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探讨.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204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探讨.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探讨 近年来,商场、市场、宾馆饭店、歌舞娱乐场所、学校等公众聚集场所和油气库、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的火灾导致的公众伤害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场所的经营单位如果没有投保公众责任险,一旦发生火灾,经营单位往往无力承担对火灾受害人的赔偿责任,或因赔偿引起法律纠纷、企业破产;特别是重特大火灾,赔偿金额巨大,如果受害人得不到及时赔偿,极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消防与保险合作历史久远,最初是西方发达国家中保险业获取最大利润的手段。而且此时的合作比较简单,都是处于简单的初级配合之中,处于粗放型的经营状能。我国现阶段消防与保险之间的合作,是一种“积极的保

2、险、消极的防灾” 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防灾职能作用,如何借鉴国外消防与保险合作的基本模式,整合社会防灾力量,建立政府部门与社会防灾力量互动机制,是我国消防与保险合作机制进行改革的必然要求。消防和保险是整个社会防灾减灾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两者之间性质不同、手段不同,但它们都以危险的存在为前提,都将危险的预防和处理作为自己的任务,都是以减少危险损害和加强社会预防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本人结合对国内外消防与保险合作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我国消防与保险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探讨在市场条件下构建消防与保险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在火灾防范和火灾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努力减轻政府经济负担和社会财产

3、的流失,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形势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虽然全国消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但导致火灾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加之消防工作者人数缺乏、经费不足、城市基础消防设施不完善、群众消防意识不强等因素,造成火灾形势日趋严峻,重特大以及群死群伤火灾时有发生。有些火灾造成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和政治影响。 一、国内外保险的发展历程。 随着人们的需要,火灾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也日益扩展,承保责任由第一的火灾危险,保险标的也从房屋扩大到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19世纪后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

4、火灾保险传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内容的一般财产保险均起源于火灾保险。火灾保险是财产保险的雏形,直至今日火灾仍是财产保险的主要责任范围。在社会化消防管理工作中,保险业与消防管理的关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近年来,商场、市场、宾馆饭店、歌舞娱乐场所、学校等公众聚集场所和油气库、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的火灾导致的公众伤害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场所的经营单位如果没有投保公众责任险,一旦发生火灾,经营单位往往无力承担对火灾受害人的赔偿责任,或因赔偿引起法律纠纷、企业破产;特别是重特大火灾,赔偿金额巨大,如果受害人得不到及时赔偿,极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消防与保险合作历史久远,最初是

5、西方发达国家中保险业获取最大利润的手段。而且此时的合作比较简单,都是处于简单的初级配合之中,处于粗放型的经营状能。我国现阶段消防与保险之间的合作,是一种“积极的保险、消极的防灾” 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防灾职能作用,如何借鉴国外消防与保险合作的基本模式,整合社会防灾力量,建立政府部门与社会防灾力量互动机制,是我国消防与保险合作机制进行改革的必然要求。消防和保险是整个社会防灾减灾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两者之间性质不同、手段不同,但它们都以危险的存在为前提,都将危险的预防和处理作为自己的任务,都是以减少危险损害和加强社会预防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本人结合对国内外消防与保险合作现状的分析,针对

6、当前我国消防与保险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探讨在市场条件下构建消防与保险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在火灾防范和火灾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努力减轻政府经济负担和社会财产的流失,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形势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虽然全国消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但导致火灾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加之消防工作者人数缺乏、经费不足、城市基础消防设施不完善、群众消防意识不强等因素,造成火灾形势日趋严峻,重特大以及群死群伤火灾时有发生。有些火灾造成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和政治影响。 一、国内外保险的发展历程

7、。 随着人们的需要,火灾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也日益扩展,承保责任由第一的火灾危险,保险标的也从房屋扩大到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19世纪后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火灾保险传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内容的一般财产保险均起源于火灾保险。火灾保险是财产保险的雏形,直至今日火灾仍是财产保险的主要责任范围。在社会化消防管理工作中,保险业与消防管理的关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34社会消防和保险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我国,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生事物,加之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各地方政府、广大业主单位、社会群众对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缺乏基本的认知;二是从经济学角度讲,火灾公众

8、责任保险是具有一定正外部性的产品。所谓正外部性,就是对社会有好处,但是对市场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大部分经营者只顾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公众利益漠不关心,认为火灾投保,尤其是为第三方投保是额外的支出。另外,具体到个别场所的火灾发生频率并不高,大部分经营者存在侥幸心理;三是广大群众自我保护意识、风险意识、维权意识不够。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发达,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刚刚步入小康,绝大多数群众往往关注如何消费更加实际和节省,却忽视了在哪里、如何消费安全更有保障,从根基上削弱了整个社会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的对策措施。 4.2加强推广工作体系建设,形成推广合力。火灾公

