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推拿运动生理学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315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推拿运动生理学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常见病推拿运动生理学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常见病推拿运动生理学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常见病推拿运动生理学精选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常见病推拿运动生理学精选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病推拿运动生理学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推拿运动生理学精选文档.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竞技综合症,竞技综合症是指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或心理压力过大,在比赛和考试时出现机体多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也比较复杂,如头晕、头痛、烦躁、恐惧、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书写困难、智力下降、思维僵化、协调运动减弱等,有的还有腹痛、腹泻、血压升高、甚至晕厥等症状,使竞技水平不能正常发挥。祖国医学认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神志异常变化,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限度,就会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滞、导致多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本病。,治疗取穴:,百会: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四神聪:头顶部、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1寸 处,共四穴。内关:位于腕掌横纹正中上2寸,两肌腱之间神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

2、侧腕屈肌腱的桡 侧凹陷处。足三里:外膝眼直下3寸,胫骨前缘外开约1横指处三阴交:内踝直上3寸,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 之间,中暑,中暑是指发生在烈日暴晒或高温环境作业下的一种急性病,临床上轻者可表现为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或皮肤灼热、血压下降、晕厥、抽搐等症状。中医学认为,由于在炎热气候或高温环境中较长时间的过度体力劳动,或长途行走或在饥饿、体质虚弱、元气亏虚的状态下,可使暑热乘虚而入,导致体内暑热炽盛、耗气伤阴、气阴具脱所致。,治疗取穴:,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风池:项后两侧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 肌之间凹陷中曲池:合谷:位于手背虎口第二骨缘的中点处足三里:外膝眼直下

3、3寸,胫骨前缘外开约1横 指处内关:位于腕掌横纹正中上2寸,两肌腱之间太冲:在第1、2趾骨的骨间腔中取穴,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粘膜腺体肥大及分泌物增多,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或化学、物理性刺激以及过敏等因素所致。慢性支气管炎可由反复感染而发生,病者连续咳嗽三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两个月以上,连续超过两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引起者,即称之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由于支气管反复感染,长期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变性、分泌物增多、可造成支气管阻塞,形成阻塞性肺气肿,最后导致肺

4、源性心脏病。,治疗取穴:,肺俞: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定喘:平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桡侧腕横纹上1.5寸处孔最:在肘横纹的(尺泽)与腕横纹的(太渊)联线上,腕掌横纹直上7寸风门:平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丰隆:外膝眼至外踝尖之中点,胫腓骨之间肌 间取之,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肺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与吸入外界致敏原或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黏膜下迷走神经感受器对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易感性增高有关,具有季节性与突然发作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端坐呼吸、张口抬肩、呼吸困难,喉中哮鸣,不能平卧、出大量冷汗、可有唇甲发、

5、面目肿胀。哮喘发作有的可于短时缓解,但也有持续数时或更长时间,当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而且严重经一般治疗无效时称为哮喘持续状态,亦可导致呼吸衰竭。哮喘如长期反复发作和支管感染,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临床上肺源性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症状多相似,故应做好鉴别诊断。祖国医学认为,喉中吱吱有声谓之哮,呼吸急促谓之喘,一般说有哮症必然有喘,而喘症不一定有哮,由于这两种症状常同时出现故称哮喘。,治疗取穴:,肺俞:平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天突:在胸骨柄半月状切迹中央上缘的凹陷处定喘:平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膈俞:平第七胸椎棘突下

6、旁开1.5寸处内关:位于腕掌横纹正中上2寸,两肌腱之间曲池:屈肘成直角,穴在肘横纹头与外侧高骨之间的 中点肾俞:平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呃逆,呃逆俗称打嗝,是一侧或两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使胸内负压骤增,气流冲入上呼吸道,经过半关闭的声带,发出一种特别的声音,呃逆常发生于健康人,可自行消失。如呃逆持续时间过久可使病人体力大为消耗,影响正常休息和生活。呃逆也常见于手术后或为某些严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呃逆多因寒邪、胃火、气郁、食滞或过食辛辣食物使胃气上逆、使于和降所致。常因饱餐、辛辣刺激、饮酒、过度吸烟及精神紧张后发生。,治疗取穴:,人中:鼻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天突:项后

7、两侧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内关:位于腕掌横纹正中上2寸,两肌腱之间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膈俞:平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呕吐,一般说有声无物称为呕,有物无声称为吐,两者多同时出现故称为呕吐。呕吐常以恶心为前奏,多同时伴有流涎与反复吞咽动作,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眩晕、低血压与心动过缓。呕吐是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种症状,它可以属于生理性,也可以由功能性障碍或器质性疾病所引起。一般反射性呕吐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急性中毒、青光眼所致。而中枢性呕吐包括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药物反应与中毒代谢障碍等呕吐。所以要注意呕吐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发热、眩晕、腹痛、腹泻

