱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初筛、早期辅助诊断、疗效评价和预示肿瘤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单链糖蛋白,在功能上属于类激肽释放酶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由于这种蛋白只在

25、前列腺组织中存在,被命名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临床常规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TPSA的临床应用,目前。国内通常把TPSA4 ug/L作为筛选前列腺癌的临界值,把TPSA结果在410 ug/L之间称为灰色区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均有可能,而当TPSA10 ug/L时,前列腺癌可能性极大。,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本身体积增大,血清PSA也会相应升高。临床上常需根据患者年龄调整PSA正常值。参考值(Tandcm-R法)为4049岁:02.5ng/ml;5059岁:03.5ng/ml;6069岁:04.5ng/ml;7079岁:06.5ng/

26、ml。,血清PSA还可在下列情况下升高:前列腺炎,尿潴留,剧烈的直肠指诊,前列腺外伤,前列腺活检,其升高可持续6周。另外持续服用5年还原酶抑制剂6月以上可使血清PSA水平回降低50%左右。在判断血清PSA临床意义时应排除上述因素的干扰。,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23周血清PSA应降至很低的水平(应低于0.10.2ng/ml);若术后PSA处于持续的高于0.2ng/ml的低水平,提示肿瘤切除不彻底;术后PSA无明显降低,提示有肿瘤转移;术后PSA降至很低水平,以后又再次升高,提示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灶。前列腺癌复发时血清PSA升高常发生于临床肿瘤复发征象出现半年以前,即所谓“生物学复发”。前列腺癌内

27、分泌治疗及放射治疗后,血清PSA也有类似变化,即治疗后血清PSA明显降低,提示治疗效果好或肿瘤对治疗敏感。根治性放射治疗后,血清PSA水平通常不会象根治前列腺切除术一样降至0.1ng/ml以下,但放疗后若血清PSA连续三次持续升高,提示根治性放疗失败。,胱抑素C(cys 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人机体所有的有核细胞均以恒定的速率产生胱抑素C,它在血清中的浓度与肾小球的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密切相关。在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中,能够很好的替代血清肌酐、肌酐消除率,成为一种新的可反映GFR的理想标志物。

28、,临床应用,与其它指标相比,CysC检出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为40%,特异性为100%,因此有必要在诊断糖尿病而无证据有肾病患者中定期检测CysC浓度变化以观察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急慢性排斥反应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副作用是肾移植手术后的最大危害,较早检出肾功能的损伤程度,有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当移植肾发生急性肾排斥时,血清CysC的增高比血清Cr更明显也更早。研究资料已表明,CysC较血清BUN、Cr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C反应蛋白(CRP),人类C反应蛋白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

29、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RP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Hs-CRP与CRP的区别,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CRP并不是两种蛋白,只是从灵敏度上加以区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粥样化的血栓除了是脂肪堆积的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hs-CRP 水平升高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几率是正常健康人的2 倍,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正常者的

30、3 倍。2003 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ESH/ESC)正式推荐,高血压患者需检测hs-CRP 水平。目前国内用于全自动生化仪的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CRP出现了两种(普通CRP与超敏CRP),普通CRP有较高的线性但灵敏度不好,超敏CRP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线性较低,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试剂两种名称,用途也有所区别。,CRP的临床意义,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CRP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

31、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CRP与WBC存在正相关。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使人体具有非特异性抵抗力。在患者疾病发作时,CRP可早于WBC而上升,回复正常也很快。故具有极高的敏感性。,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一旦发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脓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赖血培养则至少需要48小时,且其阳性率不高。恶性肿瘤患者CRP大都升高。如CRP与AFP的联合检测,可用于肝癌与肝脏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CRP测定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手术前CRP上升,手术后则下降,且其反应不受放疗、化疗和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有助于临床估价肿瘤的进程。CRP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当CRP高于250L时,则可提示为广泛坏死性胰腺炎。,-L-岩藻糖苷酶,-L-岩藻糖苷酶是一种催化含岩藻糖基的糖蛋白、糖脂等生物活性大分子水解酶的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其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血液和体液中。参与体内糖蛋白、糖脂和寡糖的代谢。由于肝癌患者-L-岩藻糖苷酶明显升高,目前它被认为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遗传性-L-岩藻糖苷酶缺乏引起的岩藻糖积蓄病。升高:见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急性肝炎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