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赤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341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地赤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地赤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地赤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地赤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地赤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地赤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赤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大地赤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 大   地   赤   子 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 悠悠的呼兰河水犹如一条白练,弯转曲折地流过松嫩腹地,不仅孕育了人杰地灵的萧乡故地呼兰,而且也孕育了隋志远如同呼兰河一样宽广的胸怀。他以黑土地般的赤诚,在萧乡大地上,普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奉献之歌。隋志远,男,44岁,中共党员。担任过村书记,副镇长,副书记,现任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县抗洪抢险模范,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标兵,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

2、活动优秀基层干部标兵等荣誉。总理的嘱托1998年夏季,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无情地袭击了沿江两岸的城市和村庄。8月31日,洪水刚刚回落,朱镕基总理就来到呼兰县利民镇水利村考察灾民安置工作。当他看到只有275户的水利村,在短短10天内就安置灾民208户632人,村民与灾民一起吃住,和睦相处时,朱总理感到十分欣慰,握着村支书隋志远的手连声说“好”,当他得知村党支部已经帮助灾民找到了服装加工、劳务输出等生产自救门路,且水利村还是“省级文明村”时更是高兴,笑着对隋志远说:“这说明党支部很有号召力,战斗力,你也很有能力,可以当乡长了。”同时又说道:“村支书的担子很重啊!不要辜负人民的希望,好好干!”

3、总理情深意切,语重心长的话语感动着周围每一个人,也让隋志远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不辜负人民的希望,总理的这句嘱托,成了隋志远永远铭刻在心的座右铭。朱总理没有看错人,隋志远确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魁梧结实的身板好象有使不完的劲,黑红的脸庞,浓眉大眼,眸子里透着北方汉子特有的那种顽强朴实的神情和刚毅坚韧的意志。他担任水利村党支部书记仅仅三年,就把一个贫穷混乱的“黑三角”,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变成了“金三角”。水利村,濒临北松浦、徐家两个火车站,交通便利,全村3千多亩耕地,1160口人。1995年以前,这里经济落后,管理混乱,班子软,人心散,治安恶化。5年里全村仅盗窃案件就发生112起,1

4、3人判过刑,村委会14间屋子塌了10间,院内杂草一人多高。1996年1月,隋志远就任水利村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就大刀阔斧,首先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大难题入手,重塑党员干部形象,重树党支部的威信。一是迁移取土坑,解决占用8000平方米高产田的问题;二是迁移村内打谷场,解决群众生活环境污染问题;三是从村办企业创收里拨出16万元改造低压线路,把村民电费由每度1.05元降到0.55元;四是聚集各方面力量把村里的街道修建成了砂石路。一年后,又在道路两旁种上了丁香、垂柳,主街安上了路灯,街口建了大花坛。村民们说“做梦也没敢想水利村能在一年里变成这个样!隋书记没说的,行!”随着党员干部威信的逐步提高,党

5、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也不断增强。为了提高村民素质,彻底改变闲、散、乱、脏的村气民风,隋志远趁热打铁,从“心”开始,他在村民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这个“十星级”标准内容广泛,大到爱国爱党、科技致富、尊师重教、移风易俗、计划生育,小到家和邻睦、勤俭持家、助人为乐、讲究卫生等,号召村民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每户每人必须掌握一门科技致富技术,家无辍学学生等,环境卫生要求得更为详细,要求柴草垛要堆在离村屯300米以外的距离,院内井然有序,绿化美化,无乱扔乱堆现象等。刚开始评选那会儿,村民们当笑话听,当热闹看。可时间不长,看到邻居家挂起了第一块“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村民们心里不是滋味了,进而你追我

