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课件新人教版.ppt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369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课件新人教版.ppt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别提醒】(1)月亮不是光源。(2)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成像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3)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特别提醒】(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图形。(2)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会感觉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这一过程中人的视角变大的缘故,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例1】(2016,威海)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点拨】“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答案】B【方法归纳】辨别生活中光现象类型时

2、,应抓住“介质”和“方向”两个关键点,若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则为折射;若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不变,则为直线传播;若光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会改变,则为折射;若光射到两种物质介面上,且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但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则为反射。,【例2】(2016,达州)身高1.70 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 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则镜中像高为_ m。【点拨】因为李洋同学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 m,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 m2 2 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远离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小,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所以若他远离平

3、面镜后退0.5 m,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像高仍为1.70 m。【答案】21.70【方法归纳】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对称。,【例3】(2015,泰安)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点拨】该题有两种作图方法,方法一: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图。步骤: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确定虚像点S;作虚像点S的对称点S,确定发光点S;过发光点S作入射光线。方法二:利用反射规律画图。步骤: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其交点为发光点S;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虚

4、像点S。,【答案】方法一:方法二:【方法归纳】方法一作图比方法二更准确、简便、快捷,建议用方法一作此类光学图。注意: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要画实线,用箭头表示传播方向,不是实际光线(法线、虚像、反向延长线等辅助线)用虚线,且法线与界面垂直,要标垂直符号,为表示实像和虚像是对称点,实像、虚像要标上字母或箭头。,【易错易混】1不能忽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2画光线时不能忘记带箭头或箭头方向(光的传播方向用箭头表示;同时还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画实线,法线、光的反向延长线画虚线)。3不会作物体经平面镜所成像(作图时利用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注意实线和虚线)。

5、4误认为平面镜成像远小近大(平面镜成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远小近大)。,【例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C当人走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变大D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D,【图片与命题】,命题点1选用的实验器材有:_、量角器、硬纸板2块、激光笔、_。2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_。3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纸板和镜面_,否则,纸板上不能显示反射光线。4光线位置的确定:在纸板上的光线上描两点,连接并标上方向。5“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把一边纸板向前或向后偏折,观察纸板上面是否显示光线。6光路可逆的探究: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出,观察光的传播路

6、径是否重合。7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平面镜,刻度尺,显示光路,垂直,命题点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这样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另一侧的蜡烛,_。2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原因:方便比较像和物体的_关系。3让未点燃的蜡烛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虚像。4未点燃的蜡烛不能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_。5用烛焰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烛焰明亮,成像清晰,易于观察。,确定像的位置,大小,不垂直,6在暗室中进行实验的原因:环境较暗,像相对就明亮些,实验效果更明显。7在虚像处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断成像的_。8方格纸(或直尺)的用途:更

7、好地比较像和虚像到平面镜的_。9观察像时,眼睛与蜡烛位于平板玻璃的同侧。10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有两个距离很近的虚像的原因:玻璃板前后两个侧面各成了一个像。11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的原因:蜡烛通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成的像距离近,看起来几乎是一个像。12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更好地发现普遍性规律。13实验方法:观察比较法、等效替代法。,虚实,距离,【例】(2015,莱芜)(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

8、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_。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将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_。,显示光传播的路径,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探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_。

9、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太厚,【拓展设问】(3)小刚在做乙图实验时,为了使像更明亮,实验环境的光线应相对较_(填“亮”或“暗”)。,暗,(4)小刚用一张白屏代替蜡烛B放在b位置时,白屏_(填“能”或“不能”)承接蜡烛的像。此时小刚应在_(填“A”或“B”)侧观察白屏。(5)如图白纸上是小刚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的位置,接下来他的操作是_。,不能,B,分别连接a、a,b、b,c、c,比较a、b、c三点到玻璃板的,距离与a、b、c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是否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