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 政大科管所博士班 詹子莹 指导老师 温肇东目录壹 理论发展背景与缘起.2贰 创业团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3参 创业团队理论之相关文献评析.53-1创业团队的研究构面与研究议题归纳3-2创业团队的决策程序3-3创业团队的构成3-4创业团队的功能与稳定3-5创业团队的绩效肆 理论特色与研究方法.104-1理论特色借用其它领域的理论来说明问题点4-2研究方法研究构面国内创业团队的研究现况研究方法的批评研究方法的困难-操作性衡量诘语.14文献.15摘要本文主要在于整理并评析创业理论中的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概况。首先,本文对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缘起以及目前研究的现况做个重点扼要的说明,
2、并解释它对创业理论的意含与贡献,其次,则是将创业团队理论之相关文献评析做一重点回顾,尤其是创业团队的研究构面与相关研究议题等归纳,用以展现创业团队被研究者所观察的不同面向,最后则是对目前创业团队理论发展的情况以及矛盾点提出讨论,尤其是在研究方法上的瓶颈有较长篇幅的讨论,在在显示出目前创业团队理论未来发展的机会与瓶颈。关键词 New Venture Team(NVT) 、 Entrepreneurial Team壹 理论发展背景与缘起个人创业家的迷思(the myth of lone entrepreneur)到创业团队的研究 很多文献和实证研究多着重于个人创业家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将创业视为单一
3、创业家的活动,藉由成功创业家的身上找出一些特定且具代表性的人格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来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是成功的创业家以及企业创业绩效,然而,最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成功的创业家并无共通的特色,此外,创业团队比个人创业家更能解释创业绩效,于此,在80代末期,创业团队开始成为研究者的焦点而非个人英雄创业家。除此之外,创业团队之所以得到研究者的注意,其实得力于当时相关背景的推波助澜:一是当时高阶管理团队已经成为策略管理研究中的一项有趣的研究主题,这领域的研究刺激了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和理论的借用;二是当时美国因应日本的威胁所提倡的合作式的创业精神(collective entrepreneur)解决国家
4、竞争力的途径,如Robert Reich(1987)”Team as hero”一文中所提及的经济的成功来自于具有天份、热情和共识的团队所创造,而非透过个人英雄创业家的迷思,尤其是80 年代末期,策略理论已有明显重大的改变,代之而起的是以合作为基调的策略联盟或合作网络,因此团队的概念渐成为焦点。最后,不可忽略的是当时高科技创业的蓬勃兴起,其中发现团队创业是当时的现象,而过去国内外有关创业团队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是由于过去创业团队在一般的创业过程中不易显出其重要性,然而高科技产业的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的重要性较容易被突显出来,这主要跟高科技产业的产业特性有关,在高科技创业的历程中,由于所需的技术能
5、力往往单凭创业者一个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各种不同技术的人员才能拥有足够的技能能力,且是因应激烈环境的方法,因此在创业的初期通常是以创业团队的形式,以两个以上的成员共同创业,因此,创业团队对高科技创业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创业团队研究概况创业团队在创业的研究方面仍属于新的领域。创业团队的研究数量稀少且缺乏严谨深入的实证研究。很多证据都显示,一个优良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与失败的企业中最大的因素,然而创业团队的研究并没有因为它的普及性以及它对创业成功绩效的影响而得到学者们的青睐。Bettenhausen(1991)分析1986-1990五年来关于团体和团队工作相关的文章,发现对于创业团队成员的主题缺乏
6、实证研究。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提到尽管知道创投业者对创业团队的重视,但关于此议题的研究却很匮乏。虽然有一些关于创业团队的研究文献,但整体说来数量很少,很少人对创业团队的组成和维护多加着墨,且多大是轶事趣闻,缺乏理论的基础,因此需要系统性、描述性的研究去定义创业团队受哪些构面所影响,以及组合创业团队所需的成本与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此外,很少用深度实证研究来探讨创业团队的动力学。之所以数量稀少的原因,可能是: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原因之一是可能是研究者大多认为个人创业和团队创业之间并没有差异。Waton,P