6、赶地加入评选当中。隋志远随即又对评选实行动态管理,对有突出表现的农户可随时加星,对已不够标准的农户,可随时减星。这一举动更是吊足了村民们的胃口,“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成了各家各户争相求挂的金牌牌。一块普普通通的牌子不但是各家各户的向心牌,而且也成了凝聚全村人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的动力牌。为星级牌争光彩,为村里争荣誉,成了村民们的一种追求和享受。以隋志远为首的新一届村班子组建以来,水利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省级村镇建设小康村。水利村的荣誉,沉甸甸地装满了全村人的心。为了让村民们更充实,隋志远带领一班人投资兴建了一个农民学习娱乐室,摆上各种书籍,请来各类专家,让村民们面对书本、面对专家找

7、致富门路,求致富经。除了富有农村特点的秧歌等文娱活动,棋类、球类比赛也走进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省级安全文明村”让水利村的精气神儿在全省拔了头筹。难怪有人说水利村代表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前进方向。每听了这话,村民们心里的自豪感就不由得美滋滋地漾起来,他们知道为自己画这幅生活美景的就是那个一样是农民出身的隋志远。无悔的选择1999年,裕强村因征地补偿费等问题,造成村民大面积上访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各种矛盾一触即发。在村民们选不出支部书记的情况下,组织部门决定让隋志远挑起这个担子。隋志远知道这是上级党组织给自己这个年轻干部压担子。可老百姓听说上头又派了个干部来,便放出口信:不管来啥人,三天准

8、给轰出去。隋志远没信这个邪,扛着行李卷,顶着2月的小北风和村民们敌视、怀疑的目光,住进了裕强村。当天夜里,在村里那间冷得挂霜的办公室里,隋志远和党员们开了个碰头会。会上,这个感情内敛的汉子讲起村民们的生活现状时眼圈红了又红。“乡亲们说三天把我轰出去,这说明什么?说明乡亲们对咱党员不信任。咱就要争这口气,三天能不能站住脚,关键就是要看咱党员身子正不正,能不能为老百姓干点实事。”隋志远的这些话让党员们找回了使命感与责任感,个个热血沸腾。接下去,隋志远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和党员们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意见,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倾听村民们的意见和呼声。村民们怨气大,就往隋志远身上撒,有横挡竖拦不让进屋的,有脸一扭

9、闭口不谈的,有啥话没说指着鼻子骂的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隋志远就给党员们做思想工作,他说:“别往心里去,这就像自个儿家的亲人,有了怨气不冲最亲的人撒,又和谁说去。”就这样几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隋志远不但没有被哄走,反而成了乡亲们最贴心的人,谁家有了啥事,就连夫妻俩闹红脸都愿找他商量、调和,用乡亲们的话讲:咱们就信任这个黑黝黝的车轴汉子。通过这一访、一问、一谈,隋志远懂得了乡亲们的心思,也就把准了工作的脉。村民们最急着想改变的就是村容村貌。村里没钱,又不能惊动村民们,隋志远找来了外援。筹钱的、送料的、借车的,他把以前生意上的朋友都发动起来。村里一共七条路,隋志远挨个划线、定走向、钉橛子,每条路还

10、都设计出排水沟。他带着村民突击队,一天扒掉117个猪圈和厕所。从7月到8月的40多天里,隋志远和村支部的成员们每天天刚亮就爬起来,早上泡方便面,中午吃盒饭,晚上再泡方便面。眼瞅着31000延长米的砂石路修好了,再不用从早到晚穿着水靴子趟泥坑的村民们乐颠了,不知咋庆贺自己的新家和自己的新生活。末了,几个老人凑在一起商量:真该办个庆功会,可咱要说给隋书记办个庆功会,他肯定不答应。中,咱就说办个村民联欢会吧。几个老人一提议,村民们不谋而合,他们自发捐款,五元、十元、百元甚至上千元,筹了7000多块钱,村民们从县里请来了电影放映队、地方戏团,连演带唱热闹了两天。有的老人穿上拖鞋,由孩子们扶着颤颤巍巍走

