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就英法联军汇编.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256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4.就英法联军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4.就英法联军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4.就英法联军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4.就英法联军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4.就英法联军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4.就英法联军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4.就英法联军汇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D微循环障碍B血小板大量减少 E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作用调整分录:题解 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纤维蛋白单体,而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FDP,纤维蛋白单体和FDP中的X片段可与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晚期降解产物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副凝试验利用鱼精蛋白使上述可溶性复合物中的纤维蛋白单体和FDP中与X片段解离,然后纤维蛋白单体又各自聚合成肉眼可见的凝胶状物析出,这种不经凝血酶的作用而引起的凝集反应称副凝反应。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该事项不应做为调整事项。A作为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贷:存货跌价准备15其他综合收益=600(1-25%)=450(万元)。系统设

2、计的方法:主要还是自顶向下结构化的设计方法,但是在局部环节上,或是针对某些较小的系统,可采用原型方法、面向对象方法。2、答案如下:学 科语文课 题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深刻内涵。过程方法整体把握文章,体味遇过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情感态度体味雨果的高尚人格。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教学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对英法联军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关键语句的理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引入 (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

3、段)这部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教师简介圆明园的有关情况)如今只留下断瓦残垣(投放圆明园的图片)。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但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例外,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1.。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及简介。学生了解并

4、记住雨果的有关文学知识。2多媒体投放文中涉及到的巴黎圣母院、希拉巴特农神殿、罗马大角斗场、维多利亚女王等有关历史资料,学生简单了解,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自己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明确: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与讽刺。四、细读本文,感受雨果伟大胸怀 1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点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思考、探究以下问题(逐一投放):学生观看影片片段,看多媒体课件,记忆有关雨果的文学常识。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文中出现的文化遗产。学生听读,感知课文。学生勾画相关语句。通过形象的影视资料,吸引学生,把学生带进那段屈

5、辱的岁月,简介历史,让学生了解背景,有利于学习本文。掌握文学常识,了解文中出现的世界著名文化遗产,扫除文中的名词障碍,对理解文章大有裨益。勾画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圆明园的赞誉之情。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 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语句的。 明确:总评:“世界奇迹”;分述:1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2具体讲园中之物;3耗费了巨大劳力;4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语言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供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

6、剪影”。 (2)这段文字中包含进而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名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的热爱。 齐读这一部分,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宏伟瑰丽,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就是这样一个“语言无法形容的建筑”,“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却被毁于一旦。雨果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学生找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齐读。思考、探究一下问题(逐一投放):(1) 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法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是使人看清楚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2) 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

7、情?请你概括举出。 明确: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有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3) 对这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做着持什么态度?明确: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4) 雨果通过甚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支持原证实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这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怒之下,用反语活画出抢到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略行径。如“漂亮”“丰功违绩”“收获巨大

8、”“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粉刺意味。最后将对自己队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又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学生齐读这一部分,体味作者思想感情。3雨果不帮着自己国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人类的立场。(这里可以说,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他是一个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的人。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分析文中饱含的思想感情。齐读,感受圆明园的宏伟壮丽。学生模仿侵略者的语气齐读,思考。通过朗读,让学生对已去的奇迹有一个轮廓式的印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在勾画与朗读中体会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与厌恶

9、,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可见一斑。体会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习语言运用能力。感受雨果的正义立场和其博大的胸襟。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五、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对媒体显示(逐句显示)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属于人类的。(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至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不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5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

10、我们眼中是野蛮人。直觉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句:替换法是揣摩语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学生独立品味以下几句明确:第2句,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富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第三句,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园陵,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遇过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之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

11、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一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义正词严,判断力强。第4句,雨果以全人类的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莱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第5句,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抢到政府跌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学生齐读这些句子,深层体味句子的丰富意蕴。六、拓展延伸多媒体投放,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至两个问题思考,并与同学交流。1 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失去圆明园