7、onthieu和Critell(1995)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1. 创业团队的研究较难吸引到研究参与者的注意2. 关于小团体的研究单位大多是本质上是学术趋向或是关于治疗团体,很少被有应用商业背景的研究单位投入3. 创业和创业精神的研究是多面向的,复杂而崎异。产生新事业的创新是每个企业所强调的,经营和产品团队之创业和创业精神的活动是属于重要的研究领域,例如跨功能团队的运作,其所着重的要点在于大公司的内部创业,但却很少触及小企业的创业团队。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创业团队研究的目标在于:1. 强调创业研究领域中创业团队研究的缺口2. 帮助创业团队的组成和管
8、理,避免和克服其中的困难和障碍贰 创业团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1创业团队的定义和概况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首先先对创业团队做了以下的定义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参与创立的过程并投入相同比例的资金。这定义着重于创业团队的创建和所有权的两大特性。但是由国内高科技创业的过程来看,创业团队成员彼此之间出资的比率由于个人经济状况的差异并不相同,因此依据我国的产业环境状况,郭洮村(1998)对于创业团队的定义稍做修正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参与创立的过程并投入的资金。Ensley&Banks(1992)和Gartner, Shaver, Gatewo
9、od &Katz(1994)延伸了 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对创业团队的定义包含了对策略选择有直接影响的个人,也就是说董事会尤其是占有一定股权的创投业者皆包含其定义之中。综上所述,只要符合上述三项要件中的其中两项即可被认定为创业团队的一份子。其它的说法,诸如:Ronstant(1984)认为这些创业团队的成员多是在公司属于pre-star-up阶段时所加入的,而且是在公司有能力推出产品或服务之前就加入公司了。由于创业团队并不总是在创建时点中就达到完整的程度,因此Chandler & Hanks(1998)认为创始人指的是在公司头两年加入创业团队。Bolli
10、nger,Hope和Utterback(1983)发现高科技产业的创业团队具有下列共通性:1. 创业团队往往是25人的团队组合,而非个人式的创业2. 创业团队创业前的经验能迅速且高度的移转至新的事业3. 创业团队以专业技术为取才之标准Bruno和Tyebjee(1985)发现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其创业团队一般有以下特质:1. 大部分创业团队在某些重要的职能领域上严重欠缺经验,尤其以财务机能为最2. 对工程方面很有经验,对于行销方面的机能也具有普通或专精的经验3. 一般是24人的团队组合由此可知,高科技公司的创业者往往是2-5人(Bollinger &Hope&Utterback ;1983)
11、或2-4人(Bruno& Tyebjee ;1985)的团队组合,藉由团队的通力合作,以创造公司的成功。2-2创业团队的重要性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创业团队对于研究者和创业家的重要性在于创业团队的普及性以及它对公司创业绩效的影响。在普及性方面的研究实证包括:Obermayer(1980)对波士顿、旧金山和密尔瓦基等地区的33家成功的高科技公司所作的定性分析,发现其中有23家的公司是由创业团队的方式来创业。Tech,Tarpley和Schwartz(1986)对237家的个人计算机软件创业者所作的研究发现,其中只有68个个案是属于个人创业者的形式,超过
12、三分之二的厂商有两个或多个合伙人。Cooper(1973)对60年代和70年代的高科技创业者的调查发现,在Austin的高科技厂商中的48%、在Palo Alto的高科技厂商中的61%、和955家位于不同地理区位的厂商中的59%都是由两至三人的团队方式来创业的。Roure(1986)对36家新创事业的调查发现其中的31家是由团队形式来创业。 虽然诸多学者提出因为高科技创业因为需要技能互补才得以成功故多以团队的形式来创业,而实证也证明此事实,但是DeCarol&Lyons(1979)对122家女性创业,其中只有少数几家是高科技企业所作的调查,发现其中38%是属于合伙创业。1983年也曾对25家成
