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汇编.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241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汇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图形的旋转授课人修 影学校名称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教学对象四年级科 目数学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教学版本:新世纪小学数学具体内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图形的旋转”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操作,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够借助电脑通过旋转变换设计漂亮的图案。2在观察、想象、操作、分析等数学活动中明确图形旋转运动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欣赏旋转变换得到的漂亮图案的过程中,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明确图形旋转运动的特征。教

2、学难点:确定图形旋转过程中的中心点、方向和度数。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明确图形旋转变换的特征,了解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图形的旋转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过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采用电脑辅助教学的形式,遵循在活动中学习的原则,主要通过4个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一、欣赏观察 初步体会请学生欣赏生活中通过旋转

3、设计的漂亮的图案和标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情不自禁拍手叫好的同时,自然会产生理性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电脑显示的图案动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静态图案的欣赏和动态图案的观察,学生初步体会到图形旋转的特点。二、设计图案 感悟新知通过前面的欣赏、想象和观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图形旋转形成漂亮图案的表象。同时也更加强烈地体会到旋转在图案设计过程中的作用。甚至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于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让学生运用电脑、参照提示自由设计图案。力求在自主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图形旋转的特点,感悟与旋转有关的要素,积累图形旋转的表象。三

4、、交流提升 梳理知识在欣赏、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学生会积累足够的关于图形旋转的表象,不过这种表象是零散的,是处于经验层面的。针对这种情况,给学生提供反思交流的机会。观察、想象、验证图案的动态形成过程,判断图形旋转的度数。力求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图形旋转过程的理解,使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和思考。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深化学生对图形旋转特征的理解。四、诊断反馈 发展提高经过欣赏、观察、感悟、分析等学习过程,让学生对图形的旋转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然而学生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不同的学生对图形旋转的认识有哪些差异,怎样让教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等也是需要处理的问题。为此在

5、巩固新知的环节中创设了“数学游乐园”的情境。把诊断题目分两个层次串联在这一情境中。根据学生对2个层次题目的完成情况,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切实发挥评价的作用。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微机教室学生准备:相应的电脑操作技能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资源:一些由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的漂亮的图案、用来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诊断性题目。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一、欣赏图案,引发问题1.组织学生在电脑上观察图案。2.提出问题:看了这么多漂亮而有趣的图案,你有什么问题? 3.组织学生欣赏动态图案。组织学生自主欣赏静态图案的动态形成过程。提出

6、要求: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这些漂亮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4.组织学生初步交流。提问:通过刚才观察图案动态的形成过程,说一说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5根据学生的提炼要点适当板书。1.学生欣赏图案。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按照要求自主观察静态图案的动态形成过程。4.反思体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电脑界面依次呈现图案,最后将所有图案集中在一个界面上呈现。电脑上的图案清晰、美观,给学生以美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脑演示每个图案的动态形成过程。屏幕上先出现一个基本图形,然后基本图形围绕中心点,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度数,形成整个图案。电脑活灵活现地将静态图案的动态形成过程展示

7、出来,解决了普通教具难以实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高效作用。二、自主学习,设计图案ABCD组织学生依据提示,自主设计图案。提问:如果让你们也用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运动设计图案,你能不能设计?想不想试一试?ABC出示基本图形:ABCDAB指导学生看操作提示:用一个基本图形,围绕三个因素自由设计图案。6009001800ABCD顺时针逆时针把图形绕点( )( )旋转( )。按照提示自主设计图案。任意选择基本图形,按照提示依次选定规则, 让电脑自动呈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并形成静态的图案。电脑呈现图案设计的操作提示,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尝试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图案的设计。既发挥了电脑的动态生成

8、功能,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感悟图形旋转所依赖的旋转中心、方向、旋转度数三个因素,积累图形旋转的表象,有效习得了知识。三、集体指导,交流提升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梳理知识要点。1广播部分学生设计的图案,引发学生思考。(1)欣赏(2)引导学生想象欣赏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想清楚的同学自己也在计算机上设计一个这样的图案。(3)老师也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图案,请大家思考:图形1怎样旋转能得到图形2?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图形2怎样旋转能得到图形3?图形1怎么旋转能得到图形3?(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适当的课件演示)针对图案设计反思交流。1观察,并推理基本图形经历了怎样的旋转运动。(1)根据同

9、学的描述一边想象一边观察。(2)根据同学的描述进行想象,然后具体操作,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个这样的图案。(3)认真观察老师设计的图案,并回答问题,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利用电脑在全班展示个人的设计成果,既直观、方便,也利于观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四、诊断反馈,个别指导(闯关题目附在教学评价设计中)1指导学生进入诊断界面。2针对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有效指导。3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反思。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提出来请大家帮助解决。4全课总结1进入练习界面,开始练习。2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到老师那里寻求帮助。3交流反思回忆在练习的

