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修改汇编.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247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修改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修改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修改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修改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修改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修改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修改汇编.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设计学校:叶县实验学校姓名: 张 小 珍时间:2013年4月“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的分类、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乃至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等后续知识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教材首先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了解分数是在人们测量、分物时,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产生的;然后通过对的理解,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通过做一做介绍了分数单位,最后以拓展的形式介绍了分数的发展史。二、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

2、数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但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要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还需要老师的恰当引导;单位“1”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目标】1、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2、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和比较、分析与综合,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3、通过会意的心灵对话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四、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

3、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概念的认知建立起联系,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概念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在有效的交流展示中逐渐形成正确清晰的概念。五、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恰当追问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观察与分析、比较与综合、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等概念。六、教学流程(一)心灵对话,建立单位“1”的概念。创设情境:同学们,看,老师往这儿一站,几个人?(一个人)一个人可以用“1”来表示(板书:1)。那你觉得“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

4、示什么?学生自由作答。引出“一群人”“一堆沙子”等一个整体。接着老师进行表扬:张同学一出口就有这么大的内涵,一群人,能用“1”表示吗?(能)那“1”除了可以表示一群人,还可以表示什么?学生继续举例,体会“1”的内涵在不断的扩大。师生再共同总结:不管是什么,也不管有多少,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就可以用“1”来表示了。(板书:一个整体 “1”)接着再追问: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给“1”加了一个双引号吗?学生会自然的拿这个“1”与以前的数字“1”作比较。也有学生会说因为它是单位“1”。就顺势追问:“1”就“1”嘛,为什么叫做单位“1”呢?学生自由答,然后课件演示,揭示单位“1”的由来:当我

5、们把4个苹果看做“1”时,8个苹果里就有2个这样的“1”就可以用“2”来表示,16个苹果里就有4个这样的“1”就是4,5个这样的就是“5”,6个这样的“1”就是“6”,100个这样的“1”就是“100”所以,一旦把4个苹果看作“1”,它就成了一种计量的单位,数学上就叫做单位“1”。然后让学生说说都什么可以看做单位“1”,完成单位“1”的建构。【此环节,我用追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一步步由浅入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1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并建立起单位“1”的概念。】(二)交流互动,理解分数的意义1、巧设纽带,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联系。课件出示:把一个 看作 单位“1” 3 3. 3415让学生回答问题

6、:当把一个月饼看作单位“1”时,那5个月饼怎么表示?3个月饼呢?1个呢?这个呢?学生回答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前面3个都用整数表示,最后一个却要用分数表示呢?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小结:满单位“1”时,用整数表示,不满单位“1”时用分数表示。课件出示:把 看作 单位“1”.1. 344让学生回答: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4个长方形呢?一个呢?这个呢?回答后再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最后这个还用来表示,用不行吗?【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领下,一步步把散碎的知识串联起来。沟通了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的发展中去感知分数的意义。并为后来继续研究分数做了铺垫。】课件再出示两道题

7、,让学生把答案悄悄的写在练习本上,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能很快写出答案。但是,把8个苹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是旧知到新知的过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新知。2、比较与分析,感悟分数的意义。课件出示:把 看作 单位“1” 3. 3415把 看作 单位“1”.14.(1 )1米.3把 看作单位 “1”.(1 )( 2 ).(1 )34把一个 看作 单位“1”.33434语言激励:学数学,光这样写一写、说一说还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重要的是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仔细观察这四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发现这4道题中

8、的最后一幅图都是用来表示的时候,又一次抛出问题,引发思考:单位“1”都不相同,怎么都能用来表示呢?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是不是与单位“1”是什么没有关系,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以上,用问题引领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辩”中一步步接近分数的本质。】3、创造分数,概括分数的意义。出示12根小棒,指名到讲台上找出12根小棒的,其余学生认真观察,做出评价。然后,老师再拿走一份,找到,再拿走一份,找到,全放会,得到(1)。接着启发学生:张同学把12根小棒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我们就找到了分母是4的分数。如果我把它平均分两份,你能找到哪些分数呢?()如果让你分,还能

9、找到更多的分数吗?拿出你们的小棒,动手分一分,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分数最多,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在交流展示中完成这样的板书:3份 6份 12份 【让学生在看、听、做中,真正的感悟分数的意义。】接着引领学生回头看:同学们,我们把12根小棒看作单位“1”,找到了这么多的分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些分数是怎么找到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学生对感性材料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抽象分数的形成过程已经展现在学

10、生眼前。】接着随手写两个分数(),让学生说说分数的意义,予以巩固。4、观察比较,教学分数单位。让学生观察分子是“1”的分数的特点,并告诉他们这些分数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在师生的对答游戏中完成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三)自读教材,质疑问难教材是人们智慧的结晶,阅读教材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会在重点知识讲完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把没有讲到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交流。从而完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看书,不难理解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发展史。根据学生的反馈把课题补充完整。(四)回顾课堂,进行总结【课堂接近尾声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方面

11、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巩固内化,提高能力第一关: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涂色的部分。此环节,我围绕教学目标,从分数的本质出发,设计了以下有层次的练习题:第二关:读出下面的分数,说说他们的具体含义。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 。长江干流约 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三关:猜猜一共有几根? 既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又力求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七、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1、C12、D13、C14、C15、B16、C17、A18、D19、B20、BD白营建造固定资产期间处置工程物资取得净收益平均分 答案 C单位“1” 若干份

12、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8() 一定量的羊水、转移的癌细胞、骨折时的脂肪颗粒或其他带负电的异物颗粒进入血液,均可通过表面接触形式激活凝血因子,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一个整体 4份 C出租办公楼应于租赁期开始日按其原价3 000万元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2份 3份 24DIC晚期时高度纤溶亢进使D-二聚体含量降低的原因是 6份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9小题至第l0小题。12份 7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是1诊断是什么?此病人发生了哪些病理过程?有何根据?分数单位本节课的板书,一方面力求简洁,另一方面,展现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贷:存货跌价准备15【结束语:这是一节概念课,在教学中,我调整了教材内容的顺序,这样做,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保证重、难点知识在课堂的黄金时间得以突出和突破。同时,也便于根据课堂的进程对所教内容进行取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