13、长最快的小企业的调查,发现有将近一半是由两个或多人一起合伙创业,而这些企业都并不是属于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所以,即使是低科技领域的创业,团队、合伙的创业形式仍然是常见的状况。因此,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不管是地理位置的所在、产业的性质、创业人的性别的差异,新创事业明显地多由创业团队的形式来创业。创业团队对公司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尤其是对获利率、存活率、成长潜力的影响。很多证据都显示,一个优良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与失败的企业中最大的不;一个新创事业的成长潜力与他创业团队的优劣有着很强的关连。研究结果包括:Virany & Tushman(1986)追踪成
14、立已12年之久的迷你计算机厂商发现经营绩效高低厂商的差别高阶管理团队的诸多特性,例如产业经验、创始人就是CEO、内部雇用、管理所有权的有无。很多研究报告都显示,创业投资公司都认为创业团队在创业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针对创投业者的调查,将近有一半没有成功的投资案是因为创业团队的关系。Cooper和Bruno(1977)发现80%的高成长的企业大多以两人以上的创业团队创业,而无法继续生存的企业则较少以团队的方式创业。Timmons(1979)观察到个人创业家很难建立每年百万(million-dollars-plus)的新创企业。Obermayer(1980)发现在他的研究样本中,10个个人创业中只有
15、3个达到每年6百万营业额或更多规模的企业,然而在23家以创业团队创业的企业中有16家企业达到上述的成长规模。Teach(1986)提出创业团队的大小对于厂商的成功相当重要,且平均来说,创业团队比个人创业来的成功。1988年Venture杂志对100家在IPO前三年表现最好的企业做调查,发现其中有56%是创业团队创业,且团队成员都还在,其余的44%不是由个人创业就是只剩下一个团队成员,T-test发现创业团队比非团队创业来的成功,包括在股价的表现,尽管在营收、净利并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准。参 创业团队理论之相关文献评析3-1创业团队的研究构面与研究议题归纳Kamm,Shuman,Seeger和Nu
16、rick(1990)经由过去文献的整理以了解创业团队受哪些构面所影响,而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创业团队的构面方面可归纳出以下几点差异:1. 创业团队成员数目2. 创立的企业类型3. 家庭成员对创业过程的贡献4. 团队成员加入的时间郭洮村(1998)经由相关的研究归纳出创业团队可以运用哪些相关的变量来加以描述或分类, 这些变量包括:1. 创业团队的人数2. 创业团队的来源3. 创业团队的完整性4. 创业团队的经验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研究归纳创业团队待研究的课题,如下:1. 创业团队与创业点子之间的关系2. 寻找团队成员的依据3. 团队成员应从何处寻找4. 如何
17、决定寻找团队成员的依据5. 如何决定寻找团队成员的方法6. 如何吸引团队成员离开原组织3-2创业团队形成的决策程序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和Kamm & Nurick(1993)提出了一个创业团队形成的决策模式,如附件一,此模式课可概括为以下阶段:=创业点子阶段,意即创业团队与创业点子之间的关系,有两模式Lead Entrepreneur vs. Group approach=资源供给决策,包含如何选择伙伴以弥补创业所需的技能资源,此阶段下有三方向的考虑,意即所需的资源是创业家本身就足以提供,还是目前创业团队的成员就能提供,还是得额外从外头招募成员以弥足所
18、需的技能=伙伴招募的决策,包含团队成员应从何处寻找、如何选择最佳的人才以及如何说服他们加入创业伙伴的行列=团队维护的决策,如何维持团队的关系,例如人际关系、角色的扮演、目标共识等因素的控制。3-3创业团队的构成创业点子的形成 Lead Entrepreneur vs. Group approachKamm & Nurick(1993)对创业团队的构成概有两大类,第一类称之为Lead Entrepreneur,意即有一个人想到商业点子,接着他就去开始组成所需的团队,例如Sun 创业当初是由Khosla认知到开放工作站的概念,接着他于是找了Joy和Bechtolsheim两位分别在软件和硬件的技术
19、专家,和一位具有实际制造经验和人际技巧的McNeary,于此,创业团队诞生了。第二类称之为Group approach,这类团队的建立主是来自于因为经验、友谊和共同兴趣的关系而结缘的伙伴,经由合伙彼此再一起发现商业机会,例如Yahoo!的杨致远和史丹福电机研究所博士班的同学大卫费罗、微软的比尔盖兹和童年玩伴保罗艾伦、HP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创建多是先藉由关系而结识,基于一些互动激发出创业点子,然后合伙创业的例子比比皆是。简单的说,Lead Entrepreneur是先由创业点子再有创业团队,而Group approach则恰好相反,先有核心创业团队的结识才有创业点子的提出;此外,Group app
