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举例浅谈直觉思维现状及对策 摘要 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五个公理就是基于直觉。可见直觉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如何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呢?在某程度上,我们仍然做得不够。在做题过程中仍凭直觉去下结论的现象,在七年级学生中尤为普遍。因此,如何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克服不良影响,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关键词: 直觉思维 现状 对策 提高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直觉思维很常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直觉思维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谈谈我遇到的一些情况和处理方法,望同行们多多指点,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 、只有大胆猜想,没有小心验证的习惯。很多数学问题学生往往只凭视觉就能得出正确答案,而教师往往也忽视了学生的思
2、考过程。由于答案对了,忘了去追问什么;亦可能是因为答对了,以为他们都明白了。 例1.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你熟悉的平面图形(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P.29) 例2.小明和小丽只有一张电影票。小明说:“我们转下面的转盘,只要转到红色区域电影票就归你,否则就归我。”小丽不愿意,你认为为什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P.229) 例3.(2008年青岛中考试题)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1个 2个 3个 4个 以上例题很常见,学生一看便可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如果认为学生都得到正确答案,以为学生真正明白了,不去调查学生怎样想的,不去调查学生是怎样论证的。这样学生就无法养成比较严密的思考习惯。例4.下列图形
3、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P.154) 学生容易得出错误的答案,DEKJ.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已经养成了只凭直觉得出结论的习惯,有很多学生根本没有“验证”这个概念。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应深入调查学生是怎么想的,要强调对观察得到的结论,要借助学习工具和经验去验证。 如例2,我们应问一问他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运用了什么方法去验证你们的猜想。(可以是运用量角器去量一量红色区域圆心角的大小,或反向延长红色区域的圆心角的一边,可以发现圆心角的一边小于180度,从而得出它的面积小于其他两种颜色的面积之和。) 如例3,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去折一折来验证。 如例4
4、,应引导学生先猜哪些是平行的,然后运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用推三角形的方法加以验证。 例5.(06 鄂尔多斯)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在这个问题中,一些同学认为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一次我和一位同学共同探索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于是我让他先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告诉他:“如果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不妨把对称轴画出来。”他很快就画了出来,我让他再思考一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但他仍然坚持认为是轴对称图形(这就是“只凭视觉去下结论,没有运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通过动手折一折来验证”的一个例子)
5、。最后,我要求他动手沿着他画的对称轴折一折,看一看是否重合。他经过反复尝试才发现无论怎样折亦无法重合。没想到原来认为会重合的点跑到其他地方了,这才恍然大悟。通过提问发现,其他同学虽然对轴对称图形定义基本理解,也有把平行四边形沿对称轴“折了折”,但不过只是停留在脑海中,这虽然有验证过程 ,但只是形式上的验证,没有达到“小心”的程度。因此,教师不要认为答案对了乐了,而忘记问为什么。既要培养学生要有验证的习惯,还要有小心验证的习惯 ,确保验证不要流于在形式上。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只停留在视觉上,不会利用数学结论作出推理论证。例6.如图是一个四边形,在各边任意取一点,顺次连接它们,想一想你得到的图形的
6、周长与原四边形的周长哪个大?为什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P.142) 这个题目,学生看一下就得出了结论:新的四边形周长小于原来的四边形的周长。当你问为什么时,就有不同答案。第一种:是看出来的。(我问他在答题时,是不是这样写“解:得到的四边形周长比原来的四边形的周长小。理由是看出来的.”当时大家都笑了觉得这样答没有讲清楚“为什么”。)第二种:新的在内部,所以小。(这类学生错因就在于他运用自己的“结论”去回答问题,运用不是数学的“依据”作为依据去推理。如第一种情况很相似。)第三种:是通过直尺测量并计算,然后得出结论。(这时,教师应指出这还有一点道理,但不符合我们教材的要求。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已有结论
7、“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推理论证。同时应指出运用直尺测量是验证,而不是说理。同时,你这样测量只能量出有限个四边形的情况,而新的四边形是无限的。)由于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这类问题,对这类说理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应引导同学们去联想,哪些数学结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的观点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三、受直觉思维的影响,把验证当成已知,或混淆了“验证”与“证明”两个概念。例7.找出图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P.159)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容易观察到:OAOC,ODOB等。然后,运用三角尺验证得到“猜想是正确的”这一判断。这种习题的出现,给以后几何证
8、明题的证明带来了一些困惑。A.结构化问题B.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例8.如图AB=AC,BD=CE.(1)因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支付现金680万元;C针对资料2EC凝血和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D 求证:ADB=AEC BA 错解: 证明:在ABD和ACE中 AB=AC,BD=CE,AD=AE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500 ABDACE ADE=AED 答案 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多聚体的产物,DIC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错因就是学生认为AD=AE.你问他理由是什么,他就会说:“这是事实啊!同时我也用刻度尺去度量了是相等的。”说得好像是证据确凿似的。8() 一定量的羊水、转移的癌细胞、骨折时的脂肪颗粒或
9、其他带负电的异物颗粒进入血液,均可通过表面接触形式激活凝血因子,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出现这种错因主要是对“证明”没有理解透彻,教师应再补一补“什么叫证明”这一内容,让学生了解“证明”的含义,指出不能把验证得到的结论作为推理论证的依据。 四、注意培养直角思维,使学生直角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敏锐的观察能力,能迅速找到解题思路。题解 在DIC晚期,因凝血物质消耗性减少和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使纤溶系统活性大于凝血系统活性,表现为出血。 例9.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于A,BDAC于D.AD 求证: B C(1)不正确,股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通过资本公积转回。更正分录如下:
10、观察图形,学生容易发现图形中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迅速走到解题思路。 同时,不要让直觉思维只停留在“图形”上,还应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式”上也具有这种能力,培养学生由部分联想到它的全部,初步具有“窥一斑知全豹”的能力。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例10.已知求a+b的值 经验丰富的同学容易联想到 ,要能产生这样的联想,就必须对完全平方公式了如指掌。 正如徐利治教授所说的:数学的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扎实的基础是直觉的源泉,直觉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取决于坚实的基础。 作为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重视基础的观念,注意知识和经验积累,善于联想,善于利用直觉思维,使自己的直觉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发展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