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必修二遗传与变异学案101201汇编.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304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必修二遗传与变异学案101201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必修二遗传与变异学案101201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必修二遗传与变异学案101201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必修二遗传与变异学案101201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必修二遗传与变异学案101201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必修二遗传与变异学案101201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必修二遗传与变异学案101201汇编.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发现:应用了 法。实验现象高茎与矮茎豌豆杂交,(杂交的操作方法: )F1全为 ;F1 ,F2 。图解PF1F2分析现象F1为什么没有矮茎? F2高茎与矮茎比为何为 ?解释现象的图解PF1配子F2提出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显性遗传因子决定 ,隐性遗传因子决定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 存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 演绎推理如果进行测交,则预期结果是:子代出现 。 图解P配子Ft实验验证实施测交,其实验结果是: ;与预期结果 。 得出结论假设 总结升华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存

2、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出后代。 观察对象:一对 ,豌豆的高茎与矮茎。2、相关概念:(1)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相对性状:同种生物 性状的 表现类型。(2)杂交:基因型 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 自交:同一个体或基因型 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 测交:将 与 进行杂交。(3)显性性状: 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隐性性状: 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性状分离; 后代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4) 型: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 _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是 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5)纯合子:两个基因型

3、的 结合而成的个体。杂合子:两个基因型 的 结合而成的个体。(6)等位基因:位于 的 位置上,控制着 的基因。_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_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具有一定的 ,生物体在进行 形成 时, 基因会随着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应用:(1)育种:杂合子连续自交育纯。(2)遗传概率计算:如预测遗传病的发病率。(3)判断显隐性:(用一对亲本的后代表现型判断)杂交法(按定义判断):亲本有 种性状,子代出现 种性状。 要求:样本数量足够大。自交法(按有无性状分离判断):亲本自交,子代

4、出现 种或不同于亲本的性状。(4)判断纯杂合:测交法: 一年生植物测交后将不能保留纯合子,动物可以。自交法: 植物可用连续自交来育纯,动物一般不行。 花粉鉴定法:(5)特例分析:环境影响致死现象受性别影响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研究过程:假说-演绎法 观察对象: 对相对性状,分别是豌豆子叶颜色的 与 ,种子形状的 与 。实验现象及分析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F1F2实计数:315 101 108 32比例:解释的图解PF1 配子提出假说若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则发现F2中黄:绿为 ,圆:皱为 ,遵循了 定律。若黄、绿色由Y、y控制,圆、皱粒由R、r控制,则F1基因型为 。F1形成配子时雌雄

5、配子各有 种,分别为 ,比例为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 种结合方式,基因组合形式有 种,所以性状表现为 种,比例为 。 演绎推理核心假说是F1形成 配子;如果进行测交则预期结果是: 图解P 配子Ft基因型 表现型 比 例实验验证实施测交,其实验结果是:黄圆52:黄皱49:绿圆51:绿皱521:1:1:1与预期结果 。 结论由于实验结果与 相符,所以假设 。总结升华自由组合定律:在 形成配子时, 上的 表现为自由组合。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是严格的 植物(闭花受粉);具有稳定而有显著差异的 。(2)实验分析方法:数理 分析。(3)科学思维方式:先从 对相对性状入手,再

6、对 对或多对性状进行研究。即从简单到复杂。(4)应用了 法。3、解题技巧:(1)正推(由亲代表现型、基因型推子代表现型、基因型)棋盘法:分枝法:胜券在握P103分解相乘法:例多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规律):相对性状的对数F1配子F2表现型F2基因型种类结合方式种类分离比种类比例1对2对3对N对(2)反推(由子代表现型、基因型推亲代表现型、基因型):胜券在握P102 4、判断是否符合孟德尔定律: 杂合子自交 的性状分离比表明符合分离定律; 的性状分离比表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 的性状分离比表明符合分离定律; 的性状分离比表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5、两大遗传定律的适