9、众责任保险推广工作应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行业主管部门、消防部门、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新闻媒体应在各自工作领域和职权范围内履行推广工作职责,并加强互动合作。各级政府要制定当地推广工作方案,统筹当地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推广工作的开展,为推广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保障和倾斜,督促各部门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推广工作,积极推动强制性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地方立法工作。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消防安全管理,广泛开展行业内部的消防安全检查,大力宣传消防和保险知识,积极鼓励各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同时,可将消防安全条件及是否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作为行业内达标、创先评优条件;消防部门要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严

10、格实施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开业前检查,把好火灾预防源头关;结合日常监督执法,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保险监管部门:加强对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市场的监督指导,科学审定保险标准,不合理的条款费率坚决不予备案,防止个别保险公司恶意扰乱市场秩序; 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率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保险对象的经营规模、建筑面积、火灾风险、消防管理等因素,还应充分考虑保险对象的信誉程度、经营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保险公司要结合社会经济状况和保险标的消防安全特点,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产品。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看,单一

11、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产品对于规模较大,火灾危险性相对较高的易燃易爆场所、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及外资企业比较易于接受,但普通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往往易于接受保障全面的综合险;保险公司可在推出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主险的同时,推出附加火灾和爆炸责任条款的公众责任险、涵盖了火灾和爆炸条款的综合保障险、涵盖第三者责任险的火灾财产险等;新闻媒体要加强消防知识和保险知识的宣传,开辟消防与保险专栏专题,增强广大社会单位、群众对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了解,推动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及风险意识、维权意识、保险意识的提高。 4.3建立消防宣传机制,争取广大群众对火灾保险工作的支持、参与。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下,消防部门要依托各种宣传平台

12、,广泛开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农房火灾保险的宣传,培育社会单位、业主、群众保险意识和对火灾保险的认知程度,增强参保投保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调动单位、群众参加火灾保险的积极性。消防部门要加强与各类新闻单位的协调,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介绍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常识,宣传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将火灾保险工作纳入消防宣传“七进”工作当中。在日常宣传“进企业”、“进农村”的活动中,通过邀请保险公司专门人员参与,设立咨询点的方法,积极做好宣传咨询工作,为投保人办理保险事项提供方便。 4.4加强消防与保险互动合作,提高火灾风险管理水平。消防部门和保险公司应加强协调配合,实现消防与保险的良性互动,

13、共同推进火灾风险防范; 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共同促进单位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双方在火灾风险评估、消防安全检查等方面要密切合作,科学制定火灾风险评估标准和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双方要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及时沟通工作情况,研究预防对策。保险公司保单情况及开展防灾防损检查情况等应及时通报消防部门,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单位火灾隐患情况应及时通报保险公司。消防部门应配合保险公司加强对防灾防损、核保和理赔定损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进入火灾现场开展损失勘查应提供条件。 4.5建立监督机制,保证火灾保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运作。在运作火灾保险过程中,保

14、险公司在市场行为中以树立信誉、培育市场为出发点,扎实做好各项保险服务,用健康、合法的手段促进工作发展;保险监管部门在严格开展保险产品备案的同时,加大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规范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督促保险公司按规定履行各项保险服务,防止各保险公司间为占领市场和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的恶性压价、降低服务水平、压缩服务成本等行为;消防部门要通过报刊、电视新闻媒体、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投保单位、保费及投保程序等问题;以设立意见箱、举报电话、社会监督员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提高群众参与和支持火灾保险的热情,确保火灾保险工作健康发展。 消防与保险的合作不管从历史经验、国际做法及实际操作探索来说,都是值得思考

15、研究和发扬光大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功能逐渐增强,政府行政手段逐渐淡化,消防和保险的合作势在必行。两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消防需要保险的参与,保险需要消防的保障。通过消防与保险不懈地努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力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消防与保险良性互动发展,共同推进防灾防损工作,使两者有效地结合,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防安全,实现保险与消防“双赢”,最终全面提高社会预防和抵抗火灾的能力。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累积效应下

16、,全市经济下滑势头有所趋缓,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仍处于调整中,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进一步发展,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开局较好,畜牧、水产生产稳步增长。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生产形势依然严峻。1 2 3 4 5 6 7 8 9 一是部分行业生产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36个行业有28个行业完成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个行业完成产值增幅达两位数(不考虑价格因素),一些主要行业增速仍然较低。 从工业目前存在问题看,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仍然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支柱产业生产降幅过大,经济恢复任务仍然艰巨。一季度我市石油加工炼焦业下降32.7

