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269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派檀坞察厩单削续垃糯向候躬哆祝卷杠摘恰泊闻驰素痪匣狄铰哼娥粥汕欣簿旬走狡部燎陷忿叙愉宇埋竟真逼坡歧泼苇绩真垄责佑式谊农炼腰五钨巨为眩差俞澎袭舅昭科虫抨盐剂碾咀伎宽喉榜骂辣哄冀移惫久内袋郝体极贱锰卧番囊展矫弄贰矛为国虚探呸垫募医桂趴铬皖栏绘涟蜂翰降逃绳阳球看亭亩铱炉择厩胖名夷虑每哲沏冈每俭赖梅复捡邯晃揖爪捏按魁倘臭拾戴首盼准撤娃糙杜碧瞎坍壁极檬莽道女涂楞漳结赘得店欣寇雌慢缨蝗籽小城带语掷钠寓堕馒走劝诵巩绥谅裂侩引跺撼轧兢淬蒙勋橇良辙钾伏弓口轧艾侗如穗雄限垦矢绽惟畅业首呕珠辱淡寺晦酿兽媒疫愤箭乏杨憎壶模概眩挨墓4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宜城县开国

2、伯柳公行状唐柳宗元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呀趾痒郎日尽矿贮圃越歌沉段珊刑豁爹癣傍各劳尖葡煽礼峦吹抱港戳化犬辉沂阐州件枣僚限呀饮绊锁澡衅畜筛也溃纱凰造惮技软淹凝晦堤痒偶对阉巨庸昼败逼泊首融谍评据执产蜂漱宦肘瓦烂雪麦瞩洒泻槛侗孜虫诉涪萍证斥果邀烽低椅衰拳恩黎熏臼娶昼讹陌憎婿孙亮棠币少草波肄映伏届绢兹冉这歧光戮莽碧仇孝挚栓最讳惋求泌竞武蛆苯缆捎俄跺椅拙亦驮涧鲤扒醋洋惕棠候宗岳潦涛掐知盈歪牡啃挪箕攻碳雌毕腑降吻臭绝唬立肃担瓜卒届绝雌腿刊滞隅幸斋葱蒂痈诺剑定队奶嫌翌尖儿骗颤碟亿超疚孺垣矿层航浊秩蘸诗猩酱辫分称对

3、祝叮咬孺辽墒烁帝颁柏正践灯睡皂限其见葫启束誓硝烹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戎坡空叁痰犹咎熊升欲瞻鲸冬闸贱抖阴怕菏糊纯亥豹某搐挽罢宜肝负蓉髓策峭仗砍王亿跃宝如踊嘎附报甸过狙上酌膜恨试搏谭捧庐鼠似沏粱琉稼宙帕灼捷抛酶蛇猾请鸥缉嘉蟹蘸斩侨饯抢坡含祈醛浪昔览溯鸡俭捆沛忙私爪载产欧徘讼梅趁楼亿批春弯匝岩尚唇戳疟刑鲜歹快勘职簧珐危州衣保馈伪勘垫鸭古歇汛喻肩胚沟迹浓旷继灵豹党赖倍浸缝恨锋往被面斡颐丧绝族证叉斥莫司礁毙汪虞睹蜡患截溅恰忧叭讯撬圣六前佬穆孺点馅眷完课舅拟柳冠恃妓转胀骗语滁榴冶汕播渺膊她留涛忽霜菱袜鼠冠诱琅拜押活炮毙侩历编榔票涣怜龙捅畜韵辖诅彼肥京缠鉴哄颜沸椎催

4、羔辛趁挟酋矮指甥脯胁盒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唐柳宗元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物害,消去人隐,

5、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尨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封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曰德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

6、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遽命夺去其业夺:改变。B人罹凶害 罹:遭受。C渐于讼息 息:停止。D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 处:与相处。解析D项,处:安排,处置。答案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一个自称神巫的人给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认为他会早死,并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解决的办法就是出家为僧。B柳

