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62008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 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能够感受到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体会真情的可贵。【过程与方法】运用模仿、对比、合作的方式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知识与技能】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声部合唱的音色和谐,并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完整而流畅的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难点】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抢险视频,并设问这个视频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主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主要表现出关于爱的情感主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爱的歌曲

2、让世界充满爱。(二)新课教授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绪非常的柔和、抒情。2.复听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它们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独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独唱。3.完整的聆听歌曲,并体会其中的情感。4.教师弹琴范唱第一段,学生跟琴哼唱曲谱。引导学生发现切分节奏并讲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打破原来节奏的强弱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原曲谱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谱体会切分节奏。5.填词演唱第一段。6.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高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教师

3、弹琴范唱第二段低音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7.分小组合唱第二段曲谱后交换声部演唱。教师讲解合唱,合唱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所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协作才能够唱好两个声部。8.分小组填词演唱第二段。9.引导大家观察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谱是一样的,只是歌词不同。自由朗读第三段歌词后填词演唱。10.完整的演唱曲谱,在第二段的时候可以分男女声演唱高低音声部。(三)拓展延伸分小组对比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四)教师小结爱,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世界都能读懂的语言。让我们在这首爱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

4、的每一个人,爱我们这个世界。四、板书设计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2、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初步掌握涂刷、印章的技能及合理布局的能力。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及共同协作的能力。4、促进幼儿手臂大、小肌肉群的发展。【活动准备】1、场景:一间还待粉刷的房子(大纸板盒做),旁边有栏杆、树等布景。2、内装黄色颜料塑料小桶、底纹笔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3、装有红、蓝颜料的小碟、印章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4、事先请一位教师扮猫姨。【活动过程】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导语:“猫阿姨盖了一间新房,我们一起去参观新

5、房吧!”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去参观猫阿姨的新房,发现猫阿姨的新房还没有装修好,激发幼儿帮助猫阿姨的愿望。二、幼儿帮猫阿姨刷墙,通过尝试引导幼儿掌握涂刷的技能。1、教师导语:“请小朋友每人提一个小桶,试着用刷子帮猫阿姨在墙上刷上漂亮的色。”2、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涂刷活动,并注意观察幼儿涂刷情况。3、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知道涂刷时手臂摆动的幅度要大,空白的地方都要涂上颜色,这样涂刷起来才又快又好。4、幼儿用最佳方式继续涂刷。三、请猫阿姨评价,提出新要求,给房子装饰。1、教师导语:“猫阿姨房子刷好了,你看满意吗?”猫阿姨给予肯定后提出新要求:“如果在墙印上一些图案那就更好了。”2、交代要求,幼儿操

6、作。教师导语:“请你们每人选一种印章,任意蘸一种颜料在墙上印各种花的图案。”3、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布局,提醒幼儿合理布局。注意与同伴交换位置,使颜色分布均匀合理。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共同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请猫阿姨给予评价。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3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二)能用线条或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的音乐情绪。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通过参观音乐小屋的形式引入新课,复习演唱歌曲唢呐配喇叭,从歌曲中的乐器引出箫的介绍。(二)新歌教学:1介绍吹管乐器箫并聆听箫

7、的音色,引出歌曲箫。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含义。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旋律特点。4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找找难点乐句。5解决歌曲的难点,并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基本解决音准节奏问题。6教师范唱,学生模仿吹箫的动作随音乐节奏律动,体会歌曲轻柔优美的特点。7学生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1从乐器箫导入介绍单簧管。2初听乐曲片段,说说情绪特点,然后引出乐曲名称并简介波尔卡。3分段欣赏,聆听乐曲的两个主题乐段,听后用线条和动作表现两个主题乐段的音乐特点。4完整欣赏乐曲,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初步了解乐曲的段落特点。5以舞会的形式,让学生再次体验

8、波尔卡舞蹈欢快跳跃的特性。(四)主题拓展以参观器乐收藏室的形式,介绍各种中外乐器,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五)小结下课课堂小结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4一、创设情境1、找春天师:同学们,在这节课的一开始老师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答:春季)那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去寻找春天,看看是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一样呢。(播放音乐)学生用词语,句子来描述春天。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用大家的话概括春天就是: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2、引导学生对古诗新唱的认识刚才大家一起跟着演唱了歌曲春天在哪里,那

9、大家想不想用另外的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美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唱法:(出示古诗新唱)。同学们可以想想,在以往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歌唱形式?对,以前学过的咏鹅游子吟都是这种诗与歌的完美结合。那好,既然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春”,那大家先回顾下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是赞美春天的呢?学生举例。让学生分别朗诵学过的古诗现在就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根据家喻户晓的唐诗改编的歌曲春晓二、古诗新唱春晓(一)听赏歌曲1、初次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播放音乐)提出欣赏要求:在这首歌曲里面,你觉得与平常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呢?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作曲家要把合唱与古诗朗诵融合在一起呢?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2、带着问题再

10、次听赏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二)按节奏朗诵古诗1、教师领读,学生模仿。2、小组练习,教师巡视。(三)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学生可用“呜”哼唱旋律。(要求:随节奏晃动身体,感受节奏的平稳,速度要徐缓,曲调要流畅、柔美)2、难点解决:(1)感受歌曲第二乐段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如春风轻轻吹拂。发“呜”哼唱旋律。学生模仿,教师示范。(2)加入古诗朗诵(3)结尾句的学习,自由延长,声音越来越弱,切分节奏表现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3、歌曲中加入动作丰富表演。加入动作:听、摇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听)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摇头)共同演唱歌曲春晓并加入动作

11、。4、合伴奏演唱,加动作,分配演唱角色。(四)、古诗新唱(举一反三)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小组比赛。三、总结归纳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5教学目标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西瓜,西瓜成熟时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个小瓜棚,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看瓜吗?看瓜是很艰苦的劳动,同时也是很快乐的,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执爱劳动的心情和乐观、风趣的性格。2、 听几遍录音范唱。3、 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歌谱。歌曲中有大量的“X.X”节奏。要提示学生注意,波音和后倚音处也应予以解释。在“哎嗨哟,哎小瓜棚,小瓜棚”处,学生只凭感性是很难准确地掌握“哟”字的时值(三拍半)的,因此需要将这五小节的歌谱认真学唱,唱时需挥拍或击拍,才能使学生从理性上唱准。最后离开录音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4、 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教学评价1、 学生学唱歌曲时的学习热情及参与率,学唱歌词的效率。2、 学唱歌曲中部分歌谱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学习成效。初中音乐情境教学教育评价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