17、%、电力生产供应业下降9.12%。另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仍处于低速增长。由于我市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下滑或低速增长,直接导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大幅缩水,给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加了较大难度。1 2 3 4 5 6 7 8 9 四是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回落,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延续降势,3月份下降9.32%,降幅比上月扩大0.77个百分点。一季度平均下降8.7%(去年同期为上涨6.19%),比全省低1.9个百分点。价格的持续下降,反映出相关产品需求仍然相对不足,前期产能过剩矛盾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受到外需下降的抑制。 (三)固定

18、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 一是在建投资项目增多。今年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100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7个。 二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从投资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54.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01亿元,同比增长 3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3.6:50.8:45.6。1 2 3 4 5 6 7 8 9 投资存在主要问题是新开工大项目少。今年13月新开工项目355个,均为亿元以下项目。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为47.56亿元、18.48亿元,与去年同期

19、比分别增长6.7%、31.7%。 (四)物价继续走低,消费市场增势逐步减缓。 分地区看,农村消费市场回落快于城市。3月份,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为3.85亿元和6.25亿元,分别增长8.8%和14.0%,分别比上月回落8.1和4.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与上月相比,零售业增幅回落4.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增势初显减缓迹象。1 2 3 4 5 6 7 8 9 (五)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工资增势趋缓。 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职工工资增幅放缓,加之部分企业裁员,影响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

20、.66元,同比增长8.1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78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7.64%。一季度,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5460元,同比增长 1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六)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外商直接投资下降。 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仍在继续恶化,全国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转暖迹象。从我市一季度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很大,但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发展。1 2 3 4 5 6 7 8 9 二、几点建议 当前,*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与困难并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发展中寻求突破,

21、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扩大投资保增长。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进笼子,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对我市的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立市的理念,依托基础产业引进大项目,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突出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项目,招大商、引巨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要加大民间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拓宽民间投

22、资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四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项目资源,促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水平,以大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五是确保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在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投入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房地产价格向合理水平过渡,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困难,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促进房地产业走上平稳、健康、良性发展轨道。1 2 3 4 5 6 7

23、8 9 (二)抢抓工业稳大局。要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的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立足现有基础,突出发展石油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建材、医药、纺织服装、造船、食品等支柱产业,快速壮大其规模和竞争力,着力构筑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体系。二是不断壮大规模经济,加快扩张优势企业,按照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从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造船等行业进行评估和筛选,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采取企业上市、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协作配套、产品延伸等多种手段,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增强核心企业对

24、全市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提高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保障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动政府、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着力从企业内部挖潜增效,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内部效益,提高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切实落实好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抓住央行两率下调,银根松动的机遇,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获准新增信贷额度的解困和扶持作用,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

25、持力度。1 2 3 4 5 6 7 8 9 (三)提振需求增活力。要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尽快完善社保,加大财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和用好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完善消费设施,提升消费市场。要在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商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基础上,活跃城乡流通,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切实抓好家电下乡及配套措施的完善。重点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三是提高消费

26、层次,培育消费热点。要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用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全面拓展信息、教育、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领域。 (四)稳定出口促发展。虽然*市外贸依存度不高,但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和间接带动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应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以及国家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一是培育壮大进出口企业主体。继续抓好企业数量的扩张,逐步提升企业的经营素质,加大培训和扶持力度,尽快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帮助中小出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在保住现有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精心组织好各种展会活动的贸易促销,增加在手

27、合同,扩大贸易量;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出口促销;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扩大网上贸易。1 2 3 4 5 6 7 8 9 (五)统筹城乡促和谐。近年来,我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可喜变化,一些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弱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速度和效益均所提升。同时,城区经济有了明显的提升,城区的发展不断加快,今后一段时期,有可能是我市城区高速发展期,目前县域和城区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竟相发展、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对保持全市经济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积极发挥县域和城区两个增长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克服金融危机带来影响,也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

28、经济发展全局,保持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激情。注重引导各县(市)区既注重经济的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更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县域和城区经济发展。1 2 3 4 5 6 7 8 9 公安现役部队出台士官建设调研报告为加强公安现役部队士官队伍建设,提高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根据有关规定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一、高度重视抓好士官队伍建设 (一)深化对士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士官作为公安现役部队管理教育训练的基本骨干、装备和技术保障的一线人才、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纽带,在完成边防管理、灭火救援、抢险救灾和警卫执勤等公安保卫任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公安现役部队的警务机制、勤务