12、,我们教训惨痛,对于身边的文化遗产,我该拿出那些保护?3 文化与艺术有国界吗?4 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七、课堂小结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政府腐败,致使国力衰退,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揣摩相关语句,分析,思考,品味。学生选择问题思考,小组交流。通过让学生感受相关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体味,先领着走,然后让学生自己走,只有这样训练,才会形成能力,在多次的摸

13、索与锻炼中,学生才会解决相关的问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放性。作业设计中国是被侵略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地,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是在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受。板书设计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抗议侵略者-讽刺、谴责教学反思相关链接一、作者简介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

14、“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上任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0年法国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学所有领域

15、,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坠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

16、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二、圆明园简介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

17、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和海宁安澜园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

18、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三、火烧圆明园经过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19、。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

20、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21、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

22、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

23、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四、流落在外的圆明园文物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烧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依然是一道历史谜题。 圆明园研究专家王

24、道成根据档案研究发现,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曾留有“陈设清册”,详实地记载了勤政殿(现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各种摆设,精确到了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但圆明园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毁于战火,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拥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国内则有专家估计,流散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文物大约是这个数字的10倍!圆明园文物无疑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曾介绍: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其中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法等欧洲国家最多,美国、

25、日本也有不少。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当时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 作为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300年前修建的圆明园已然走过了太多的沧桑。它的屈辱经历,其实就是中国不堪回首的历史缩影。西方列强的入侵,撕开了圆明园的伤口。300年后,当我们试图寻找和抚摸这些伤口的时候,发现距离其真正的愈合仍遥遥无期。流失海外的无数中国国宝,至今仍只能在异国的土地上对历史低吟浅唱。和从圆明园被掠走的文物一样,在异国他乡看到源于中国的珍品,很容易在感触历史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凉。 1905年,康有为在法国博物馆见玉玺、玉印、玉瓶等圆明园流失文物

26、,不由在法兰西游记中伤心写道:中国积年积世之精华,一旦流出,可痛甚哉!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全是圆明园珍宝 法国枫丹白露宫位于塞纳河左岸,距首都巴黎仅60公里。枫丹白露意为“蓝色美泉”,因有一股八角形小泉而得名。该地泉水清澈碧透。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在泉边修建了这座宏伟、供打猎时休息用的城堡。 这座著名的王宫中,设有一个中国馆,馆门前有俩石狮,馆中收藏文物一千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掠夺去的。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后,法国“中国远征军司令”孟托邦将军曾将一串清朝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但王后并不为此高兴,因为她早已风闻这些“远征”中

27、国的军官们个个口袋装满了金银珠宝,于是孟托邦决定另送给她三车掠夺而来的礼品(总共计有七车)。欧也妮王后正是以此为基础,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中国馆。 在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佛塔,高约2米,与故宫内现存的佛塔基本相似。这座塔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世所罕见。据史料记载,圆明园长春园含经堂梵香楼有两座金佛塔,其中一座与故宫慧曜楼佛堂内的金塔相仿。 该金塔顶部为日、月、伞和三宝,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镶嵌巨大的绿宝石。中间的半圆体有一佛龛,佛龛中为释迦牟尼像,形态自然、制造艺术精湛。下部须弥座有金刚承托塔体的造型,是藏传佛教佛塔的典型样式。 金塔左右放置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

28、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同样形制,似为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 金塔前有一对鎏金编钟和一只景泰蓝麒麟。鎏金编钟是圆明园安佑宫的一套十六枚编钟中的两枚,可惜其余十四枚不知散失何处。景泰蓝麒麟躯体浑圆,栩栩如生,长长的双耳,短短的四肢,形态可爱,受到欧也妮王后的青睐,她原来的王宫房室中就曾摆放过这只麒麟。 三幅巨大的乾隆年间“缂丝”制品占据了整个天花板空间。三幅图案看似相同,但有细微差异,同为藏传佛教内容,即三世佛和他们的弟子十八罗汉及四大金刚。从内容上看,这三幅巨作应是圆明园较大的佛堂或寺庙之物。 该馆天花板上挂着一只巨大的景泰蓝吊灯,下方是一只巨大的兽足兽纽景泰蓝方盒。