11、上路来,说要踩一踩这路,再看一看修路的人。村里的妇女们还做了18面锦旗送到村支部。年轻干部取得了成绩,得到了县委和镇党委的充分肯定,这也为这个脚踏实地的人指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方向,使他深深地认识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意味着在各种利益面前,要同时做到“两个第一”,第一个第一就是要做到为公、为民,另一个第一便是舍已、克已。裕强村土地归利民开发区,寸土寸金,房号不好批。有的人说,隋志远你别犯傻,这权里可有来钱的路。可隋志远说,权是党和老百姓给的,挣这样的钱,昧一辈子良心,我不干。一位村民攥着厚厚的信封,信封里装的都是钱,找到隋志远,吞吞吐吐地请隋志远照顾照顾,批个房号。听说三代同堂的一大

12、家子人还挤住在一起时,隋志远声音沙哑子:“你确实有困难,组织上一定会帮你解决。你放心,到我隋志远这,能办的事一分钱不用使,不能办的使多少钱也不能办。”这位村民感动得抹着眼泪不知说啥好。    一次,村里修路要用砂石,有个人想包料,带着钱找到隋志远,可被他挡了回去。这个人听说隋志远的老丈人说话有分量,就请老人帮他说情。没想到,隋志远仍然公事公办,当着来人卷了老丈人的面子。气得老丈人扔下一句“你毛长齐了,不认我了。”扭头气呼呼地走了。村里财务、政务都公开,大事小情都请村民讨论、监督,有利益让给村民,有困难村支书和共产党员最先顶住虽说官龄并不长,只有8年,可隋志远每到一

13、个村,都给那里的百姓心中留下了一块“公”字碑。用他的话说,共产党员的心里搁不下这个“私”字,更何况咱这个党员是为百姓当这个家。为百姓当家,靠的就是共产党员的赤诚公心;为百姓当家,靠的就是共产党员脉脉的爱民之情。勇挑重担白奎镇是呼兰北部重镇,2003年6月,因政府个别领导干部的不廉,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政府换届在即,全镇12个行政村中有8名支部书记联名上访,一场盲目排外的信任危机弥漫全镇,机关上下一时人人自危,震惊全县。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县委急需一名威望高、群众基础好、能力突出的干部坐阵白奎,稳定局面。千钧一发之即,县委又把目光锁定在隋志远身上。此时隋志远已是呼兰镇党委副书记,工作得心应手

14、,群众拥护,前途光明。呼兰镇是县城,经济发达,条件优越,白奎镇却与呼兰镇有着天壤之别,条件艰苦,经济基础差,更何况当前形势复杂,别人唯恐避之不急。到白奎镇任副书记平级调动,在旁人看来,无疑于“往火炕里跳”。领导找隋志远谈话,刚一谈去白奎工作的重要性,隋志远笑了:“直说吧,为了全县的稳定大局,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一年过去了,人们还为他来白奎的勇气而敬佩。善于治乱村的隋志远,这次能否治好乱镇?2003年7月,在特殊的背景下,隋志远带着县委特殊的使命和全县上下怀疑的目光,就任白奎镇党委副书记,第一副镇长,主持政府工作。为解决目前的危机,打开工作局面,一方面隋志远配合党委书记查找和

15、解决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一周时间广泛与广大镇村干部座谈,讲稳定,说思路,谈发展。“让基层党员干部恢复对我们的信任,关键要看我们自身正不正,硬不硬,看我们新一届的人民政府,能不能为民谋利,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让老百姓信服。”一席话,一下子让机关干部找到了症结所在。一场“从我做起,重塑白奎干部新形象,建设阳光政府”的活动,在隋志远的带动下全面展开。隋志远主动向全镇做出廉政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政府的一切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一律公开。为方便工作,及时与镇村干部沟通,隋志远在白奎一住就是几个月。了解隋志远的人都知道,隋志远从政前经过商,家境比较优越,自己有车。来白奎的第二