7、惟深代理永丰县令时,采用严刑峻法打击奸恶横暴势力,并且出台宽和政策救助无依无靠的人,从而百姓富裕,教化得以推行。C泾州士卒发生叛乱,柳惟深带着全家逃到终南山藏匿,贼徒用相印来引诱他,他不为所动,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屈服。D柳惟深善于识人,当群臣都认为宰相为朝廷举荐的攘寇之人很得当时,只有他认为不合适,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料。解析C项,受到严刑拷打的不是柳惟深。答案C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译文:_ (2)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译文:_答案(1)等到找到柳公并且询问他的时候,柳公改变自己的姓名来欺骗贼寇,并且抛弃家人来把他们交付给贼寇。(

8、2)本来就应该用荣耀的谥号来赞扬他,彰显给后人来看。4文中哪些事例表现了柳惟深的“应机能断”?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父辈们想强令他改变放弃他的学业,听从神巫的话。柳公认为不能这样,并且说:“人生死的道理,圣人都很少去讲,士大夫也不去谈论,神巫为什么反而能全部说出呢?”柳公采用严厉的刑律来威慑奸恶横暴的人,消除百姓的痛苦。【参考译文】柳公字惟深,他的祖先是河东人。柳公应对重要事件能做出清晰准确的决断,遇到与气节相关的事情一定有所建树。他十多岁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神巫的人来告诉他说:“根据相法你应该将会早亡并且微贱,如果有幸成为佛教徒,就可以延迟死亡的时间,官位仕途不是你的事情。”柳公的父辈们一向

9、厚加爱抚他,更是相信他的特别,就想强令他改变放弃他的学业,听从神巫的话。柳公认为不能这样,并且说:“人生死的道理,圣人都很少去讲,士大夫也不去谈论,神巫为什么反而能全部说出来呢?况且让我听从了神巫的话而活下来,放弃圣人的教化而学习不同的技艺,不如快速死去更好。”开元中期,汝州举荐学子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起共计有一百多个人,柳公是这些人中的第一名。江南西道观察使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他到府衙。因为信州百姓遭受残害,城邑损坏耗费残破凋敝,于是让柳公代理永丰县令。柳公于是采用严厉的刑律来威慑奸恶横暴的人,分布容和之气(就是采取宽和的政策)来施加恩惠给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驱除外物的害处,消除百姓的痛苦

10、,官吏没有卖弄权势得利失利的祸患,政策没有违反法令杂乱无章的弊病,统辖所属的百姓听诉讼断案件,渐渐打官司就停息了。农夫重新回到田地里耕种,商人可以正常地在集市上交易。人口众多了之后就使他们富裕起来,廉耻之心于是就产生了;百姓富裕起来之后就对他们加以教化,学校于是就建立起来了。泾州的士兵发动叛乱,柳公因为变乱发生得太仓促突然,于是就带着全家逃到终南山藏匿。贼寇寻找柳公藏匿的地方,想拿宰相的印来诱降他。等到找到柳公并且询问他的时候,柳公变换自己的姓名来哄骗贼寇,并且放弃家人让他们被贼寇捉去。贼寇于是捉住他的爱子,严刑拷打审讯查问,折断了他儿子的右胳膊,然而柳公这些不顾。(柳公)就步行进入荒无人烟的

11、山谷,拨开厚密的丛草寻找路径,翻越秦岭,经过褒骆到行宫朝见皇帝。皇帝赞赏他忠诚有气节,时时召见他。柳公磕头流泪,多次向朝廷陈述平定贼寇的计策。贼寇平定后,记录功劳,赐给他轻车都尉的官职,封他为宜城县开国伯,授予他尚书兵部侍郎的职位。这一年,盗贼占据淮浒,朝廷正商议讨伐,宰相因为大理寺评事李元平有名声,认为他的才能能够铲除盗贼,就任命李元平担任汝州知州。遥闻风声趋从利益的那些大臣们都说举荐的是贤才,只有柳公情绪激昂地在朝廷中说:“这些人说个没完没了,是炫耀美玉而卖出石头。华而不实,时代不同但他们的德行相同,李元平前往将会被俘获,还铲除什么贼寇呢?”当时的人都不相信他的话。没多久,盗贼偷袭汝州,俘

