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后一课教学设计x汇编.doc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2247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设计x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设计x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设计x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设计x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设计x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设计x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后一课教学设计x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8月1日,甲公司收到政府拨付的300万元款项,用于正在建造的新型设备。至12月31日,该设备仍处于建造过程中。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整体设想: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

2、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教学方法:概括法 讨论与点拨法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

3、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

4、表达的情感。三、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郝ho叟su 懊o悔 字帖ti强qing迫 踱du步 哽咽gng y四、深入探讨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

5、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小组讨论)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

6、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5、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谈时提醒:自己思考准备回答的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教师调控为三种理解。a、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忠心耿

7、耿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b、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

8、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种“见解”。注意最后一部分,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最后一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来刻画韩麦尔先生?语言: “我的朋友们啊”、“我我”;神态: “脸色惨白”“呆在那里”;动作:转、拿

9、、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结合讨论,有感情的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6、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五、拓展延伸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 因为

10、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想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国人民。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2、如今,随着时代的

11、需要学外语变成一种潮流,同学们如何看待学外语这个问题。(学习外语同样是为了爱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3、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两句话,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他的个性,以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了这篇小说,我们明白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既然懂了这个道理,今后希望大家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中去。七、布置作业:下堂课我们讨论这篇小说艺术魅力的另一个方面:艺术特色。同学们可在这方面

12、先作思考。板书:三、简答题最后一课都德(法)环境:(时代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敬仰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唤醒 贪玩、不爱学习、幼稚 普通教师、不大负责任的人从患儿的临床表现看患儿有可能发生了DIC,为了确诊,应进一步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进一步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DIC患者血小板计数通常低于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4秒),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5g/L。情节:变懂事、爱学习、爱祖国 爱国志士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C.文档和调试可能不充分D.加强了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参与程度E解毒功能障碍D在DIC早期应使用抗纤溶药物预防纤溶发生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

13、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作者及部分字词读音 二、过程目标 1、理解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理解课文中小弗朗士心理描写及作用 3、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文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语法的见解和结尾动作的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思路: 本课可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抓住小弗朗士的心理

14、变化过程这个线索,梳理清楚情节结构,品味文章在描写方法、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 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这篇文章,通过一堂法语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情感。当 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淘气天真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 将是怎样的表现呢?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后半期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

15、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1870年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帮的行为,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普法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和爱国情绪。三、学生听配音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随意点几名学生让谈谈其整体感知情况。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

16、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四、注音、注释 捂(w) 戒(ji)踱(du) 郝叟(ho su) 膝(x)诧(ch) 惩(chng) 赚(zhun) 钥(yo) 匙(shi)藤(tng)祈(q) 祷(do) 哽(gng) 挟(xi)懊(o)皱(zhu)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17、。五、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作业 (1)明确小说线索,理清行文脉络。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小说以“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廓清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小院子里”)(16段)序幕。 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部分(“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段)开端。 通过小弗朗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部分(“我看见这些情形”“忘不了”)(11-23段)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将手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部分(“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

18、)24-29段)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的情景下课。六、就课文的重点、难点之处互动探讨 第一部分: 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怕韩麦尔先生提问】 2、找出这一部分环境描写的句子,试着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自然环境:“天气晴朗” “画眉歌唱”反映出小弗朗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普鲁士士兵操练” “人们看广告牌”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后面 小弗朗士情感的变化做铺垫。】 第二部分: 略读课文完成下表填写。说说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平时上课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

19、系统的亢进。最后一课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1、解:(1)决策树“一切都是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3月8日10am: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答案】:C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教师“拿着大铁戒尺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老师穿戴随便。“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地下夹着哪怕人的铁戒尺”。今天我迟到,先生却温柔的说“快坐好”。穿着庄重的礼服。 【肃静取代了嘈杂,庄重取代了随意;周围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更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以及人们对它的无限珍惜

20、。】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完全可独立完成。 第三部分: 下列语句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1、“原先觉得课本那么讨厌 , 现在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说明小弗朗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 表明小弗朗士增强了民族自尊性,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表明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屋顶

21、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明了小弗朗士对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第四部分: 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朗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2、文中哪些动词很好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 , 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以及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3、找出表现韩麦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词语,分析它的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表现了他对敌人强烈的忿恨以及丧失国土对他沉重的打击。】 七、小结: 作者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把小弗朗士思

22、想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 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 悲愤、懂事,这一感情变化的基点是小弗朗士本质上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亡国的惨痛震撼,更激发出了他的爱国之情,而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也给了他极大的感染。 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变化:平时最后一课对敌人不在意痛恨、愤慨对老师害怕理解、尊重对法语讨厌重视、珍惜对国家无意识热爱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朗士。现在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主人公韩麦尔先生。二、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主要采取讨论法,从多方面加以引导,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 1、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

23、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2、外貌描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作用? 【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表示他对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3、试举一例神态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去作用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眷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 4、 文中动作描写最传神的是那几句话?它有何作用?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

24、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 你们走吧。” 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把韩麦尔先生悲愤、痛苦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高潮。】 5、“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属什么描写?其含义是什么? 【语言描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全句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们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 6、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

25、腔热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愤。当课上小弗朗士背不出课文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做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他又深情地赞美祖国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流露出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的感情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7、综合上述,学生归纳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教师适当点拨。 【作者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

26、他虽“拿着大铁戒尺”,但他却非常温和,而且还穿戴着不同寻常的衣帽,原来他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和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可在万分悲痛之际,他始终保持着镇定。在最后一课时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鲜明地凸现了出来。下课时他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充分表现出他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 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平时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的影响。这一形象,起初模糊,继而

27、清晰,最后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内心的激情!】三、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主要在三处,即上学路上,上课前的氛围,上课时的情境】四、细节描写:作用 烘托气氛 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具体表现及其作用1、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对和平自由的渴望】2、普鲁士军队操练和军号声【暗示时代背景】3、教室里飞进的金甲虫【烘托出孩子们的专心】4、韩麦尔先生的小黑丝帽【纪念最后一课】5、郝叟老头的“初级课本”“大眼镜”【对遗憾的弥补】6、书写“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对祖国的挚爱】 五、 问题探究1、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

28、,起怎样的作用? 【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2、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9、 【本体是“语言”,喻体是“钥匙”。“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亡了国的人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 在教室中飘扬。 【本体是“字帖”,喻体是“小国旗”,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字帖,是要让学生记住:“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领土,决不容敌人侵占。”可见老师用心良苦。小弗郎士

30、有如此的感受,说明他领悟了老师的意图,爱国感情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另外小弗郎士的内心感受及心理变化的过程,起到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结尾部分的神态、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神态“脸色苍白”“呆在那儿”,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侵略者的强烈忿恨和丧失国土对他沉重的打击,表明他有强烈的爱国感情。】六、板书设计:故事情节情节人物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疑惑、诧异深情、悲痛课上(发展)难受、懊悔思索、内疚下课(高潮、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七、拓展延伸 日本法西斯在侵略中国时,在我国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被肆意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章被删除,日本侵略者妄图以此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意志。 语言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追求,它起着凝聚人心,团结民众的作用。 结合本文韩麦尔先生对法语的赞美, 谈谈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