20、roach比Lead Entrepreneur更强调人际关系在创业团队构成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Group approach比较受研究者所忽略,尤其是创业团队在创业点子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程度。创业团队组合的考虑因素-人际网络 vs.技能互补诸多研究结果选择创业伙伴的因素大多是因为在人际关系上有交集,例如朋友、同事、同学校友、亲戚等关系,多是藉由人际网络来找寻共同创业的伙伴,或是相似的理念与观点,例如多具有技术研背景的人,基于对某一技术的狂热而结合,由此可知,在人际上的交集是成为创业团队成员间最重要的条件,很少是基于技能或功能领域上的互补的考量,或以面试的方式来寻求其它合伙人共同创业。然而,随
21、着创业有资本密集的趋向,越来越多创投公司的出现,使得能力逐渐成为伙伴的选要要件。3-4创业团队的功能与稳定创业团队职能的完整程度对于创业投资家而言,他们多坚信创业团队的素质,对于预测一个新创事业的未来成败是个重要的评估准则之一(Timmons),而在所有的评估准则中,他们最注意的,通常就是创业团队职能的完整程度。一个坚强的经营团队,有极具经验的领导人、技术、生产与市场方面的负责人选,比单枪匹马或拥有单一技术的创业者,常不易成功或不易开展成长。此外,Roure和Maidique(1986)更认为新创事业的成功与创业者的管理团队之完整程度呈正相关。而Kamm,Shuman,Seeger和Nuric
22、k(1990)认为影响创业团队成功的要素为是否有足够的技术与能力。然而,诸多研究实证均发现大多数公司一开始创业团队的成立并不是以团队成员功能的互补或是成员之间异质性或多样化来做成员加入的考量,而为了弥补往后创业团队职能的完整程度,Chandler& Hanks(1998)从个案访谈中发现创业团队多藉由做中学的经验中来学习补强成员之前所欠缺的能力或是直接从外头招募所需要的人才。创业团队的稳定度拆伙的原因不外乎是成员之间的性格不合、获利分配没有共识、企业亏损、及经营理念与方式不一致。Bruton,Fried&Hisrich(1994)认为管理者之所以被创投业者革职的原因主要有四点:1)管理者没有判
23、断策略的能力;2)无法和董事会共事;3)无法激励员工;4)无法适当地配置资源。Fiet, Busenitz, Moesel & Barney(1997)则以代理理论、权力理论和程序正义则用来解释创投和创业团队之间的关系,尤其指的是解散其成员时。Kamm&Nurick(1993)认为创业团队的稳定度对往后的成功有其影响力,尽管如此,创业团队之间的流动率之高却是一众所皆知的现象,尤其它的流动率还远高于国家的离婚率,Inc.杂志在1983年对25家成长最快的小公司做调查,发现其中有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在公司头五年中顺利存活,Cooper & Daily(1977)也发现创业团队的流动率很高;Chand
24、ler & Hanks(1998)在他们所研究的12个创业团队的个案中发现,只有两家在创立后的五年后创业团队还保持创立初期般的完整。到底创业团队的流动率和稳定度对公司创业绩效的影响如何?其实这问题还没有一至的答案。如,Virany & Tushman(1986)针对迷你计算机产业的高阶管理团队所作的研究发现,CEO都没什么变化且外部雇用的比例偏低跟那另一群CEO常变动且大多数外部雇用两群体相较之下,发现两群体的绩效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人际关系-友谊、团体凝聚力、信任、共识或是情感/认知冲突在创业团队的研究中,有些学者特别注意团体中的人际关系等变项特质对创业团队成员间的组合来源以及创业机会辨识的影
25、响力、对创业团队成员间的决策品质、效率和情感冲突间的影响、对创业团队稳定度的影响、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等不同因果关系去做厘清, Frances& Sandberg ( 2000)认为友谊关系是构成创业团队的第一步并影响了后续的团队互动的情形,进而影响了团队间的行为和结果,于此,他们提出了13个关于友谊关系和创业团队之组成和绩效的命题。然而,此研究趋向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操作量化,Waton,Ponthie & Critell(1995)的研究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操作化的方法。所有权的比例分配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组合创业团队过程中所遭遇的成本问题为团队成员
26、间所有权的比率分配。目前的文献大多支持团队成员间所有权的比率分配并非采用均等分配,而是依照贡献度来分配所有权的比例分配是较为合理的,且对公司未来发展较有积极正面意含。维持创业团队的问题与困难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影响团队成功的要素为是否有足够的技术与能力。组合团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1)创业团队的完整性;2)创业团队的经验。Timmons(1979)认为创业团队的建立过程中主要会遭遇到几点困难,1)成员间彼此累积大量的不满情绪;2)成员间同构型高而非技能互补;3)成员间的股权分配,亦即平等的迷思;4)成员间对创业目标模糊不清和价值观的冲突。3-5