29、据分析这应是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内放置冰块和水果用的器物。馆内橱柜间置放着巨大的景泰蓝五供,中间是香炉,两边对称摆放的是烛台和花瓶。国内现存这样大的景泰蓝已很少见,应是乾隆年间的艺术珍品。五供都有环形图案,颜色有玉蓝、黄绿、翠绿、玛瑙红和明黄色等。 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则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莲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蓝熏炉(宫熏)、尊、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除成对大象牙、成对大犀角外,尚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雕漆等工艺品。宫廷肩舆(辇)一抬。据说,此肩舆被劫运法国后,欧也妮王后曾乘坐过。 巴黎东

30、方博物院藏圆明园玉印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说,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二月三十日,饭后去参观巴黎东方博物院。他发现在中国展室中“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法国军事博物馆藏乾隆盔甲 法国军事博物馆建于1671年,由法王路易十四兴建,是欧洲最大的军事博物馆,原本是赡养残疾军人的国家福利机构,近代变为军事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基本有4个展馆,步兵轻兵器发展史馆,重兵器馆,“二战”馆及拿破仑墓,时间跨度为1540年到1945年。 现在法国军事博物馆内展出有欧也妮王后送给拿破仑三世的清朝皇帝御用军刀、盔甲等,应为圆明园遗物。

31、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康熙玉如意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康熙玉如意”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康熙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长近半米,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这是臣子吴敬进献之物,表达了他希望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祈愿,更主要是对皇帝的歌功颂德,下部的铭文写道:“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 早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如意就已经成为帝王将相手中的喜爱之物了。古人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坚润比喻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双重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如意造型的变化和发展在清代达到最高水平

32、,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更加注重材质、工艺及纹饰。清代如意的形制十分丰富,单柄首就有葵瓣、云头、莲花、灵芝等不同样式。历次拍卖会上的拍卖价格非常惊人,玉如意动辄以百万论身价。不说皇家御用如意,就连普通如意端头如同灵芝草形状,图案呈心形或云形带长把的,按玉料成色分,价格都在数十万之间。 英国所藏圆明园文物 当过光绪皇帝英语教师的张德彝(1847-1918),曾任清朝驻英、意、比等国公使。1866年,他作为中国第一位赴欧旅游团成员出国游历,回国后写了日记体游记航海述奇一书。他在书中写道:同治五年(1866年)四月初四的早晨,一位姓突的朋友来拜会他,约他出去游玩。他们坐车走了十多里路,来到一

33、个地方,室内非常宽阔洁净,看见货架“上下罗列者,皆中国圆明园失去之物,置此赁卖。”有“龙袍、貂褂、朝珠、太后朝珠、珠翠、玉石、古玩、诸般画轴、神像、金鸡。其中天马、银鼠等衣,皆御用之物”。 法国巴黎图书馆藏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圆明园四十景”包括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等。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原是根据乾隆皇帝旨意,由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于乾隆九年(1744年)绘制而成,前后历时十一年。 40幅分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四十景对题诗,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其上盖有“圆明园宝”

34、等99颗图章。全图原安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人称殿本彩图。 1860年,圆明园罹难,被认为唯一能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歌绘画珍品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被法国军官杜潘上校掠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成立了战利品挑选委员会,以便挑选最漂亮的礼物晋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三世皇帝。杜潘是这个委员会的法方代表,他“先为自己挑了一份”,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就成了他的私人财产。 回到法国,1862年2月底到3月初,杜潘把自己的收藏品进行了四场拍卖,当时的箴言报上做了报道。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在拍品目录上编为329号,配有法兰西学院汉学教授的说明,保留底价被定为3万法郎,但拍卖上叫价没有超过1万法郎的,拍品被收回。 1862年5月2日再次拍卖,仍没有达到预期价格,最终,杜潘以4000法郎将这个稀世珍宝卖给了一个巴黎书商。此后,法国国家图书馆版画部主任从书商处,以4200法郎买入。这件孤品就这样进入了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2500号,这是版画部当年最昂贵的入藏品。五、电影火烧圆明园,刘晓庆主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