16、天,他就把自己的车开到了白奎,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不是为了自己通勤方便,嫌白奎条件艰苦,而是私车公用,无偿为机关干部下乡提供便利。一年多来,他从未从“公家”报过一分钱的车费。“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隋志远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让群众能走上平坦宽阔的道路,不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隋志远自己拆借资金4万元,为镇内十字街铺装砂石道路1000延长米。为了让学校的孩子们不再为上厕所发愁,他亲自监督,为中学新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大厕所。为解决白奎村居民吃水难问题,隋志远又跑前忙后,积极主动协调区水务局,为白奎村打了两眼深水井。为了让群众有个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亲自组织动员在全镇开展

17、“平安白奎”的创建活动在他的带动引导下,镇村干部队伍中悄然发生着变化,讲稳定大局的多了,背后散布小道消息的少了;按时上班的多了,闲散乱逛的少了;谈发展振兴的多了,不求进取的少了。干部群众在隋志远的身上看到了白奎的希望,找到了白奎发展的动力。干部的情绪捋顺了,形势稳定了,可这并不是隋志远所要的最终结果,白奎这样的产粮大镇,发展的后劲在哪里?农民致富的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让隋志远吃不香,睡不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句话让隋志远豁然开朗,他惦量出肩上最沉重的担子是什么发展经济,为民谋利。一个偶然的机会,隋志远听说,黑龙江省翠花蔬菜集团公司有意在哈市附近投资建厂,消息传来,隋志远喜出望外,他

18、深知,如果这一项目能够落户白奎,那老百姓就可以发展白菜种植,不仅不愁销路了,而且对群众来说就又多了一条致富的门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翠花”留在白奎。于是他叫人连夜组织材料,第二天亲自驱车,带领一班人主动前往朗乡洽谈对接。之后在得知邻近的县也专门组团前往朗乡驻寨引资后,隋志远心急如焚,这么好的项目怎么能花落旁家呢,他马不停蹄,再次赶赴朗乡,表达招商诚意。好事多磨,当得知人家已把引进翠花酸菜项目作为县政府全年引资重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了许多相关优惠政策后,有人开始担心,一个乡镇怎能争得过一个县,劝隋志远放弃,而他却说“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

19、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隋志远再一次组织人马第三次赶赴朗乡,苦口婆心与企业领导讲呼兰撤县设区的前景,讲白奎的优势,讲企业今后的发展效益,与邻近县展开了一场翠花“争夺战”,翠花蔬菜集团董事长终于被这个一乡之长为了富民兴镇而不辞三顾朗乡的真诚所打动,最终决定,不但将建设分厂项目落户白奎,而且还要在白奎建立白菜种植基地,实行订单收购,就地加工。老百姓听说翠花酸菜落户白奎,个个笑逐颜开,一句“翠花上酸菜”成为人们见面后必不可少的话语。干部群众自发组织秧歌到镇政府载歌载舞,尽情渲泄着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也表达着他们对隋志远的敬佩与感激。 隋志远笑了,这既是胜利的笑,更是喜悦的笑,因为那满载白菜的卡车奔跑在白

20、奎的大地上,这喜人的景象即将变成现实。能为群众办成一件实事、好事,隋志远感到由衷的高兴与欣慰。翠花成功落户白奎后,更增添了隋志远招大商、引大商,富民兴镇的决心和信心,他与班子成员乘势而上,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成功引资350万元,使哈尔滨龙泰粮食贮运站在白奎落地生根。人们为隋志远的能力所折服,更为他风风火火一心为民,不知疲倦的精神所感动。短短的半年时间,白奎成功引资1200万元,这相当于白奎前三年引资总和,创白奎历史最好水平。全区上下再一次对白奎投来关注的目光,不同的是这次不是躲避、怀疑,而是钦羡、惊叹。白奎的形象变了,一个奋发有为,蓬勃发展的白奎又回来了。与其他乡镇相比,白奎地处偏僻,交通