27、创业团队的绩效影响创业团队成功的要素学者针对创业时所决定的创业团队与公司的创业绩效作关联,而有以下发现:Cooper和Bruno(1977)对硅谷的250家科技公司做过一纵断面研究,发现大多数成功的公司都有以下的情形:1. 大多由2个或2个以上的创业团队共同创立2. 创业团队中至少有一位在创业前具有行销或技术的经验3. 创业团队在创业前大多曾在大公司(员工超过500人)工作过Roure和Maidique(1986)针对8家在1974年经创业投资而设立的电子公司,进行探索性研究并提出结论假设。他们发现公司在争取创业投资前的某些因素与公司未来的成败可能有关,亦即,他们提出如下的探索性假设,新创事业
28、的成功与下列1-4因素呈正相关,第5因素呈反U型曲线相关:1. 创业团队在创业前曾在高成长公司待过的人数比例2. 创业团队在创业前后担任相同或相似职务的人数比例3. 创业团队在创业前的共事经验的程度4. 创业团队的职能完整程度5. 创业者所拥有的股权比例Waton,Ponthie & Critell(1995)对创业团队的实证结果发现人际关系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地影响,Frances& Sandberg (2000)对创业团队中的友谊提出13命题对创业绩效的影响。XX提出创业团队中的股权的不平等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肆 理论特色与研究方法4-1理论特色借用其它领域的理论来说明目前创业团队的研究,还未发
29、展出任何理论,多是借用其它策略、创新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加以说明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以下简单就目前创业团队研究所引用的相关理论简单说明之,尤其是这些理论用来解释创业团队的哪些特质。经由文献归纳后,得到以下五种理论的借用:=高阶管理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尽管创业团队的研究不多,但高阶管理团队的文献却相当丰富,这些理论提出高阶管理团队的背景、知识技能、认知风格的混合如何影响到团队的策略决定和接下来的组织绩效。(Chandler& Hanks;1998)=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创业团队的研究借用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在于解释为什么创业团队比个人
30、创业者较容易成功。(Chandler& Hanks;1998)=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权力理论(Power Theory)和程序正义(Procedural Justice Theory)代理理论、权力理论和程序正义则用来解释创投和创业团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用来解释为何创业团队成员被革职的原因。(Fiet, Busenitz, Moesel & Barney;1997)=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 团体动力是指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团体里,包括被察觉到的及未被察觉到的一些现象,也就是说明团体行为的一套基本知识,而Forsyth(1990)认为团体包含互动、结构、大小、目
31、标、凝聚力和随时间而变等特质。创业团队的研究,采用团体动力的理论观点,在于探求创业团队成员成员间的互动,创业团队藉由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可知创业团队成员为了特定目的而产生合作的行为,在合作之后,会因彼此在性格、机会、地位、偏好等不同而有不同的互动方式。当形成团体之后,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会产生变化,团队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议题。团体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也多为欲探讨创业团队成员成员间的互动所采用,例如运用社交关系计量法,测量人际关系,如受关系的亲疏远近,着重在个人于团队中的社交状况,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情感因素(Waton,Ponthie & Critell;1995、Frances& Sandb
32、erg ; 2000);或是利用互动分析法来观察、分析团队发展历程中,成员互动的行为;或是分析团队的重要属性如能力、领导、凝聚力等。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的研究就直接了当地说要了解创业团队之团体动力学的相关议题。=团队相关研究研发团队、项目团队等理论,大多谈及团队创新的管理,例如跨功能团队、疆界拓展、创新工作的管理、人际关系的管理等议题。问题点虽然创业团队研究的学者用资源资基础理论来解释为何创业团队比个人创业者较容易成功,理由不外乎功能领域技能的互补和原先工作经验迅速的移转,然而资源基础理论并不能对创业团队形成的动态过程有清楚的说明,尤其是大多创业团队的