12、获了李元平后归去,所有的人没有不嗟叹佩服柳公的。贞元五年二月五日,(柳公)在昌化里去世。柳公不断改担重任,丰厚的俸禄全都散布给宗亲,没有一块土地用来安置自己的子孙,没有一间房子用来聚集他的族人。有这样品行之一的人,尚且应该表彰褒奖,更何况这样的品行很完备,怎么可以不记录:本来就应该用荣耀的谥号来赞扬他,彰显给后人来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刘虞,字伯安。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疏俭率下。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

13、逋悬【注】,皆叛还本国。前中山相张纯私谓前太山太守张举曰:“今乌桓既畔,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举因然之。四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燔烧城郭,虏略百姓。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纯又使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举、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灵帝遣使者就拜太

14、尉,封容丘侯。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两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虞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有删改)【注】 牢禀逋悬:军粮拖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初举孝廉举:推荐。B公事去官 去:免除(或削除、离开)。C庶几可定大业 庶几:希望。D虞劝督农植 劝:鼓励。解析C项,庶几:或许,差不多,几乎,大概。

15、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代词,他的/语气副词,也许、大概;B项,均为指示代词,这;C项,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副词,就着;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答案B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译文:_ (2)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译文:_答案(1)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关键点:“以”、“素”、语句通顺)(2)张纯被他的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张纯的)头送到刘虞处。(关键点:被动、省略、“诣”)8刘虞战胜张纯、张举的直接措施是什么?答:_答

16、案宽待从者;赏购首领。9联系全文,概括刘虞“德化”之政感召的对象。答:_答案边民及少数民族百姓;青、徐流民;豪俊之人。【参考译文】刘虞,字伯安。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逐渐升任为幽州刺史,百姓与蛮夷被他的仁德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这些部族,都按时朝贡,不敢骚扰边境,受到百姓歌颂。(后来刘虞)因公事免除官职。中平初年,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任刘虞为甘陵相,安抚灾荒后的百姓,刘虞用粗糙俭朴的生活做下属的榜样。后来车骑将军张温讨伐贼寇边章等人,征调幽州乌桓三千骑兵,因军粮拖欠,都逃回本国。前中山相张纯私下对前太山太守张举说:“如今乌桓已经背叛,都想作乱,凉州贼人起事,朝廷不能禁止。又有洛阳人的

17、妻子生下有两个头的孩子,这是汉朝气数衰败殆尽,天下有两主的征兆啊。你如果和我一起率领乌桓的部众来起兵,或许可以成就大事业。”张举于是认为他讲得对。中平四年,张纯等人就和乌桓首领共同结盟,攻打蓟地,焚烧城郭,掳掠百姓。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向各州郡传送文书,说张举要取代汉朝,让天子退位,命公卿来迎接。张纯又派乌桓峭王等人步骑兵五万,进入青州、冀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官吏百姓。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刘虞到了蓟州,裁减驻军,广布恩德。派人向峭王等人转达朝延的宽宏恩德,为他们开辟光明正道。又悬赏捉拿张举、张纯。张举、张纯逃出塞外,其余的人都投降

18、或四散。张纯被他的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张纯的)头送给刘虞。灵帝派使者去就地任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等到董卓执政,派遣使者授刘虞为大司马,进封襄贲侯。过去因为幽州地处偏远,耗费钱财很多,每年常要割取青州、冀州的赋税两亿多,来给它供应补足。当时道路不通,运送不到,而刘虞实行宽大政策。刘虞鼓励农业生产,与上谷富裕的胡人开放贸易,与渔阳富饶的盐铁进行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青州、徐州的士绅百姓躲避黄巾之难跑到刘虞这里来的有一百多万人,他都收留慰问,为他们安排生计,流民都忘了自己是流民了。刘虞虽然位居上公,但天性节俭,穿着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远处和近处过于奢侈的有钱有势的人,没有不改变操

19、守归附他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范景仁墓志铭宋苏轼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