29、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执勤装备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对士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党委要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高度,切实把士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抓实抓好。(二)把握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战斗力标准;把增强素质能力作为核心要求,靠健全法规制度规范各项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矛盾问题,从加强人文关怀入手激发内在动力,在实施分类指导中提高建设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专业技术精湛、作风纪律严明、身心素质良好、骨干作用突出的士官队伍。(三)强化对士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重视研究解决士官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30、适时充实管理力量,更好地适应形势任务和士官队伍建设发展的需要。总队级单位每 年至少全面分析一次士官队伍建设形势,搞好经常性检查指导,解决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问题。支队级单位要扎实做好士官选取配备、培养使用、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指导基层单位抓好士官经常性教育、训练和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政策规定。二、高标准做好士官选取晋级工作 (四)党委加强统一领导。把士官选取晋级工作作为重要事 项,纳入党委集体研究范围。总队、支队级单位党委要着重指导 基层党组织搞好教育引导,按编制数量、专业结构、标准条件和 规定程序做好士官选取对象的推荐工作,严把初、中级士官审批 关。总队级以上单位党委对士官选取工作适

31、时提出指导意见,抓 好检查督导,对下级推荐的高级士官要认真组织考核,充分尊重,群众公论,做到优中选优。士官的使用岗位,必须与选取命令相 符,不得随意安排专业技术士官改行,机关不得借用基层单位的士官。(五)规范士官选取程序。严格落实公开公平公正选取士官 的规定要求,把民主推荐作为士官选取的必经程序。中队级单位 要组织召开军人大会,搞好无记名推荐投票。基层党组织要在军 人大会选出的推荐人选中研究确定推荐选取对象。未经民主推荐 和基层党组织集体研究的,不得列入选取范围。总队、支队级单 位要完善各类士官选取的专业技术考核标准,严密组织考核,公 正实施评判。进一步规范选前公示制度,按照审批权限对选取对象

32、逐级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支队级以上单位纪委要全程参与士官选取工作并实施监督。(六)改进士官选拔办法。拓宽士官来源渠道,逐步增加大专 以上学历义务兵的征接比例,提高士官选拔起点。根据士官编制 岗位和实际需求,积极从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其他具有专 业技能的公民中直接招收士官。全面推行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方 法选取士官,逐步建立选取高级士官专家评议制度。三、努力提高士官队伍的素质能力(七)严格落实“先训后选”制度。士官选取前必须经过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每次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选取初级士官,需经支队级以上单位相应训练机构或院校进行资格培训;晋升中、高级士官,需经总队级以

33、上单位训练机构或院校进行升级培训;直招士官,需经士官学校或训练机构进行任职培训。对部队自身难以承训的新装备专业,总队级以上单位应协调安排到军地院校或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得选取、晋级。(八)鼓励士官在职自学提高。引导士官着眼部队建设需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科学文化,提倡和支持士官参加自考、函授、电大、远程教育等,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在同等条件下,获得国家承认大专以上学历的,优先选取高一级士官。总队、支队级单位要充分发挥训练和管理的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活动,建立士官自 学成才的激励机制,视情在经费上予以倾斜。(九)认真做好士官技能鉴

34、定工作。实行专业技术士官任职 技能资格制度,把士官职业技能鉴定作为士官选取、晋级的必要 条件和激励士官学习成才、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尚未开展 技能鉴定的专业,要尽快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考试题 库和考评员队伍,按专业系统落实相关经费、物资保障。对不具 备鉴定条件的专业,可依托军队(武警)或地方有关机构进行评 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程序,按照个人申请、资格审查、等级考 核、等级认定、核发证书等步骤,科学组织实施。选取初、中、高级专业技术士官,分别应达到初级、中级和技师以上技能等级, 未达到规定技能等级的不得选取。适时增设士官技台邑等级津贴。四、着力构建士官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十)建立健全齐

35、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总队、支队级单位要把士官管理作为部队经常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委议管,按级施管,常抓不懈。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把士官管理融入政治教育、执勤训练、综合保障过程中,针对不同时期士官管理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适时开展教育整顿。基层单位要严格落实制度,大胆管理,管用结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十一)建立健全从严管理的约束机制。贯彻依法从严治警 的方针,坚持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建立健全士官管理约束机制。根据不同职级、不同专业士官的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施教、因人施管,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士官知法、守法、用法,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重视对士官“