8、等,以及呕吐物的量、色、味等,以便明确诊断,经络穴位疗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取穴,内关:位于腕掌横纹正中上2寸,两肌腱之间公孙:在足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缘,赤白肉交界 处中脘:腹部前正中脐上4寸足三里:外膝眼直下3寸,胫骨前缘外开约1横指处胃俞:平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晕厥,晕厥是指突然而短暂的意识和行为的丧失,其特征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出冷汗、牙关紧闭、血压下降,脉细数或沉状,约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即神志清醒。多由于血压突然剧烈下降或脑血管的普遍性功能障碍等原因,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供血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心跳过于缓慢、快速心率失常、心跳间隙过长等,导

9、致心脏输出量的减少。此外情绪过度紧张、剧烈疼痛、各种小手术或看见他人(或自己)出血、过度疲劳等因素,亦可引起血管抑制性晕厥的发生。本病常因精神刺激、惊恐、体位变动或站立时间过久而引发。,治疗取穴,人中:鼻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素:在鼻尖中央百会: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内关:位于腕掌横纹正中上2寸,两肌腱之间合谷:位于手背虎口第二骨缘的中点处太冲:在第1、2趾骨的骨间腔中取穴涌泉:,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在没有内生殖器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或经血等发生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医学认为,在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之间性线轴的内分泌功能,受到外界环境、精神、情绪

10、、健康状况等影响,使之不能保持动态平衡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不定,可推迟或提前七天以上,经期时短时长,经量时少时多,经血淋漓不净,常伴有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夜寐不安、小腹胀满、头晕眼花等症状。,治疗取穴,关元: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气海: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脾俞:平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血海:髌骨上缘直上两寸,内开2寸处取穴肝俞:平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太冲:在第1、2趾骨的骨间腔中取穴三阴交:内踝直上3寸,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 之间。肾俞:平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痛经,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阵发性下腹绞痛、胀痛或坠痛。可放射至会阴、肛门及腰骶部。疼痛持续

11、数小时,甚至1-2天,并伴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称为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而因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中医学认为痛经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如气滞、寒凝、湿热、郁热等,均可导致血行滞涩、冲任淤血阻,使经血滞于胞中作痛。,治疗取穴,关元: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气海: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中极:腹正中线耻骨联合上缘1寸处太冲:在第1、2趾骨的骨间腔中取穴三阴交:内踝直上3寸,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 之间。地机: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阴陵泉直下3寸处次髎穴:在第2骶骨后孔中取穴,痔疮,痔疮是指肛管和直肠下端结缔组织、

12、平滑肌及静脉血管松弛、滑动造成的一个或数个膨出部分,称为痔。由于痔所在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可表现为肛门疼痛、排便时出血、行坐不适以及坠胀难忍等症状。痔疮发病广泛,俗有“十人九痔”之说。而内痔在痔疮中发病居多。多因气虚下陷、脉络瘀滞、而久之成痔。,治疗取穴,二白:在掌侧腕横纹上4寸,在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各有一穴承山:小腿后面中央,伸小腿时肌腹出现交角处承扶:大腿后侧臀横纹的中点长强: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的肛门外括约肌中次髎穴:在第2骶骨后孔中取穴,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目前高血压病趋于年轻化,一般成年人正常血压应在14

13、0/90毫米汞柱以内,若在安静的状态下,收缩压持续超过140毫米汞柱及或舒张压持续超过90毫米汞柱,并排出由于其它疾病继发引起的血压升高时,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而血压升高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则称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可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临床表现,但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心、肾、眼底等器官的病变。本症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治疗取穴,曲池:屈肘成直角,穴在肘横纹头与外侧高骨之间的中点。血压点:在第6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取穴。涌泉:相当于足底前1/3与中1/3连接处,足心中央前部凹陷处,第2、3跖骨之间。人迎:平喉结上缘,胸锁乳突肌前缘,颈

14、动脉搏动后方。高血压伴头痛、头晕者加印堂;两眉毛连线之中点。风池: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百会: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太阳;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中。高血压伴眼花加攒竹:在眶上眉毛内侧端。睛明:内眼角上方0.11寸凹陷处。,低血压,一般成人低于90/60毫米汞柱为低血压,急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晕厥与休克两种综合征,而慢性低血压与体质和遗传因素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有关。根据导致低血压的不同原因,可将其分为:体质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的低血压、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低血压、高原性性低血压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所致的低血压。一般慢性低血压在临床上常表现精神疲倦、健忘、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晕厥或心前区重压感、心悸等症状。,治疗取穴,人迎:平喉结上缘,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动脉搏动后方。百会: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血压点:在第6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取穴。足三里:外膝眼直下3寸,胫骨前缘外开约1横指处。气海: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