7、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核遗传。 前提条件:(1)F1产生的不同基因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2)F1自交产生的所有受精卵均能发育成个体。 (3)F1体内等位基因中的每个基因在F2中的表达机会相等。 (4)子代个体数量足够大。6、特例分析: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如9:3:3:1和1:1:1:1的变式,参见胜券在握P102)多基因决定某一性状;多基因控制着同一代谢途径中的多种酶;一对基因影响另一对基因的表达。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一、基因的染色体学说1、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1)在减数分裂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和非同源染色体的 现象。(2) 和 融合成 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3)意义:

8、 和 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2、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比较: 基因染色体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性和 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中 基因 存在;一个来自 方,一个来自 方; 染色体 存在;一条来自 方,一条来自 方;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 ;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 ;形成配子过程中的行为 分离; 自由组合; 分离; 自由组合;推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关系,因此,基因是由 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 。3、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用荧光标记的方法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且呈 排列

9、。减减减数分裂A( )( )( )( )( )( )( )二、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基因型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基因型 。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 种类型的精子;一个卵原细胞产生 种类型的卵细胞。 一个AaBbCc个体能产生 种类型的精子, 种类型的卵细胞。三、性别决定1、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 型: ; 型: ;2、正常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 正常人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正常人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 。3、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含 对同源染色体。四、果蝇实验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1、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体型小、容易饲养、培养周期 ;

10、 繁殖 、后代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染色体 、数目 、易观察。2、控制果蝇眼色基因位置:位于 染色体上,Y染色体 上。3、果蝇眼色实验图解: 摩尔根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其余全为野生型红眼果蝇。如何用眼色区分后代雌雄?五、伴性遗传1、特点: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画出X、Y染色体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正反交结果可能不同:在 中,性状表现会所有不同。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是由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的。 染色体上不含此基因。女性男性基因型表现型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3、类型与特点:类型实例特点识别伴 染色体 性遗传色盲、血友病男性患者 于女性; 代 遗传。女患者的 、 一定患病。伴 染色

11、体 性遗传抗VD性佝偻病女性患者 于男性; 代 遗传。男患者的 、 一定患病。伴 染色体遗传毛耳症只有 患者; 代 遗传。男患者后代 均患病, 均正常。4、应用:性别早期识别问题胜P122/6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一、 是遗传物质分析 标记噬菌体外壳 标记噬菌体DN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研究的问题肺炎双球菌如何使人患肺炎?实验过程分别注入小鼠体内无毒 型活菌有毒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 型菌加热杀死的 型菌小鼠 ;分离出 型菌小鼠 ;分离出 型菌小鼠 ;无菌小鼠 ;分离出 型菌实验推测S型菌中存在某种 使R型菌 为S型菌。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研究的问题转化因子是DNA

12、、蛋白质,还是其他物质?实验过程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蛋白质S型活菌 脂质 型菌实验结论 “转化因子”是 , 是遗传物质。多糖DNA+DNA酶 型菌 型菌 型菌 型菌质疑艾弗里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纯度不够,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因此此实验结论值得怀疑。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研究的问题遗传物质到底是DNA还是蛋白质?实验过程(外壳是 , 核心是 )T2噬菌体实验结论 是遗传物质。分别侵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 ; 沉淀物放射性 ;在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 检测到35S。上清液中是 ;噬菌体的外壳 。分析沉淀物中是 ;噬菌体的 进入细菌内并指导 。上清液放射性 ; 沉淀物放射性 ;在新形成的子

13、代噬菌体中 检测到32P。1、相关实验分析:烟草花叶病毒(TMV)实验研究的问题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实验过程分别侵染烟草蛋白质TMV病毒 TMV蛋白质+HRV的RNA烟草 ,发现 病毒。实验结论 也是遗传物质。RNA+RNA酶注:HRV车前病毒;TMV和HRV都属RNA病毒。TMV的RNA+HRV的蛋白质烟草 ,发现 病毒。烟草 ,发现 病毒。烟草 ,发现 病毒。烟草 ,发现 病毒。2、归纳: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病毒是 生物,其遗传物质多是 ,少数是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所以二、核酸的分子结构1、DNA的分子结构:ACGT 元素