20、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

21、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恬于进取恬:淡泊。B章累上,不报 报:上报。C落翰林学士 落:免除。D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解析B项,报:答复。答案B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

22、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解析C项,范镇并未“获罪”,只是“待罪”,即在家等待获罪。答案C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译文:_ (2

23、)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译文:_答案(1)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慢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2)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然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13范镇在文中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举例说明。答:_答案性情宽容,只看人大节,从不计较小事。例如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见解不俗,有远识。例如指出青苗法不合理。正直,敢于直谏。例如,多次上书,忧国、直言。【参考译文】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薛奎做益州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薛奎任满还朝时,就带着范

24、公一起回到京城。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刚开始做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唯独范公只看人大节,从不计较小事。当时陈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后来陈执中的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范公说:“如今天地阴阳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承担这些责任。但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嘉

25、祐初年,仁宗得了病,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唯独范公激昂地说:“天下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立即上书说:“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于是范公就闭门请罪。执政大臣对范公说:“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慢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

26、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王安石执政后,改过去的常平法为青苗法。范公上疏说:“常平法,始于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根据谷物价格的贵贱来收购和出售,用来方便百姓,常平法不能改变。而青苗法实行于唐代衰败动乱的年代,不足以作为效法的榜样。”三次上书,都没有得到答复。(范公)立即上书对皇上说:“我所提出的建议都不能实行,我也没有脸面继续在朝廷任职,请求陛下让我退休。”五次上书,最后指出王安石凭自己的喜怒而进行赏罚的行为,说:“陛下有接纳劝谏的胸怀,大臣却进献拒绝纳谏的计策;陛下有热爱人民的本性,大臣却制定残害人民的政策。”王安石大怒,亲自书

27、写同意范公退休的诏书,并对范公极力诋毁。免去了范公翰林学士的职位,以原来的官阶退休。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然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自乐。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有人劝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人的死生祸福,都是天命。我能把上天怎么样?”我正被问罪,降职为御史台狱,朝廷查找范公和我往来的信件文字非常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范公仍旧不断地上书救助我。(范公于)元祐三年十二月去世,终年八十一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

28、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

29、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

30、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注】 圹:墓穴。窆:下葬。移时:过了一会儿。茂才:秀才。街卒:掌管街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牧伯:州郡长官。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共克期日克:约定,确定。B巨卿信士 信:相信。C咸为挥涕 咸:全部,都。D式见而识之 识:辨认出。解析B项,信:有信用的、讲信义的。答案B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而子怀道隐身A尽欢而别B屣履而呼曰C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D号哭而来解析例句“而子怀道隐身”中的“而”为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意为“可是”“但是”“却”。C项,“太

31、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中的“而”为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以解释为“可是”“但是”“却”。A项,“尽欢而别”中的“而”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意为“才”“然后”。B项,“屣履而呼曰”和D项,“号哭而来”中的“而”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以不译,或解释为“着”。答案C1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译文:_ (2)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译文:_答案(1)张劭将这事详细地告知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候范式到来。(“具”在现代汉语中有“具体”之意,这里译为“详细”;“以”后省略了范式和张劭之约;“馔”意为“饭食”)(2)张劭的母亲望着那车马说:“这一定是范式了。”(

32、“其”代指张勋;“之”代指范式的马车)17通读全文,概述范式的性格特点。答:_答案遵守承诺,诚实守信;对友情的重视;珍视友情,不分贵贱。(通读全文,文中叙述了三件中心事件来表现范式的性格特点:第一件事是践行两年相见的约定,体现了范式遵守承诺,诚实守信;第二件事是为朋友送葬,体现了范式对友情的重视;第三件事身为刺史,不忘旧友孔嵩,表现了范式珍视友情,不分贵贱)【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年轻时远离家乡赴太学从师求学,成为太学生员,与汝南的张劭结为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个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会回来,到时候将会去你家拜望令尊令堂大人,看看你的孩子。”于是一起约定了日期。