21、不便,信息闭塞,大部分群众还只是依靠一亩三分地维持生活。为了拓展群众致富增收的空间,让老百姓早日过上富裕的日子,隋志远又费起了脑筋。一次区里开会,领导的一句“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让隋志远心头一亮,茅塞顿开,于是他在积极引进企业的同时,又开始在全镇大张旗鼓地实施了离土创收战略。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是隋志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个由他亲自挂帅,镇村干部共同参与的领导、组织劳动力转移网络在白奎迅速建立起来。从此,镇政府的劳务信息发布会、农民工的技术培训会一个接一个。同时,每逢大会小会,人们都可以看到隋志远的身影,听到他又在宣传强调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声音。一批批的白奎人开始走出黑土地,踏上离土创

22、业的新征程。一年过去了,虽然隋志远的职务有了变化,由副书记、镇长,再到党委书记,但他为民谋利的心始终未改,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向人们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谛。春去秋来,隋志远和他的乡亲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十个特色种养基地初具规模;两个百万元项目正式投产;通乡路修到了家门口;庆平村的马铃薯绿色证书拿到了手;龙头企业的牵动效应得以显现,农民的粮食不再为销路发愁了;离土战略的实施,使全镇6206人走出土地,占到了劳动力总数的63%,一年拿回1099万元,加之中央的惠农政策,年底一算帐,白奎的农民全年人均至少增收500元。白奎人的腰包鼓了,白奎人的腰杆硬了,自豪和喜悦写在每个人脸上。白奎的人民勤劳

23、,白奎的百姓也最朴实,他们嘴里不说,可心里有数,因为他们知道,是谁给他们带来这喜人的变化。2005年1月7日呼兰区白奎镇一次一届人代会胜利召开,47名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把这庄严的一票齐刷刷地投向了同一个人隋志远满票当选人大主席。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发自心底的感激与信任,表达着对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爱戴和尊敬。北方的一月,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一盏盏迎接新年的大红灯笼,映衬着皑皑白雪,装点着节日喜庆,一如农家人冬季的心境,满足、喜悦、憧憬。兴镇富民的头雁-隋志远,和他的乡亲们正是怀是这样满足、喜悦和憧憬,伴着呼兰撤县设区的锣鼓,沿着“农业立镇,畜牧强镇,特色兴镇,招商富镇”的发展之路,向着建设小康社

24、会目标阔步前进。他们头上,太阳暖洋洋地拥抱着白奎这片振兴中的土地。 心高志远步云天-记兰西县大学生志愿者张天林张天林现服务于兰西县燎原乡新阳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该同志自参加志愿服务以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主动摆正位置,深入工作一线,善于联系群众,勇于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村级工作,适应角色较快,在工作中真正发挥了新时期大学生志愿者应有的作用。来到服务单位后,张天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到农户中了解民情,掌握新阳村的基本情况。新阳村距离兰西西北55公里,全村3933人,840户,土地面积26432亩,全村以种植玉米谷子等大田玉米为主,养殖业为副的经济结构,农民一亩地

25、的纯收入只在150元至180元之间,怎样才能使这里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他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原因是制约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制约着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燎原乡新阳村虽然土地面积较大,但由于盐碱性较重,在加上长年干旱少雨,所以粮食产量并不高,这是根本原因。二是信息闭塞,没有充分利用科技,这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三是雨天车不通,晴天车难行,这样的路,已经是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夏天一些瓜果疏菜无法运输,影响了农民的一些积极性,就是玉米也要比市场价少几分。       这些状况使张天林认识到,要使农民尽快致富,必须充分利用

26、科技,用知识引领农民致富,把握机遇,走特色路,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于是他注重从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全力帮助农民查找致富门路,去年他在六屯走访调查时得知李中国家要将母猪产下的八只猪仔卖掉时,他努力做工作,劝他不要卖,一定要自己喂养,因为他在报纸、互联网上看到很多专家分析:说今年的猪肉供小于求,肉价上涨将在年后平稳,李中国听了张天林的劝告,就利用当地玉米等饲料喂养,近五个月后出栏,在春节前共卖了6500元,扣出成本3800元,净剩2700元,使这个四口之家人均增收近700元,相当于15亩地的纯收入,他说,“多亏小张当初的好主意,碰上这个价,真是掏上了”。农民高兴了,张天林心里也乐滋滋的,虽然对农业技术

