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32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32张PPT).ppt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三种辐射及其性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短波辐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2.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红外线,吸收,(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尘埃,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 各种波长的光,散射,散射,(具有选择性),3.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白天极端最高气温达58.80C,昼夜温差
2、一般在500C左右,月球表面无大气作用,温差达300度以上,太阳,地面,大气,宇宙,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 射,没有大气的月球,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大气上界,活动探究:地月表面气温差异,白天:月球表面气温高,地球表面气温低。,大气上界,活动探究:地月表面气温差异,没有大气的月球,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保温作用,白天:月球表面气温高,地球表面气温低。夜晚:月球表面气温低,地球表面气温高。,玻璃温室,活动探究:地月表面气温差异,你知道山顶和山脚的气温差异吗?,应用生活:山地温差,你知道中午的气温为什么高于早晨?,应用生活:早晚温差,高气
3、压,低气压,B A C,受热,二、热力环流,活动探究:海陆风的形成 海陆间的热力环流,海 风,陆 风,市区,郊区,郊区,活动探究:城市风的形成 城郊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为了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1、城市
4、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3、课后思考:城市风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益处吗?为什么?,讨论,测题1,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运动,再形成 运动;(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垂直,水平,地区间冷热不均,B C D A,测试2,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地;,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地进行植树造林。,C,B,水平气压梯度力,1008,1010,1006,(hpa),等
5、压线,高压,低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A,风向,地转偏向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考虑摩擦力),摩擦力,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课堂小结知识要点:一、大气的的受热过程1.三种辐射及其性质;2.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3.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2、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与探索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 气压梯度力;2、地转偏向力与高空风的形成;3、摩擦力与近地面风的形成;4、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的风向,
6、高,低,西北,东南,甲,测试3:有一飞机在北半球的平流层飞行,飞行员的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请问飞机现在是顺风飞行还是逆风飞行?测试4:读右图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甲地吹 风乙地吹 风甲、乙两地的风力较大的是。,基础练习,1、下列有关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A、各地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B、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D、近地面附近的风向垂直于等压线,AC,2、下图为北半球理想等压线图,图中的风向箭头代号正确的是(_),A,综合练习,3、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高压区?_;何处是低压区?_。(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3)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B点吹_风。(4)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_(陆地或海洋)。,您 真 棒,C,A,西北,陆地,谢谢观赏,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