36、八小时”以外的管理,纯洁士官的生活和交往圈。切实抓好小散远直单位士官的管理,防止出现重用轻管、只用不管现象。对精神状态不好、骨干作用不强的士官要批评教育,对作风纪律松散、发生违纪问题的要严肃处理。 (十二)建立健全自我管理的养成机制。尊重士官的主体地位,注重通过谈心交流、对话研讨等方式,在平等互动中帮助士官明辨是非、启发自觉。要发挥士官管理士官的作用,采取老带新、强帮弱的方法,高中级与初级士官、党员与非党员士官、部队生长与地方直招士官之间要开展“结对子”活动,在互帮互学、互教互管中共同进步。(十三)完善士官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双争”活动有关规定,将士兵分为土官和义务兵两个层次组织评比,对评为先

37、进的士官,颁发喜报和证书。在“双争”评比的基础上,公安部组织开展“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和“公安现役部队士官优秀人才奖”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优秀士官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对思想作风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士官予以奖励,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予以重奖,并在晋级、送学、休假、疗养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大力培养、宣传、表彰士官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当模范的浓厚氛围。改进士官考评办法,有效运用考评结果,推行有条件全程退役制度。五、切实增强士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十四)建立适应士官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针对士官服役时间长、岗位责任重、业务要求高、实际困难多等特点,围绕强化岗位认同感、职业光荣

38、感和使命责任感,改进士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些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士官与义务兵区别开来,单列计划、单设内容、单独实施。支队级单位主要抓好中高级士官教育的组织实施;大队级单位主要抓好初级士官教育的组织实施;中队级单位主要搞好对士官的经常性教育。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士官头脑,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的放矢地搞好婚恋、消费、交往等方面的专题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士官的现实思想问题。总队级以上单位应适时组织编写教育材料,为搞好士官教育创造条件。 (十五)建设过硬的士官党员队伍。坚持党员发展的标准条件,从源头上保证土官党员队伍的质量。士官党员发

39、展比例,控制在非党员士官总数的30以内。从严格组织生活入手,加大对士官党员教育管理的力度。支队级以下单位每年要组织一次士官 党员公开述职和民主测评,激励士官爱岗敬业、奋发进取。成立支委的基层单位应至少吸收一名士官党员担任委员,支队级单每年应对担任支委的士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提高士官支委参与 集体领导、开展思想工作、执行组织决议等方面的能力。 六、积极解决士官实际困难和问题(十六)适当放宽士官在驻地择偶年龄。提倡士官回原籍择偶。回原籍择偶确有困难、男士官年龄超过28周岁、女士官超过26周岁的,经总队级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可以在驻地或部队内部找对象结婚。(十七)积极构建士官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士官

40、相关保险制度,协调完善警地保险关系衔接办法。结合公安现役部队实际,有针对性地拓宽士官参保范围,积极构建“总额适度、结构合理、赔偿快捷、补偿有效”的社会保险体系。认真做好伤残士官治疗、评残和优抚工作,建立健全移交安置长效机制,解决好伤残士官长期滞留部队问题。(十八)重视做好士官住房保障工作。严格落实初、中级士 官住用集体宿舍,高级士官比照营、团职干部住房待遇实施住房 保障,士官按规定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标准达到每5人周转一套,并及时完善、更新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用。住房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应通过 租房等

41、方式予以保障。加强对士官公寓住房的管理,防止出现挤 占、挪用、租借等现象。(十九)认真落实士官探亲休假制度。严格执行士官探亲休 假规定,对符合探亲休假条件的士官,应根据部队任务、人员在位率等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保证士官休假制度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单位可组织士官进行疗养。七、大力加强士官管理信息化建设(二十)提高士官管理信息化水平。针对士官编配、选取、培训、待遇、退役等管理工作内容多、要求高、工作量大等特点,切实把信息化作为推动士官管理的重要手段,不断提升士官管理保障水平。要坚持以信息化推动士官队伍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士官管理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实现动态跟踪、精确管理、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士官管理的质量和效能。(二十一)建立士官注册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士官注 册软件系统,对士官的基本信息进行审核登记、编码管理和存档备案,实行统一规范的士官身份认证,并作为士官晋级退役、发放工资、被装和享受退役安置待遇的基本依据。未经注册的,按规定退出现役。(二十二)完善士官人才管理信息库。总队级以上单位要建立完善士官人才管理信息库,切实将专业技术尖子和训练管理骨干纳入人才库。跟踪掌握重点岗位士官及各类优秀士官人才的思想作风、专业类别、任职岗位、技能水平、培训经历等情况,加强对士官人才的实时动态管理,指导用人单位做好选才用才工作,努力推动士官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1 /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