33、成员多不是基于技能互补而选才,反而是多藉由人际网络而加入团队。此外,藉由资源基础理论可知管理团队的异质性队创业绩效有正相关,然而管理团队的异质性可以预测的是流动率很高,流动率的高低可能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以资源基础理论来说明创业团队比个人创业者较容易成功的说法似乎有其捉襟见肘之处。虽然高阶管理团队的文献相当丰富,研究创业团队的研究学者也大多提及这理论的借用对创业团队研究的厘清有其助益,然而,创业团队在本质上很不稳定,它的团队运作可猜想有些特质当然不同于那些已在商场上经营多年企业的高阶管理团队,因此,除了理论的借用外,学者应该指出创业团队和高皆经营团队的本质有哪里不同,尤其是这些不同对结果的
34、影响和推论有哪些影响,进而发展出一套迥异于高阶经营团队的理论。综上所述,无非想提出目前创业研究领域的盲点和矛盾处,如果学者不能清楚地提出创业团队在本质上和其它团队的不同之处,以及拥有自陈一格的理论发展的话,将对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产生失焦的危机。4-2研究方法研究构面虽然,从过去的研究可归纳出与创业团队有关的构面或变量,但这些变量是否对创业团队产生影响,则需要从实际的创业个案中相互映证并了解其影响的方式,此外,由于国内与国外环境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影响的变量上也可能有所不同,而且,高科技产业与一般产业在创业团队上也可能有其相异之处,最后,从文献搜寻当中,可明确的知道过去对创业团队少有研究,事实上
35、,过去研究所归纳出的变量或许仍有不足,与创业团队相关变量仍有部分变量尚未有学者进行研究或发现,这些问题都需要严谨实际且大量的创业个案加以厘清,因此,在创业团队方面的研究应仍有许多的研究空间。国内创业团队的研究现况近年来国内针对创业的相关研究开始受到重视,但比起国外的研究成果,由于起步较晚,相对数量较少。从国内外创业研究的构面去作比较,可发现并无太大的差异,尤其是国内研究的相关变量范围较为广泛,研究议题较偏向一般特质,无法集中在特定的关键变量去讨论,尤其从国内关于创业研究的硕士论文中发现,关于创业团队方面的硕士论文不仅数量稀少(五跟手指头都用不到)且并未有较完整的讨论。其所研究的创业团队多集中于
36、公司内部创业之创新项目团队或是从组织集体离职的创业团队,或是一般公司的创业团队,而非指高科技产业中的小企业初创之创业团队,此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清一色是个案访谈法。最后,要提出一点疑问的是,由于国内跟国外在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差异,是否在研究的内容或是构面应该会有所不同?研究方法的批评研究方法必须考量研究目的与现有文献之后而决定,大体而言,创业的研究方法有解释单一个案的个案研究法,与检测假设命题而采取的横向断面大样本的统计法,对创业团队的研究其实也不脱离上述范围。目前对创业团队的研究,分别从上述讨论等不同构面着手,企图去描绘创业团队的运作,不可否认地,这些理论有其一定的贡献,然而都有失之偏颇的缺
37、点,以研究方法而言,即遭遇许多的批评:1. 实证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些理论命题。尤其是缺乏深入严谨的个案实证研究。2. 一般的实证研究都嫌过分地粗操,所选的样本和统计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如选样太少、过度选择已成功的创业团队。3. 缺乏有效的比较样本。一些创业团队所具有的特质,是否在一般高阶管理团队就不存在,高科技创业团队与一般性的创业团队是否有所不同,在不分行业的样本取样下所得出的推论值得商榷。4. 大多数是横断面的时点研究,缺乏纵断面的时序研究。学者对创业团队大多不是描述之,就是探讨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未涉及这些决策考量以及动态演化发展的过程。由于绝大多数的创业团队运
38、作是一连串行动的结果,团队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议题,因此应尽量有不同时间序列观察,以充分涵盖研究的层面。研究方法的困难-操作性衡量= 个案研究方法的问题点和操作从实地文献搜寻中所得知的结果和文献探讨中得知,目前对创业团队的研究缺乏严谨且大量的实证研究,尤其是缺乏个案实证,然而,创业团队的研究在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时,其实遭遇了不少的瓶颈,其一是草创企业的夭折率很高,通常所选的研究个案,不一会儿就被市场淘汰了,这所引发的问题是,到底取样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一定已成功的创业团队才有研究价值?会不会因为只集中于那些成功的创业团队身上的特质,而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如何把握观察时点,尤其是要做纵断面的研