14、组成:基本单位:化学结构:脱氧核苷酸链空间结构:内侧:碱基以 构成 ,其原则是 。即:外侧: 和磷酸交替连接。 以 键 连接 双链 反向 DNA分子中的 就代表着遗传信息。 小结: 种元素, 种脱氧核苷酸, 个小分子, 条链, 个DNA。2、DNA结构特点: 、 、 。3、DNA分子功能:4、有关DNA中碱基的计算:(1)A/T= ,G/C= ,(A+G)/(T+C)= ,(A+C)/(T+G)= 。(2)A1= 、T1= 、G1= 、C1= 。(3)(A+T)/双链碱基总数 (A1+T1)/单链碱基数。(4)(A1+T1)/( G1+C1) (A2+ T2)/( G2+C2) (A+ T)/

15、( G+C)。(5)(A1+G1)/(T1+C1) (A2+G2)/(T2+C2)= 。5、核酸的类型:类型(中文名称)基本单位碱基种类空间结构判断依据6、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如DNA分子探针。三、DNA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为 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期:3、场所:合成子链:以 为模板,以 为原料,遵循 原则,在 等的作用下,合成与母链 的子链。4、过程:形成子代 :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 :在 的作用下,把双链解开。 此过程中的特点是:5、方式: 实验证据梅赛尔斯特尔实验,见胜P132 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6、复制的分子基础:7、去向:通常真

16、核生物的子代DNA以 为载体,通过 , 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保证了物种遗传信息的 和遗传性状的 ; :在此过程中的 是物种进化中变异的根本来源。;8、意义:四、基因的表达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 。2、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复制3、基因控制性状:通过控制 来实现。参胜P145(1)直接控制:通过控制 的合成来控制性状。(2)间接控制:通过控制 等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4、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图见胜P143 包括 和 两个阶段。 转录是在 中进行的,以DNA双链中的 链为模板,按照 原则,合成 的过程。 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的 中,以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此过

17、程中需要 来 氨基酸。 遗传学上把 上决定 个氨基酸的 个 的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遗传密码)。5、中心法则:遗传学上把 的传递方向用中心法则来表示。图解:练习1、填写下表空格内的碱基或氨基酸(查阅遗传密码表P69)DNA双链TAC信使RNACAU转运RNAUCA氨基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类型 ( ) 可遗传的变异 表现型 = 基因型(内因)+ (外因) 改变 引起 ( ) 二、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NA RNA 蛋白质 谷氨酸 缬氨酸 正常蛋白质 异常蛋白质7() 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凝血酶等可直接损伤血小板,使其聚集并释放血小板内

18、含有的丰富的促凝物质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内主要的促凝物质和主要作用是血小板第3因子:提供催化反应表面,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血小板第4因子:抗肝素作用;血小板第2因子:促进凝血因子I转变成纤维蛋白;-血小板球蛋白(-TG):促进血栓形成。血小板内主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和主要作用是血栓素A2、ADP: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5-羟色胺、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血流减缓(血栓素A2也有此作用)。2、基因突变的影响范围:D白营建造固定资产期间处置工程物资取得净收益 体细胞突变 一般 传递给后代 配子突变 传递给后代贷:资本公积 5007、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子系统、子

19、系统、对话子系统。3、基因突变的类型: C18734万元 自然突变 物理因素: 、 、激光等。 常见方法资料(4)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9小题至第l0小题。 突变 处理时期:A收到政府拨付的房屋补助款应冲减所取得房屋的成本 优点:提高 ,创造新类型。 缺点: 、 ,需大理处理材料后人工选择。3月6日3pm:BP66/40mmHg,少尿。4、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比较:A血液凝固性增高 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本质DNA分子中 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 改变。(显微镜下 ) 过程中,控制 性状的基因重新