27、懂得不多,但是他每天都积极学习查找农业资料,并且利用当前的知识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新阳村四屯荣义龙,在年前种植了10多亩红小豆,年后也算小丰收,但市场价格一路走低,没办法的他只好以每公斤1.34元的价格出售,可仅仅隔了四个月后,红小豆竟涨到了每公斤4.6元,相反去年新阳村大豆喜获丰收,有几家亩产达到400斤,但百姓却望豆兴叹不成钱,原因是觉得价低不能出手,总期待02、03年价格,结果是越等价越低,越低起不想卖,不看供求关系。了解情况后,张天林通过查找网络和报纸等有关信息,得知02、03年大豆价格是极不正常的,而今年外国大豆正以物美价廉的优势涌入我国,所以大豆在短期内不会上涨,而化肥等农资将有小

28、幅持续上涨,如果这样下去,将使本就缺乏资金的农民更加困难,掌握了这一信息,他便利用“五个中心户”开展活动的机会,通过告示板,小广播等形式,及时发布给农民,而后,四家联合起来共出手了一万斤黄豆投入了农资,与现在比,每户竟多拿300多元。信息灵了,致富的路就广了,由于信息渠道畅通,他感到做大村办企业是立足之本。新阳米业公司生产的产品“西北天”无公害小米,已销往我省的多个县市,销量一直不错,实现了企业盈利,而且每年还都吸纳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去年的产品在年前就已销售一空,但定货电话一直响个不停,而且有很多已成为固定代销商,面对此情此景,身为燎原乡谷子协会秘书长的张天林,感到加大生产规模,做响品牌已是当

29、务之急,于是,他拟定方案后,同公司领导商量,把适合种谷子的农户和种植技术好的农户召集一起,与他们达成意向性共识,并签订合同,在同等条件下,保证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角钱的价格收购。同时,还吸引了一些新农户加入,使今年的种植面积增加了260多亩,使公司的原材料有了保证,预计2005年公司将同村民一样,会有很好的效益,同时,还开会确定了今后公司每年从利润中拿出4万元资金帮助贫困户和资助给村小学,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实践中,张天林把“种养兼顾、效益互补、科学发展、发挥优势、稳圆富梦”,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他想农业税的减免,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的是使村

30、干部由向农民收钱,变成了为农民找钱、抓钱,由百姓说的“官”转为为百姓服务的贴心人。他针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种养业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的问题,与村委会一起采取聘请县乡农业专家及科技典型等讲课,举办了各业各类培训班10余场,先后有80%的农民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还加大了对农民在信息、市场、解难释疑等方面进行服务,提高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对于一些政策办法,未能有效的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所以必须选举村民代表,以能够真实充分反映群众的意见,他挨家挨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让

31、村民亲自选举代表,通过代表进行表决,通过了对修道、桥的提议,历时六天共修道长2400多米,新上土500多车,使道路变宽敞了、平坦了,让广大群众梳眉而笑。人总是要有一定精神,张天林在短暂的时间里,通过走访农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广大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他掌握信息,传递信息快,老百姓亲切的称他为“小灵通”,对于这个称呼张天林十分珍惜,每当节假日回家他都不休息,伏在微机旁,搜索农业方面的各种信息,只要了解到有利于农民致富的消息,他不管家有什么事,都要力求返回村里,把信息准时告诉给农民,去年11月份在他结婚刚5天时,从网上了解到羊病防治的办法,他立即动身,返回村里,父母和妻子都劝他,等七天婚假