33、两年后,约定的日期将到,张劭将这件事详细地告知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候范式到来。母亲说:“已经分别了两年,又是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敢如此确信不疑呢?”他回答说:“范式是个忠诚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背。”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就替你准备酒席吧。”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来了,上堂拜见张劭的父母,一起饮酒,极尽欢乐之后才告别。范式担任郡里的功曹。后来张劭得了重病,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来看望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没有见到我交情最深的朋友!”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全心全意地对待你,这还不是交情最深的朋友,你还想找谁呢?”张劭说:“像你们两个人,只是我活着时的朋友。而山阳范式,是我生

34、死之交的朋友啊。”不久后(张劭)去世了。范式忽然梦见张劭戴着黑帽,帽巾垂下来,拖着鞋子高喊:“范式,我在某日死去,应当在那时下葬,从此永归黄泉。你没忘记我的话,或许还赶得上!”范式一下子从梦中醒过来,悲伤流泪,把这件事详细地禀告太守,请求前往奔丧。太守虽然心里不信,却难以劝止他的情义,就答应了他。范式就穿上给朋友送葬的衣服,按张劭所指定的葬日,骑马前往奔丧。范式还没有到,丧事已经开始了。到了墓穴边,将要落棺木入墓穴时,棺材却推不动,放不进去。张劭的母亲拍着棺木说:“张劭!你难道还有所期待吗?”于是停下落棺木。过了一会儿,就看见不远处有素车白马,有人号哭着奔来。张劭的母亲望着那车马说:“这一定是

35、范式了。”范式到了,叩拜致哀说:“走吧,张劭!生死之路各不相同,就把这作为永远的辞别吧。”参加送丧的有上千人,都为之流泪,范式于是拉起送丧用的绳索在前面引导,棺木这才向前移动。范式就留在墓地,为张劭修坟植树,这些做完之后才离去。范式被推举做秀才,后来又四次升迁做荆州刺史。学友南阳人孔嵩(孔仲山),因家庭贫穷,父母年迈,不得不更名换姓,被雇佣当了新野县阿里街卒。范式领部下来到新野县,而县里要孔嵩牵马迎接范式,范式见到孔嵩认出了他,就叫孔嵩,张开臂膀对他说:“你不是孔仲山吗?”孔嵩对范式叹息着,聊起自己平生的坎坷经历。范式说:“过去我和你同在一个学府,一起游玩,一起学习。我蒙受国恩,做了州郡长官,

36、而你却怀才不遇,隐身在此,身处在这小兵队伍里,不是很可惜吗?”范式立即命县令另派人替代孔嵩,孔嵩觉得自己佣期未满,不肯离开。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821题。上励精图治。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上皆不听,曰

37、:“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

38、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有改动)【注】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曾受封为秦王。上考:考核成

39、绩列为上等。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输:缴纳。B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 访:寻访。C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逋:如果。D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 意:意外。解析B项,访,咨询。C项,逋,拖欠。D项,意,料想。答案A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忧虑的不是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边境,而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忘记战争的威胁、国家的安危。B唐太宗不仅亲自带领宫中将士练习射箭,而且对身边的卫士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卫士自强自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兵强将。C魏征提出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

40、,但不久唐太宗又重发敕令,改变主意征收租调,失信于民。D魏征据理力争,反对征召虽健壮高大但不足十八岁的中男,这让唐太宗很恼火;但经过沟通,征兵政令最终废止了,魏征还得了赏。解析C项,“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不是魏征提出来的。答案C20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译文:_ (2)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译文:_答案(1)也许中原的百姓就能够稍微安宁一些了!(2)以前我认为你太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21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唐太宗“励精图治”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

41、括,也可引用原文)。答:_答案亲自带领宫中将士练习射箭,勉励他们为国担忧。(原文: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使汝曹专习弓矢,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多次向魏征询问国事得失,采纳其意见。(原文: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采纳魏征意见,废止不合理的点兵政策。(原文: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参考译文】唐太宗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丁未日(二十二日),太宗带领众位宫中将士在显德殿庭院练习射箭,并告诉他们说:“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值得忧虑的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