10、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4.回忆这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电脑界面呈现趣味性的“数学游乐园”情境,把2组练习题目串联在有趣的情境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数学游乐园”中,亲历游园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在“数学游乐园”中,学生可以自主检测学习的效果,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选择能力。同时也能使教师的个别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练习过程中,教师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的评价具有即时性、针对性和激励性。(1)电脑提供了“随机诊断”的功能,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确实遇到了困难,可以求助“提示”,电脑的提示是形象直观的,是动态的,更是教师口

11、头表达性的提示所无法比拟的。(2)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完成练习。在第一组题目中,每完成一题,点击“判断”,如果答案正确,电脑会自动按照学生的答案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并出现笑脸;如果答案错误,电脑也会演示错误的旋转过程,引导学生反思,最终得出正确答案。(3)在第二组练习题目中,每正确完成一题,点击判断,电脑还会给学生一个惊喜,让学生得到一定数量的金币。学生可以用金币到“迪士尼”剧院看影片。这种独特的激励作用也正是本节课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所在。六、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针对性。从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主要从

12、两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一、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从纵向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有4个环节,分别是:个人学习、自主探索、集体交流和诊断反馈。在前两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自我的,内隐的,课堂交流很少。所以在这两个环节中,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自主参与程度,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或鼓励,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在第三、四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外显的。在这两个环节中,评价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主要通过观察、倾听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侧重评价学生的动脑思考问题、倾听他人发言、数学表达情

13、况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通过完成诊断性练习题目,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量化评价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用“数学游乐园”的情境将评价题目串联起来,把评价题目分为两个层次。正确完成第一层题目,可以获得“数学游乐园”的门票。正确完成第二层题目,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金币,获得的金币可以用来观看“迪士尼”剧院的影片。第一层是基本题目,每道题都以背景网格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观察想象和分析。第二层是拓展性题目,稍有难度,没有背景网格。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侧重于检测学生的想象能力。电脑界面依次呈现相关题目。每道题目还配有教师的“随机提示”,如果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确实存

14、在困难,就可以点击观看相关的动态演示过程,这种演示过程是形象直观的,是语言描述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完成每道题目以后,点击“判断”,电脑及时反馈。为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教师个别指导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增强了学生反思的及时性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附评价题目:题目说明:评价题目共分2组,串联在“数学游乐园”的情境中。正确完成第一组题目,可以获得“数学游乐园”的门票;正确完成第二组题目,可得到一定数量的金币。根据金币总数,可进入“迪士尼”剧院观看不同的影片。(答题方式:用鼠标点击选择正确答案。)第一组题目ABC1把三角形1绕点( )旋转能得到三角形2。 ABCAC12901802图形B可以看作是图形A绕

15、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 )度得到的。oBA2343图形1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能得到图形( )。 1234oAB4要把这张照片摆正,应该怎样旋转?( )OO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 B、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第二组题目1.俄罗斯方块顺时针逆时针图形A绕O点按( )方向旋转( )度,向下平移后能正好填满B处的空挡。90180 2. 旋转风车 把图形1绕O点顺时针旋转能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3.智过独木桥90180B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应当与其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式一致计算的个人所得税X1300 Y=(1300-800)*5%+(X-1300)*10%顺时针逆时针长方形A绕O1点按( )方

16、向旋转( )度;B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市场价格计量借:应付账款 50090180(4)10月10曰,甲公司收到当地政府追加的投资500万元。甲公司按年限平均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顺时针逆时针长方形B绕O2点按( )方向旋转( )度;90D3400万元180A91万元顺时针逆时针长方形C绕O3点按( )方向旋转( )度;发行权益性证券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2.51000-50=2450(万元)。4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题解 多种病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使内皮胶原暴露,因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因此血流中的带正基团的因子与其结合,转变为

17、有活性的因子a,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90180顺时针逆时针长方形D绕O4点按( )方向旋转( )度。4.巧解谜图2002年在中国北京召开了世界数学家大会,这次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就隐藏在下面的图案中,请你按照指令,找到相应的三角形,并涂色。 (1)三角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上平移一个格子。 (2)三角形B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上平移一个格子。七、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遵循以上教学理念

18、,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自主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旋转”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只是初步地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图形的旋转”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3个环节的操作活动。首先,自主观察图案的动态形成过程,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积累图形旋转的表象;然后,自主利用旋转设计图案,观察图形的旋转过程,深入体会图形旋转所依赖的三个因素,积累图形旋转的直观表象和经验;最后,利用所掌握的旋转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对于这3个方面的操作活动,学生都是自主完成的。

19、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创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纵观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情境贯穿始终,学生的学习兴趣愈加浓厚。教学伊始,组织学生欣赏利用旋转设计出来的漂亮图案,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图案旋转的动态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最后,用“数学游乐园”的情境承载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生动形象,使学生仿佛亲历游园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3.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

20、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在电脑的辅助下完成的。从图案的动态形成过程的演示到自主设计图案,以及评价题目中的随机提示,都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普通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直观、高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过,全面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个别不足的地方,如在解决问题环节中,由于学生较多,教师的个别指导可能不够及时。再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激励性不够到位等等。基于以上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