39、究;其二是创业团队的研究是以团队为分析单位,所以不能单只访问一人,而要访问团队中大多的成员,此外,还包括跟创业团队有关的创投、董事会、会计师外部相关人等,以求证资料的可信度,这对研究者来说增加不少的研究负担和成本;最后,若是为了选择已成功的创业个案作为研究对象,通常所选取的个案多是知名的大企业,但由于成立多有数十年的历史,加上公司经营团队随着公司的策略方针而不断地调整时,当初的创业团队早不知去向,更不用说如何去追本溯源,回顾当年了。作者个人认为目前坊间有不少针对知名企业所写的传记,其中其实多少已经纪录了当初创业团队如何组成以及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的变化,如何善加利用这些次级、档案资料来做分析,
40、其实是一个很值得去尝试的研究方法,然目前并没有发现有关于利用这些次级资料来做创业团队的研究分析。= 创新绩效的衡量创业绩效之良莠常被利用来推断创业者运用创业团队之适切程度,但如何正确地衡量创业绩效是一门学问。衡量一企业营运绩效的方法甚多,无公认准则,大体可分为客观指针和主观指针。客观指针是指公司报表或市场资料中明确可见的事实或数据,例如投资报酬率、市场占有率、净利、成长率与公司规模等,皆有其客观标准存在,但Covin 和Slevin(1990)认为:1. 小公司通常不太愿意提供书面财务资料2. 因公司不愿意公开财务资料,所以任何公开报导的财务绩效数字的正确性无法获得证实3. 即使被公开报导的财
41、务资料是正确的,对于新成立的小公司来说,其解释能力仍然偏低4. 财务绩效准则的绝对数字,受产业影响因素极大,所以直接比较不同产业公司的财务资料,是不甚合理的。因为有上述无可避免的限制存在,而使得利用客观指针会难以评估,因此,大部分创业绩效以主观指针为主,以研究者根据企业于该市场中的营运表现、竞争能力、企业主观对其营运成果的满意程度之主管认定,虽然这种方式不够客观且缺乏比较基准,但却为许多学者在新创企业研究中所采用。诘语终于写完了!文献Chandler,G.N.,&Hanks,S.H.(1998).”An investigation of new venture teams in emergin
42、g businesses ”. P.D.Reynolds,W.D.Bygrave,N.M.Carter,S Manigart, C.M. Mason, G.D.Mayer,abd K.G.Shaver,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 pp.318-330.Wellesley,MA:Babson CollegeDeborah H Frances,William R. Sandberg(2000).”Friendship within entrepreneurial team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eam and
43、venture performanc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Winter 2000,Vol. 25, Iss. 2; pg. 5, 21 pgsFiet,J.O.,Busenitz,L.W.,Moesel,D.D.&Barney,J.B.(1997).”Complementary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dismissal of new venture team members”.Journal of Businss Venturing,12(5),347-366Kamm,J.B.,Shuman
44、,J.C.,Seeger,J.A.,and Nurick,A.J.(1990).” Entrepreneurial Teams in New Venture Creation : A Research Agenda”.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14(4),7-17Kamm,J.B.,Shuman,J.C.,Seeger,J.A.,and Nurick,A.J.(1993).”The Stages of team venture formation : A decision-making model”. Entrepreneurship Theor
45、y & Practice ,17(2),17-27Reich.R.B(1987).” Entrepreneurship reconsidered : The team as hero”.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65(3),77-83Timmons J.A.(1999).”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for 21th century “5rd ed.Irwin Mcgram-HillWaton,W.E.,Ponthieu,L.D.,&Critelli,J.W.(1995).”Team interpersonal process effectiveness in venture partnerships and its connection to perceived success ”. Journal of Businss Venturing,10,39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