20、组合。(显微镜下 )原因内因: 时出错、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 。 、 、 发生时期适用范围结果 产生 ( )产生 .特点 、 、 、 、 。 生物普遍发生;亲本杂合度越 ,双亲遗传物质基因差距越 ,重组产生变异的可能性越 。意义是变异的 来源,是 最初的选择材料。是 的变异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 育种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育种, 育种。三、染色体变异1、适用范围: 生物的 遗传。显微镜下观察 。2、染色体组概念: 由形态结构和功能 的 染色体组成; 携带着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 遗传信息;一般将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 。

21、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 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3、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举例猫叫综合征;棒状眼;习惯性流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1-三体综合征多倍体单倍体本质 ; ; ; 。 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成倍增加 成倍减少时期植株特点茎杆 ;叶片果实 ;糖类、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发育延迟、结实率 。植株 ;高度 。应用四、人类遗传病与优生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由于 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2、类型:类型举例特点常显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男女患病率 ; 遗

22、传;常隐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男女患病率 ; 遗传;X显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男女患病率 ( ); 遗传;X隐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男女患病率 ( ); 遗传;伴Y毛耳症;只有 患病者; 遗传;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发病率 ;表现为 现象;易受 影响。猫叫综合征;先天性愚型;性腺发育不良;后果通常很严重,易在 引起流产。3、遗传病的调查:(1)人群发病率调查: 注意 取样;所调查群体的数量 ;记录不同 人群的发病情况。(2)遗传病类型的调查: 4、由系谱图判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一般步骤:(1)排除Y染色体遗传;(2)判断显隐性;(3)假设伴X遗传,证实或

23、证伪。5、优生的主要措施:(1)禁止 :指 禁止结婚。原因是会使 的患病率上升。(2)适龄生育:(3)遗传咨询:病性诊断系谱分析等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推算提出防治措施(4)产前诊断:如羊水检查、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五、育种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1、各类育种方法比较:育种方法原理操作方法特点 选择育种汰劣留良使自然变异得到定向积累加强。简单易行。 育种具相对性状的亲本后代出现重组类型的频率 ;育纯年限 。 育种和 育种明显 。利用多倍体植株本身的优势。细胞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核移植(核质重组)。基因工程 育种 育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能提高 ,创造新类型; ;少有 。 秋水仙素能 细胞分

24、裂时 的形成,因染色体已复制而不能分离,导致 。2、举例: (1)杂交育种 (2)单倍体育种 (3)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示意图: 转基因技术需要专门的基因工具,图中是指 、是指 、细菌的质粒作为 。(4)植物体细胞杂交: 填出过程名称: ; ; ; ; 。和合称 。 后得到的是 。后得到的是 。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 若A为番茄细胞(4n)、B为马铃薯细胞(2n),则得到的“番茄-马铃薯”为 倍体。天然情况下A、B不能杂交产生新类型的原因是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一、达尔文的 学说1、主要内容: 结果产生新类型 (形成适应) 2、贡献:科学地解释了_的原因,以及生物的_性和_性。3

25、、局限性:未能正确解释_的本质;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水平。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进化以 为单位2 产生进化原材料3 决定进化的方向4 的定向改变(进化实质)导致5 导致物种形成 1、种群:(1)概念:是指生活在_地点的_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即是 单位(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间在自然状态下可以_,并产生_。)也是 单位。(2) :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3) :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法获知;据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2、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在一个足够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_、_、_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保持平衡。公式:若A=p

26、 a=q 且p+q=1,则AA= Aa= aa=3、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且能产生 的一群生物。(2) :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3)物种形成的一般方式:同地物种形成不经 ;如 异地物种形成一般经 最终形成 。(4)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是: 、 、 。4、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物种之间相互作用、依存的关系形成驱动进化的因素,在生态上密切相关的物种发生相互关联的进化,即 。5、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历程: 细胞 细胞; 细胞 细胞; 生物 生物; 生物 生物。(2)生物多样性内容包括: 多样性(直观体现); 多样性(内在形式); 多样性(外在形式)。基因多样性状多样生态系统多样(3)形成原因:环境多样 变异和自然选择形成适应生物多样性三、基因频率的计算1、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2、伴性遗传中的基因频率计算3、根据遗传平衡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