32、期满再回去,可他说我在家少住几天没啥关系,可农户家羊正在生病,这是百姓的命根子,羊要死了,农民损失可就大了,听了这一席话,全家人都为天林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去年十月初,张天林正负责向农户发放“放母还犊”扶贫羊,工作十分忙碌,这时手机响了,说母亲患尿结石要去做手术,让他回家,此刻他沉默了,回去吧这里还放不下,不回去母亲手术不放心。在乡情与亲情发生矛盾时,他想起了“忠孝不能两全”的一句古语,他怀着两难的心情告诉父亲说:“这里需要我,暂时离不开,母亲有您照顾一定会早日康复。等我忙完,立刻赶回去”,理解儿子的父亲知道他一定会这么说的,也就没勉强他。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着广大农民。在张

33、天林服务的这段时间里,他时刻关注着贫困户、五保户的冷暖。他主动与乡政府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协商解决五保户、特困户的各种困难。每到节假日亲自给他们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利用节假日时间帮助他们春种秋收,并帮助他们解决越冬物资。张天林是个热心肠,谁家的个大事小情,他总是跑前跑后的帮着张罗,那家闹矛盾了,都会找到他说理,他总是热情接待,认真劝解,使他们总是怀着怒气而来,带着笑容而去。他常说:作为村一级的干部,对待百姓要诚恳,要有热心,要有责任心,真诚的同群众说心里话,切忌简单粗暴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一年来,张天林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志愿者思想先锋、行动先锋、为民先锋的作用,新阳村在张天林的积极参

34、谋,倡导下,干群关系密切,生产蒸蒸日上,去年新阳村被评为全乡精神先进村,其中六屯被评为全县重点精神文明屯,张天林的工作业绩,也得到了县委组织部项目办的认可。面对取得的成绩,他没有沉醉昨天的欢乐之中,他满怀“不服我心,不服我生”的远大理想和一颗仁爱之心又向着新一天的朝阳走去 闽赣边境的“守护神”319国道犹如一条“彩练当空舞”的丝带,飘落在崇山峻岭之间,把闽赣两省连接在一起,是江西对接长、珠、闽的一条大动脉,两省滚滚的车流、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这条大“动脉”中日夜奔流不息。座落在闽赣交界边境、群山环抱之中的江西省瑞金市交警大队黄沙中队,现有民警5名,交通协管员2名,担负着维护这一路段的道路交通、

35、治安秩序的繁重任务。该中队自2001年成立以来,全体民警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以中队为家,全力开展各项工作,采取动态管理、静态监视、动静结合、打防并举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在预防、打击、服务上下功夫,狠抓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措施,确保了辖区道路的安全、畅通、有序。辖区内的黄沙交通安全村被评为赣州市市级交通安全村,中队连续多年被大队、赣州市交警支队评为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赣州市交警支队评为“五好警队”,过往驾驶员都亲切地称该中队为闽赣边境的“守护神”。政治建警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打铁先须自身硬”。为带好队伍,黄沙中队狠抓班子建设,把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融合到贯彻落实党的

36、公安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上,融合到学以致用、解决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上,在学习中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性,强化了班子的整体意识、勤政意识、求实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开拓意识;坚持中队办公会议事制度,班子成员坚持遇事商量,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形成合力;中队领导严于律己,当好排头兵,打好“自身牌”,坚持“五带头”,带头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带头上路执勤、带头依法办案、带头为群众排忧解难。依法从严治警,全面强化民警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中队先后制定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中队勤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规范性、程序性、监督性、警戒性、激励

37、性的完整体系,在时间、空间以及内容上对民警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制约。到目前为止,中队民警无一人违反公安部的“五条禁令”、省公安厅的“三个禁止”及其它政纪法则、组织纪律。坚持每周一晚学习制度,用先进的理论和文化武装民警的头脑,同时鼓励民警参加各种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增强民警的文化功底。至今,中队民警除一人在参加成教外,其余的都达到大专以上学历。预防为主  夯实交通管理基础黄沙中队驻地距闽赣交界处仅1公里,所辖路段路面状况复杂、车流量大、交通事故极易发生。中队把预防交通事故当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要素,率先提出了把中队摆在国道线上,严格落实“五定”公路巡逻机制,实行民警国道路段包干责任制,

