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71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最新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最新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最新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最新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文档.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特性一、组成,(一)血浆(plasma)表3-1 包括:晶体物质溶液(基本成份)血浆蛋白(二)血细胞(blood cells)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男:40%50%女:37%48%,血浆蛋白的功能:,1 营养2 运输3 缓冲 4 形成胶体渗透压(见后)5 参与机体免疫 6 参与凝血和抗凝(见后),二、血量(blood volume),占体重7 8%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比重 全血比重 1.05 1.06 取决于RBC数量血浆比重 1.0251.030 取决于血浆蛋白红细胞比重 1.0901.092 取决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二

2、)粘度 全血为水的 45倍(三)血浆渗透压 300mOsm/L,渗透压: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血浆中溶质分子所产生的水移动引起的压力。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血浆晶体渗透压 80%来自Na+和Cl-,葡萄糖 血浆胶体渗透压 1.3mOsm/L,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作用: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细胞正常体积,张力: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溶质所产生的渗透压。,等张溶液: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能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0.9%NaCl(5%葡萄糖)溶液是等渗、等张溶液(NaCl不能自由通

3、过细胞膜)1.9%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引起红细胞溶血),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白蛋白为主)作用: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四)血浆pH值 7.35 7.45,取决于:血液缓冲系统NaHCO3/H2CO3 肺排酸功能 肾排酸保碱功能,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生理,(一)红细胞数量和形态1 数量:男(4.0 5.5)1012/L 女(3.5 5.0)1012/L 功能:运输O2、CO2 缓冲pH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二)红细胞生理特征,红细胞沉降率(er

4、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血沉):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男性:0 15mm/h 女性:0 20mm/h,可塑性变形悬浮稳定性,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纤维蛋白增多,影响ESR因素:,3、渗透脆性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用于表示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0.9%NaCl 正常形态和大小0.42%NaCl 部分红细胞破裂0.35%NaCl 全部红细胞破裂 脆性大,易破裂,1、生成所需物质:铁、叶酸、Vit B12、AA、蛋白质等 缺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叶酸、Vit 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生成调节爆式促进因

5、子(BPA)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雄性激素,(三)红细胞生成调节,3、造血中心卵黄囊肝、脾骨髓不规则骨胚胎早期 第2个月 第4个月 18岁以后,红细胞的生成过程,造血干细胞,早期红系祖细胞,晚期红系祖细胞,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网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爆式促进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T3,生长素,二、白细胞生理,(一)分类、数量 总数(4 10)109/L中性粒细胞 50 70%嗜碱性粒细胞 0%1%嗜酸性粒细胞 0.5%5%单核细胞 3%8%淋巴细胞 20%40%,Neutrophils,Eosinophils,Basophils,Lymphocytes,Monocytes,White

6、 Blood Cells,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二)白细胞功能生理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1、中性粒细胞功能:,吞噬、杀灭细菌 清除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2、嗜碱性粒细胞功能,释放肝素 抗凝血 释放组织胺 过敏反应 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限制,3、嗜酸性粒细胞功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4、单核细胞功能,吞噬、消灭致病微生物参与机体防卫机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他细胞生长调控,5、淋巴细胞功能,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三、血小板生理(一)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数量:100-300(109/L)功能:维护血管壁完整

7、性 参与生理止血(见后)血小板过少:小于50109/L,出血倾向血小板过多:血栓形成,见于真性血小板增多症及继发性增多,两面微凹的圆盘状,平均直径2-4m,(二)血小板生理特性,1、粘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2、释放 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 3、聚集 血小板相互粘着 4、收缩5、吸附 吸附血浆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1、释放 5-HT、TXA2 参与局部血管收缩2、粘附、聚集、释放形成血小板止血栓3、促进凝血4、保持毛细血管壁完整性,一、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基本过程:,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1)血管收缩(2)血小板血栓形成(初步止

8、血)(3)血液凝固(加固止血),二、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 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它包含着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的酶解反应,其最后阶段表现为血浆中的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清 血凝后,血凝块回缩释出的液体。,(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已知13种。因子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因子、PF3外,余为蛋白质 它们在血液中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的水解作用才具有酶的活性,习惯上在该因子代号的右下角标上“a”,如Inactive(F)被激活为Active a(Fa)。,(二)凝血过程(瀑布学说),a Ca

9、2+、a、PL a a,第一步:凝血酶原复合物(FX)形成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第三步:纤维蛋白形成,因子的激活途径:,1 内源性激活途径:启动因子为F 参与凝血因子全来自血液特点:参与因子多,反应慢2 外源性激活途径:启动因子为F(强因子)由来自血液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后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特点:参与因子少,强因子,反应快,小结,1、内、外源性凝血之分仅指Xa形成之前,一旦Xa形成以后,就无内外之分了。2、内、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内源:X、PK、HK外源:F3、内外源性凝血,谁是关键?昔:内源性凝血今:外源性凝血,(三)、抗凝系统,1、血管内皮抗凝作用(细胞抗凝系统)血管内皮作为防止凝血因子、

10、血小板与内皮下的成分接触的屏障。2、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血流稀释凝血因子等3、生理性抗凝物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蛋白酶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加速凝血1.加钙;2.增加血液接触面粗糙;3.应用促凝剂(维生素K);4.局部适宜温度二、延缓凝血1.除钙剂(柠檬酸钠、草酸钠或草酸钾)2.应用抗凝剂(肝素钠、抗凝血酶),三、止血栓的溶解,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纤溶可分为纤溶酶原激活和纤维蛋白降解二个基本阶段。,纤溶酶原,血管激活酶,组织激活酶,激肽释放酶,纤溶酶,(),抑制物,(),(),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示意图,(),促

11、进作用,(),抑制作用,(二)纤溶的基本过程,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正常情况下,血管表面经常有低水平的的纤溶活动和低水平的的凝血过程,凝血和纤溶是对立统一的两个系统,当它们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将会导致纤维蛋白形成过多或不足,而引起血栓形成或出血性疾病。,(三)纤溶的生理意义,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血型(blood group):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凝集原(agglutinogen):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起抗原作用。凝集素(agglutinin):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二、红细胞血型,(一)ABO血型,A型血,B

12、型血,O型血,AB型血,二、Rh血型系统(一)Rh因子(Rh 抗原)恒河猴,(Rhesus),多次,家兔,家兔血清中产生抗Rh抗体,猴Rbc:凝集,人 Rbc:,凝集不凝集,表示某些人Rbc上含有与恒河猴Rbc相似的特殊抗原,叫Rh因子,后来发现有6种抗原,C、c、D、d、E、e。,(二)Rh 血型系统,Rh阳性:红细胞上含有D 抗原 我国汉族人中99%属Rh阳性Rh阴性:红细胞上缺乏D 抗原Rh 血型特点:没有天然抗体,通过体液免疫获得抗Rh抗体,(三)分型,Rh血型,Rbc膜D抗原,血清抗体,Rh(+),Rh(-),有,无,无,无,(四)分布,项目,中国人,外国人,汉,苗,白人,Rh(+)

13、,Rh(-),99%,70.6%,1%,29.4%,85%,15%,第一次输血:,Rh阴性,Rh抗体,抗原抗体反应,Rh阴,第二次输血:,三、输血原则,首先必须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试验主侧:把供血者的血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试验次侧:把受血者的血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主侧、次侧不凝集 可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 紧急时少量、缓慢输主侧凝集 不可输血,从上表推导出同型输血:最理想O型:万能供血者AB型:万能受血者此图表异型输血只考虑主反应,未考虑次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