38、并对责任路段实行“五定”、“五包”,即“定路段、定时间、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包纠正违章、包疏导交通、包交通宣传、包轻微事故处理、包分析事故原因排查整改事故多发路段”,责任落实到每个民警,并做到“四知”,“知所包路段的车辆流量、流向情况,知路段的交通参与者的概况和特点,知路段范围各单位的交通安全情况,知所辖路段的管理重点”。同时把各项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目标化分解到民警身上,奖优惩劣,此举充分调动了民警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最直接体现交通秩序管理是中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中队对国道上行驶的违章车辆进行严查严管、严厉查处严重交通违章,坚决取缔农用车、三轮摩托车非法

39、载客及报废车辆和“两无两假”车辆上路行驶,排查事故的“黑点”和多发路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设置警示牌,清障疏堵、排除事故隐患。同时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公安派出所、交通、工商等部门一起齐抓共管,合力治理国道的交通环境。近年来,中队共依法查处严重违章600余起,暂扣非法载客农用车、三轮摩托车10余辆,报废车3部,“两无两假”机动车(含摩托车)1180辆,查获假证件十余本,纠处其他交通违章6000余起。真心为民  体现交通管理目的“有困难找交警”。中队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转变工作作风、改善警民关系的重点来抓,文明执法,推行文明规范用语,纠正违章做到先敬礼,再治理,后处理,最后敬个

40、送别礼。准备了常用的感冒药、晕车药、伤口贴等药物,方便过往司乘人员。热情为过往路人排忧解难,不断服务水平,树立了公安交警的良好形象。2004年12月29日凌晨5时许,一辆满载生猪的大货车由新余拉往福建的途中,侧翻在辖区公路旁,车上所载生猪全部走出车外。中队民警接到报案后火速赶往现场,见此情况,民警迅速召集附近村民,及时将走散的生猪如数追回,并联系到施救车和转运车辆,将其生猪转运后民警才离开现场。该货车司机陈某感动地说:“红都交警真是好样的”。自觉置于专门机关、交警执法监督员、人民群众的监督下,通过完善的内外监督,从根本上杜绝了民警执法不公、为警不廉、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现象。2004年9月15日

41、,中队在处理一起本市某执法部门的车与一村民驾驶的车辆相碰撞的交通事故中,该村民认为民警处理事故时一定会偏向执法部门,对民警抱有成见。经过民警的调查核实,认定执法部门的车占道行驶,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该村民无责任。当该村民获知事故责任认定后,感激地对民警说:“我误会了你们,真没想到你们能这样公正的执法”。深入宣教  把握交通管理之本“交通管理宣传要先行”。为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中队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指定1名民警为兼职宣传警,负责中队宣传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把辖区现有的1381辆机动车,1451名驾驶员进行分册建档,并制定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采取车驾管工作分片责任到

42、民警,主动上门做工作的方法,严格车驾管理,确保汽车类机动车年检率达到98%,摩托车、农用车年检率达到96%,汽车类驾驶员年审率达100%,摩托车、农用车驾驶员年审率达到97.1%。为提高驾驶员的素质,中队民警还分别定期到责任片区内以每月安全学习例会的形式,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学习,加强安全教育。与此同时中队在辖区内创建了3个交通安全村,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由此以点带面,强化对村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2名民警分别担任了辖区2所小学的交通安全校外辅导员,经常为学生上交通安全宣传课。民警还充分利用休息日的时间,在辖区路段沿线书写醒目永久性交通安全宣传标语8条,“汗水浇灌花更艳”。通过中队民警的不懈努力,辖区村民、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遵章意识、交通文明意识得到明显提高,95%以上的学生熟知交通安全常识,村民熟知交通安全常识达到80%以上。至今为止,该辖区国道沿线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学生伤亡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逐年下降。在“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号角中,黄沙中队将以强烈的发展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为了319国道这条沟通闽赣两省大“动脉”的平安、有序、畅通,甘当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列火车的铺路石。 23 /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